本發(fā)明涉及調味濃湯及包含該調味濃湯的調味料理包。
背景技術:
雞湯是以雞為主要食材,配以佐料一起燉煮的菜品,其以其美味和高營養(yǎng)價值而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雞湯雖然味美且營養(yǎng)價值豐富,但由于目前的雞湯都是現(xiàn)做現(xiàn)食,因此雞湯的營養(yǎng)受操作者和操作環(huán)境等影響較大,即如果制作不規(guī)范,會造成營養(yǎng)成分的大量流失,更甚者會因為佐料的選擇和比例不正確而影響營養(yǎng)功效的發(fā)揮。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調味濃湯,該調味濃湯采用預制備替代現(xiàn)做現(xiàn)食,減少了操作者和操作環(huán)境等影響對湯料的影響。
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調味濃湯,所述調味濃湯由如下方法制備得到:
熬煮:將去皮雞肉、豬侗骨、蒜、黃酒、熬制成品雞油時產(chǎn)生的油渣、蔥和姜分別加至水中,熬煮得到濃湯;按質量計,所述去皮雞肉、豬侗骨、蒜、黃酒、熬制雞油時產(chǎn)生的油渣、蔥、姜和水的用量比為0.5~2.5:1:0.1~0.3:0.05~0.10:0.2~0.4:0.02~0.06:0.02~0.06:30~50;
配制:將濃湯過濾,于濃湯的濾液中加入混合調料,混合均勻即可;所述混合調料包括鹽、味精、雞粉、胡椒粉、糖、麻油;按質量計,濃湯的濾液、鹽、味精、雞粉、胡椒粉、糖和麻油的用量比為100:0.8~1.0:0.3~0.5:0.7~1.0:0.02~0.06:0.03~0.06:0.03~0.06。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去皮雞肉、豬侗骨和熬制成品雞油時產(chǎn)生的油渣混合后輔以佐料進行熬煮,去皮雞肉和豬侗骨的營養(yǎng)互補且兩者配合熬出濃郁的高湯去皮雞肉和豬侗骨的含油量均較少可減少熬煮過程中局部高溫(如容器壁上)引起的油變質的情況;而油渣的存在既能起到溶解少量雞油至水中從而促進油溶性營養(yǎng)成分在湯中的溶解,又能起到吸附過多的油的作用,減少熬煮過程中油漂浮的情況;通過熬煮和配制,通過工業(yè)化的精確控制制備得到的調味濃湯,具有相對較長的保質期,其替代現(xiàn)做現(xiàn)食,減少了操作者和操作環(huán)境等影響對湯料的影響,更為安全,同時本申請的調味濃湯又不失美味,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進一步優(yōu)選為:步驟(1)中,油渣由如下方法制備得到:取備用雞油,于105~123℃下熬制10~30min,加入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于110~128℃下熬制至油香且物料呈現(xiàn)金黃色,過濾,濾液為成品雞油,濾渣為油渣。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備用雞油一般采用現(xiàn)有技術熬制或直接來源于市售;若雞油的熬制和添加佐料的溫度過低則會引起香味不足和入味效果差的情況,若溫度過高則會引起雞油渾濁和鮮味大減的情況,而備用雞油在105~123℃下熬制并在此時加入佐料,可起到增香和入味的作用,在添加佐料后再適當提高一下熬制溫度可進一步將佐料中的有效成分融入其內,進一步起到入味的作用。
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按質量計,當備用雞油、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的用量比為100:15~30:1~2:2~5:1~5:1~2時,其保質期可進一步延長。
本發(fā)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種調味料理包。
本發(fā)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
一種調味料理包,包含所述的調味濃湯。
進一步優(yōu)選為:還包含熟雞肉和所述的成品雞油。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成品雞油的存在,可增加油溶性營養(yǎng)物質的溶解,同時油脂的存在可減少生產(chǎn)過程中易揮發(fā)成分的揮發(fā),最大程度的保持營養(yǎng)價值。
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按質量計,當所述調味濃湯、熟雞肉和成品雞油的用量比為35~45:8~15:1,其保質期可進一步延長,其風味佳且營養(yǎng)損失量少。
進一步優(yōu)選為:所述熟雞肉包括熟雞塊,熟雞塊由如下方法制備得到:
腌制:將生去皮雞塊、磷酸鹽、鹽和味精混合,腌制處理;按質量計,所述生去皮雞塊、磷酸鹽、鹽和味精的用量比為100:0.3~0.6:0.5~0.8:0.3~0.6;
汆燙:先將水煮沸,然后在水溫逐漸冷卻至78~88℃時加入腌制好的生去皮雞塊,待生去皮雞塊燙熟后即可撈出,沖涼,去除血沫,冷卻,瀝水;按質量計,汆燙用的水和生去皮雞塊的用量比為3~10:1。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生去皮雞塊在磷酸鹽、鹽和味精條件下腌制,磷酸鹽主要起到保水的作用,減少腌制過程中離子濃度過高引起的生去皮雞塊萎縮的情況,增加鹽和味精進入生去皮雞塊內的面積和路徑,使腌制更為徹底,增加風味和防腐性能;研究發(fā)現(xiàn)在汆燙前進行腌制處理且生去皮雞塊、磷酸鹽、鹽和味精的用量比為100:0.3~0.6:0.5~0.8:0.3~0.6時更為入味;另外汆燙:先將水煮沸,然后在水溫逐漸冷卻至78~88℃時加入腌制好的生去皮雞塊,減少溫度過高造成的外部過熟而內部夾生的情況或溫度過低引起的難以煮熟的情況,先將水煮沸再冷卻還能減少水中細菌等的引入,更為安全。
進一步優(yōu)選為:腌制時,生去皮雞塊中還添加有冰水,按質量計所述生去皮雞塊和冰水的用量比為100:10~20;腌制的溫度不高于20℃。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低溫腌制可減少鹽的使用量,減少脫鹽工作,還可高溫引起的霉變等情況,質量更為穩(wěn)定。
進一步優(yōu)選為:腌制在滾揉條件下進行,其具體步驟為:與磷酸鹽、鹽、味精、冰水混合后的生去皮雞塊,先在真空下滾揉0.5~5min,然后在常壓下滾揉15~60min。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促進佐料和生去皮雞塊的混合,減少腌制不均的情況;先在真空下滾揉,抽取生去皮雞塊和佐料中的多余的油、空氣,同時對生去皮雞塊起到一個收縮的作用,配合后期的常壓滾揉,可起到一張一弛的作用,增加腌制入味的路徑,更為入味,更為安全。
進一步優(yōu)選為:還包含油炸香菇;按質量計,所述油炸香菇和成品雞油的用量比為0.5~2:1。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進一步起到調味的作用,還起到抑制腐敗的作用。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營養(yǎng)價值高,味美;
2、通過工業(yè)化的精確控制制備得到的調味濃湯,具有相對較長的保質期,其替代現(xiàn)做現(xiàn)食,減少了操作者和操作環(huán)境等影響對湯料的影響,更為安全,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3、制備過程中雞油和雞肉分開處理,兩者相輔相成,減少雞肉熬制過程中雞油變質的情況,將熬制雞油過程中產(chǎn)生的油渣用作熬制去皮雞肉、豬侗骨的佐料,廢物利用,而油渣的存在既能起到溶解少量雞油至水中從而促進油溶性營養(yǎng)成分在湯中的溶解,又能起到吸附過多的油的作用,減少熬煮過程中油漂浮的情況,進一步增加雞的利用率。
具體實施方式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1-1:熟雞塊,由如下方法制備得到:
切割:取冰凍的老母雞,確認無變質的情況下,將老母雞去頭去脖子去脊骨去腳去屁股處理得到邊角料,然后對老母雞切割至每塊為10~40g大小的生去皮雞塊;
解凍:將切割好的生去皮雞塊放入恒溫在2~12℃下的解凍池中進行解凍,打開循環(huán)水并通入O3,通入O3的水浸泡解凍生去皮雞塊,殺滅生去皮雞塊內的細菌,并抑制蛋白質的分解,使生去皮雞塊恢復到冰凍前的品質;
腌制:將解凍后的生去皮雞塊、磷酸鹽、鹽、味精和冰水按質量比100:0.4:0.6:0.4:13混合;將混合物料放置在滾揉機中,先在真空下滾揉0.5~5min,停止2~8min后放氣,然后在常壓下滾揉15~60min,取出生去皮雞塊,腌制過程中溫度不高于10℃;
汆燙:先將水煮沸,然后在水溫逐漸冷卻至78~88℃時加入腌制好的生去皮雞塊,汆燙用的水和生去皮雞塊的質量比為5:1,待生去皮雞塊燙熟后即可撈出,沖涼,去除血沫,冷卻,瀝水備用。
實施例1-2: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汆燙過程中,汆燙用的水和生去皮雞塊的質量比為3:1。
實施例1-3: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汆燙過程中,汆燙用的水和生去皮雞塊的質量比為10:1。
實施例1-4: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汆燙的具體過程改為:將水和腌制好的生去皮雞塊混合,然后將水煮沸,待生去皮雞塊燙熟后即可撈出,沖涼,去除血沫,冷卻,瀝水備用。
實施例1-5: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汆燙的具體過程為:先將水煮沸,然后直接加入腌制好的生去皮雞塊,待生去皮雞塊燙熟后即可撈出,沖涼,去除血沫,冷卻,瀝水備用。
實施例1-6: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腌制過程中,生去皮雞塊、磷酸鹽、鹽、味精和冰水按質量比100:0.3:0.5:0.3:10混合,腌制過程中溫度不高于15℃。
實施例1-7: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腌制過程中,生去皮雞塊、磷酸鹽、鹽、味精和冰水按質量比100:0.6:0.8:0.6:20混合,腌制過程中溫度不高于10℃。
實施例1-8: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腌制的具體過程改為,將混合物料放置在滾揉機中,在真空下滾揉20~60min,取出生去皮雞塊即可,腌制過程中溫度不高于10℃。
實施例1-9: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腌制的具體過程改為,將混合物料放置在滾揉機中,在常壓下滾揉20~60min,取出生去皮雞塊即可,腌制過程中溫度不高于10℃。
實施例1-10: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腌制過程中未添加冰水,后半段腌制過程中的溫度為30~40℃。
實施例1-11: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腌制的具體過程改為,將混合物料放置在冰箱中,于4℃下放置16~24min,取出生去皮雞塊即可。
實施例1-12: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老母雞的原料為新鮮老母雞,過程中無需經(jīng)解凍處理。
實施例1-13:熟雞塊,與實施例1-1的不同之處在于,未經(jīng)過腌制處理。
實施例2:油炸香菇,由如下方法制備得到:取清潔后的香菇,切片至厚度為1~5mm,放入油溫為150℃的油鍋中油炸75~120s,撈出香菇即可。
實施例3-1:成品雞油和油渣的制備,其包括如下步驟:取備用雞油,于105~123℃下熬制10~30min,加入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于110~128℃下熬制至油香且物料呈現(xiàn)金黃色,過濾,濾液為成品雞油,濾渣為油渣;其中按質量計,備用雞油、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的用量比為100:21:1.7:3.4:2.5:1.7。
實施例3-2:成品雞油和油渣的制備,與實施例3-1的區(qū)別在于,其中按質量計,備用雞油、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的用量比為100:15:1:2:1:1。
實施例3-3:成品雞油和油渣的制備,與實施例3-1的區(qū)別在于,其中按質量計,備用雞油、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的用量比為100:30:2:5:5:2。
實施例3-4:成品雞油和油渣的制備,與實施例3-1的區(qū)別在于,其中按質量計,備用雞油、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的用量比為100:8:0.2:1:0.2:0.2。
實施例3-5:成品雞油和油渣的制備,與實施例3-1的區(qū)別在于,其中按質量計,備用雞油、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的用量比為100:40:5:8:10:5。
實施例3-6:成品雞油和油渣的制備,其包括如下步驟:取備用雞油,于100℃下熬制30min,加入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于100℃下熬制10min,過濾,濾液為成品雞油,濾渣為油渣;其中按質量計,備用雞油、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的用量比為100:21:1.7:3.4:2.5:1.7。
實施例3-7:成品雞油和油渣的制備,其包括如下步驟:取備用雞油,于135℃下熬制5min,加入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于135℃下熬制3min,過濾,濾液為成品雞油,濾渣為油渣;其中按質量計,備用雞油、雞皮、姜、蒜、干蔥頭和蔥的用量比為100:21:1.7:3.4:2.5:1.7。
實施例4-1:調味濃湯,由如下方法制備得到:
熬煮:將實施例1-1至1-12得到的邊角料、豬侗骨、蒜、黃酒、實施例3-1得到的油渣、蔥和姜分別加至水中,熬煮得到濃湯;按質量計,邊角料、豬侗骨、蒜、黃酒、油渣、蔥、姜和水的用量比為1.5:1:0.19:0.075:0.3:0.04:0.04:38;
配制:將濃湯過濾,于濃湯的濾液中加入鹽、味精、雞粉、胡椒粉、糖和麻油,混合均勻即可;按質量計,濃湯的濾液、鹽、味精、雞粉、胡椒粉、糖和麻油的用量比為100:0.9:0.4:0.9:0.03:0.04:0.04。
實施例4-2:調味濃湯,與實施例4-1的不同之處在于,熬煮過程中,邊角料、豬侗骨、蒜、黃酒、熬制雞油時產(chǎn)生的油渣、蔥、姜和水的質量比為0.5:1:0.1:0.05:0.2:0.02:0.02:30。
實施例4-3:調味濃湯,與實施例4-1的不同之處在于,熬煮過程中,邊角料、豬侗骨、蒜、黃酒、熬制雞油時產(chǎn)生的油渣、蔥、姜和水的質量比為2.5:1:0.3:0.10:0.4:0.06:0.06:50。
實施例4-4:調味濃湯,與實施例4-1的不同之處在于,配制過程中,濃湯的濾液、鹽、味精、雞粉、胡椒粉、糖和麻油的質量比為100:0.8:0.3:0.7:0.02:0.03:0.03。
實施例4-5:調味濃湯,與實施例4-1的不同之處在于,配制過程中,濃湯的濾液、鹽、味精、雞粉、胡椒粉、糖和麻油的質量比為100:1.0:0.5:1.0:0.06:0.06:0.06。
實施例5-1:調味料理包,于內包裝小袋內依次加入實施例1-1的熟雞塊、實施例2的油炸香菇、實施例4-1的調味濃湯和實施例3-1的成品雞油,封口處理;其中熟雞塊、油炸香菇、調味濃湯和成品雞油的質量比為11.5:1:40:1。
實施例5-2: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油炸香菇、調味濃湯和成品雞油的質量比為8:0.5:35:1。
實施例5-3: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油炸香菇、調味濃湯和成品雞油的質量比為15:2:45:1。
實施例5-4a: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2。
實施例5-4b: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3。
實施例5-4c: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4。
實施例5-4d: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5。
實施例5-4e: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6。
實施例5-4f: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7。
實施例5-4g: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8。
實施例5-4h: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9。
實施例5-4i: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10。
實施例5-4j: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11。
實施例5-4k: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12。
實施例5-4l: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實施例1-13。
實施例5-4m: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熟雞塊來源于市售。
實施例5-5: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油炸香菇來源于市售。
實施例5-6a: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調味濃湯來源于4-2。
實施例5-6b: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調味濃湯來源于4-3。
實施例5-6c: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調味濃湯來源于4-4。
實施例5-6d: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調味濃湯來源于4-5。
實施例5-7a: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成品雞油來源于3-2。
實施例5-7b: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成品雞油來源于3-3。
實施例5-7c: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成品雞油來源于3-4。
實施例5-7d: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成品雞油來源于3-5。
實施例5-7e: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成品雞油來源于3-6。
實施例5-7f:調味料理包,與實施例5-1的不同之處在于,成品雞油來源于3-7。
調味濃湯的穩(wěn)定性測試
(1)測試樣品:以實施例4-1至4-5的調味濃湯為試驗樣,以對照樣1和對照樣2為對照進行穩(wěn)定性測試;其中對照樣1和對照樣2為:
對照樣1:調味濃湯,由如下方法制備得到:
熬煮:將實施例1-1至1-12得到的邊角料、豬侗骨、蒜、黃酒、實施例3-1得到的油渣、蔥和姜分別加至水中,熬煮得到濃湯;按質量計,邊角料、豬侗骨、蒜、黃酒、油渣、蔥、姜和水的用量比為0.2:1:0.05:0.02:0.1:0.01:0.01:20;
配制:將濃湯過濾,于濃湯的濾液中加入鹽、味精、雞粉、胡椒粉、糖和麻油,混合均勻即可;按質量計,濃湯的濾液、鹽、味精、雞粉、胡椒粉、糖和麻油的用量比為100:0.3:0.1:0.4:0.01:0.01:0.01。
對照樣2:調味濃湯,由如下方法制備得到:
熬煮:將實施例1-1至1-12得到的邊角料、豬侗骨、蒜、黃酒、實施例3-1得到的油渣、蔥和姜分別加至水中,熬煮得到濃湯;按質量計,邊角料、豬侗骨、蒜、黃酒、油渣、蔥、姜和水的用量比為4:1:0.6:0.3:0.8:0.1:0.1:70;
配制:將濃湯過濾,于濃湯的濾液中加入鹽、味精、雞粉、胡椒粉、糖和麻油,混合均勻即可;按質量計,濃湯的濾液、鹽、味精、雞粉、胡椒粉、糖和麻油的用量比為100:2:0.8:2:0.1:0.1:0.1。
(2)測試內容:于多個標記的塑料袋內分別加入2g測試樣品,將塑料袋密封處理,分別放置在0℃/0%RH、10℃/20%RH、25℃/40%RH和35℃/60%RH放置30d、90d和360d;放置后先觀察是否發(fā)霉或出現(xiàn)異味,出現(xiàn)發(fā)霉現(xiàn)象或出現(xiàn)異味即為變質;若外觀或氣味無法判斷則借助HPLC檢測其脂肪酸含量的變化量(與放置0d相比);每個測試樣品在每個放置條件下平行試驗3次,試驗結果取平均值。
(3)測試結果:如表1-4所示。相比對照樣1和對照樣2,實施例4-1至4-5在0℃/0%RH、10℃/20%RH、25℃/40%RH和35℃/60%RH放置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本申請的調味濃湯保質期更長。
表1調味濃湯的穩(wěn)定性測試(0℃/0%RH)
表2調味濃湯的穩(wěn)定性測試(10℃/20%RH)
表3調味濃湯的穩(wěn)定性測試(25℃/40%RH)
表4調味濃湯的穩(wěn)定性測試(35℃/60%RH)
調味料理包的穩(wěn)定性測試
(1)測試樣品:以實施例5-1至5-7f的調味料理包。
(2)測試內容:于多個標記的塑料袋內分別加入2g測試樣品,將塑料袋密封處理,分別放置在25℃/40%RH放置30d、90d和360d;放置后先觀察是否發(fā)霉或出現(xiàn)異味,出現(xiàn)發(fā)霉現(xiàn)象或出現(xiàn)異味即為變質;若外觀或氣味無法判斷則借助HPLC檢測其脂肪酸含量的變化量(與放置0d相比);每個測試樣品在每個放置條件下平行試驗3次,試驗結果取平均值。
(3)測試結果:如表5和6所示。除實施例5-4k至5-5,實施例4-1至4-5中的其他調味料理包在25℃/40%RH放置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
表5調味料理包的穩(wěn)定性測試(實施例5-1至實施例5-5)
表6調味料理包的穩(wěn)定性測試(實施例5-6a至實施例5-7f)
調味料理包的使用評價
(1)測試樣品:實施例5-1至5-7f的調味料理包。
(2)測試內容:取1g測試樣品,加入100ml沸水,煮5min后自然冷卻至室溫飲用。飲用者為隨機抽取的100人,每人飲用測試樣品后根據(jù)口感、香味等做出綜合的使用評價。
(3)測試結果:如表7所示。
表7調味料理包的使用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