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酸漿面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
背景技術:
酸漿面具有酸香爽口、面條筋韌的特點,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的營養(yǎng)程度也有所提高,現有酸漿面的功能性比較單一,對食用者的益處較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酸漿面的功能性比較單一,對食用者的益處較小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設計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的配方,所述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按照重量的配方如下:
漿湯的配方:白菜800-1000份、芹菜500-800份、嫩豇豆10-20份、花椒葉5-10份;
佐料的配方:蔥花5-10份、姜末2-5份、香油5-10份、豬油10-20份、辣面5-9份、食鹽1-5份;
藥膳的配方:八角8-15份、枸杞5-10份、甘草10-40份、山藥3-8份、桂皮10-30份、五香6-10份、菟絲子20-50份、補骨脂10-30份、黃芪8-15份、黃精10-20份。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漿湯:選用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并將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放入干凈的陶罐內,接著在容器內倒入1000-1500ml的開水,并發(fā)酵5-10天,在發(fā)酵完成后將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全部撈出切碎,并通過瓷盆收集流出的酸漿汁待用;
s2、制備佐料:選用蔥花、姜末、香油、豬油、辣面和食鹽,將香油和豬油倒入鍋內加熱到70-80℃時,依次將蔥花、姜末、辣面和食鹽倒入鍋內炒成紅黃色鏟起來,倒入s1制備好的漿湯中,然后加入五香粉、味精調料;
s3、制備藥膳:選用八角、枸杞、甘草、山藥、桂皮、五香、菟絲子、補骨脂、黃芪和黃精,并將上述藥材全部洗凈,然后裝入紗布內,放置在鍋內并倒入800-1000ml的常溫水,接著使用大火對鍋內的水溶液進行加熱至沸騰后,轉小火燉煮1-2小時,在燉煮完成后,收集藥汁備用;
s4、制備酸漿面:選用手工搟制的黃細面,在煮面之前,將s3中制備完成的藥汁倒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清水,并進行加熱,接著將黃細面放入鍋內,待面條煮熟后,將面條撈出放入裝有冷水的盆里過涼,在過涼完成后倒入碗里,并將s2中制備完成的佐料放在面條上。
優(yōu)選的,所述s2中五香粉和味精按照重量的配方為五香粉2-6份、味精1-3份。
優(yōu)選的,所述s4中清水和藥汁的比例為2:3。
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通過在酸漿面的制作過程中加入藥膳處理步驟,這樣提高了對酸漿面營養(yǎng)程度,而且本藥膳處理步驟中提到的藥材,能夠補中益氣,益腎精,強筋骨,抵抗衰老,促進肌膚新陳代謝的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實施例一
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的配方,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按照重量的配方如下:
漿湯的配方:白菜800份、芹菜500份、嫩豇豆10份、花椒葉5份;
佐料的配方:蔥花5份、姜末2份、香油5份、豬油10份、辣面5份、食鹽1份;
藥膳的配方:八角8份、枸杞5份、甘草10份、山藥3份、桂皮10份、五香6份、菟絲子20份、補骨脂10份、黃芪8份、黃精10份。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漿湯:選用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并將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放入干凈的陶罐內,接著在容器內倒入1000ml的開水,并發(fā)酵5天,在發(fā)酵完成后將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全部撈出切碎,并通過瓷盆收集流出的酸漿汁待用;
s2、制備佐料:選用蔥花、姜末、香油、豬油、辣面和食鹽,將香油和豬油倒入鍋內加熱到70℃時,依次將蔥花、姜末、辣面和食鹽倒入鍋內炒成紅黃色鏟起來,倒入s1制備好的漿湯中,然后加入五香粉、味精調料,五香粉和味精按照重量的配方為五香粉2份、味精1份;
s3、制備藥膳:選用八角、枸杞、甘草、山藥、桂皮、五香、菟絲子、補骨脂、黃芪和黃精,并將上藥材全部洗凈,然后裝入紗布內,放置在鍋內并倒入800ml的常溫水,接著使用大火對鍋內的水溶液進行加熱至沸騰后,轉小火燉煮1小時,在燉煮完成后,收集藥汁備用;
s4、制備酸漿面:選用手工搟制的黃細面,在煮面之前,將s3中制備完成的藥汁倒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清水,并進行加熱,接著將黃細面放入鍋內,待面條煮熟后,將面條撈出放入裝有冷水的盆里過涼,在過涼完成后倒入碗里,并將s2中制備完成的佐料放在面條上,清水和藥汁的比例為2:3。
實施例二
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的配方,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按照重量的配方如下:
漿湯的配方:白菜860份、芹菜610份、嫩豇豆13份、花椒葉7份;
佐料的配方:蔥花6份、姜末3份、香油6份、豬油13份、辣面6份、食鹽2份;
藥膳的配方:八角11份、枸杞6份、甘草22份、山藥4份、桂皮16份、五香7份、菟絲子25份、補骨脂16份、黃芪9份、黃精12份。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漿湯:選用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并將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放入干凈的陶罐內,接著在容器內倒入1200ml的開水,并發(fā)酵7天,在發(fā)酵完成后將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全部撈出切碎,并通過瓷盆收集流出的酸漿汁待用;
s2、制備佐料:選用蔥花、姜末、香油、豬油、辣面和食鹽,將香油和豬油倒入鍋內加熱到73℃時,依次將蔥花、姜末、辣面和食鹽倒入鍋內炒成紅黃色鏟起來,倒入s1制備好的漿湯中,然后加入五香粉、味精調料,五香粉和味精按照重量的配方為五香粉4份、味精2份;
s3、制備藥膳:選用八角、枸杞、甘草、山藥、桂皮、五香、菟絲子、補骨脂、黃芪和黃精,并將上藥材全部洗凈,然后裝入紗布內,放置在鍋內并倒入850ml的常溫水,接著使用大火對鍋內的水溶液進行加熱至沸騰后,轉小火燉煮1.2小時,在燉煮完成后,收集藥汁備用;
s4、制備酸漿面:選用手工搟制的黃細面,在煮面之前,將s3中制備完成的藥汁倒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清水,并進行加熱,接著將黃細面放入鍋內,待面條煮熟后,將面條撈出放入裝有冷水的盆里過涼,在過涼完成后倒入碗里,并將s2中制備完成的佐料放在面條上,清水和藥汁的比例為2:3。
實施例三
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的配方,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按照重量的配方如下:
漿湯的配方:白菜920份、芹菜730份、嫩豇豆17份、花椒葉9份;
佐料的配方:蔥花8份、姜末4份、香油8份、豬油16份、辣面7份、食鹽4份;
藥膳的配方:八角13份、枸杞8份、甘草34份、山藥6份、桂皮25份、五香9份、菟絲子44份、補骨脂23份、黃芪12份、黃精16份。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漿湯:選用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并將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放入干凈的陶罐內,接著在容器內倒入1400ml的開水,并發(fā)酵9天,在發(fā)酵完成后將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全部撈出切碎,并通過瓷盆收集流出的酸漿汁待用;
s2、制備佐料:選用蔥花、姜末、香油、豬油、辣面和食鹽,將香油和豬油倒入鍋內加熱到77℃時,依次將蔥花、姜末、辣面和食鹽倒入鍋內炒成紅黃色鏟起來,倒入s1制備好的漿湯中,然后加入五香粉、味精調料,五香粉和味精按照重量的配方為五香粉5份、味精2.4份;
s3、制備藥膳:選用八角、枸杞、甘草、山藥、桂皮、五香、菟絲子、補骨脂、黃芪和黃精,并將上藥材全部洗凈,然后裝入紗布內,放置在鍋內并倒入920ml的常溫水,接著使用大火對鍋內的水溶液進行加熱至沸騰后,轉小火燉煮1.6小時,在燉煮完成后,收集藥汁備用;
s4、制備酸漿面:選用手工搟制的黃細面,在煮面之前,將s3中制備完成的藥汁倒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清水,并進行加熱,接著將黃細面放入鍋內,待面條煮熟后,將面條撈出放入裝有冷水的盆里過涼,在過涼完成后倒入碗里,并將s2中制備完成的佐料放在面條上,清水和藥汁的比例為2:3。
實施例四
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的配方,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按照重量的配方如下:
漿湯的配方:白菜1000份、芹菜800份、嫩豇豆20份、花椒葉10份;
佐料的配方:蔥花10份、姜末5份、香油10份、豬油20份、辣面9份、食鹽5份;
藥膳的配方:八角15份、枸杞10份、甘草40份、山藥8份、桂皮30份、五香10份、菟絲子50份、補骨脂30份、黃芪15份、黃精20份。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具有藥膳功效的酸漿面的制作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s1、制備漿湯:選用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并將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放入干凈的陶罐內,接著在容器內倒入1500ml的開水,并發(fā)酵10天,在發(fā)酵完成后將白菜、芹菜、嫩豇豆和花椒葉全部撈出切碎,并通過瓷盆收集流出的酸漿汁待用;
s2、制備佐料:選用蔥花、姜末、香油、豬油、辣面和食鹽,將香油和豬油倒入鍋內加熱到80℃時,依次將蔥花、姜末、辣面和食鹽倒入鍋內炒成紅黃色鏟起來,倒入s1制備好的漿湯中,然后加入五香粉、味精調料,五香粉和味精按照重量的配方為五香粉6份、味精3份;
s3、制備藥膳:選用八角、枸杞、甘草、山藥、桂皮、五香、菟絲子、補骨脂、黃芪和黃精,并將上藥材全部洗凈,然后裝入紗布內,放置在鍋內并倒入1000ml的常溫水,接著使用大火對鍋內的水溶液進行加熱至沸騰后,轉小火燉煮2小時,在燉煮完成后,收集藥汁備用;
s4、制備酸漿面:選用手工搟制的黃細面,在煮面之前,將s3中制備完成的藥汁倒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清水,并進行加熱,接著將黃細面放入鍋內,待面條煮熟后,將面條撈出放入裝有冷水的盆里過涼,在過涼完成后倒入碗里,并將s2中制備完成的佐料放在面條上,清水和藥汁的比例為2:3。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fā)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