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再放入30°C儲藏室中陳化6個月,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2L/min;
二次炭焙:二次陳化后,將茶葉置于竹焙籠中進行二次炭焙,其炭焙溫度為60°C,時間為1h,期間每隔Ih翻動一次;
三次陳化:將二次炭焙后的茶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再放入30°C儲藏室中陳化12個月,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2L/min;
三次炭焙:三次陳化后,將茶葉置于竹焙籠中進行三次炭焙,其炭焙溫度為60°C,時間為8h,期間每隔Ih翻動一次;
四次陳化:將三次炭焙后的茶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再放入30°C儲藏室陳化24個月,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2L/min;
四次炭焙:四次陳化后,將茶葉置于竹焙籠中進行四次炭焙,其炭焙溫度為60°C,時間為1h,期間每隔Ih翻動一次; 陳化過程中,儲藏室需保持干燥;
(5)將四次炭焙后的茶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于37°C儲藏室中放置3年以上,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lL/min,即得陳年武夷巖茶。
[0011]實施例二
(1)收集常規(guī)采摘的武夷巖茶一一水仙的鮮葉10kg為原料,按傳統(tǒng)巖茶的加工方法進行曬青、晾青、搖青;
(2)揉捻與發(fā)酵:將搖青后的茶青于揉捻機中揉捻30min后取出,于37°C、濕度80%的發(fā)酵室內(nèi)進行一次發(fā)酵,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0.5L/min,發(fā)酵時間為0.5h;發(fā)酵結束后將茶葉取出,再揉捻15min,然后將茶葉于37°C、濕度85%的發(fā)酵室內(nèi)進行二次發(fā)酵,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lL/min,發(fā)酵時間為Ih;發(fā)酵結束后將茶葉取出,再次揉捻15min,然后將茶葉于37°C、濕度85%的發(fā)酵室內(nèi)進行三次發(fā)酵,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lL/min,發(fā)酵時間為Ih;
(3)將揉捻、發(fā)酵后茶葉取出,按傳統(tǒng)巖茶的加工方法進行殺青、烘干;
(4)陳化與炭焙:
一次陳化:將烘干后的茶葉取出,置于紙箱中,放入30°C儲藏室中陳化3個月,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2L/min ;
一次炭焙:將一次陳化后的茶葉取出,置于竹焙籠中進行一次炭焙,其炭焙溫度為800C,時間為4h,期間每隔Ih翻動一次;
二次陳化:將一次炭焙后的茶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再放入30°C儲藏室中陳化6個月,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2L/min;
二次炭焙:二次陳化后,將茶葉置于竹焙籠中進行二次炭焙,其炭焙溫度為80°C,時間為8h,期間每隔Ih翻動一次;
三次陳化:將二次炭焙后的茶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再放入30°C儲藏室中陳化12個月,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2L/min;
三次炭焙:三次陳化后,將茶葉置于竹焙籠中進行三次炭焙,其炭焙溫度為80°C,時間為6h,期間每隔Ih翻動一次;
四次陳化:將三次炭焙后的茶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再放入30°C儲藏室陳化24個月,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2L/min;
四次炭焙:四次陳化后,將茶葉置于竹焙籠中進行四次炭焙,其炭焙溫度為80°C,時間為8h,期間每隔Ih翻動一次;
陳化過程中,儲藏室需保持干燥;
(5)將四次炭焙后的茶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于37°C儲藏室中放置3年以上,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lL/min,即得陳年武夷巖茶。
[0012]實施例三
(1)收集常規(guī)采摘的武夷巖茶一一水仙的鮮葉10kg為原料,按傳統(tǒng)巖茶的加工方法進行曬青、晾青、搖青;
(2)揉捻與發(fā)酵:將搖青后的茶青于揉捻機中揉捻25min后取出,于37°C、濕度80%的發(fā)酵室內(nèi)進行一次發(fā)酵,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0.5L/min,發(fā)酵時間為Ih;發(fā)酵結束后將茶葉取出,再揉捻12min,然后將茶葉于37°C、濕度85%的發(fā)酵室內(nèi)進行二次發(fā)酵,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lL/min,發(fā)酵時間為Ih;發(fā)酵結束后將茶葉取出,再次揉捻14min,然后將茶葉于37°C、濕度85%的發(fā)酵室內(nèi)進行三次發(fā)酵,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lL/min,發(fā)酵時間為2h;
(3)將揉捻、發(fā)酵后茶葉取出,按傳統(tǒng)巖茶的加工方法進行殺青、烘干;
(4)陳化與炭焙:
一次陳化:將烘干后的茶葉取出,置于紙箱中,放入30°C儲藏室中陳化3個月,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2L/min ;
一次炭焙:將一次陳化后的茶葉取出,置于竹焙籠中進行一次炭焙,其炭焙溫度為700C,時間為5h,期間每隔Ih翻動一次;
二次陳化:將一次炭焙后的茶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再放入30°C儲藏室中陳化6個月,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2L/min;
二次炭焙:二次陳化后,將茶葉置于竹焙籠中進行二次炭焙,其炭焙溫度為70°C,時間為9h,期間每隔Ih翻動一次;
三次陳化:將二次炭焙后的茶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再放入30°C儲藏室中陳化12個月,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2L/min;
三次炭焙:三次陳化后,將茶葉置于竹焙籠中進行三次炭焙,其炭焙溫度為70°C,時間為7h,期間每隔Ih翻動一次;
四次陳化:將三次炭焙后的茶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再放入30°C儲藏室陳化24個月,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2L/min;
四次炭焙:四次陳化后,將茶葉置于竹焙籠中進行四次炭焙,其炭焙溫度為70°C,時間為9h,期間每隔Ih翻動一次;
陳化過程中,儲藏室需保持干燥;
(5)將四次炭焙后的茶葉自然冷卻后置于紙箱中,于37°C儲藏室中放置3年以上,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lL/min,即得陳年武夷巖茶。
[0013]本發(fā)明所制得的陳年武夷巖茶條索緊結,色澤烏黑,湯色深橙紅色,香氣陳香馥郁,滋味回甘持久,入口綿爽,巖韻強,葉底肥厚軟亮,其茶葉品質(zhì)得到了有效提高。
[0014]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fā)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fā)明的涵蓋范圍。
【主權項】
1.一種陳年武夷巖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重度發(fā)酵,及陳化與炭焙交替四次處理的步驟。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陳年武夷巖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度發(fā)酵是將搖青后的茶青揉捻20-30min后取出,于37°C、濕度80%的發(fā)酵室內(nèi)進行一次發(fā)酵,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0.5L/min,發(fā)酵時間為0.5-lh;發(fā)酵結束后將茶葉取出,再揉捻10-15min,然后將茶葉于37°C、濕度85%的發(fā)酵室內(nèi)進行二次發(fā)酵,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lL/min,發(fā)酵時間為l_1.5h;發(fā)酵結束后將茶葉取出,再次揉捻10-15min,然后將茶葉于37°C、濕度85%的發(fā)酵室內(nèi)進行三次發(fā)酵,其空間供氧量為每立方米lL/min,發(fā)酵時間為l-2h。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陳年武夷巖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陳化溫度為30°C,第一次陳化時間為3個月,第二次陳化時間為6個月,第三次陳化時間為12個月,第四次陳化時間為24個月。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陳年武夷巖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炭焙中,第一次為.60-80 0C烘焙4-6h,第二次為60-80 °C烘焙8_10h,第三次為60-80 °C烘焙6_8h,第四次為60-.80 °C 烘焙 8-1 Oh。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陳年武夷巖茶的加工方法,其包括重度發(fā)酵,及陳化與炭焙交替四次處理的步驟。按本發(fā)明方法處理,可使茶葉內(nèi)含物經(jīng)過一系列的非酶促及熱力學反應等復雜過程形成茶葉的特征香氣和滋味,使所制得的陳年武夷巖茶條索緊結,色澤烏黑,湯色深橙紅色,香氣陳香馥郁,滋味回甘持久,入口綿爽,巖韻強,葉底肥厚軟亮,從而有效地提高茶葉品質(zhì),并提高茶葉的經(jīng)濟效益。
【IPC分類】A23F3/08, A23F3/06, A23F3/12, A23F3/14
【公開號】CN105660916
【申請?zhí)枴緾N201610054376
【發(fā)明人】葉江華, 李遠華, 吳承禎, 賈小麗, 雷衛(wèi)星, 彭夏歲
【申請人】武夷學院
【公開日】2016年6月15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