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批量流控制方法和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多層流的棒狀物,尤其煙草行業(yè)產品,的批量流控制方法,和控制所述流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制作棒狀煙草物如香煙過、濾嘴或粘有過濾嘴的香煙的生產線上,在生產所述產品期間,在離開生產設備以后,采用打包器裝包或存儲之前,所述產品流經相當大的距離。流動通常是多層規(guī)則流,來避免變形或破壞。需要控制產品流來在生產線所用不同裝置之間進行傳送。為達此目的,在裝載所述物體的水平傳送器的路徑上,設置連接兩個水平傳送器或連接水平傳送器和接收器的近垂直通道。棒狀物完全填充垂直通道和主要的水平傳送器,這是決定其規(guī)則狀態(tài)的條件。水平路徑上的流動通常由傳送器驅動,角度通道中的流動則由重力驅動。在控制流量時,很多時需要切斷產品流動的通道,或使物品流至另一接 收裝置,但需確保棒狀物應盡可能少損壞。現(xiàn)有技術提供了用于停止流動和/或改變其方向的裝置。例如,美國專利US5217101公開了一種與煙草業(yè)中棒狀物流量相關的裝置,其中在所用水平傳送器和角度通道的結合點附近的軸上旋轉安裝板或成形的門,當檢測所述流太小時或需要連接流時,所述板或門打開。所述門可同時形成溢出棒狀物的中間迷你存儲器。美國專利US5529164公開了另一種用于傳送棒狀物的裝置。在該裝置中,可移式板具有柔性帶,如果需要,所述柔性帶可根據流動方向傾斜地插入垂直通道的上部,從而切斷其入口,所述柔性帶成為水平傳送器底壁的一部分。臨時溢出的物體通過常用的袋子包裝,所述袋子是由通道軸中水平傳送器的上壁設置的兩個自對齊臂形成的,所述臂端通過膜連接。另外,美國專利US4986408的說明書中涉及一種用于處理棒狀物的裝置,嘗試使用了平行棒狀物水平流動通道設置的可移式板,來將流從垂直通道分離。前述發(fā)明提供了對板的不同的技術方法以及啟動裝置。這種方法的缺點在于在將所述板水平插入填滿這些物品的通道區(qū)的過程中可能損壞棒狀物。美國專利US4553660給出了通過帶狀部件插入垂直通道入口上方棒狀物之間來切斷所述流的類似的方法。美國專利US7044286提供了最接近本申請發(fā)明主題的解決辦法,其涉及棒狀物多層流的分離。根據所述方法,為達分離目的,將棒狀物從讓其變成被動流的水平傳送器或傾斜通道的邊緣區(qū)移至讓其變成主動流的水平通道或傳送器的區(qū)域,移動物體的量與圓柱相應部分的體積相同,所述圓柱的半徑對應于水平傳送器的寬度和/或通道的寬度,圓柱壁平行于其軸分離彼此不平行的流。所述物體也可封閉在旋轉柱內水平傳送器或通道的輪廓形成的凹穴中,其橫切旋轉軸,所述柱的旋轉軸是所述凹穴的對稱平面,此外,所述柱的旋轉軸也是水平傳送器和/或通道的對稱平面,所述物體通過柱的旋轉封閉。根據所述發(fā)明,現(xiàn)有的用于分離流的閥裝置包括在水平傳送器和通道交叉點設置的圓柱或其部分形成的閥,所述閥的旋轉軸是所述圓柱的軸,與水平傳送器的壁的上平面和通道側壁的平面交叉邊緣重疊,或者與水平傳送器底壁的平面與通道側壁的平面的交叉邊緣重疊,或者所述閥的旋轉軸與通道和/或水平傳送器為對稱面,距離通道側壁和水平傳送器的壁的交叉邊緣的距離等于或稍大于圓柱的半徑,在圓柱內部,通道和/或水平傳送器的輪廓形成貫通的凹穴,所述閥的旋轉軸與凹穴為對稱面。上述方法部分消除了被動流中外層的物體的損壞,并能以任何速度推動多層流的流動,將物體移至主動流來避免了在所述流中形成的壓力,并且將物體從邊緣區(qū)移開不會引起規(guī)則的相對布置的混亂。移除的物體由所述流流動的圓柱壁取代,然而,當將圓柱閥的陡沿插入物流中時,其沒有可能吸收壓力,故物體的部分直接與所述邊緣接觸,從而會產生損壞。
發(fā)明內容
根據本發(fā)明的控制填充在相比水平面傾斜的通道中棒狀物多層流的流的控制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通過旋轉和/或滑動可移動部件來改變流動通道,其中棒狀物的流是由重力引起或驅動引起的,所述可移動部件是傾斜設置的通道的對邊側壁的一部分,通道的每個壁至少具有一個可移動部件。所述可移動部件彼此獨立移動,移動時保持平行或者非平行。移動后,可移動部件可停止傾斜設置的通道中的批量流或者引導所述流至另一個接收裝置或同時給多個接收裝置,當將可移動部件移至先前的位置后,能夠恢復先前的流動。該方法能夠減小棒狀物外層的損壞,這是由于通過推開所述對邊的可移動部件引起一邊的可移動部件的壓力吸收造成的。此外,批量流可停止或引導至另一個或同時多個接收 器。本發(fā)明的目的也是提供一種控制相對于水平面傾斜設置的通道中填充的多層流式棒狀物批量流的裝置結構,其中棒狀物的流動是由重力或驅動引起的,所述通道具有側壁,第一側壁具有第一可移動部件,相對的第二側壁具有第二可移動部件,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是通道第二側壁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側壁的下部可由第一可移動部件形成,所述第一可移動部件旋轉設置在平行于側壁平面的樞軸上,并低于第一側壁的上部,其是旋轉設置,固定地與第一可移動部件結合在樞軸上的,垂直于通道側壁的板,和與所述板結合的由相對的第二側壁的一部分形成的第二可移動部件,以及通過安裝在所述板上的驅動器使第二部件往返運動。優(yōu)選地,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為內側開口的圓柱形,其寬度為所述通道的第二側壁的狹窄部分的寬度。所述低于第一可移動部件的第一側壁端形成位于第一側壁外側的關閉部件,所述關閉部件優(yōu)選為氣缸罩部分的形狀,其半徑為第一可移動部件的長度。在本發(fā)明裝置的變型結構中,第一側壁的下部由第一可移動部件形成,所述第一可移動部件滑動地安裝在第一側壁向外的方向上,并向形成在所述通道較低部的外面形成的存儲器內部移動,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由相對的第二側壁的部分形成,通過驅動器使第二部件往返運動,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安裝在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面的樞軸上的板上,第一可移動部件通過止轉棒軛機構(Scotch yoke mechanism)與所述板結合。在本發(fā)明裝置的另一個變型結構中,所述第一側壁的下部由包括上板和下板兩個板的第一可移動部件形成,其末端在平行于側壁面的樞軸上,上板設置在側壁的第一不可移動部的末端上設置的樞軸上,下板設置在所述通道末端布置的樞軸上,第二可移動部件為三角柱形,其長側邊平行于第二側壁,其具有內切口,對應于所述通道的第二側壁的狹窄部的寬度,并在通道向內的方向上往返運動,用其頂點定向,相對于長側邊,至第一可移動部件的上板和下板的結合點的側邊。在本發(fā)明裝置的另一變型結構中,所述第一側壁的下部由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面的樞軸上的第一可移動部件形成,設置為低于第一側壁的上部,所述第二側壁的下部由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面的樞軸上的第二可移動部件形成,設置成低于第二側壁的上部,處理通道低于可移動部件并相對于所述通道對角設置。在處理通道下面,設置殘次棒狀物容器,可移動部件彼此之間可非平行或平行移動。在本發(fā)明裝置的另一變型結構中,第一側壁的下部由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面的樞軸上的第一可移動部件形成,設置為低于第一側壁的上部,所述第二側壁的下部由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面的樞軸上的第二可移動部件形成,設置成低于第二側壁的上部,第一側壁低于第一可移動部件,其具有設置在第一側壁外側的關閉部件,所述關閉部件形狀為氣缸罩部分。優(yōu)選地,可移動部件平行移動。本發(fā)明所有的變型結構的優(yōu)點在于能夠自由控制相對水平傳送器傾斜設置的通道中棒狀物的批量流,包括將物品流引到不同的接收器或暫時停止,原則上,棒狀物在可移動部件和通過側壁同時操作過程中不會損壞。
實施例和附圖給出了本發(fā)明的目的,其中,圖I所示為控制棒狀物批量流的裝置透視圖,其采用可移動部件形成的通道側壁,其形狀為振動平板和開流圓柱形,圖2-圖I裝置的后面透視圖,圖3-圖I裝置流切斷位置的正視圖,圖4-圖3裝置圓柱形可移動部件的中間返回位置,圖5-圖3裝置開流圓柱形可移動部件后續(xù)中間返回位置,圖6-圖I裝置的 透視圖,其采用滑動板狀的第一可移動部件,圖7-圖6裝置的后視圖,圖8-圖6裝置切斷流的正視圖,圖9-帶有開流的圖8裝置,其移動可移動部件的板,并將圓柱形可移動部件收回在中間位置,圖10-帶有開流的圖8裝置,圓柱形可移動部件收回至另一中間位置,圖11-采用兩可旋轉板和帶開流的滑動三角柱形狀的可移動部件的裝置的透視圖,圖12-圖
I裝置切斷流的正視圖,圖13-采用振動平板狀可移動部件裝置的變型的透視圖,圖14-圖13的裝置的側視圖,其中所述批量流被引向傾斜通道,圖15-圖14的裝置,其中在處理通道下方設置容器,圖16-采用振動平板形帶開流的可移動部件和外側關閉部件的裝置透視圖,和圖17-圖16裝置流切斷。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圖I至5所示為控制在垂直設置通道I中流動的棒狀物批量流的裝置,其在水平傳送器4的方向上具有第一側壁2和第二側壁3,包括第一側壁2的下部形成的第一可移動部件5,其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2和3的平面的樞軸6上,在其平面內低于第一側壁2。旋轉安裝在樞軸6上的板7垂直于側壁2和3,第一可移動部件5與板7 —起旋轉。所述第一側壁2的端部低于第一可移動部件5,其具有位于第一側壁2外側的開關部件8,其形狀為氣缸罩部分,半徑r為第一可移動部件5的長度。使用驅動器9,在板7上安裝第二側壁
3的部分形成的第二可移動部件10,所述驅動器9使得第二部件10往返運動。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10形狀為圓柱形,其內切口 11為第二側壁3的最狹窄部分12的寬度。樞軸6的馬達13和驅動器9安裝在板7的后側。如果需要停止通道I中流動的棒狀物批量流,第一側壁2的部分組成第一可移動部件5,第二側壁3的部分形成第二可移動部件10和最狹窄部12,所述板7和部件5和10繞樞軸6旋轉,直到第二可移動部件10的末端位于關閉部件8的邊緣,第一可移動部件5位于關閉部件8的末端,保留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10的圓柱弦面在旋轉過程中與第一可移動部件5的面平行。這樣所述流就被切斷,棒狀物置于可移動部件5和10以及關閉部件8形成的凹穴中。如果重新開始通道I中的流,為避免棒狀物的損壞,首先,通過驅動器9使第二可移動部件10縮回,所述狹窄部12形成通道I的第二壁3,然后所述板7與可移動部件5和10—起往回旋轉直到第一可移動部件5的面覆蓋第一側壁2的面,驅動器9使得第二可移動部件10移至初始位置后,所述圓柱弦面覆蓋通道I的第二側壁3的狹窄部12的面。實施例II圖6至10所示控制棒狀物批量流的裝置與實施例I所述裝置類似,除了第一可移動部件5’組成板,所述板通過止轉棒軛(Scotch yoke mechanism)結構14’與樞軸6’結合,可移動部件5’在第一側壁2’的上部的向外折曲端16’和第一可移動部件5’下面的水平壁17’形成的存儲器15’內往返運動。所有其它部件結構和功能與實施例I中的相同,在圖中用符號’標出。實施例III 圖11和12所示為控制在通道21中的批量流的裝置,其具有第一側壁22和第二側壁23,棒狀物沿水平傳送器24的方向流動,包括第一側壁22的下部形成的第一可移動部件25,包括上板25’和下板25”,上板25’上端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22和23的面的樞軸26’上,在其平面內低于第一側壁22,下板25”安裝在通道21末端上安裝的樞軸26”上。所述裝置具有驅動器29,其與第二側壁23的部分形成的第二可移動部件30結合。所述部件30為三角柱狀,其長邊30’平行于第二側壁23,頂點30”與長邊30’相對,指向第一可移動部件25的上板25’和下板25”的結合點。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30具有內切口 31,具有第二側壁23的狹窄部32的寬度。如果需要停止批量流,驅動器29驅動第二可移動部件30帶其頂點30”進入填充棒狀物的通道21的區(qū)域,為了部件30的壓力的吸收,馬達33推開上板25’和下板25”,相對部件30形成中間迷你存儲器。所述部件30不需完全關閉通道21來阻止流動,原因在于由于頂點30”操作區(qū)中壓力的增加使得棒狀物停止。部件30的回收則會實現(xiàn)恢復流動,板25’和25”同時被旋轉直到和第一側壁22處于同一面上。實施例IV圖13至15所示為控制通道41中批量流的裝置,其具有第一側壁42和第二側壁43,棒狀物在水平傳送器44方向上流動,包括第一可移動部件45,形成側壁42的部分,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42和43面的樞軸46上,其低于第一側壁42的上部。在第一可移動部件45下面,第一側壁42的下部外面是處理通道58,其相對于通道41傾斜設置,其出口在另一個水平傳送器44’的上方。另外,代替?zhèn)魉推?4’,可設置用于缺陷棒狀物的容器44”(圖15)。在第二側壁43的上部下方設置第二可移動部件50,其旋轉安裝在樞軸46’上,并形成第二側壁43的一部分,所述樞軸46平行于側壁42和43的面,并且低于第二側壁43的上部。所述樞軸46和46’連接馬達53。如果需要將所述流引向另一個接收器,所述可移動部件45和50通過馬達53驅動繞樞軸46和46’平行移動并將棒狀物引向處理通道58的開口上方,進而至另外的傳送器44’或容器44”,可移動部件45和50也可非平行地移動,從而使得同時提供批量流給傳送器44和44,。
實施例V圖16和17所示為控制通道61中批量流的裝置,所述通道具有第一側壁62和第二側壁63,棒狀物通過重力在通道61中下降,所述裝置包括第一可移動部件65,形成側壁62的一部分,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62和62的面的樞軸66上,其低于第一側壁62的上部。在第一可移動部件65下面設置具有氣缸罩部分形狀的關閉部件68。在第二側壁63的上部下面是旋轉安裝在樞軸66 ‘上的第二可移動部件70,其形成第二側壁63的一部分,所述樞軸66’平行于側壁62和63的面,低于第二側壁63的上部。所述樞軸66和66’與馬達73結合。
如果需要關閉所述流動,可移動部件65和70可通過馬達73驅動繞樞軸66和66’旋轉平行移動直至第一可移動部件65的末端位于關閉部件68的末端,第二可移動部件70的末端位于關閉部件68的邊緣??梢苿硬考?5和70回收至初始位置則恢復通道61中的批量流。
權利要求
1.一種控制相對于水平面傾斜設置的通道中填充的多層流式棒狀物批量流的方法,其中棒狀物的流動是由重力或驅動引起的,其特征在于通過旋轉和/或滑動可移動部件來改變流動通道,所述可移動部件為傾斜設置的通道的相對側壁的一部分,通道的每個壁至少具有一個可移動部件。
2.如權利要求I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部件彼此間可獨自移動。
3.如權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部件移動時彼此保持平行。
4.如權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部件移動時彼此保持非平行。
5.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部件移動后停止所述傾斜設置的通道中的批量流,通過將所述可移動部件移至先前位置來恢復先前的流動。
6.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部件移動后將所述流引向另一接收裝置,通過將所述可移動部件移至先前位置來恢復先前的流動。
7.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部件移動后將所述流引向多個接收裝置,通過將所述可移動部件移至先前位置來恢復先前的流動。
8.—種控制相對于水平面傾斜設置的通道中填充的多層流式棒狀物批量流的裝置,其中棒狀物的流動是由重力或驅動引起的,所述通道具有側壁,第一壁具有第一可移動部件,其特征在于相對的第二壁(3)具有第二可移動部件(10),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10)組成通道(I)第二側壁(3)的一部分。
9.如權利要求8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壁(2)的下部組成第一可移動部件(5),所述第一可移動部件旋轉設置在平行于側壁(2,3)平面的樞軸(6)上,并低于第一側壁(2)的上部,在所述樞軸(6)上旋轉設置垂直于通道(I)的側壁(2,3)的板(7),其固定地與第一可移動部件結合在樞軸上的,和在所述板(7)上面安裝第二可移動部件(10),組成相對的第二側壁(3)的一部分,通過安裝在所述板(7)上的驅動器(9)使第二部件往返運動。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10)為內側開口(11)的圓柱形,開口寬度為所述通道(I)的第二側壁(3)的狹窄部(12)的寬度。
11.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低于所述第一可移動部件(5)的第一側壁(2)端形成位于第一側壁(2)外側的關閉部件(8)。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關閉部件(8)具有氣缸罩部分的形狀,半徑為第一可移動部件(5)的長度。
13.如權利要求8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壁(2’)的下部組成第一可移動部件(5’),所述第一可移動部件滑動地安裝在第一側壁(2’)向外的方向上,并在形成在所述通道下部的外面形成的存儲器(15’)內部移動,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10’)組成相對的第二側壁(3’ )的一部分,通過驅動器(9’ )使第二可移動部件(10’ )往返運動,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安裝在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2’,3’ )面的樞軸(6’ )上的板(7’ )上。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移動部件(5,)通過止轉棒軛結構(14’ )與所述板(7’ )結合。
15.如權利要求8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側壁(22)的下部形成的第一可移動部件(25),第一可移動部件包括上板(25’ )和下板(25”),上板和下板的端部分別旋轉安裝于樞軸(26’ )和(26”)上,并平行于側壁(22,23)的面,上板(25’ )安裝在位于第一側壁(22)不可移動部分末端的樞軸(26’ )上,下板(25”)安裝在位于通道(21)末端的樞軸(26”)上,所述第二可移動部件(30)為三角柱狀,其長邊(30’ )平行于第二側壁(23),并具有內切口(31),內切口具有第二側壁(23)的狹窄部(32)的寬度,在通道(21)向內方向上往返運動,引導其頂點(30”),相對于長邊(30’ )至第一可移動部件(25)的上板(25’ )和下板(25”)的結合點。
16.如權利要求8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壁(42)的下部組成第一可移動部件(45),其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42,43)面的樞軸(46)上,低于所述第一側壁(42)的上部,并且所述第二側壁(43)的下部組成第二可移動部件(50),其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42,43)面的樞軸(46’)上,低于所述第二側壁(43)的上部,處理通道(58)相對通道(41)傾斜設置,低于可移動部件(45,50)。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處理通道(58)下方設置缺陷棒狀物的容器(44,)。
18.如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部件(45,50)非平行移動。
19.如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動部件(45,50)平行移動。
20.如權利要求8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壁¢2)的下部形成第一可移動部件(65),其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62,63)面的樞軸¢6)上,位于第一側壁¢2)的上部的下面,第二側壁¢3)的下部組成第二可移動部件(70),旋轉安裝在平行于側壁¢2,63)面的樞軸出6’)上,位于第二側壁上部的下面,第一可移動部件¢5)下面的第一側壁(62)具有關閉部件(68),其位于第一側壁¢2)的外面,可移動部件(65,70)平行移動。
21.如權利要求19所述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關閉部件(68)具有氣缸罩部分的形狀。
全文摘要
控制方法包括通過旋轉和/或滑動可移動部件(5和10)來轉換流路,所述可移動部件組成傾斜設置的通道(1)的相對側壁(2和3)的一部分,移動后,停止流動或引導其至另一接收器或同時給多個接收器,能夠在移動所述可移動部件(5和10)至先前位置后恢復流動。所述裝置位于通道(1)中,第一側壁(2)具有第一可移動部件(5),相對的第二側壁(3)的部分形成第二可移動部件(10),第一可移動部件(5)和垂直板(7)一起安裝在樞軸(6)上,使用驅動器(9)的第二可移動部件也安裝在上面。所述第二部件(10)形狀可為圓柱形或三角柱形或旋轉板的形狀??梢苿硬考?5和10)下面,以及水平傳送器(4)的上方可設置關閉部件(8)或處理通道。處理通道下方可設置容器來代替水平傳送器(4)??梢苿硬考部晌挥趦A斜布置通道的中心部分,在其上部和下部之間。
文檔編號A24C5/35GK102811630SQ201180008643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2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2月10日
發(fā)明者巴托斯·施利高斯基 申請人:國際煙草機械波蘭私人控股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