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松散回潮機,尤其涉及一種后室補水型松散回潮機。
背景技術(shù):
目前, 松散回潮機為制絲線主機設備之一,如圖1所示,主要包括前室1、滾筒2、管路系統(tǒng)3、機架4、機上布線5、滾筒傳動機構(gòu)6、排潮風管7和后室8。其工藝任務是對真空回潮工序后的葉片進行松散及回潮處理,提高葉片的含水率和韌性,滿足后續(xù)制絲工藝要求。由于來料等級、年份、產(chǎn)地和部位等不同,葉片通過松散回潮機處理后水份波動較大,松散回潮出口水份分散過大、不穩(wěn)定,過程能力不足,其Cpk值低于1.33,嚴重影響了工序加工質(zhì)量。
因此,亟需一種后室補水型松散回潮機,能夠提高松散回潮工藝性能,滿足生產(chǎn)工藝要求,實現(xiàn)精益生產(chǎn)及準確控制。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后室補水型松散回潮機,能夠在松散回潮機后室對葉片進行二次補水,達到充分增溫增濕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shù)方案:
一種后室補水型松散回潮機,包括前室、滾筒、管路系統(tǒng)、機架、機上布線、滾筒傳動機構(gòu)、排潮風管和后室,還包括后室水汽管路和設置在后室內(nèi)壁上的水汽混合噴嘴,所述的后室水汽管路包括蒸汽管路和增濕水管路,蒸汽管路的入口連接蒸汽氣源,蒸汽管路的出口連接水汽混合噴嘴,蒸汽管路的入口與出口之間的蒸汽管路上依次設置有蒸汽管路截止閥、過濾器、蒸汽管路減壓閥和氣動薄膜閥;增濕水管路的入口連接增濕水水源,增濕水管路的出口連接水汽混合噴嘴,增濕水管路的入口與出口之間的增濕水管路上依次設置有增濕水管路截止閥、電磁閥、增濕水管路減壓閥和膜片閥。
滾筒筒體的進口端內(nèi)壁上設置有多組耙釘,多組耙釘沿滾筒筒體內(nèi)壁周向均勻分布,耙釘包括一體成型的垂直部和彎折部,垂直部的下端與滾筒筒體內(nèi)壁固定,垂直部的上端與彎折部的下端連接。
垂直部和彎折部的夾角在110°至140°之間。
垂直部和彎折部的夾角為135°。
彎折部的長度為250mm。
水汽混合噴嘴設置在支座上,支座包括固定座和移動支桿,固定座的底端固定在后室內(nèi)壁上,固定座的上端設置有支撐環(huán),移動支桿設置在支撐環(huán)內(nèi),固定座上還設置有直線步進電機,直線步進電機的輸出軸前端與移動支桿的后端固定,移動支桿的前端與水汽混合噴嘴固定,直線步進電機驅(qū)動移動支桿在支撐環(huán)內(nèi)沿支撐環(huán)的軸向移動。
本實用新型在后室內(nèi)設置有后室水汽管路和設置在后室內(nèi)壁上的水汽混合噴嘴,增濕水管路輸送的增濕水與蒸汽管路輸送的蒸汽被輸送至水汽混合噴嘴中。在蒸汽壓力的作用下,增濕水和蒸汽混合后呈霧狀噴射出并灑落到后室內(nèi)的葉片上對葉片進行第二次增溫和增濕處理,使未松散的煙片因受熱吸水舒展而松散成葉片。
為了進一步提高葉片松散程度及更有利于后室補水增濕,本實用新型中,滾筒筒體的進口端內(nèi)壁上設置有多組耙釘,多組耙釘沿滾筒筒體內(nèi)壁周向均勻分布,耙釘包括一體成型的垂直部和彎折部,垂直部和彎折部能夠更好的深入塊狀葉片中,隨著葉片的翻轉(zhuǎn)將葉片打碎,進一步增強葉片松散程度,以提高后室補水增濕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松散回潮機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為后室水汽管路的原理示意圖;
圖3為耙釘?shù)慕Y(jié)構(gòu)示意圖;
圖4位支座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以詳細的描述:
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后室補水型松散回潮機,包括前室1、滾筒2、管路系統(tǒng)3、機架4、機上布線5、滾筒傳動機構(gòu)6、排潮風管7和后室8,還包括后室8內(nèi)設置的后室水汽管路和設置在后室8內(nèi)壁上的水汽混合噴嘴9。葉片由振動輸送機送入滾筒2內(nèi),滾筒2由滾筒傳動機構(gòu)6驅(qū)動旋轉(zhuǎn),葉片在滾筒2的軸向傾角及滾筒2內(nèi)設置的拔料桿的疏導作用下,翻滾向前,這一過程使得未松散的煙片得到一定的機械松散。當葉片運行到滾筒2內(nèi)且距離滾筒2的筒體的進口端越1.5m 左右時,滾筒2內(nèi)的增濕系統(tǒng)開啟。增濕水與蒸汽混合后呈霧狀噴射出并灑落到葉片上對葉片進行增溫和增濕處理,未松散的煙片因受熱吸水舒展而松散成葉片。
由于葉片來料的等級、年份、產(chǎn)地和部位等不同,葉片通過松散回潮機中滾筒內(nèi)的增濕系統(tǒng)處理后水份波動較大,松散回潮出口水份分散過大、不穩(wěn)定,極易發(fā)生增濕不夠即葉片水分小于設定值的現(xiàn)象, 本實用新型還在后室8內(nèi)設置有后室水汽管路和設置在后室8內(nèi)壁上的水汽混合噴嘴9,后室水汽管路包括蒸汽管路10和增濕水管路11,蒸汽管路10的入口連接蒸汽氣源12,蒸汽管路10的出口連接水汽混合噴嘴9,蒸汽管路10的入口與出口之間的蒸汽管路10上依次設置有蒸汽管路截止閥13、過濾器14、蒸汽管路減壓閥15和氣動薄膜閥16;增濕水管路11的入口連接增濕水水源17,增濕水管路11的出口連接水汽混合噴嘴9,增濕水管路11的入口與出口之間的增濕水管路11上依次設置有增濕水管路截止閥18、電磁閥19、增濕水管路減壓閥20和膜片閥21。增濕水管路11輸送的增濕水與蒸汽管路10輸送的蒸汽被輸送至水汽混合噴嘴9中。在蒸汽壓力的作用下,增濕水和蒸汽混合后呈霧狀噴射出并灑落到后室8內(nèi)的葉片上對葉片進行第二次增溫和增濕處理,使未松散的煙片因受熱吸水舒展而松散成葉片。
為了進一步提高葉片松散程度及更有利于后室補水增濕,本實用新型中,滾筒2筒體的進口端內(nèi)壁上設置有多組耙釘,多組耙釘沿滾筒2筒體內(nèi)壁周向均勻分布,耙釘包括一體成型的垂直部22和彎折部23,垂直部22的下端與滾筒2筒體內(nèi)壁固定,垂直部22的上端與彎折部23的下端連接。垂直部22和彎折部23的夾角在110°至140°之間。本實施例中,垂直部22和彎折部23的夾角為135°,且彎折部23的長度為250mm。垂直部22和彎折部23能夠更好的深入塊狀葉片中,隨著葉片的翻轉(zhuǎn)將葉片打碎,進一步增強葉片松散程度,以提高后室補水增濕效果。
為了能夠?qū)λ旌蠂娮?的位置進行調(diào)整,進一步提高葉片補水效果,本實施例中,水汽混合噴嘴9設置在支座上,支座包括固定座24和移動支桿25,固定座24的底端固定在后室8內(nèi)壁上,固定座24的上端設置有支撐環(huán)26,移動支桿25設置在支撐環(huán)26內(nèi),固定座24上還設置有直線步進電機27,直線步進電機27的輸出軸前端與移動支桿25的后端固定,移動支桿25的前端與水汽混合噴嘴9固定,直線步進電機27驅(qū)動移動支桿25在支撐環(huán)26內(nèi)沿支撐環(huán)26的軸向移動,操作人員可通過控制直線步進電機27調(diào)整水汽混合噴嘴9與后室8內(nèi)壁之間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