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織帶扣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織帶扣,尤指可直接將二織帶以交叉方式于織帶扣的松解孔內(nèi)呈任意滑移的特性,并通過簡易的旋動操作來將二織帶于織帶扣的嚙合部處作一嚙合定位,即可以此全新的單件式織帶扣的設計,來達到操作簡易、定位確實且成本低廉的效用。
現(xiàn)今穿設繩帶使用的支座大多皆利用于鞋子、袋子及衣物上,而使用方式則先將繩帶穿設于各支座的開孔中,并將繩帶的二端部以一活結(蝴蝶結)固定,然而如以鞋子而言,當長時間活動或未系緊活結而導致繩帶松脫后,便有可能因為鞋子的穩(wěn)定性不夠,進而造成使用者摔跤或腳踝扭傷的意外事故發(fā)生。
再有,請參閱
圖12所示,為申請人申請的快速系緊用繩帶支座,且已公告于第二七九三二四號的新型專利在案可稽,其主要為一種快速系緊用繩帶支座,由具有車縫部A2與繩帶穿設部A1的座體A,及轉動自如地以垂直于該座體A水平面的方向接設于該繩帶穿設部A1的滾輪B構成。在收束系緊裝設有本創(chuàng)作的物件,由于繩帶靠附于滾輪B上移動,繩帶的移動與滾輪B的轉動具有同向性,使兩者間的摩擦力減至最低程度,故束緊繩帶的動作能便捷地完成,不費力且能增加繩帶使用壽命;由上述得知,其繩帶支座乃為解決繩帶穿設及束緊時的摩擦力及延長產(chǎn)品壽命上使用,而其本身僅具有轉動特性,并無法同時有效固定繩帶使用,所以繩帶的二端部亦需一活結固定,再請參閱圖13所示,其申請人因上述快速緊用繩帶支座并無繩帶的固定結構,乃另行申請有繩帶扣系座的新型專利,且已公告于第三六九八二一號的新型專利在案可稽,其主要于一座體C中設置有基座C1,并以一軸心D將扭力彈簧E及凸輪轉把F定位于基座C1中,且凸輪轉把F可于基座C1中呈一預定角度的轉動,并由扭力彈簧E的復位特性及凸輪轉把F的結構,而使凸輪轉把F于未動作時,可使已穿入基座C1中的繩帶通過凸輪轉把F的嚙合面F2與基座C1中穿設部C2內(nèi)壁面形成的間隙,來有效嚙合小于此間隙直徑的繩帶定位,但如需將繩帶自座體C中脫出,則需撥動凸輪轉把F的撥動部F1即可達成,而此種撥轉式設計會造成使用者不易調(diào)整其繩帶的松緊程度,且因整體具有三個構成元件,所以組裝時的加工成本及材料成本皆較為高昂,故申請人特針對前述二新型專利的特性,另行研發(fā)出全新型態(tài)的單件式織帶扣,其不但可輕易調(diào)整織帶的松緊程度,并可有效節(jié)省生產(chǎn)及組裝成本。
本發(fā)明的使用方式可針對織帶末端的繩帶支座來置換使用,以利使用者由本發(fā)明織帶扣的設立,輕易調(diào)整或固定鞋子、袋子及衣物等物品上的織帶使用,況且本發(fā)明的織帶扣僅需以模具直接射出成型,毋需利用其他零組件加工裝配,故具有極低的制造成本,且本發(fā)明并未見諸于任何市售物品或公開資料,實為全新的發(fā)明創(chuàng)作。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單件式直接射出成型的織帶扣的空間及其構造,便可直接將織帶以交叉方式由穿置道穿出于織帶扣二側的松解孔處,并使織帶具有任意滑移的特性,而當織帶由松解孔處旋動至較小空間的嚙合部呈一迫緊狀態(tài)后,即可由嚙合部上所設立預定形狀的吃齒來嚙入于織帶的間隙內(nèi)定位,便可以此全新的單件式織帶扣的設計,來達到操作簡易、成本低廉且可有效固定織帶上使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織帶扣,由一組模具直接射出成型,其具有可供織帶穿入的中空穿置道,并于穿置道二側設有柱狀限位端,且中央為一分隔柱,并于限位端上方形成有松解孔,松解孔為不具有吃齒的織帶穿置空間,另外分隔柱二邊則形成有嚙合部,其嚙合部表面上凸設有可供夾緊織帶使用的吃齒。
該限位端內(nèi)側及分隔柱二邊的松解孔及嚙合部的所在位置,亦可呈互換狀態(tài)使用。
該松解孔為略大于織帶外徑的容置空間。
該限位端于相對內(nèi)側具有一恰可供織帶外徑貼合的弧面。
該吃齒為復數(shù)長條狀排列的角錐體,且使其角錐體的方向與織帶的徑向呈相互交錯狀。
該吃齒為復數(shù)獨立陣列或長條狀的倒刺、鋸齒、尖錐體形狀。
該織帶扣的底部中央為一定位孔。
該織帶扣的下方向外延設出一較寬的車縫部。
本發(fā)明由于利用一織帶扣可供二織帶交叉穿設于其內(nèi),并使其織帶位于松解孔時,可使織帶呈現(xiàn)出放松的調(diào)整狀態(tài),當欲使織帶夾緊固定時,則僅需將二織帶旋動至嚙合部,并利用嚙合部的復數(shù)吃齒來迫緊固定織帶,便可以此全新的單件式織帶扣的具體空間設計,來達到操作簡易、成本低廉且可有效固定織帶的目的。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構造,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繪圖就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詳加說明其構造與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圖1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圖3為本發(fā)明的俯視剖面圖。
圖4為本發(fā)明于放松織帶時的立體狀態(tài)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于放松織帶時的俯視狀態(tài)示意圖。
圖6為本發(fā)明于束緊織帶時的立體狀態(tài)示意圖。
圖7為本發(fā)明于束緊織帶時的俯視狀態(tài)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于束緊織帶時的側視狀態(tài)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
圖10為本發(fā)明再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
圖11為本發(fā)明又一較佳實施例于束緊織帶時的立體動作示意圖。
圖12為公告第二七九三二四號的立體分解圖。
圖13為公告第三六九八二一號的立體分解圖。
請參閱圖1、2、3所示,為本發(fā)明的立體外觀圖、側視圖及俯視剖面圖,可由圖中清楚了解本發(fā)明的織帶扣1為單件式塑膠一體成型制成,其中織帶扣1的后方具有一中空穿置道11,并于穿置道11的左右二側形成有垂直的柱狀限位端12,且限位端12的內(nèi)側為一弧面121,而二側后方各具有一松解孔13,再由松解孔13向前延伸有較狹窄空間的嚙合部14,并于嚙合部14的上下表面各凸設有復數(shù)吃齒141,且于二嚙合部14間則為一分隔柱15,而二側各形成有一縱向內(nèi)壁面151,并于接近松解孔13的轉折處具有一較大角度的轉折角152,而分隔柱15于底側凹設有一定位孔16,以此構成本發(fā)明較佳具體實施的型態(tài)。
請參閱圖4、5所示,為本發(fā)明于放松織帶時的立體狀態(tài)示意圖及俯視狀態(tài)示意圖,當織帶扣1于使用時,先以二織帶2交叉穿入其穿置道11中,并使織帶2由二側的松解孔13處穿出,且使織帶2外側通過柱狀限位端12的限制而不至脫出,此時其織帶2便呈現(xiàn)可調(diào)整長短距離的放松狀態(tài),再請參閱圖6、7、8所示,為本發(fā)明于束緊織帶時的立體狀態(tài)示意圖、俯視狀態(tài)示意圖及側視狀態(tài)示意圖,當使用者欲將織帶2加以固定時,僅需將各織帶2由二側較大直徑的松解孔13處朝前方較小空間的嚙合部14旋動,并使之貼緊定位于分隔柱15的二側內(nèi)壁面151,即可由嚙合部14上下相對凸設的吃齒141來使織帶2呈一擠壓變形的迫緊狀態(tài),并輔以分隔柱15位于穿置道11處的轉折端151,以增加織帶2的抗拉脫力,便可形成本發(fā)明的使用狀態(tài)。
請參閱圖9所示,為本發(fā)明另一較佳實施例的側視圖,其中織帶扣1的嚙合部14上下相對凸設的預定形狀的吃齒141,在本發(fā)明中以長條狀的角錐體敘述以供了解,但吃齒141僅需具有可迫緊織帶2的效用便不因此脫離本發(fā)明的實際保護范圍,所以,亦可將織帶扣1的吃齒141設計成復數(shù)獨立陣列或長條狀的倒刺、鋸齒、尖錐體等固定結構,以利可輕易嚙入于織帶2的間隙中,來使迫緊后的織帶2具有進一步抗外力拉脫的效用;再有,本發(fā)明的松解孔13僅需為不具有吃齒141的平整空間,而其嚙合部14的通道亦可呈漸縮狀的空間設計。
請參閱圖10所示,為本發(fā)明再一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剖面圖,其中織帶扣1除了可由定位孔16來與鞋子、袋子或衣物等物件上結合,亦可于下方設立一較寬的片狀車縫部17來車縫于鞋子、袋子或衣物等物件上。
請參閱圖11所示,為本發(fā)明又一較佳實施例于束緊織帶時的立體動作示意圖,其中織帶扣1的松解孔13亦可設置于分隔柱15的二側,并將嚙合部141的凸出吃齒141以縱向設立,使可于織帶2于縱向穿入織帶扣1的松解孔13后,僅需將織帶2朝二側旋動,即可由嚙合部141的吃齒141迫緊嚙合定位。
這樣,本發(fā)明的主要特征乃在于利用織帶扣1由一組模具直接射出成型制成,毋需以其他附屬組件及裝置結合使用,故可有效節(jié)省成本,而二織帶2于交叉穿設于織帶扣1后,便可通過織帶扣1較大外徑的松解孔13或不具有吃齒141的透空處,來使二織帶2可呈任意滑移的調(diào)整特性,且僅需將二織帶2旋動一角度,即可使二織帶2于織帶扣1較小空間的嚙合部14處作一定位,而因為此種全新的單件式織帶扣1的設計,便可廣泛運用于鞋子、袋子及衣物等物件上使用。
權利要求
1.一種織帶扣,其特征在于由一組模具直接射出成型,其具有可供織帶穿入的中空穿置道,并于穿置道二側設有柱狀限位端,且中央為一分隔柱,并于限位端上方形成有松解孔,松解孔為不具有吃齒的織帶穿置空間,另外分隔柱二邊則形成有嚙合部,其嚙合部表面上凸設有可供夾緊織帶使用的吃齒。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帶扣,其特征在于該限位端內(nèi)側及分隔柱二邊的松解孔及嚙合部的所在位置,亦可呈互換狀態(tài)使用。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帶扣,其特征在于該松解孔為略大于織帶外徑的容置空間。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帶扣,其特征在于該限位端于相對內(nèi)側具有一恰可供織帶外徑貼合的弧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帶扣,其特征在于該吃齒為復數(shù)長條狀排列的角錐體,且使其角錐體的方向與織帶的徑向呈相互交錯狀。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織帶扣,其特征在于該吃齒為復數(shù)獨立陣列或長條狀的倒刺、鋸齒、尖錐體形狀。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帶扣,其特征在于該織帶扣的底部中央為一定位孔。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織帶扣,其特征在于該織帶扣的下方向外延設出一較寬的車縫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織帶扣,由一組模具直接射出成型,其具有可供織帶穿入的中空穿置道,并于穿置道二側設有柱狀限位端,且中央為一分隔柱,并于限位端上方形成有松解孔,松解孔為不具有吃齒的織帶穿置空間,另外分隔柱二邊則形成有嚙合部,其嚙合部表面上凸設有可供夾緊織帶使用的吃齒。它以全新的單件式織帶扣的設計,來達到操作簡易、成本低廉且可有效固定織帶的目的。
文檔編號A44B11/00GK1337192SQ00120870
公開日2002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8月3日
發(fā)明者賴錦國, 謝云美, 廖宏斌 申請人:臺灣扣具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