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于一種服裝袖子裁剪的方法,特別是指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已有技術(shù)中的服裝一片袖的裁剪,通常是根據(jù)經(jīng)驗直接確定袖折線位置及袖山線型(如
圖1),缺乏完整的理論,往往不能使袖子與袖籠的匹配合理,因此發(fā)明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已成為制衣行為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為袖子裁剪提供理論依據(jù),保證袖子與衣片袖籠的匹配合理。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shù)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首先根據(jù)前后衣片的袖籠及袖山造型的要求確定袖山基型,再根據(jù)袖子長度的變化,找到袖山中線與袖筒基準線的偏角,把前、后袖山立體折線同步向前移動,構(gòu)成袖山平面折線,使之能相對吻合前袖筒輪廓線。把前后袖山平面折線在袖山弧線處的點與袖口或肘線輪廓處直線連接或分段直線連接,即構(gòu)成一片袖平面折線。
與已有技術(shù)中的服裝袖子的裁剪相比,本發(fā)明的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從理論上找到了同一袖山造型與袖長變化時的不同的袖山線型、平面袖折線的尺寸確定方法,創(chuàng)立了一種精確合理的裁剪方法。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配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作進一步說明。
圖2為根據(jù)衣片袖籠及袖山造型的要求,確定的袖山線型示意圖,稱之袖山基型。
圖3為袖山中線與袖筒基準線產(chǎn)生偏角的袖山立體折線的示意圖。
圖4為袖山中線偏斜袖筒基準線后同步向前移動前后袖山立體折線的示意圖。
圖5為一片長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匹配方法的示意圖。
圖6為一片中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匹配方法的示意圖。
圖7為一片短袖袖折線的示意圖。
首先請參閱圖2為根據(jù)衣片袖籠及袖山造型的要求,確定的袖山線型示意圖,稱之袖山基型。Q為袖山頂點,QA為袖山中線,同時為袖山高,A′A″為袖肥線,NM為前袖山立體折線,F(xiàn)E為后袖山為立體折線。
再請參閱圖3為袖山中線與袖筒基準線產(chǎn)生偏角的袖山立體折線的示意圖。不論袖長、袖片如何變化,袖山線型的調(diào)整都必須以袖山基型為依據(jù),當袖長在肘線以下,袖山中線必須和袖筒基準線Q垂線構(gòu)成偏角α,同時前后袖山立體折線NM、FE與袖筒基準線的平行線產(chǎn)生α偏角,前袖山折線袖肥處M點與袖筒基準線的平行線N垂線的水平距離為MG。
圖4為袖山中線偏斜袖筒基準線后同步向前移動前后袖山立體折線的示意圖。為了使前袖山立體折線能和袖筒輪廓線相對吻合,減小圖3中MG尺寸,把袖山立體折線前后同步向前移動小于2.5公分范圍內(nèi),構(gòu)成新的前后折線N′M′、F′E′稱之為袖山平面折線,經(jīng)過N′作袖筒基準線的平行線,即N′垂線,使M′G′尺寸較小,同時N′垂線也是袖筒輪廓線的基準線。
圖5為一片長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匹配方法的示意圖。長袖的袖山中線與袖筒基準線Q點垂線的偏角為6-7度,前后袖山立體折線同步向前移動1.5~2.5公分,構(gòu)成新折線N′M′為前袖山平面折線,F(xiàn)′E′為后袖山平面折線,經(jīng)過前袖山平面折線袖山弧線處的N′點作袖筒基準線的平行線,為袖筒輪廓線的基準線,即N′點垂線。肘線R在N′垂線上,RT為肘線處收省(或袖口處收省)的一片袖肘圍,RT′為不收省的一片袖肘圍,直線連接N′RS為前袖子平面折線,SU為袖口尺寸,直線連接F′T、TV為肘線處收省(或袖口處收省)的一片袖后袖子平面折線,直線連接F′U為不收省的一片袖后袖子平面折線,T′為直線F′U與肘線的交點。
圖6為一片中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匹配方法的示意圖。袖長在肘線至袖口間的中袖的袖山中線與袖筒基準線Q點垂線的偏角為2-5度,前后袖山立體折線同步向前移動0.5~2公分,構(gòu)成新折線N′M′為前袖山平面折線,F(xiàn)′E′為后袖山平面折線,經(jīng)過前袖山平面折線袖山弧線處的N′點作袖筒基準線的平行線,為袖筒輪廓線的基準線,即N′點垂線。肘線R在N′垂線上,RT為肘線處收省(或袖口處收省)的一片袖肘圍,RT′為不收省的一片袖肘圍,直線連接N′RS為前袖子平面折線,SU為袖口尺寸,直線連接F′T、TV為肘線處收省(或袖口處收省)的一片袖后袖子平面折線,直線連接F′U為不收省的一片袖后袖子平面折線,T′為直線F′U與肘線的交點。
圖7為一片短袖袖折線的示意圖。袖長在肘線以上的短袖,袖山中線和袖筒基準線的偏角為0度,袖山立體折線可以和袖筒輪廓線相對吻合,把前后袖山立體折線在袖山弧線處的點與袖口輪廓處直線連接,即為袖子平面折線。SU為袖口尺寸,NS直線為前袖子平面折線,F(xiàn)U為后袖子平面折線。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首先根據(jù)前后衣片的袖籠及袖山造型的要求確定袖山基型,再根據(jù)袖子長度的變化,找到袖山中線與袖筒基準線的偏角,把前、后袖山立體折線同步向前移動,構(gòu)成袖山平面折線,使之能相對吻合前袖筒輪廓線。把前后袖山平面折線在袖山弧線處的點與袖口或肘線輪廓處直線連接或分段直線連接,即構(gòu)成一片袖平面折線。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書1所述的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袖子的裁剪首先要確定袖山基型,袖山基型是根據(jù)前后衣片的袖籠及袖山的造型來決定的。袖山基型前后袖肥處對折之折線為前后袖山立體折線。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書1所述的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不論袖長、袖片如何變化,袖山線型的變化都必須以袖山基型為依據(jù),當袖長在時線以下,袖山基型上的袖山中線必須和袖筒基準線產(chǎn)生一偏角,同時前后袖山立體折線與該部位的袖筒基準線的平行線產(chǎn)生偏角,為了使前袖山立體折線袖肥處與該部位袖筒基準線的平行線的水平距離減小,使袖山與袖筒能相對吻合,必須把袖山基型的前后立體折線同步向前移動小于2.5公分的范圍內(nèi),形成新的袖山折線稱之袖山平面折線。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書1所述的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長袖的袖山中線與袖筒基準線Q點垂線的偏角為6-7度,前后袖山立體折線同步向前移動1.5~2.5公分,構(gòu)成新折線N′M′為前袖山平面折線,F(xiàn)′E′為后袖山平面折線,經(jīng)過前袖山平面折線袖山弧線處的N′點作袖筒基準線的平行線,為袖筒輪廓線的基準線,即N′點垂線。肘線R在N′垂線上,RT為肘線處收省(或袖口處收省)的一片袖肘圍,RT′為不收省的一片袖肘圍,直線連接N′RS為前袖子平面折線,SU為袖口尺寸,直線連接F′T、TV為肘線處收省(或袖口處收省)的一片袖后袖子平面折線,直線連接F′U為不收省的一片袖后袖子平面折線,T′為直線F′U與肘線的交點。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書1所述的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袖長在肘線至袖口間的中袖的袖山中線與袖筒基準線Q點垂線的偏角為2-5度,前后袖山立體折線同步向前移動0.5~2公分,構(gòu)成新折線N′M′為前袖山平面折線,F(xiàn)′E′為后袖山平面折線,經(jīng)過前袖山平面折線袖山弧線處的N′點作袖筒基準線的平行線,為袖筒輪廓線的基準線,即N′點垂線。肘線R在N′垂線上,RT為肘線處收省(或袖口處收省)的一片袖肘圍,RT′為不收省的一片袖肘圍,直線連接N′RS為前袖子平面折線,SU為袖口尺寸,直線連接F′T、TV為肘線處收省(或袖口處收省)的一片袖后袖子平面折線,直線連接F′U為不收省的一片袖后袖子平面折線,T′為直線F′U與肘線的交點。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書1所述的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袖長在肘線以上的短袖,袖山中線和袖筒基準線的偏角為0度,袖山立體折線可以和袖筒輪廓線相對吻合,把前后袖山立體折線在袖山弧線處的點與袖口輪廓處直線連接,即為袖子平面折線。
全文摘要
一種服裝裁剪一片袖平面折線與袖山中線偏角的匹配方法,首先根據(jù)前后衣片的袖籠及袖山造型的要求確定袖山基型,再根據(jù)袖子長度的變化,找到袖山中線與袖筒基準線的偏角,把前、后袖山立體折線同步向前移動,構(gòu)成袖山平面折線,使之能相對吻合前袖筒輪廓線。把前后袖山平面折線在袖山弧線處的點與袖口或肘線輪廓處直線連接或分段直線連接,即構(gòu)成一片袖平面折線。
文檔編號A41H3/00GK1446496SQ02108609
公開日2003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02年3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2年3月26日
發(fā)明者葛俊康 申請人:葛俊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