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水型鞋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合于寒冷地帶穿用、下雨時及踏水等作業(yè)場所的防水型鞋,同時該防水型鞋也可作為普通的皮鞋、運動鞋、女士高跟鞋、兒童鞋、體育運動皮鞋、登山鞋等穿用。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此種鞋的特征如下一種具有防水性的鞋,其特征在于由鞋面10、鞋面10下側配置的整體形成的防水保護層30和與鞋面10底面?zhèn)冗吘壗雍系谋韺拥?0構成,鞋面10和表層底40分別與防水保護層30的外側接合。
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具有防水性的鞋,其特征在于防水保護層30內配置襯里20。
如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具有防水性的鞋,其特征在于防水保護層30的材質為橡膠、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脂。
(參照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52408號公報(權力要求書、(0018)欄、(0019)欄、圖1及圖2))根據記載,上述傳統(tǒng)的具有防水性的鞋,“通過粘接或縫合的方式接合鞋面10和軟質的襯里20,將鞋模插入襯里20中,形成完整的鞋形狀,在形成完整的鞋形狀的襯里20的外側套入整體成型的防水保護層30,形成中間層,均勻貼合襯里20和防水保護層30,然后,在上述防水保護層30的整個外表面涂敷粘合劑,使內表面成平整狀,并與鞋面10緊密貼合,以免存在殘留異物感,中間層與鞋面10完全接合后,在表層底40的上面涂布粘合劑,使其緊密貼在中間層的腳底襯底,由此制造具有防水性的鞋。
另外,上述不透水的防水保護層30,由橡膠、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碳酸脂構成,通過注射成型或涂布形成。該涂布方式是在模型上附著材料,硬化后將其取出的成型方法。此外,材料中最好采用具有張力及彈性的橡膠作為防水保護層30的材料?!比欢?,上述傳統(tǒng)的具有防水性的鞋雖具有防水效果,但穿此種鞋時,由于腳與防水保護層30直接接觸,汗等附在橡膠、聚乙烯等防水保護層30成形品的表面上,容易引起小皰疹和腳發(fā)炎等炎癥,使穿此種鞋的人感到不舒適。
此外,除了上述傳統(tǒng)防水鞋,還有樹脂涂層布帛及樹脂膜上層壓的布帛,但由于樹脂涂層布帛的表面用樹脂包覆,通過硬化形成鞋型狀,這樣就存在穿用人無吻合感、樹脂膜從層壓布帛剝離等問題。
本發(fā)明是針對上述問題而提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水型鞋及其制造方法,其中,在襯底上形成的防水膜具有柔軟性,不使用粘合劑就可牢固且大致均勻地附著在襯底上,防水性能當然與傳統(tǒng)的鞋相同,但對穿用人無不舒服感,給穿用人一柔軟適合感。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防水型鞋的構成是將襯底材料裁剪成腳底形狀,形成腳底襯底部分;在腳后跟部折疊、在腳背對接縫合與上述襯底材料相同或不同的襯底材料,形成腳背襯底部分;縫接腳底襯底部分和腳背襯底部分,形成內鞋基體;在內鞋基體的整個表面上,大致均勻地附著形成以含粘合劑的膠乳為主要成分的防水膜,或附著由含粘接材料的熱塑性彈性體等柔軟材料構成的防水膜,同時用鞋面覆蓋上述內鞋基體除鞋底襯底以外的表面,并且該鞋面下部周圍與接合在內鞋基體的鞋底襯底的中層底的周圍粘合。
本發(fā)明的防水型鞋的制造方法的構成是將襯底材料裁剪成腳底形狀,形成腳底襯底部分;在腳后跟部折疊、在腳背對接縫合與上述襯底材料同種或異種的襯底材料,形成腳背襯底部分;腳底襯底部分與鞋腳背襯底部分縫接形成內鞋基體;然后,在該內鞋基體中裝入鞋模,將該鞋模承載的內鞋基體的整個表面浸漬在以含粘合劑的膠乳為主成分的液狀粘性材料中,然后取出,進行熱硫化固化,在內鞋基體上附著形成大致均勻的防水膜;接著用鞋面覆蓋上述內鞋基體除鞋底襯底以外的表面,并且該鞋面下部周圍與接合在內鞋基體的鞋底襯底的中層底的周圍粘合。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內鞋基體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A-A線截面圖。
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鞋制造過程中一工序的透視圖。
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鞋制造過程中一工序的透視圖。
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鞋制造過程中一工序的局部切口截面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根據
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內鞋基體的立體圖,圖2是圖1的A-A線斷面圖,圖3是表示本發(fā)明鞋制造過程中一工序的透視圖,圖4是表示本發(fā)明鞋制造過程中一工序的透視圖,圖5是表示本發(fā)明鞋制造過程中一工序的局部切口斷面的透視圖。
1是內鞋基體,將襯底材料裁剪成腳底形狀,形成腳底襯底部分2;在腳后跟部折疊、在腳背對接縫合與上述襯底材料相同或不同的襯底材料,形成腳背襯底部分3。襯底材料,例如在與腳接觸的側面,采用適應汗等的肌膚感良好的網格式纖維材料,外側單獨使用或并用連泡(非獨立氣泡)的氨基甲酸乙酯發(fā)泡樹脂,或吸水性透氣性好的材料,此外也使用適于腳的纖維、衣料、皮革材等原材料。分別形成腳底襯底2和腳背襯底部3,兩者縫合在一起形成足型形狀,縫合處用后述的防水膜4進一步地強固。此外,由于與腳的側面相比,腳底的條件惡劣,所以采用不同材質的襯底材料構成腳底襯底2和腳背襯底部3,這樣做的優(yōu)點是可易于采用適合腳底的材料。
內鞋基體1形成后,在內鞋基體1內裝入鞋模5,使內鞋基體1維持鞋模5的性狀。
將該鞋模5承載的腳底襯底2的整體及腳背襯底部3的整個表面浸漬入以含粘合劑的膠乳為主成分的液狀粘性材料中。在將內鞋基體1浸漬入液狀粘性材料中時,要注意使浸漬深度不會讓液狀粘性材料進入內鞋基體1的內部(內側)。浸漬后取出,在幾十分鐘內加溫到100℃至120℃,進行熱硫化固化。使防水膜4大致均勻地附著形成在內鞋基體1的表面上。
在內鞋基體1表面上附著形成的防水膜4是例如在天然膠乳中配合MPM、TS鋅劑、硫等硫化物調合而成的,用染料著色後,適量添加粘合劑。作為粘合劑,例如可通過添加EVA等粘著性樹脂和再添加石蠟以及可塑劑、抗氧化劑等添加劑等進行配制,也可添加松香、萜烯系、石油樹脂、酚醛樹脂等粘著性樹脂,或添加甲基纖維素、藻酸鹽等增粘劑。本發(fā)明列舉說明了天然膠乳,但也可是合成膠乳。
在單獨使用膠乳時,雖具有某種程度的粘著性,但在內鞋基體1表面上的附著不十分牢固,也得不到均勻的防水膜,而設置以含粘合劑的膠乳為主成分的防水膜4,不需要粘合劑表面的粘接力也很強固,橡膠的防水效果更好,更富于柔軟性,也能使膜厚大致均勻化。
此外,對于內鞋基體1的防水膜4的形成,作為上述以外的材料,也采用由含粘著材料的熱塑性彈性體等柔性材料構成的防水膜,總之重要的是,具有橡膠狀的柔軟性,在內鞋基體1表面上附著形成時不剝離,附著力要強固。
下面,用鞋面6覆蓋上述內鞋基體1除鞋底襯底2以外的表面。在吊裝狀態(tài)下,鞋面6下部周圍與接合在內鞋基體1的鞋底襯底2的中層底7的周圍粘合形成。通過在內鞋基體1的鞋底襯底2上設置中層底7,穿著舒適性好,可增加安全感。
最后,用粘合劑等在中層底7背面?zhèn)日持镜?表層底)8。
如上所述,本發(fā)明可不使用粘合劑地在襯底上附著形成強力、大致均勻的防水膜,而且是具有柔軟性的防水膜,形成的防水膜具有理想的防水性,與傳統(tǒng)的鞋同樣對穿用人無不舒服感,具有柔軟性并給穿用人一適合感,利用這種防水型鞋可制成簡便而且確實優(yōu)良的制品。
權利要求
1.一種防水型鞋,其特征在于將襯底材料裁剪成腳底形狀,形成腳底襯底部分;在腳后跟部折疊、在腳背對接縫合與上述襯底材料相同或不同的襯底材料,形成腳背襯底部分;腳底襯底部分與腳背襯底部分縫接形成內鞋基體;在內鞋基體的整個表面上,大致均勻地附著形成以含粘合劑的膠乳為主要成分的防水膜,或附著由含粘接材料的熱塑性彈性體等柔軟材料構成的防水膜,同時用鞋面覆蓋上述內鞋基體除鞋底襯底以外的表面,并且該鞋面下部周圍與接合在內鞋基體的鞋底襯底的中層底的周圍粘合。
2.一種防水型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襯底材料裁剪成腳底形狀,形成腳底襯底部分;在腳后跟部折疊、在腳背對接縫合與上述襯底材料同種或異種的襯底材料,形成腳背襯底部分;腳底襯底部分與腳背襯底部分縫接形成內鞋基體;然后,在該內鞋基體中裝入鞋模,將該鞋模承載的內鞋基體的整個表面浸漬在以含粘合劑的膠乳為主成分的液狀粘性材料中,然后取出,進行熱硫化固化,在內鞋基體上附著形成大致均勻的防水膜;接著用鞋面覆蓋上述內鞋基體除鞋底襯底以外的表面,并且該鞋面下部周圍與接合在內鞋基體的鞋底襯底的中層底的周圍粘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水型鞋及其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襯底上形成的防水膜為不使用粘合劑就可牢固大致均勻地附著在襯底上的具有柔軟性的防水膜,具有防水性,與傳統(tǒng)的鞋一樣,對穿用人無不舒服感,具有柔軟性,給穿用人一適合感。本發(fā)明的防水型鞋的構成特征是,將襯底材料裁剪成腳底形狀,形成腳底襯底部分;在腳后跟部折疊、在腳背對接縫合與上述襯底材料相同或不同的襯底材料,形成腳背襯底部分;腳底襯底部分與腳背襯底部分縫接形成內鞋基體;在內鞋基體的整個表面上,大致均勻地附著形成以含粘合劑的膠乳為主要成分的防水膜,同時用鞋面覆蓋上述內鞋基體除鞋底襯底以外的表面,并且該鞋面下部周圍與接合在內鞋基體的鞋底襯底的中層底的周圍粘合。
文檔編號A43D25/00GK1524469SQ0312310
公開日2004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3年4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2月27日
發(fā)明者見上博喜 申請人:株式會社赫斯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