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織帶,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
背景技術:
織帶被廣泛地應用于紡織行業(yè)及其它日常生活中。其中,服裝行業(yè)的應用尤為廣泛。例如,現(xiàn)有的胸圍需要采用窄條彈性織帶作為圍身的捆邊或作為固定胸圍的肩帶。肩帶與圍身的連接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采用直接縫紉,使肩帶一體化縫接于圍身上,這種胸圍的肩帶位置是固定不可拆下的,往往在穿著細帶背心或露肩裝時會給穿戴者帶來不便。另一種方法是采用活動的方式,即在圍身上預留有鉤環(huán),肩帶上縫有“9”字型鉤,肩帶既可拆下也可扣上,依不同的使用需要而決定,這種胸圍俗稱為兩用圍。這一種胸圍雖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穿著細帶背心或露肩裝時肩帶外露的問題,但其肩帶與圍身的連接位置是固定的,使用者只能選擇拆下肩帶或扣上肩帶,卻不能根據(jù)需要調節(jié)肩帶扣接于圍身的位置,這對于具有不同體型或不同穿戴需要的穿戴者來說顯然是不便的。另外,兩用圍在拆下肩帶后往往于圍身上留有鉤環(huán),影響了胸圍的美觀。目前,還未有一種織帶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使采用其作為捆邊的胸圍具有可任意調節(jié)肩帶掛鉤位置的功能。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胸圍捆邊,并可任意變換掛鉤位置的織帶。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包括一織帶主體,織帶主體的經向中心線上一體編織形成依次間隔的開口位及掛鉤位。
所述織帶主體是一沿經向中心線折疊、兩側邊封合的雙層結構。雙層結構的下部還一體編織有一織帶邊。
本實用新型的織帶具有依次相間隔的掛鉤位及開口位,且掛鉤位及開口位與織帶主體為一體編織而成,減少了工序,也減少了縫接位,避免了以往由縫制掛鉤位的線頭所引起的皮膚不適。掛鉤可根據(jù)需要勾掛于任意的掛鉤位,從而可任意調整掛鉤位置。本實用新型應用于胸圍圍身或胸圍背帶的捆邊,使圍身或背帶具有多個掛鉤位,且這些掛鉤位均隱于胸圍內側,保持了外觀的簡潔,美觀。為穿戴者提供了自由選擇使用肩帶或去除肩帶的可能,并可以根據(jù)體型及習慣把肩帶勾掛于圍身的不同位置,從而滿足女士各種著裝需要。
圖1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的無梭織機結構示意圖。
圖2為雙帶緯針的示意圖。
圖3為單織針無鎖邊線的鎖邊方法示意圖。
圖4為雙織針無鎖邊線的鎖邊方法示意圖。
圖5為單織針有鎖邊線的鎖邊方法示意圖。
圖6為雙織針雙鎖邊線的鎖邊方法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雙層結構打開示意圖。
圖8是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9a是圖8的A向剖視圖。
圖9b是圖8的B向剖視圖。
圖10是具有雙層彈性織帶邊的本實用新型的側面示意圖。
圖11是雙層結構11的組織結構示意圖。
圖12是開口位13的組織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掛鉤位14的組織結構示意圖。
圖14是雙層結構及開口位13與掛鉤位14一體編織的組織結構示意圖。
圖15是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16是本實用新型縫接于圍身的第一種使用狀態(tài)圖。
圖17是本實用新型縫接于圍身的第二種使用狀態(tài)圖。
圖18是本實用新型縫接于圍身的第三種使用狀態(tài)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的織帶可以是彈性織帶,也可以是無彈性的織帶,其制造方法是相類似的,現(xiàn)以彈性織帶為例說明。
如圖8、圖9a、圖9b、圖10所示的彈性織帶1,包括雙層結構11,其上部邊緣設有依次相間隔的開口位13及掛鉤位14,雙層結構11下方還一體編織一織帶邊12,留作織帶與圍身縫接的車縫位。掛鉤位14用作“9”形鉤的勾掛,開口位13用于鉤的進出。雙層結構11、織帶邊12、開口位13及掛鉤位14均為一體編織而成,而非縫制而成,各部分均無駁接口。
織帶邊可以編織成如圖9a、圖9b所示的單層彈性織帶的形式,也可以編織成如圖10所示的雙層彈性織帶。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的主要設備——無梭織機,采用瑞士MULLER的NF機型。本織帶的編織主要是通過織物組織結構搭配鎖邊方法來實現(xiàn)。以下為本實用新型可采用的鎖邊方法。本織帶必須采用圖2所示的雙帶緯針方式,其鎖邊方法有多種,例如圖3所示的單織針無鎖邊線方法。
雙層結構11的具體組織結構示意圖如圖11所示,“×”代表經線在兩條緯線上;“○”代表經線在兩條緯線中間;“□”代表經線在兩條緯線下。
開口位13的具體組織結構示意圖如圖12所示,“×”代表經線在兩條緯線上;“○”代表經線在兩條緯線中間;“□”代表經線在兩條緯線下。
掛鉤位14具體組織結構示意圖如圖13所示,“×”代表經線在兩條緯線上;“○”代表經線在兩條緯線中間;“□”代表經線在兩條緯線下。
如圖14所示為雙層結構及開口位13與掛鉤位14一體編織的組織結構示意圖?!啊痢贝斫浘€在兩條緯線上;“○”代表經線在兩條緯線中間;“□”代表經線在兩條緯線下。
開口位13及掛鉤位14的長度可依據(jù)掛鉤的大小而定。
織帶可根據(jù)市場需求加提花或織字,使外觀更富有美感。
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于紡織行業(yè)及其它行業(yè),尤其適用于女性胸圍的捆邊。如圖15、圖16、圖17、圖1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tài),把本實用新型的彈性織物縫接于圍身2的上部邊緣,在外觀上看來與普通的胸圍是沒有區(qū)別的。但由于織帶1具有多個掛鉤位14及開口位13,因此該胸圍具有多個隱藏的肩帶掛鉤位14。帶有“9”形鉤4的肩帶3可任意勾于織帶的掛鉤位14從而調整胸圍的穿戴。如圖16所示的使用者把肩帶3勾掛于圍身靠中間21處,這種方式適用于女士穿著高領露肩上裝。如圖17所示的使用者把肩帶勾掛于圍身靠兩側22處,這種方式適用于穿著領口較寬的上裝。如圖18所示的使用者把一邊肩帶去除而僅留一邊肩帶,這種方式適用于穿著單肩露肩裝式服式。去除了肩帶的胸圍由于不會留有勾環(huán),因而從外觀上看具有美感且穿戴舒適自然??偠灾?,本實用新型應用于胸圍捆邊,使穿戴者在使用上靈活多便,能根據(jù)使用者的不同需要采取各種形式。
如圖4所示,織帶也可采用雙帶緯針配合雙織針無鎖邊線的鎖邊方法,采用這種鎖邊方式編織出來的織帶的樣式之側面如圖9b所示,其織帶邊12為雙層結構。
另外,織帶也可采用如圖5所示的單織針有鎖邊線的鎖邊方法或圖6所示的雙織針雙鎖邊線的鎖邊方法。鎖邊方法不局限于上述列舉的幾種,多種鎖邊形式均可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2如圖7所示,取消織帶邊,且原雙層結構11下部邊緣采用不封合的形式,雙層結構11打開形成一單層的織帶主體10,此時開口位13及掛鉤位14位于織帶主體10的經向中心線上。因此實施例2實為實施例1的一種變形。
其編織方法與實施例1的編織方法基本一致,即雙層結構的下部邊緣采取不封合的鎖邊形式、與開口位及掛鉤位一體編織成形。成形后雙層結構再展開成單層的織帶主體。在使用上,該彈性織帶也是采取疊合的形式,令掛鉤鉤于掛鉤位14上。
權利要求1.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1),包括一織帶主體,其特征在于織帶主體(10)的經向中心線上一體編織形成依次間隔的開口位(13)及掛鉤位(14)。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織帶主體(10)是一沿所述經向中心線折疊、兩側邊封合的雙層結構(11)。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層結構(11)下方還一體編織有一織帶邊(12)。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織帶邊(12)為單層織帶。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織帶邊(12)為雙層織帶。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織帶主體(10)是一沿經向中心線折疊、兩側邊不封合的雙層結構(11)。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其特征在于織帶上印有圖案及文字。
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織帶為彈性織帶。
9.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7任一權利要求所述的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其特征在于所述織帶為無彈性的織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胸圍捆邊的織帶,包括一織帶主體,所述織帶主體的經向中心線上一體編織形成依次間隔的開口位及掛鉤位。本實用新型用于胸圍捆邊,可任意調整掛鉤位置,為使用者提供多種選擇,極為方便且外表美觀。
文檔編號A41F3/00GK2647084SQ032383
公開日2004年10月13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9月22日
發(fā)明者林亞平 申請人:明新彈性織物(中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