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式布鞋制作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布鞋及生產工藝,尤其涉及一種布鞋底的制備和鞋身制備,及其 結合的縫合工藝,屬于布鞋的生產制作技術范疇。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市場上的布鞋無外乎這樣幾種類型。一種是以傳統(tǒng)工藝為代表的手工 納底布鞋,其優(yōu)點因鞋底是千層底結構,穿著輕便舒適,健康養(yǎng)腳。其缺點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 方面1款式傳統(tǒng)老舊,品種單一沒有變化,百年一面,不能滿足人們追求時尚的心理。2平 跟或前后跟差小,不合理的鞋底形,穿著后感覺腳后跟和小腿不舒服,長期穿著對體型無 益。3因是內绱翻楦工藝,成品鞋存在著不挺括,易變形,難與現(xiàn)代服裝相匹配的缺點。4鞋 底極易吸水,不耐臟,不耐磨,適穿范圍小。5手工納底绱鞋,因人的個體差異造成鞋的誤差 大,鞋號不具標準性。另一種是布面牛皮底布鞋,品種很少。優(yōu)點同于上述布鞋,缺點除了 上述之外,還有一條就是底子太薄,有胳腳現(xiàn)象。要提到的另外一種市場占有率大的布鞋類 型,其鞋身是布料,鞋底諸如橡膠底、泡沫底、塑料底、聚氨酯底等等。采用的工藝大多為注 塑或冷粘。簡言之,此類布鞋款式入時,品種繁多,值得稱道,但從另外一種意義上講,此類 布鞋從選料上已經背離了布鞋的范疇,只追求款式與外觀而忽略了內在品質的舒適性及所 需材料的健康透氣性。穿著時容易出汗,多異味,易生腳疾。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xiàn)有布鞋技術上的不足,提供一種先進的布鞋生產 新工藝。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本發(fā)明的布鞋,鞋底為傳統(tǒng)的千層底結構,其成品鞋的形狀和制作方法比傳統(tǒng)的 布鞋更具合理性、標準形和時尚性。其具體的生產過程包括鞋底制作,鞋身制作,鞋底與鞋 身的縫合,防滑片的制作與粘合。其制作工藝如下一、鞋底的制作1、將選定的紡織布料人工或機械復合成所需要厚度的復合布,復合布可以是兩層 布料復合,也可以是多層布料復合。2、按款式要求沖裁切割所需形狀的鞋底片,整張片稱為整片,不足整張尺寸、只有 后邊部分張片的稱為半片。每只大底所需要的整片數(shù)量根據(jù)大底腳掌部位的厚度決定,即 等于腳掌部位的厚度除以制作大底需要的復合布厚度;腳掌部位向后跟方向依次需要多張 半片,所需要的半片的張數(shù)與鞋跟的高度成正比,與復合布的厚度成反比。3、將第一整片放平,依次疊加半片,然后再在上面依次疊加其余整片,完成設計厚 度;疊加整齊后縫制成大底的毛坯。4、將大底毛坯按所需要的底形去掉富余邊沿,精細修邊后,依款式要求用布條或皮革條作為包條沿大底邊沿包上一周,可用膠水粘合,即成大底成品。5、制作中底中底由一張中底片和一張夾底組成。采用棉布做成的復合布,裁切成和鞋楦底面大小一樣形狀的中底片;依沿中底片邊沿向內收縮一周的圖形用復合布裁成夾 底。將中底片和夾底縫合在一起,做成復合中底??床灰妸A底的一面為正面。二、鞋身的制作1.用復合面料按款式要求沖裁、切割成各種設計好的鞋片。2.用同于制皮鞋的工藝將各種鞋片縫制成鞋幫,貼附鞋幫襯布,并在鞋頭部和后 跟部預制好支撐襯,支撐襯預置在鞋里布和鞋幫面布之間。3.將做好的中底,正面與鞋楦貼合并固定。并將做好的鞋幫繃楦成型。4.烘干定型或干燥狀態(tài)下存放一至兩天。退出鞋楦即為鞋身。三、制作半成品鞋將鞋身上的四個標記點腳尖中心點、后跟中心點、第一跖趾外凸點、第五跖趾外 凸點分別和大底上相應的四個標記點對正,用膠水固定,然后縫合或直接用膠水粘合鞋身 與鞋底,即成為半成品鞋。四、制成成品布鞋將牛筋底或其它材料的防滑片,按與大底對應的形狀做好,和裝上楦的半成品鞋 的底部分別刷上膠水,加熱烘干到符合要求時,壓力粘合,冷卻后退出鞋楦,既制得所述布 鞋(參見圖6)。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概括來講,本申請的布鞋,突破了傳統(tǒng)布鞋難以發(fā)展的瓶頸問題,首先從生產能力 上,比傳統(tǒng)布鞋的生產更省工,節(jié)約了勞動力也降低了生產成本。從產品品位上,本申請顛 覆了傳統(tǒng)布鞋在人們心中的固有概念,填補了布鞋的許多市場空白。由于款式的增加,拉大 了布鞋的適穿年齡段,增加了適穿人群。精細考究的做工,使成品鞋能與現(xiàn)代服裝和諧搭 配,讓人們在更多場合穿著布鞋,拓寬了適穿環(huán)境。選用布料做底,使產品仍舊保持了傳統(tǒng) 布鞋舒適養(yǎng)腳之優(yōu)點,有益于消費者健康。諸多優(yōu)點的集中體現(xiàn),使布鞋這一十分優(yōu)良的傳 統(tǒng)產品從邊緣消費回到主流消費成為可能。也為成倍增加的生產能力和社會化生產拓展了 推廣經營的空間。再者,該專利產品的生產是無碳排放的生產過程,所需原料是可以大部分 降解的纖維織物,符合長足發(fā)展的環(huán)保要求。如能大力推廣,還會積極影響紡織行業(yè),惠及 廣大棉農,利于大范圍的環(huán)境保護。是一個市場潛力非常巨大,前景無限廣闊,利國又利民 的優(yōu)質綠色項目。
圖1大底毛坯的分解圖;圖2大底毛坯示意圖;圖3大底成品示意圖;圖4中底成品示意圖;圖5半成品鞋示意圖;圖6成品鞋示意圖。圖中
1大底,111 第一整片,112第二整片,113第3整片,121第一半片,122第二半片, 123第三半片,12η第η半片,13包條,14包條接口,2中底,21中底片,22夾底3 鞋身,4防滑片,A半片的內頂點,B半片的外頂點,C腳尖中心點,D腳跟中心點,E第一跖趾外凸 點,F(xiàn)第五跖趾外凸點,G踵心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其具體工藝如下一、鞋底的制作鞋底包括大底1和中底2,大底1是鞋底的主要部分,選料十分廣泛,可以是毛、麻、 棉、棕、草等纖維制成的紡織布料或編織物布料,也可以是所述任意兩種或兩種以上纖維材 料混合紡織布料或編織布料?,F(xiàn)以紡織布料做成坡跟底形的大底1為例,1、將選定的紡織布料人工或機械復合成所需要厚度的復合布,一般制作中底2需 要的復合布1-1. 5mm厚,制作大底1需要的復合布1.3-2. 2mm厚。上述復合布可以是兩層 紡織布料復合,也可以是多層紡織布料復合。2、按款式要求沖裁切割所需形狀的鞋底片,所說的鞋底片是指組成鞋大底1的各 種形狀的復合布裁切片,各種鞋底片的裁切尺寸比做成的大底1凈尺寸要大3-5mm。整張片 稱為整片,不足整張尺寸、只有后邊部分張片的稱為半片。每只大底1所需要的整片數(shù)量根 據(jù)大底腳掌部位的厚度決定,即等于腳掌部位的厚度除以制作大底1需要的復合布厚度, 一般為4-10mm厚。參見本發(fā)明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如大底腳掌部位的厚度為6mm厚, 復合布2mm厚,那么需要整片三張,即圖1中的第一整片111、第二整片112、第3整片113。 腳掌部位向后跟方向依次需要多張半片。圖1中實施例為四張半片第一半片121為最大 張半片,最小張半片為第η張半片12η。所需要的半片的張數(shù)與鞋跟的高度成正比,與復合 布的厚度成反比。鞋跟高度一般是18_24mm。比如說,大底1跟高為20mm,所采用的復合布 為2mm厚度,那么所需要的半片張數(shù)就是20mm減去腳掌厚度的6mm,等于14mm,即是前后跟 差。14mm除以2mm等于7張半片。其計算公式為半片張數(shù)=(鞋跟高度-腳掌厚度)+ 復合布厚度。也就是說在一定跟差的情況下所采用的復合布越厚,所需要的半片張數(shù)越少, 復合布越薄,所需要的半片張數(shù)越多。在圖1中,第一半片121的前端兩點分別是半片的內頂點Al的位置是從第一跖 趾外凸點E后移2-8mm,半片的內頂點Bl的位置是第五跖趾的外凸點F后移2_8mm。Al點 和Bl點的連線用向后彎曲的弧線連接,Al、Bl連線以前部分為大底腳掌部分。第二半片 122的長度比第一半片121的長度短,第三半片123的長度比第二半片122的長度短,依次 到最后,最小半片(第η半片12η)的前端兩點,即半片的內頂點An和半片的外頂點Βη,分 別是踵心線平行向前移30-45mm與大底1兩踝邊沿的交點。An、Bn以后的厚度,即為鞋跟 高度。在圖1所示實施例中,半片的數(shù)量為4張。3、將第一整片111放平,依次疊加第一半片121、第二半片122、直到第η半片12η, 然后再在上面依次疊加其余整片。在上述實施例中,依次疊加第二整片112和第三整片113。如果大底腳掌部位的厚度較厚,則疊加至第η張整片,完成設計厚度。疊加整齊后采 用手工或機械縫制成大底1的毛坯(參見圖2)。4、將大底1毛坯按所需要的底形,使用沖裁、切割或磨削等方法,去掉富余邊沿, 精細修邊后,依款式要求用布條或皮革條作為包條13沿大底邊沿包上一周,可用膠水粘 合,包條接口 14在內踝腳窩外,即成大底1成品(參見圖3)。然后,在大底1成品上至少四 個點作標記第一點是腳尖中心點C,第二點是后跟中心點D,第三點是第一跖趾外凸點Ε, 第四點是第五跖趾外凸點F(參見圖1)。5、制作中底2 中底2由一張中底片21和一張夾底22組成。用棉布做成1_1. 5mm 厚度的復合布,按要求裁切成和鞋楦底面大小一樣形狀的中底片21,沿中底片21邊沿向內 按12-15mm距離收縮一周,所形成的圖形即是所需要的夾底22圖形。依此圖形用復合布裁 成夾底22。將中底片21和夾底22縫合在一起,做成復合中底2 (參見圖4)??床灰妸A底 22的一面為正面。如果鞋的款式要求挺括,中底可以做的硬挺一些。如果鞋的款式要求舒 適,中底可以做的松軟一些。 與傳統(tǒng)布鞋相比,本發(fā)明之布鞋底,從外觀上改變了傳統(tǒng)布鞋底繁亂紛雜的感覺, 給人以簡潔大方的視覺感受。從內部設計來講,傳統(tǒng)布鞋底在鞋的根部增加層數(shù),是為避 免因體重壓力而產生的變形,且表現(xiàn)出隨意性。而本發(fā)明之鞋底是從Al、Bl線到AruBn線 之間,采取逐層加高的方法完成坡跟效果的,不但從曲面上和足底曲面能合理契合,使人的 體重在鞋底上合理分配,有效預防偏平足和穿平跟鞋所形成的所形成的不良身姿,而且在 AlBl線和AnBn之間的彎曲度,可根據(jù)設計要求,增高或降低鞋后跟的高度,因而適應更多 的鞋身款式的需要。從而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布鞋款式和種類。改變了傳統(tǒng)布鞋的單一性, 突破了制約傳統(tǒng)布鞋發(fā)展的瓶頸問題。從制作工藝上,傳統(tǒng)布鞋因是裁片包邊后直接縫納 成鞋底成品的,難以避免制作者個體差異和機械外力所產生的變形,給消費者帶來不便。本 發(fā)明之布鞋底,是在做成毛坯已完成了縫制過程之后,再沖裁切割、磨削成型的。制成鞋的 型號,就更具有規(guī)范性、標準性,方便了消費者。二、鞋身的制作1.精選面料,并與襯布復合成復合面料。按款式要求沖裁、切割成各種設計好的鞋 片,同時將輔料、里布、襯布裁切齊備。2.用同于制皮鞋的工藝將各種鞋片縫制成鞋幫,貼附鞋幫襯布,并在鞋頭部和后 跟部預制好支撐襯,支撐襯可以是樹脂襯(稍硬),可以是熱熔膠襯(稍軟),支撐襯預置在 鞋里布和鞋幫面布之間。3.將做好的中底2的正面與鞋楦貼合并固定,并將做好的鞋幫按皮鞋的拉幫工藝 機械或手工繃楦成型。支撐襯的邊沿要做的平服自然,鞋幫與中底2的結合部位要做的整 齊平展無皺折。4.烘干定型或干燥狀態(tài)下存放一至兩天。退出鞋楦即為鞋身。本方法所制得的鞋身與傳統(tǒng)布鞋工藝相比,因可以在鞋的頭部和后跟部加上支撐 襯,所制得的鞋身挺括、飽滿、美觀、雅致。使制得的千層底布鞋具有了皮鞋般的質感與外 觀,提高了布鞋的商品性和適應性。因鞋身制成后,無須再翻楦,使時尚款式的布鞋變得容 易制作,各種現(xiàn)代設計理念也可以在布鞋上盡付實施。三、制作半成品鞋
1.參見圖5,將定型的鞋身3至少在4個點上做標記。第一點,腳尖中心點C;第 二點,后跟中心點D。第三點是第一跖趾外凸點E。第四點,第五跖趾外凸點F。2.將鞋身3上的上述四個標記點和大底1上的四個標記點對正。用膠水固定,然 后手工或機械縫合鞋身3與鞋底。要求針距4-5mm,縫合線跡距離大底1邊沿3-5mm??p合 完后即成為半成品鞋(參見圖5),鞋身和鞋大底也可以直接用膠水粘合。使用本方法縫制的布鞋,因鞋幫被中底2和大底1夾在中間縫合,使縫合線不直接 作用于鞋幫,消除了傳統(tǒng)布鞋因縫合線直接牽拉鞋幫、使鞋幫產生的皺折。讓布鞋的外觀更 高雅細致。在定位方面,本方法能直觀的看到鞋身和鞋底的對應點。做起來更標準、簡單、 快捷,克服了傳統(tǒng)翻幫套楦定位不準的缺點。 四、制成成品布鞋參見圖6,將牛筋底或其它材料的防滑片4,按與大底1對應的形狀做好,和裝上楦 的半成品鞋的底部分別刷上膠水,加熱烘干到符合要求時,壓力粘合,冷卻后退出鞋楦,既 得所述布鞋。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式布鞋制作工藝,其制作步驟如下一、鞋底的制作(1)、將選定的紡織布料人工或機械復合成所需要厚度的復合布,復合布可以是兩層布 料復合,也可以是多層布料復合;O)、按款式要求沖裁切割所需形狀的鞋底片,整張片稱為整片,不足整張尺寸、只有后 邊部分張片的稱為半片,每只大底所需要的整片數(shù)量根據(jù)大底腳掌部位的厚度決定,即等 于腳掌部位的厚度除以制作大底需要的復合布厚度;腳掌部位向后跟方向依次需要多張半 片,所需要的半片的張數(shù)與鞋跟的高度成正比,與復合布的厚度成反比;(3)、將第一整片放平,依次疊加半片,然后再在上面依次疊加其余整片,完成設計厚 度,疊加整齊后縫制成大底的毛坯;G)、將大底毛坯按所需要的底形去掉富余邊沿,精細修邊后,依款式要求用布條或皮 革條作為包條沿大底邊沿包上一周,可用膠水粘合,即成大底成品;然后,在大底成品上至 少四個點作標記第一點是腳尖中心點,第二點是后跟中心點,第三點是第一跖趾外凸點, 第四點是第五跖趾外凸點;(5)、制作中底中底由一張中底片和一張夾底組成,采用棉布做成的復合布,裁切成 和鞋楦底面大小一樣形狀的中底片;依沿中底片邊沿向內收縮一周的圖形用復合布裁成夾 底,將中底片和夾底縫合在一起,做成復合中底;看不見夾底的一面為正面;二、鞋身的制作(1)、用復合面料按款式要求沖裁、切割成各種設計好的鞋片;(2)、用同于制皮鞋的工藝將各種鞋片縫制成鞋幫,貼附鞋幫襯布,并在鞋頭部和后跟 部預制好支撐襯,支撐襯預置在鞋里布和鞋幫面布之間;(3)、將做好的中底,正面與鞋楦貼合并固定,并將做好的鞋幫繃楦成型;G)、烘干定型或干燥狀態(tài)下存放一至兩天,退出鞋楦即為鞋身;三、制作半成品鞋將鞋身上的四個標記點腳尖中心點、后跟中心點、第一跖趾外凸點、第五跖趾外凸點 分別和大底上相應的四個標記點對正,用膠水固定,然后縫合或直接用膠水粘合鞋身與鞋 底,即成為半成品鞋;四、制成成品布鞋將牛筋底或其它材料的防滑片,按與大底對應的形狀做好,和裝上楦的半成品鞋的底 部分別刷上膠水,加熱烘干到符合要求時,壓力粘合,冷卻后退出鞋楦,既制得所述布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1)步驟中,制作中底需要 的復合布1-1. 5mm厚,制作大底需要的復合布1. 3-2. 2mm厚;復合布可以是兩層紡織布料復 合,也可以是多層紡織布料復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 步驟中,半片張數(shù)= (鞋跟高度-腳掌厚度)+復合布厚度;在所述一 C3)步驟中,依次疊加的第一半片的前端 兩點分別是半片的內頂點Al的位置是從第一跖趾外凸點后移2-8mm,半片的內頂點Bl的 位置是第五跖趾的外凸點后移2-8mm ;Al點和Bl點的連線用向后彎曲的弧線連接,第二半 片的長度比第一半片的長度短,第三半片的長度比第二半片的長度短,依次到最后,最小半 片的前端兩點,即半片的內頂點An和半片的外頂點Bn,分別是踵心線平行向前移30_45mm與大底兩踝邊沿的交點;制作大底毛坯是先將第一整片放平,依次疊加第一半片、第二半片、直到第η半片,然 后再在上面依次疊加其余整片;疊加整齊后縫制成大底的毛坯。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工藝,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三(2)步驟中,縫合鞋身與鞋 底時,要求針距4-5mm,縫合線跡距離大底邊沿3_5mm。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布鞋的生產工藝制作,其工藝為將制作大底需要的整片和半片依次疊加縫制成大底的毛坯,包條沿大底邊沿包上一周,膠水粘合即成大底成品。將中底片和夾底縫合在一起,做成復合中底。然后將做好的中底,正面與鞋楦貼合并固定,并將做好的鞋幫繃楦成型,烘干定型或干燥狀態(tài)下存放一至兩天。退出鞋楦即為鞋身。再將鞋身和大底對正,縫合或直接用膠水粘合鞋身與鞋底,即成為半成品鞋。最后將防滑片和裝上楦的半成品鞋的底部分別刷上膠水,加熱烘干壓力粘合,冷卻后退出鞋楦,既制得所述布鞋。本申請的布鞋比傳統(tǒng)布鞋的生產更省工,節(jié)約了勞動力也降低了生產成本,增加了適穿人群。是一個市場潛力非常巨大,前景無限廣闊的優(yōu)質綠色項目。
文檔編號A43B23/02GK102090755SQ20111002572
公開日2011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25日
發(fā)明者何黨生 申請人:何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