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360°旋轉(zhuǎn)拐杖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拐杖,具體涉及一種新型360°旋轉(zhuǎn)拐杖。
背景技術(shù):
本實用新型作出以前,拐杖由一個支桿和手柄組成。這種結(jié)構(gòu)的拐杖雖然,早已被人們所使用,但由于該拐杖容易打滑,使老年人摔倒,造成傷害。而且,該拐杖的手柄與支桿不能做相對運動,使用不方便。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方便,不易打滑,支撐穩(wěn)定的新型360°旋轉(zhuǎn)拐杖。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有如下技術(shù)方案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360°旋轉(zhuǎn)拐杖,包括底座、支桿、支桿上的圓形帽、下墊圈、上墊圈、凸形套、彈簧、螺母、套桿,所述下墊圈套在支桿的底部,與支桿上的圓形帽接觸,支桿穿過底座,底座緊貼下墊圈和支桿上的圓形帽,所述上墊圈套在支桿上,且與底座頂部接觸,凸形套套在支桿上,且與上墊圈接觸,彈簧套在支桿上,且與凸形套頂部接觸,螺母通過支桿頂部的螺紋與彈簧接觸,所述套桿套在凸形套上。其中,所述底座為圓臺形狀,底部設(shè)有三個支腳。其中,所述下墊圈為橡膠墊圈。由于采取了以上技術(shù)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I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不易打滑,支撐穩(wěn)定;2本實用新型的支桿相對底座旋轉(zhuǎn)360°,使用方便。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中1、底座;2、支桿;3、下墊圈;4、上墊圈;5、凸形套;6、彈簧;7、螺母;8、套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新型360°旋轉(zhuǎn)拐杖,由底座I、支桿2、橡膠下墊圈3、上墊圈4、凸形套5、彈簧6、螺母7、套桿8組成,其中,橡膠下墊圈3套在支桿2的底部,與支桿2上的圓形帽接觸,支桿2穿過底座1,底座I緊貼硅膠下墊圈3和支桿2上的圓形帽,所述上墊圈4套在支桿2上,且與底座I頂部接觸,凸形套5套在支桿2上,且與上墊圈4接觸,彈簧6套在支桿2上,且與凸形套5頂部接觸,螺母7通過支桿2頂部的螺紋與彈簧6接觸,所述套桿8套在凸形套5上。底座I為圓臺形狀,底部有三個PVC或橡膠支腳。本實用新型使用時,由于有三個橡膠支腳,支撐穩(wěn)定;而且支桿2能與底座I作360°旋轉(zhuǎn),使用方便,手感舒適。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lǐng)域的普通技術(shù)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chǔ)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是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方案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實用新型的 保護范圍之列。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新型360°旋轉(zhuǎn)拐杖,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支桿、支桿上的圓形帽、下墊圈、上墊圈、凸形套、彈簧、螺母、套桿,所述下墊圈套在支桿的底部,與支桿上的圓形帽接觸,支桿穿過底座,底座緊貼下墊圈和支桿上的圓形帽,所述上墊圈套在支桿上,且與底座頂部接觸,凸形套套在支桿上,且與上墊圈接觸,彈簧套在支桿上,且與凸形套頂部接觸,螺母通過支桿頂部的螺紋與彈簧接觸,所述套桿套在凸形套上。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360°旋轉(zhuǎn)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為圓臺形狀,底部設(shè)有三個支腳。
3.按照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新型360°旋轉(zhuǎn)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墊圈為橡膠墊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拐杖。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360°旋轉(zhuǎn)拐杖,包括底座、支桿、支桿上的圓形帽、下墊圈、上墊圈、凸形套、彈簧、螺母、套桿,所述下墊圈套在支桿的底部,與支桿上的圓形帽接觸,支桿穿過底座,底座緊貼下墊圈和支桿上的圓形帽,所述上墊圈套在支桿上,且與底座頂部接觸,凸形套套在支桿上,且與上墊圈接觸,彈簧套在支桿上,且與凸形套頂部接觸,螺母通過支桿頂部的螺紋與彈簧接觸,所述套桿套在凸形套上。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不易打滑,支撐穩(wěn)定。
文檔編號A45B9/00GK202354562SQ201120224240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陳民英 申請人:陳民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