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戶外馬甲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戶外馬甲,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與所述后部為拆卸式連接,前部是由若干個前片拼接而成,且相鄰兩前片之間為拆卸式連接,后部是由若干個后片拼接而成,且相鄰兩后片之間為拆卸式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戶外馬甲,前部設置成由若干個前片拼接而成,后部設置成由若干個后片拼接而成,且各前片和各后片之間為拆卸式連接,馬甲在某個部位損壞時,可通過更換損壞部位對應的前片或后片,從而可以快速的修復馬甲,修復方便簡單,避免了僅僅因局部損壞而淘汰整件馬甲,這樣可以節(jié)約人力、物力和財力,節(jié)約又不影響美觀,實用性更強。
【專利說明】—種戶外馬甲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服裝【技術(shù)領域】,具體地說,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戶外馬甲。
【背景技術(shù)】
[0002]現(xiàn)有的戶外馬甲一般是一體化設計,僅能作為穿著使用。由于戶外馬甲主要是供穿用者在戶外活動時穿著,經(jīng)常穿著會導致馬甲容易磨損而損壞,馬甲一般只是局部損壞,且不容易修復,馬甲局部損壞后丟棄可惜又浪費,繼續(xù)穿著又顯得難看。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在損壞后容易修復的戶外馬甲。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戶外馬甲,包括前部和后部,所述前部與所述后部為拆卸式連接,前部是由若干個前片拼接而成,且相鄰兩前片之間為拆卸式連接,后部是由若干個后片拼接而成,且相鄰兩后片之間為拆卸式連接。
[0005]所述前部是由六個前片拼接而成。
[0006]所述六個前片分別為第一前片、第二前片、第三前片、第四前片、第五前片和第六前片,第一前片和第二前片均在上端位置和側(cè)部位置與所述后部連接,第三前片的上端與第一前片的下端連接,第四前片的上端與第二前片的下端連接,第三前片和第四前片的一側(cè)部分別與后部的相對兩側(cè)部連接,第五前片和第六前片位于第一前片和第二前片之間,第五前片與第一前片和第三前片連接,第六前片與第二前片和第四前片連接,且第五前片與第六前片相連接。
[0007]所述第一前片和所述第二前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所述第三前片和所述第四前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所述第五前片和所述第六前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
[0008]所述第一前片與所述第五前片和所述第三前片之間通過拉鏈連接,所述第二前片與所述第六前片和所述第四前片之間通過拉鏈連接,第三前片與第五前片、第四前片與第六前片之間也是通過拉鏈連接,第五前片與第六前片之間也是通過拉鏈連接。
[0009]所述后部是由六個后片拼接而成。
[0010]所述六個后片分別為第一后片、第二后片、第三后片、第四后片、第五后片和第六后片,第一后片在上端位置和側(cè)部位置與所述第一前片連接,第二后片在上端位置和側(cè)部位置與所述第二前片連接,第三后片的上端與第一后片的下端連接,第四后片的上端與第二后片的下端連接,第三后片的一側(cè)與所述第三前片連接,第四后片的一側(cè)與所述第四前片連接,第五后片和第六后片位于第一后片和第二后片之間,第五后片與第一后片和第三后片的另一側(cè)連接,第六后片與第二后片和第四后片的另一側(cè)連接,且第五后片與第六后片相連接。
[0011]所述第一后片和所述第二后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所述第三后片和所述第四后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所述第五后片和所述第六后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
[0012]所述第一后片與所述第五后片和所述第三后片之間通過拉鏈連接,所述第二后片與所述第六后片和所述第四后片之間通過拉鏈連接,第三后片與第五后片、第四后片與第六后片之間也是通過拉鏈連接,第五后片與第六后片之間也是通過拉鏈連接。
[0013]所述前部是由第一前片、第二前片、第三前片和第四前片拼接而成,第一前片與第二前片連接,第三前片和第四前片位于第一前片和第二前片連接成的組合件的兩側(cè),且第三前片與第一前片的側(cè)部連接,第四前片與第二前片的側(cè)部連接,所述后部是由第一后片、第二后片、第三后片和第四后片拼接而成,第一后片與第二后片連接,第一后片與第一前片位置相對,第二后片與第二前片位置相對,且第三前片與第一后片的側(cè)部連接,第四前片與第二后片的側(cè)部連接,且第三后片和第四后片在底部與第一前片、第二前片、第三前片、第四前片、第一后片和第二后片的下端連接,形成底部封閉的包體;所述戶外馬甲還包括至少兩根條帶,且條帶的兩端設有掛環(huán),第一前片和第二前片上設有掛鉤,第一后片和第二后片上設有掛鉤。
[0014]本實用新型的戶外馬甲,前部設置成由若干個前片拼接而成,后部設置成由若干個后片拼接而成,且各前片和各后片之間為拆卸式連接,馬甲在某個部位損壞時,可通過更換損壞部位對應的前片或后片,從而可以快速的修復馬甲,修復方便簡單,避免了僅僅因局部損壞而淘汰整件馬甲,這樣可以節(jié)約人力、物力和財力,節(jié)約又不影響美觀,實用性更強;另外,本戶外馬甲還可以通過各前片和各后片的組合并拼接形成帶有包帶的手拎包,從而能夠在急需用包的情況下將馬甲快速變換成手拎包,實現(xiàn)一物多用,拓展了功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本說明書包括以下附圖,所示內(nèi)容分別是:
[0016]圖1是本實用新型戶外馬甲的主視圖;
[0017]圖2是本實用新型戶外馬甲的后視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戶外馬甲的前部在分解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戶外馬甲的后部在分解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戶外馬甲變換成手拎包的主視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戶外馬甲變換成手拎包的后視圖;
[0022]圖中標記為:
[0023]1、前部;
[0024]11、第一前片;111、鏈齒;112、鏈齒;113、鏈齒;
[0025]12、第二前片;121、鏈齒;122、鏈齒;123、鏈齒;
[0026]13、第三前片;131、鏈齒;132、鏈齒;133、鏈齒;134、鏈齒;
[0027]14、第四前片;141、鏈齒;142、鏈齒;143、鏈齒;144、鏈齒;
[0028]15、第五前片;151、鏈齒;152、鏈齒;
[0029]16、第六前片;161、鏈齒;162、鏈齒;
[0030]2、后部;
[0031]21、第一后片;211、鏈齒;212、鏈齒;213、鏈齒;
[0032]22、第二后片;221、鏈齒;222、鏈齒;223、鏈齒;
[0033]23、第三后片;231、鏈齒;232、鏈齒;233、鏈齒;234、鏈齒;
[0034]24、第四后片;241、鏈齒;242、鏈齒;243、鏈齒;244、鏈齒;
[0035]25、第五后片;251、鏈齒;252、鏈齒;
[0036]26、第六后片;261、鏈齒;262、鏈齒。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目的是幫助本領域的技術(shù)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構(gòu)思、技術(shù)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實施。
[0038]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戶外馬甲,包括前部I和后部2,前部I是位于穿用者的前側(cè),后部2是位于穿用者的背側(cè)。本戶外馬甲的前部I與后部2為拆卸式連接,前部I是由若干個前片拼接而成,且相鄰兩前片之間為拆卸式連接,后部2是由若干個后片拼接而成,且相鄰兩后片之間為拆卸式連接。將前部I的前片之間和后部2的后片之間分別設置成拆卸式連接,在前部I或后部2出現(xiàn)局部損壞時,可通過更換損壞部位對應的前片或后片,使戶外馬甲得以修復,保持完整性,可重復使用,避免浪費。
[0039]具體地說,前部I是由六個前片拼接而成,這六個前片分別為第一前片11、第二前片12、第三前片13、第四前片14、第五前片15和第六前片16,如圖1和圖2所示,第一前片11和第二前片12為并排設置,第三前片13和第四前片14為并排設置,第五前片15和第六前片16的上部分是位于第一前片11和第二前片12之間,下部分是位于第三前片13與第四前片14之間。第一前片11和第二前片12均是在上端位置和側(cè)部位置與戶外馬甲的后部2連接,第三前片13的上端與第一前片11的下端連接,第四前片14的上端與第二前片12的下端連接,第三前片13和第四前片14的一側(cè)部分別與后部2的相對兩側(cè)部連接,第五前片15和第六前片16位于第一前片11和第二前片12之間,第五前片15與第一前片11和第三前片13連接,第六前片16與第二前片12和第四前片14連接,且第五前片15與第六前片16也為相連接。第五前片15和第六前片16是作為戶外馬甲前部I的門襟,相應的,第五前片15和第六前片16為長條形的衣片。
[0040]后部2是由六個后片拼接而成,這六個后片分別為第一后片21、第二后片22、第三后片23、第四后片24、第五后片25和第六后片26,如圖1和圖2所示,第一后片21和第二后片22為并排設置,第三后片23和第四后片24為并排設置,第五后片25和第六后片26的上部分是位于第一后片21和第二后片22之間,下部分是位于第三后片23與第四后片24之間。第一后片21在上端位置和左側(cè)部位置與第一前片11連接,第二后片22在上端位置和右側(cè)部位置與第二前片12連接,第三后片23的上端與第一后片21的下端連接,第四后片24的上端與第二后片22的下端連接,第三后片23的左側(cè)與第三前片13的左側(cè)連接,第四后片24的右側(cè)與第四前片14的右側(cè)連接,第五后片25和第六后片26位于第一后片21和第二后片22之間,第五后片25與第一后片21和第三后片23的右側(cè)連接,第六后片26與第二后片22和第四后片24的左側(cè)連接,且第五后片25與第六后片26也為相連接。第五后片25和第六后片26是作為戶外馬甲后部2的門襟,相應的,第五后片25和第六后片26也為長條形的衣片。
[0041]作為優(yōu)選的,第一前片11和第二前片12為對稱結(jié)構(gòu),匹配人體軀干的形狀,第三前片13和第四前片14為對稱結(jié)構(gòu),為矩形,第五前片15和第六前片16為對稱結(jié)構(gòu),以方便加工制作,形成的戶外馬甲的前部I形狀較規(guī)則。當?shù)谖迩捌?5和第六前片16解除連接而分開時,此時戶外馬甲的前部I在中間處被分開,方便穿用者穿著和脫下戶外馬甲。第一后片21和第二后片22為對稱結(jié)構(gòu),匹配人體軀干的形狀,第三后片23和第四后片24為對稱結(jié)構(gòu),為矩形,第五后片25和第六后片26為對稱結(jié)構(gòu),以方便加工制作,形成的戶外馬甲的后部2形狀較規(guī)則。
[0042]作為優(yōu)選的,第一前片11的左下側(cè)部與第一后片21的左下側(cè)部是通過拉鏈連接,第一前片11的左上側(cè)部與第一后片21的左上側(cè)部之間不連接,形成讓穿用者的右肩膀穿過的袖口。第二前片12的右下側(cè)部與第二后片22的右下側(cè)部也是通過拉鏈連接,第二前片12的右上側(cè)部與第二后片22的右上側(cè)部之間不連接,形成讓穿用者的左肩膀穿過的袖□。
[0043]第一前片11的右側(cè)與第五前片15的左上側(cè)通過拉鏈連接,第三前片13的右側(cè)與第五前片15的左下側(cè)通過拉鏈連接,第二前片12的左側(cè)與第六前片16的右上側(cè)通過拉鏈連接,第四前片14的左側(cè)與第六前片16的右下側(cè)通過拉鏈連接,第三前片13的上端與第一前片11的下端通過拉鏈連接,第四前片14的上端與第二前片12的下端通過拉鏈連接,且第五前片15的右側(cè)與第六前片16的左側(cè)之間也是通過拉鏈連接。
[0044]第一后片21的右側(cè)與第五后片25的左上側(cè)通過拉鏈連接,第三后片23的右側(cè)與第五后片25的左下側(cè)通過拉鏈連接,第二后片22的左側(cè)與第六后片26的右上側(cè)通過拉鏈連接,第四后片24的左側(cè)與第六后片26的右下側(cè)通過拉鏈連接,第三后片23的上端與第一后片21的下端通過拉鏈連接,第四后片24的上端與第二后片22的下端通過拉鏈連接,且第五后片25的右側(cè)與第六后片26的左側(cè)之間通過拉鏈連接。
[0045]如圖3所示,在第一前片11上,其右側(cè)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111,其左下側(cè)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112,其下端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113。在第二前片12上,其左側(cè)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121,其右下側(cè)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122,其下端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123。在第三前片13上,其四周邊緣處分別各設有一條鏈齒131、132、133、134,鏈齒131與鏈齒113的長度相等且相配合形成一條拉鏈。在第四前片14上,其四周邊緣處分別設有一條鏈齒141、142、143、144,鏈齒141與鏈齒123的長度相等且相配合形成一條拉鏈。在第五前片15上,其左右兩側(cè)邊緣處分別設有一條鏈齒151和152,且鏈齒151分成上下兩段,分別與鏈齒111和鏈齒134相配合。在第六前片16上,其左右兩側(cè)邊緣處分別設有一條鏈齒161和162,且鏈齒162分成上下兩段,分別與鏈齒121和鏈齒144相配合。鏈齒151和鏈齒162的長度大致相等,鏈齒152和鏈齒161的長度大致相等。
[0046]如圖4所示,在第一后片21上,其右側(cè)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211,其左下側(cè)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212,該鏈齒212與鏈齒112長度相等且相配合形成一條拉鏈,第一后片21的下端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213,該鏈齒與鏈齒113的長度相等且相配合形成一條拉鏈。在第二后片22上,其左側(cè)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221,其右下側(cè)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222,其下端邊緣處設有一條鏈齒123,鏈齒222與鏈齒122的長度相等且相配合形成一條拉鏈,鏈齒223與鏈齒123的長度相等且相配合形成一條拉鏈。在第三后片23上,其四周邊緣處分別各設有一條鏈齒231、232、233、234,鏈齒231與鏈齒213的長度相等且相配合形成一條拉鏈,鏈齒232與鏈齒132的長度相等且相配合形成一條拉鏈。在第四后片24上,其四周邊緣處分別設有一條鏈齒241、242、243、244,鏈齒241與鏈齒223的長度相等且相配合形成一條拉鏈,鏈齒242與鏈齒142的長度相等且相配合形成一條拉鏈。在第五后片25上,其左右兩側(cè)邊緣處分別設有一條鏈齒251和252,且鏈齒251分成上下兩段,分別與鏈齒211和鏈齒234相配合。在第六后片26上,其左右兩側(cè)邊緣處分別設有一條鏈齒261和262,且鏈齒262分成上下兩段,分別與鏈齒221和鏈齒244相配合。鏈齒251和鏈齒262的長度大致相等,鏈齒252和鏈齒261的長度大致相等。
[0047]圖3和圖4中箭頭指示的方向為各處拉鏈閉合時鏈扣的移動方向。
[0048]如圖3和圖4所示,第一前片11的上端與第一后片21的上端是通過紐扣連接,相應的,在第一前片11的上端沿長度方向布置有多個紐扣,在第一后片21的上端沿長度方向布置有多個扣眼,各扣眼的位置分別對應一個紐扣,紐扣穿過扣眼可以使第一前片11的上端與第一后片21的上端實現(xiàn)連接。第二前片12的上端與第二后片22的上端也是通過紐扣連接,相應的,在第二前片12的上端沿長度方向布置有多個紐扣,在第二后片22的上端沿長度方向布置有多個扣眼,各扣眼的位置分別對應一個紐扣,紐扣穿過扣眼可以使第二ill片12的上端與弟_.后片22的上端實現(xiàn)連接。
[0049]另外,在第一前片11的左上側(cè)和第二前片12的右上側(cè)對應袖口處的部分沿邊緣分別布置有多個紐扣,在第一后片21的左上側(cè)和第二后片22的右上側(cè)對應袖口處的部分沿邊緣分別布置有多個扣眼,各扣眼的位置分別對應一個紐扣。
[0050]為了能夠拓展了本戶外馬甲的功能,實現(xiàn)一物多用,本戶外馬甲還可以通過各前片和各后片的位置變化,變換成如圖5和圖6所示的手拎包。第一前片11和第二前片12的前側(cè)各設有一個掛鉤,且兩個掛鉤位于同一高度。第一后片21和第二后片22的后側(cè)也各設有一個掛鉤,兩個掛鉤也位于同一高度,且第一前片11上的掛鉤與第一后片21上的掛鉤位置對齊,第二前片12上的掛鉤與第二后片22上的掛鉤位置對齊。第五前片15的下端設有一個掛環(huán),第六前片16的上端設有一個掛環(huán),在第六后片26的上下端部各設有一個掛環(huán)。
[0051]具體的,如圖5和圖6所示,將馬甲的前部I設置成由第一前片11、第二前片12、第三前片13和第四前片14拼接而成,第一前片11的右側(cè)鏈齒111與第二前片12的左側(cè)鏈齒121通過鏈扣連接,第三前片13上的鏈齒134與第一前片11左側(cè)的鏈齒112通過鏈扣連接,第四前片14上的鏈齒144與第二前片12右側(cè)的鏈齒122通過鏈扣連接,即第四前片14是位于第一前片11和第二前片12連接成的組合件的兩側(cè)。將馬甲的后部2設置成由第一后片21、第二后片22、第三后片23和第四后片24拼接而成,第一后片21的右側(cè)鏈齒211與第二后片22的左側(cè)鏈齒221通過鏈扣連接,第三后片23上的鏈齒231與第一后片21上的鏈齒213通過鏈扣連接,鏈齒232與鏈齒133通過鏈扣連接,鏈齒233與第一前片11上的鏈齒113通過鏈扣連接,第四后片24上的鏈齒241與第二后片22上的鏈齒223通過鏈扣連接,鏈齒242與鏈齒143通過鏈扣連接,鏈齒243與第二前片12上的鏈齒123通過鏈扣連接,鏈齒244與鏈齒234通過鏈扣連接。第一前片11、第二前片12、第三前片13、第四前片14、第一后片21、第二后片22、第三后片23和第四后片24相連接,形成底部封閉的手拎包的包體,第三前片13和第四前片14分別作為包體的左右兩側(cè)部,第一前片11和第二前片12相連接作為包體的前部,第一后片21和第二后片22相連接作為包體的后部,第三后片23和第四后片24相連接形成包體的底部。且第一后片21與第一前片11位置相對,第二后片22與第二前片12位置相對,第三前片13與第四前片14位置相對。
[0052]作為手拎包,包體上還需要設置包帶,如圖5和圖6所示,包體上設置有兩根條帶,且條帶的兩端各設有一個掛環(huán),其中一條條帶兩端的掛環(huán)是分別由第一前片11和第一后片21上設置的掛鉤勾住,另一條條帶兩端的掛環(huán)是分別由第二前片12和第二后片22上設置的掛鉤勾住。
[0053]條帶是長條形,可以設置成由上述的第五前片15和第六前片16、第五后片25和第六后片26構(gòu)成,將鏈齒152與鏈齒161通過鏈扣連接,將鏈齒151與鏈齒162通過鏈扣連接,可以形成一條兩端帶有掛環(huán)的條帶。將鏈齒252與鏈齒261通過鏈扣連接,將鏈齒251與鏈齒262通過鏈扣連接,可以形成另一條兩端帶有掛環(huán)的條帶。
[0054]由于在第一前片11和第二前片12上設有紐扣和扣眼,在馬甲變換成手拎包時,將第一前片11上的紐扣扣入第二前片12上的扣眼中后,可以將手拎包的包口封閉,而且還能起到一定的裝飾效果。
[0055]上述內(nèi)容所涉及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詞,均是以第一前片11位于第二前片12左側(cè)且位于第三前片13上方為基準定義的,應當理解,所述方位詞的使用不應限制本申請請求保護的范圍。
[0056]以上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xiàn)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gòu)思和技術(shù)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zhì)性的改進;或未經(jīng)改進,將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構(gòu)思和技術(shù)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戶外馬甲,包括前部和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與所述后部為拆卸式連接,前部是由若干個前片拼接而成,且相鄰兩前片之間為拆卸式連接,后部是由若干個后片拼接而成,且相鄰兩后片之間為拆卸式連接。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戶外馬甲,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是由六個前片拼接而成。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戶外馬甲,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個前片分別為第一前片、第二前片、第三前片、第四前片、第五前片和第六前片,第一前片和第二前片均在上端位置和側(cè)部位置與所述后部連接,第三前片的上端與第一前片的下端連接,第四前片的上端與第二前片的下端連接,第三前片和第四前片的一側(cè)部分別與后部的相對兩側(cè)部連接,第五前片和第六前片位于第一前片和第二前片之間,第五前片與第一前片和第三前片連接,第六前片與第二前片和第四前片連接,且第五前片與第六前片相連接。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戶外馬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片和所述第二前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所述第三前片和所述第四前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所述第五前片和所述第六前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或4所述的戶外馬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片與所述第五前片和所述第三前片之間通過拉鏈連接,所述第二前片與所述第六前片和所述第四前片之間通過拉鏈連接,第三前片與第五前片、第四前片與第六前片之間也是通過拉鏈連接,第五前片與第六前片之間也是通過拉鏈連接。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戶外馬甲,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是由六個后片拼接而成。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戶外馬甲,其特征在于:所述六個后片分別為第一后片、第二后片、第三后片、第四后片、第五后片和第六后片,第一后片在上端位置和側(cè)部位置與所述第一前片連接,第二后片在上端位置和側(cè)部位置與所述第二前片連接,第三后片的上端與第一后片的下端連接,第四后片的上端與第二后片的下端連接,第三后片的一側(cè)與所述第三前片連接,第四后片的一側(cè)與所述第四前片連接,第五后片和第六后片位于第一后片和第二后片之間,第五后片與第一后片和第三后片的另一側(cè)連接,第六后片與第二后片和第四后片的另一側(cè)連接,且第五后片與第六后片相連接。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7所述的戶外馬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片和所述第二后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所述第三后片和所述第四后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所述第五后片和所述第六后片為對稱結(jié)構(gòu)。
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8所述的戶外馬甲,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片與所述第五后片和所述第三后片之間通過拉鏈連接,所述第二后片與所述第六后片和所述第四后片之間通過拉鏈連接,第三后片與第五后片、第四后片與第六后片之間也是通過拉鏈連接,第五后片與第六后片之間也是通過拉鏈連接。
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戶外馬甲,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是由第一前片、第二前片、第三前片和第四前片拼接而成,第一前片與第二前片連接,第三前片和第四前片位于第一前片和第二前片連接成的組合件的兩側(cè),且第三前片與第一前片的側(cè)部連接,第四前片與第二前片的側(cè)部連接,所述后部是由第一后片、第二后片、第三后片和第四后片拼接而成,第一后片與第二后片連接,第一后片與第一前片位置相對,第二后片與第二前片位置相對,且第三前片與第一后片的側(cè)部連接,第四前片與第二后片的側(cè)部連接,且第三后片和第四后片在底部與第一前片、第二前片、第三前片、第四前片、第一后片和第二后片的下端連接,形成底部封閉的包體;所述戶外馬甲還包括至少兩根條帶,且條帶的兩端設有掛環(huán),第一前片和第二前片上設有掛鉤,第一后片和第二后片上設有掛鉤。
【文檔編號】A41D13/00GK203952506SQ201420361485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4年7月1日
【發(fā)明者】王竹君, 邢英梅, 沈航 申請人:安徽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