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智能體重管理鞋墊。
背景技術:
幾千年來,隨著時代變遷和技術的改進,中國鞋墊行業(yè)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在世界鞋墊行業(y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市場的需求逐漸從傳統(tǒng)鞋墊向智能體重管理鞋墊轉變。智能體重管理鞋墊在健康管理方面有著巨大的優(yōu)勢,未來將逐漸取代傳鞋墊。
傳統(tǒng)的鞋墊功能單一,同時在溫度較低時無法改變溫度,導致腳部凍傷,給生活造成了很大麻煩,現有的鞋墊還無法做到對健康的管理。
而且傳統(tǒng)的鞋墊功能單一,不能滿足現今信息化時代的需求,也在逐漸的被社會所淘汰,因此一款功能多樣的智能體重管理鞋墊是現在生活的必須需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智能體重管理鞋墊,方便生活中的使用,增加使用的安全性。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一種智能體重管理鞋墊,包括鞋墊本體和體重感應板,所述鞋墊本體上設有用于按摩腳底的正六邊形的按摩觸頭,所述體重感應板上安裝有用于發(fā)熱的電熱絲,所述體重感應板上安裝有壓力感應開關。
優(yōu)選的,所述體重感應板上安裝有能感受腳底溫度的溫度傳感器。
優(yōu)選的,所述體重感應板上安裝有計步裝置。
優(yōu)選的,所述體重感應板上安裝有處理器,所述處理器通過導線與溫度傳感器、計步裝置和電熱絲電性連接。
本發(fā)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按摩觸頭能夠很好的實現對腳底的按摩,提高了鞋墊的舒適度,鞋墊本體內部的體重感應板,能夠很好的檢測體重,很好的了解自身身體狀況,從而實現對體重的管理,鞋墊本體內部的電熱絲會通過自身發(fā)熱,從而提高腳部的溫度,提高了鞋墊的舒適度,壓力感應開關可以實現在踩到鞋墊時內部電路的開關,操作比較方便,溫度傳感器能夠感應腳部的溫度,實現了對溫度的監(jiān)測,計步裝置能夠很好的反映每天運動量,實現對健康的管理,處理器能夠對溫度傳感器和體重感應板傳出的數據進行處理,更好的實現對健康的管理。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1、鞋墊本體;2、按摩觸頭;3、體重感應板;4、電熱絲;5、導線;6、壓力感應開關;7溫度傳感器;8處理器;9、計步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yōu)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智能體重管理鞋墊,包括鞋墊本體1和體重感應板3,所述鞋墊本體1上設有用于按摩腳底的正六邊形的按摩觸頭2,所述體重感應板3上安裝有用于發(fā)熱的電熱絲4,所述體重感應板3上安裝有壓力感應開關6,所述體重感應板3上安裝有能感受腳底溫度的溫度傳感器7,能夠很好的檢測腳部的溫度,實現的健康的管理,所述體重感應板上3安裝有計步裝置9,計步裝置9能夠很好的監(jiān)測每天的運動量,根據計步裝置9的數據可以分析今天的運動情況,從而達到管理健康的目的,所述體重感應板3上安裝有處理器8,所述處理器8通過導線5與溫度傳感器7、計步裝置9和電熱絲4電性連接,處理器8能把溫度傳感器7的數據和計步裝置9的數據進行處理,并將數據傳輸到移動設備上。
該智能體重管理鞋墊工作原理如下:鞋墊本體1內部設有內置電源,當腳底踩到鞋墊本體1后,壓力感應開關6感受到壓力,電路中開始有電流,處理器8和內置電源電性連接,體重感應板3和處理器電性連接,體重感應板3內部的體重感應裝置感受到壓力后,通過壓力轉換裝置把壓力轉換成電信號,通過發(fā)送裝置發(fā)送到與其電性連接的處理器8上,處理器8將電流轉換成數字信號,通過內部的傳輸裝置將數據傳輸到移動設備上,溫度感應器7內部的感應裝置會測量腳部的溫度,溫度感應器7內部的傳輸裝置將電信號通過導線傳輸到處理器上,處理器8將電信號轉換成數字信號并對溫度進行分析處理,控制電熱絲3發(fā)熱和停止發(fā)熱,計步裝置9里面有一個機械的震子,運動時會產生上下震動,機器通過收集震子運動的頻率來計算數值,計算消耗卡路里。計步裝置9和距離計量器的工作原理也是相同的。計步裝置9主要由振動傳感器和信號傳輸裝置組成,計步裝置9將數據傳輸到處理器8,處理器8通過內部的傳輸裝置將數據傳送到移動設備上,移動設備可通過信號發(fā)送裝置實現對處理器的控制,從而達到設置溫度的目的。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