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建筑施工安全帽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建筑施工安全帽用的帽殼。
背景技術:
國家明確規(guī)定,進入建筑施工地的作業(yè)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作為頭部防護裝置,安全帽除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或避免墜落物對頭部的沖擊,保護作業(yè)人員安全,還具有遮陽擋雨的功效。
安全帽的主要構(gòu)成有帽殼、帽襯、下顎帶和后箍,其中,帽殼起到承受打擊,使墜落物與人體隔開的作用。帽殼的設計一般為橢圓形或半球形,且表面光滑,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當帽殼受到外來硬物撞擊時,會使外來硬物在帽殼表面滑落,并分散帽殼受到的壓力,減少單位面積受力值,從而減輕外來硬物對人頭部的撞擊,保護人的生命安全。
除此之外,現(xiàn)有安全帽的帽殼設計為間隔有一定距離的雙層結(jié)構(gòu),間隔的雙層能夠?qū)嬄涞奈矬w起到緩沖作用,然而雙層結(jié)構(gòu)的設計會增加整個安全帽的重量,影響作業(yè)人員佩戴的舒適度。因此,尋找一種方法既能保持安全帽雙層結(jié)構(gòu)的作用,又可改進安全帽雙層結(jié)構(gòu)的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建筑施工安全帽用的帽殼,帽殼內(nèi)層的吸汗層可以保持頭部與帽殼之間的干爽度,還具有防水、輕便的特點,可提高作業(yè)人員佩戴的舒適度,減少長時間佩戴引起的頸部疲勞,還能提高對墜落物的緩沖作用,帽殼表面耐磨、防紫外線。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建筑施工安全帽用的帽殼,所述帽殼包括吸汗層、基底層、減震層、防水層和反光耐磨層,所述吸汗層位于所述基底層的下方,所述基底層位于所述減震層的下方,所述減震層位于所述防水層的下方,所述防水層位于所述反光耐磨層的下方;
所述吸汗層的成分包括竹纖維和聚乳酸;
所述基底層的成分包括金屬鈦、碳纖維、納米氧化鎂和ABS丙烯腈;
所述減震層的成分包括泡沫硅橡膠和環(huán)氧樹脂;
所述防水層的成分包括石蠟、天然石粉和聚氨酯樹脂;
所述反光耐磨層的成分包括SBS混粒料、氮化鈦、熒光粉、鈦白粉、石墨、硫酸鋇粉末和有機硅樹脂。
進一步地說,所述竹纖維和所述聚乳酸的重量混合比例為0.9:1。
進一步地說,所述金屬鈦、所述碳纖維、所述納米氧化鎂和所述ABS丙烯腈的重量混合比例為0.7:1.5:1:3。
進一步地說,所述泡沫硅橡膠和所述環(huán)氧環(huán)氧樹脂的重量混合比例為2:1。
進一步地說,所述石蠟、所述天然石粉和所述聚氨酯樹脂的重量混合比例為1:0.7:1.4。
進一步地說,所述熒光粉、所述鈦白粉和所述硫酸鋇粉末的重量混合比例為0.5:1:1.2。
進一步地說,所述SBS混粒料、所述氮化鈦、所述石墨和所述有機硅樹脂的重量混合比例為0.9:0.4:1:1.6。
進一步地說,所述熒光粉和所述鈦白粉兩者的重量混合比例之和占所述反光耐磨層的混合原料總量的3-5%。
進一步地說,所述天然石粉是含量為97%的含水碳酸鈣。
上述的一種建筑施工安全帽用的帽殼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吸汗層的組成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物A,將基底層的組成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物B,將減震層的組成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物C,將防水層的組成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物D,將反光耐磨層的組成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物E;
步驟二:將混合物B均勻涂布于中空的圓形或橢圓形的磨具上,于模具內(nèi)壁130-140℃加熱10-15min,使混合物B成半硬化狀態(tài);
步驟三:將混合物A均勻涂布于步驟二制得的半成品的內(nèi)部,110-125℃加熱5-10min后常溫冷卻;
步驟四:將混合物C、D、E依次涂布于步驟三制得的半成品的外部,110-125℃加熱5-10min;
步驟五:壓制、定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一種建筑施工安全帽用的帽殼,包括吸汗層、基底層、減震層、防水層和反光耐磨層,采用的竹纖維和聚乳酸具有吸濕、干燥的效果,長時間佩戴可以保持頭部與帽殼之間的干爽,金屬鈦是一種重量輕、強度高的金屬,可提高帽殼的機械強度和輕便性,泡沫硅橡膠具有較高的熱穩(wěn)定性、抗震性,是一種理想的抗震材料,天然石粉不僅堅固、耐水,還防潮、透氣,熒光粉用于帽殼上,便于作業(yè)人員在夜間工作時辨別人員的方位,降低安全隱患,鈦白粉和硫酸鋇粉末具有較高的反射率,并且具有抗氧化、抗腐蝕的作用,SBS混粒料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較天然橡膠更為優(yōu)良,可提高帽殼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
吸汗層1、基底層2、減震層3、防水層4和反光耐磨層5。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實施例:一種建筑施工安全帽用的帽殼,如圖1所示,所述帽殼包括吸汗層1、基底層2、減震層3、防水層4和反光耐磨層5,所述吸汗層1位于所述基底層2的下方,所述基底層2位于所述減震層3的下方,所述減震層3位于所述防水層4的下方,所述防水層4位于所述反光耐磨層5的下方;
所述吸汗層1的成分包括竹纖維和聚乳酸;
所述基底層2的成分包括金屬鈦、碳纖維、納米氧化鎂和ABS丙烯腈;
所述減震層3的成分包括泡沫硅橡膠和環(huán)氧樹脂;
所述防水層4的成分包括石蠟、天然石粉和聚氨酯樹脂;
所述反光耐磨層5的成分包括SBS混粒料、氮化鈦、熒光粉、鈦白粉、石墨、硫酸鋇粉末和有機硅樹脂。
所述竹纖維和所述聚乳酸的重量混合比例為0.9:1。
所述金屬鈦、所述碳纖維、所述納米氧化鎂和所述ABS丙烯腈的重量混合比例為0.7:1.5:1:3。
所述泡沫硅橡膠和所述環(huán)氧環(huán)氧樹脂的重量混合比例為2:1。
所述石蠟、所述天然石粉和所述聚氨酯樹脂的重量混合比例為1:0.7:1.4。
所述熒光粉、所述鈦白粉和所述硫酸鋇粉末的重量混合比例為0.5:1:1.2。
所述SBS混粒料、所述氮化鈦、所述石墨和所述有機硅樹脂的混合比例為0.9:0.4:1:1.6。
所述熒光粉和所述鈦白粉兩者的重量混合比例之和占所述反光耐磨層5的混合原料總量的3-5%。
所述天然石粉是含量為97%的含水碳酸鈣。
上述的一種建筑施工安全帽用的帽殼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吸汗層的組成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物A,將基底層的組成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物B,將減震層的組成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物C,將防水層的組成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物D,將反光耐磨層的組成原料按照比例混合后得到混合物E;
步驟二:將混合物B均勻涂布于中空的圓形或橢圓形的磨具上,于模具內(nèi)壁130-140℃加熱10-15min,使混合物B成半硬化狀態(tài);
步驟三:將混合物A均勻涂布于步驟二制得的半成品的內(nèi)部,110-125℃加熱5-10min后常溫冷卻;
步驟四:將混合物C、D、E依次涂布于步驟三制得的半成品的外部,110-125℃加熱5-10min;
步驟五:壓制、定型。
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如下:本發(fā)明一種建筑施工安全帽用的帽殼,包括吸汗層、基底層、減震層、防水層和反光耐磨層,采用的竹纖維和聚乳酸具有吸濕、干燥的效果,長時間佩戴可以保持頭部與帽殼之間的干爽,金屬鈦是一種重量輕、強度高的金屬,可提高帽殼的機械強度和輕便性,泡沫硅橡膠具有較高的熱穩(wěn)定性、抗震性,是一種理想的抗震材料,天然石粉不僅堅固、耐水,還防潮、透氣,熒光粉用于帽殼上,便于作業(yè)人員在夜間工作時辨別人員的方位,降低安全隱患,鈦白粉和硫酸鋇粉末具有較高的反射率,并且具有抗氧化、抗腐蝕的作用,SBS混粒料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較天然橡膠更為優(yōu)良,可提高帽殼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結(jié)構(gòu)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