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背包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帶背負的模塊拼裝支架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市面上現(xiàn)有的背包一般均為一體式背包,其包袋個數(shù),容量及配件均為固定的結構,無法改變。因此,當人們需要適當大小的背包時,由于東西多少不同,便需要購買多個不同大小的背包,以應所需,一個背包無法滿足對不同容量的的需求。
在一份中國發(fā)明專利中,公布了一種多用組合背包,其申請公布號CN 104273927 A,申請公布日為2015.01.14,包括有一硬質(zhì)背架、可拆卸安裝于硬質(zhì)背架上的背包包體及背帶,所述硬質(zhì)背架上開設有若干卡孔,背包包體及背帶通過連接于其上的與所述卡孔配合的若干卡扣可拆卸安裝于硬質(zhì)背架上,所述卡扣中間形成有一橫梁,卡扣通過連接于橫梁處的連接掛帶與背包本體或背帶連接,所述卡扣可縱向穿過卡孔并橫向卡固于卡孔一側。在該發(fā)明專利中的背包包體、背帶、背墊板、腰包和底托板均為可拆卸設置于硬質(zhì)背架上,同時,背包包體由上、下包體兩部分可拆卸連接構成,而大部分的連接采用,卡扣,、連接掛帶、綁帶、插拔式插扣、可調(diào)連接掛帶等實現(xiàn)可拆卸連接,對于一些小型的包裹/物品而言,連接不是很方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克服上述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隨意捆綁任意大小的包裹/物品且連接方便的帶背負的模塊拼裝支架系統(tǒng)。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帶背負的模塊拼裝支架系統(tǒng),包括硬質(zhì)支架、支架套、彈力繩掛扣、彈力繩以及快速掛扣,所述支架套套設在硬質(zhì)支架上,所述支架套的表面設置有多個通孔;所述彈力繩掛扣任意插設在上下相鄰的兩個通孔之間的支架套上;所述彈力繩設置在彈力繩掛扣的底部,所述彈力繩的自由端能從其中一個通孔穿入至支架套的內(nèi)表面并從另一個通孔穿出至支架套的外表面,所述彈力繩的自由端設置有繩結,彈力繩的自由端扣設在彈力繩掛扣上;所述支架套的外表面設置有魔術貼;所述快速掛扣扣設在至少相鄰的兩個通孔之間的支架套上。
本實用新型帶背負的模塊拼裝支架系統(tǒng)的有益效果是,其一,通過彈力繩掛扣、彈力繩與通孔的配合設置,可以將包裹/物品捆綁在該由硬質(zhì)支架支撐的支架套上;其二,彈力繩有一定的彈力,可以通過自身的松緊性能捆綁不同大小的包裹/物品;其三,彈力繩掛扣的設置非固定性,可任意插設在上下相鄰的兩個通孔之間的支架套上,位置可調(diào),適用性強;其四,在支架套的外表面設置魔術貼,利用粘結的連接方式連接一些不同大小的且?guī)в信涮啄g貼的包裹/物品,物品可以為帶配套魔術貼的手電筒、卡片、傘等;其五,若掛一些較重的包裹/物品時,除了可以通過魔術貼連接,還可將該包裹/物品上的環(huán)狀結構扣設在快速掛扣上,也可將包括/物品上自帶的帶狀結構穿過其中一個通孔,再從另一個通孔穿出,起到防止較重包裹/物品掉落的問題;其六,當然,快速掛扣也可單獨使用,用以掛一些小型物件,如雨傘、配飾、購物袋等;其七,快速掛扣的位置通過與通過配合,其位置可調(diào),適用性強;其八,通孔的設置,便于該帶背負的模塊拼裝支架系統(tǒng)與其他包裹/物品的連接,若其他包裹/物品自身帶有連接帶,該連接帶可穿過其中一個通孔,再從另一個通孔,再打結或采用按扣/插扣的方式連接,繼而實現(xiàn)對其他包裹/物品的連接;其九,相較于現(xiàn)有技術而言,采用魔術貼的連接方式,使得小型包裹/物品的連接更為方便。
優(yōu)選地,所述魔術貼間隔分布在支架套的外表面,所述彈力繩掛扣設置在魔術貼的上方。設置有彈力繩掛扣的位置可以不增加魔術貼,節(jié)省成本。
優(yōu)選地,所述快速掛扣扣位于支架套的下方。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支架套包括背部套以及背片,所述背部套的頂部、底部分別與背片的頂部、底部連接,所述硬質(zhì)支架設置在背部套與背片之間并固定設置在背部套的內(nèi)表面,所述硬質(zhì)支架具有向背部套彎曲的弧形狀結構,所述背部套與背片留有一定間隙。背包者的背部僅與背片相貼,背部套由硬質(zhì)支架支撐并且與背片之間具有懸空的間隙,保護了背包者的背部,在一些炎熱的環(huán)境中,減少背包者的背部的濕熱,背片的設置可以起到緩震的效果,使得背包者背起來較為舒適。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背片上設置有若干個散熱孔,便于散熱。
優(yōu)選地,所述彈力繩掛扣的上端具有“山”字型卡槽,所述彈力繩掛扣的下部具有兩個回形鉤,所述“山”字型卡槽以及回形鉤位于支架套的外表面,所述彈力繩的自由端扣設在“山”字型卡槽上。
優(yōu)選地,所述彈力繩掛扣設置有兩個,所述彈力繩掛扣對稱的設置在支架套外表面的兩端。僅需兩個彈力繩掛扣與兩個彈力繩的配合設置,即可將包裹/物品捆綁在該支架套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硬質(zhì)支架包括兩個弧形骨架以及一個連接片,所述連接片的兩端分別與兩個連接片的中部固定,所述兩個弧形骨架與一個連接片設置呈“X”形狀,該種結構的硬質(zhì)支架較為牢固。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是,所述背部套上設置有拆卸拉鏈,可將背部套拆卸,方便清洗。
優(yōu)選地,所述背片的材質(zhì)為氯磺化聚乙烯,該材質(zhì)制造出來的背片較為牢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外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3為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施例中硬質(zhì)骨架的主視圖;
圖5為本實施例中硬質(zhì)骨架的側視圖;
圖6為本實施例中使用時的立體圖。
圖中:
1-支架套;1a-背部套;1b-背片;1c-背帶;1d-散熱孔;2-通孔;3-魔術貼;4-彈力繩掛扣;4a-“山”字型卡槽;4b-回形鉤;5-彈力繩;6-繩結;7-快速掛扣;8-拉鏈;9a-小包;9b-大包;10-硬質(zhì)支架;10a-弧形骨架;10b-連接片;11-帶有按扣的連接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參見附圖1、3、6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帶背負的模塊拼裝支架系統(tǒng),包括硬質(zhì)支架10、支架套1、彈力繩掛扣4、彈力繩5以及快速掛扣7。
其中,支架套1套設在硬質(zhì)支架10上,具體的,如圖6所示,支架套1包括背部套1a以及背片1b,背部套1a的頂部、底部分別與背片1b的頂部、底部連接,硬質(zhì)支架10設置在背部套1a與背片1b之間并固定設置在背部套1a的內(nèi)表面,如圖5、6所示,硬質(zhì)支架10具有向背部套1a彎曲的弧形狀結構,背部套1a與背片1b留有一定間隙。為了便于將該支架套1拆卸,如圖1、3所示,背部套1a上設置有拆卸拉鏈8。背片1b上設置有若干個便于散熱的散熱孔1d,背片1b上可設置背帶1c,本實施例中背片1b的材質(zhì)采用較為牢固的氯磺化聚乙烯(Hypa l on)。
本實施例中的硬質(zhì)支架10采用較為牢固的結構,如圖4所示,其結構包括兩個弧形骨架10a以及一個連接片10b,連接片10b的兩端分別與兩個連接片10b的中部固定,兩個弧形骨架10a與一個連接片10b設置呈“X”形狀。
如圖1、3所示,支架套1的背部套1a的表面設置有多個通孔2,本實施例中的彈力繩掛扣4設置有兩個,彈力繩掛扣4對稱的設置在支架套1外表面的兩端。而彈力繩掛扣4的設置則可任意插設在上下相鄰的兩個通孔2之間的支架套1上,彈力繩5設置在彈力繩掛扣4的底部,彈力繩5的自由端能從其中一個通孔2穿入至支架套1的背部套1a的內(nèi)表面并從另一個通孔2穿出至支架套1的背部套1a的外表面,彈力繩5的自由端設置有繩結6,彈力繩5的自由端扣設在彈力繩掛扣4上。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彈力繩掛扣4的上端具有“山”字型卡槽4a,彈力繩掛扣4的下部具有兩個回形鉤4b,“山”字型卡槽4a以及回形鉤4b位于支架套1的外表面,彈力繩5的自由端則扣設在“山”字型卡槽4a上。
此外,在支架套1的背部套1a的外表面設置有魔術貼3,魔術貼3不是全部分布在背部套1a的外表面,而是間隔分布在背部套1a的外表面,本實施例的魔術貼3分布在上部和下部,未設置魔術貼3的位置可用以設置彈力繩掛扣4,即可將彈力繩掛扣4設置在魔術貼3的上方。
如圖1、3所示,快速掛扣7則扣設在至少相鄰的兩個通孔2之間的支架套1上,本實施例中的快速掛扣7扣位于支架套1的下方。
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上部的魔術貼3以及彈力繩5用以連接小包,可將帶有魔術貼的小包9a與上部的魔術貼3貼合,并通過彈力繩5捆綁在彈力繩掛扣上;下部的魔術貼3以及配合的快速掛扣7用以連接大包9b,可將帶有魔術貼的大包9b通過下部的魔術貼3貼合,與此同時,可以降大包9b上的任意環(huán)狀結構扣合在快速掛扣7上,當然快速掛扣7也可單獨承載其他包裹/物品;當然還可以降大包9b上帶有按扣的連接帶11從通孔2穿入,再從另一個通孔2穿出再扣合,繼而實現(xiàn)大包9b的連接。
以上實施方式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并加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zhì)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