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扣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于扣上的紐扣。
背景技術:
紐扣是衣服上用于兩邊衣襟相連的系結物,現(xiàn)有的紐扣一般整體為一平板型,將紐扣固定在衣服上后,紐扣的背面幾乎與衣服面緊貼,將紐扣與對面衣襟上的紐環(huán)扣合時,由于紐扣背面與衣服面之間的縫隙很小,人手不容易將紐扣捏住,給人們的使用帶來了不便。因此有必要提出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便于扣上的紐扣,本發(fā)明是在紐扣體一端設有一個手捏凸臺,使手捏凸臺與衣服面之間形成一縫隙,這樣便于人手指端部伸入,能夠很快的捏住紐扣,給人們的使用帶來了方便,提高了穿衣速度。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便于扣上的紐扣,包括紐扣體,所述紐扣體一端設有與人手指端部圓弧適配的弧形凹面,所述紐扣體另一端設有手捏凸臺,所述手捏凸臺背部平面在紐扣體正面方向上比紐扣體背部平面高并使手捏凸臺背部平面與衣服面之間形成便于手指前端伸進的縫隙。
其中,所述手捏凸臺通過弧形段與紐扣體過渡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紐扣體正面設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心設有多個固定孔,所述相鄰兩個固定孔之間設有側隱線槽,所述相對兩個固定孔之間設有中心隱線槽。
進一步地,所述紐扣體采用塑料制成。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優(yōu)點:
1、本方案是在紐扣體一端設有一個手捏凸臺,手捏凸臺背部平面在紐扣體正面方向上比紐扣體背部平面高,從而使手捏凸臺與衣服面之間形成一縫隙,這個縫隙便于人手指端部伸入,能夠很快的捏住紐扣,給人們的使用帶來了方便,提高了穿衣速度;
2、本方案在紐扣體一端設有與人手指端部圓弧適配的弧形凹面,使用時,其能夠與對面配合操作的手的拇指端部適配,使操作更加舒適;
3、本方案中在相鄰兩個固定孔之間設有側隱線槽,在相對兩個固定孔之間設有中心隱線槽,當用線將紐扣縫在衣服上,能夠將縫制用的線卡在隱線槽內,使整體美觀。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使用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2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
便于扣上的紐扣,如圖1所示,包括紐扣體1,所述紐扣體1采用塑料制成,質輕且材料易得。所述紐扣體1一端設有與人手指端部圓弧適配的弧形凹面2,使用時,弧形凹面2能夠與對面配合操作的手的拇指端部適配,使操作更加舒適。所述紐扣體1另一端設有手捏凸臺3,如圖2所示,所述手捏凸臺3背部平面在紐扣體1正面方向上比紐扣體1背部平面高并使手捏凸臺3背部平面與衣服面10之間形成便于手指前端伸進的縫隙9,上述縫隙9便于人手指端部伸入,能夠很快的捏住紐扣,給人們的使用帶來了方便,提高了穿衣速度。其中,所述手捏凸臺3通過弧形段4與紐扣體1過渡連接,連接面光滑平緩,外形美觀。
所述紐扣體1正面設有凹槽5,所述凹槽5中心設有多個固定孔6,所述相鄰兩個固定孔6之間設有側隱線槽7,所述相對兩個固定孔6之間設有中心隱線槽8,當用線將紐扣縫在衣服上,能夠將縫制用的線卡在隱線槽內,使整體外形美觀。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發(fā)明實施范圍,故凡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包括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