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拉鏈生產(chǎn)設備,特別涉及一種自鎖拉頭的自動倒穿頭機
背景技術:
拉頭穿頭機的研發(fā)為拉鏈生產(chǎn)行業(yè)的自動化生產(chǎn)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拉頭穿頭機已經(jīng)成為拉鏈生產(chǎn)流程中不可或缺的設備,現(xiàn)有的拉頭穿頭機包括機架,導輪進料組,導輪合鏈組,振動盤送料組,拉頭送料組,穿頭組以及出帶組,在出帶組動力作用下,將拉帶穿過上述部件,從而將拉頭自動的穿到拉帶上,所以對拉頭穿頭機的完善及改進成為了拉鏈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中重要的目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是針對上述拉鏈穿頭機提出的,技術方案1的發(fā)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鎖拉頭的自動倒穿頭機,通過對拉頭穿頭機結構的改進,使其配合拉鏈生產(chǎn)流程更加方便和高效,在對自鎖拉頭穿鏈時,更方便快捷,同時將拉頭傳入拉鏈后,打開鏈牙的距離變?yōu)榭煽刂频模员闩浜舷乱坏拦ば驅^位置的要求。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自鎖拉頭的自動倒穿頭機,包括機架,導輪進帶組,所述導輪進帶組與所述機架一端連接,所述機架上立設有安裝板和振動盤送料組,所述安裝板上設有導輪合鏈組,拉頭送料組,拉鏈穿頭組和出帶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還設有退帶組,所述退帶組包括退帶輪和壓緊輪;
所述拉頭送料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立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一側設有支撐板,另一側設有第一限位軌道塊和第二限位軌道塊,所述支撐板、第一限位軌道塊和第二限位軌道塊設在底座上,所述第一限位軌道塊和第二限位軌道塊之間立設有接收架;
所述支撐板遠離底座的一端設有排列口和頂槽,靠近底座的一端設有下滑槽,所述支撐板靠近排列口的一側設有供拉頭拉攀通過的排列窗;
所述連接板遠離底座的一端設有與拉頭對應的連接孔,靠近底座的一端設有與下滑槽對應的移動條,所述連接孔下側的連接板設有放置拉頭拉攀的拉攀窗,所述連接板在氣缸的驅動下與下滑槽滑動配合,使連接孔與排列口對應或與頂槽對應;
所述接收架一端設有與拉頭對應的接收口,所述接收架靠近接收口的一側設有放置拉攀的接收窗,所述接收窗遠離連接板一側與解鎖板連接,所述解鎖板向靠近接收窗一側的表面上設有垂直于解鎖板的解鎖條;
所述拉頭送料組還包括拉頭推頭,所述拉頭推頭一端連接在安裝板上,另一端伸入頂槽中,所述頂槽上設有蓋塊,所述蓋塊覆蓋在拉頭推頭上;
所述拉鏈穿頭組包括中心件,與所述中心件一端連接的穿頭座,與中心件另一端連接的檢測部,所述中心件連接檢測部的一端設有放置接收體的凹腔,所述接收體靠近檢測部的方向上設有拆分柱,所述拆分柱設在所述凹腔中;
所述檢測部包括將檢測部與中心件連接的檢測架,檢測架遠離中心件的另一端連接放置感應裝置的感應架,所述感應架上設有上滑槽,所述上滑槽滑動連接感應件;
所述穿頭座沿長度方向設有導出槽,所述穿頭座遠離機架的一側表面上設有撐塊槽,所述撐塊槽滑動連接撐鏈塊,所述撐鏈塊靠近導出槽一端的表面上設有牙缺,所述穿頭座靠近中心件一端的表面上設有容納接收架的接收腔,穿頭座靠近機架一側的表面設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上滑動連接導向座,所述導向座與接收架固定連接,所述接收架在接收腔中沿導向桿長度方向滑動;
所述拉鏈穿頭組還包括伸縮部,所述伸縮部包括伸縮桿,所述伸縮桿一端滑動連接固定在安裝板上的伸縮座,另一端固定設置伸縮塊,所述伸縮塊向靠近退帶輪一側的方向上設有伸縮輪,所述伸縮桿沿拉鏈移動方向伸出或收縮;
所述退帶輪和所述壓緊輪直徑相同,并且豎直排列在所述拉頭送料組遠離機架一側的安裝板上,所述退帶輪在電機驅動下朝向拉鏈出口或拉鏈入口方向轉動,所述壓緊輪遠離機架一側的安裝板上設有壓緊氣缸,壓緊輪在所述壓緊氣缸的作用下向靠近機架方向壓緊退帶輪,并與退帶輪轉動方向相反。
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發(fā)明基礎上,提供一種自鎖拉頭的自動倒穿頭機,所述退帶輪圓周面上設有下凹腔,所述下凹腔兩側的圓周面上設有膠圈,所述壓緊輪圓周面上設有上凹腔,所述上凹腔兩側的圓周面上設有膠圈。
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2所述的發(fā)明基礎上,提供一種自鎖拉頭的自動倒穿頭機,所述導輪合鏈組包括橫撐條,撐鏈輪,所述橫撐條一端連接導輪進帶組,遠離導輪進帶組方向上依次垂設有立撐條,第一豎條和第二豎條,所述第一豎條和所述第二豎條遠離橫撐條的一端與安裝板連接,所述撐鏈輪設置在橫撐條上。
所述第一豎條上設有升降桿,所述升降桿滑動連接升降塊,所述升降塊上設有升降輪,所述升降輪可沿升降桿長度方向運動。
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3所述的發(fā)明基礎上,提供一種自鎖拉頭的自動倒穿頭機,所述振動送料組包括振動盤,出料桿,拉頭導軌,引導片。
所述出料桿一端連接振動盤,另一端連接拉頭導軌,所述引導片包括左引導片和右引導片,所述左引導片和所述右引導片設在拉頭導軌朝向機架一側的表面上,左引導片和右引導片之間的間隙形成引導槽。
所述拉頭導軌靠近出料桿一側的表面上設有滿料檢測塊。
所述拉頭導軌靠近拉頭送料組一端的上表面設有放行塊,所述放行塊靠近拉頭送料組的一端設有放行針,所述拉頭導軌上設有使所述放行針伸入的等待槽,所述等待槽的寬度大于左引導片和右引導片之間的引導槽寬度。
技術方案5所述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4所述的發(fā)明基礎上,提供一種自鎖拉頭的自動倒穿頭機,所述連接孔兩側的連接板上設有定位鉤,所述定位鉤遠離連接孔的一端設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與定位鉤彈性連接。
技術方案6所述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5所述的發(fā)明基礎上,提供一種自鎖拉頭的自動倒穿頭機,所述導輪合鏈組遠離立撐條的一側設有打結檢測部,所述打結檢測部包括壓板,打結檢測座和檢測輪,所述打結檢測座與橫撐條連接,所述壓板一端覆蓋在拉鏈上,另一端與打結檢測座轉動連接,所述檢測輪設在打結檢測座上與壓板上端接觸,所述壓板靠近拉鏈的一端設有使鏈牙通過的壓口。
技術方案7所述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6所述的發(fā)明基礎上,提供一種自鎖拉頭的自動倒穿頭機,所述出帶組包括動力輪,壓帶輪,所述動力輪設在安裝板上,且圓周面上設有動力凹腔,所述壓帶輪設在動力輪上端的安裝板上,所述壓帶輪上設有壓帶,所述壓帶覆蓋在動力輪上。
技術方案8所述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7所述的發(fā)明基礎上,提供一種自鎖拉頭的自動倒穿頭機,所述感應件是感應桿或感應輪。
有益效果
技術方案1記載的發(fā)明。由于具有,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還設有退帶組,所述退帶組包括退帶輪和壓緊輪;
所述拉頭送料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立設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一側設有支撐板,另一側設有第一限位軌道塊和第二限位軌道塊,所述支撐板、第一限位軌道塊和第二限位軌道塊設在底座上,所述第一限位軌道塊和第二限位軌道塊之間立設有接收架;
所述支撐板遠離底座的一端設有排列口和頂槽,靠近底座的一端設有下滑槽,所述支撐板靠近排列口的一側設有供拉頭拉攀通過的排列窗;
所述連接板遠離底座的一端設有與拉頭對應的連接孔,靠近底座的一端設有與下滑槽對應的移動條,所述連接孔下側的連接板設有放置拉頭拉攀的拉攀窗,所述連接板在氣缸的驅動下與下滑槽滑動配合,使連接孔與排列口對應或與頂槽對應;
所述接收架一端設有與拉頭對應的接收口,所述接收架靠近接收口的一側設有放置拉攀的接收窗,所述接收窗遠離連接板一側與解鎖板連接,所述解鎖板向靠近接收窗一側的表面上設有垂直于解鎖板的解鎖條;
所述拉頭送料組還包括拉頭推頭,所述拉頭推頭一端連接在安裝板上,另一端伸入頂槽中,所述頂槽上設有蓋塊,所述蓋塊覆蓋在拉頭推頭上;
所述拉鏈穿頭組包括中心件,與所述中心件一端連接的穿頭座,與中心件另一端連接的檢測部,所述中心件連接檢測部的一端設有放置接收體的凹腔,所述接收體靠近檢測部的方向上設有拆分柱,所述拆分柱設在所述凹腔中;
所述檢測部包括將檢測部與中心件連接的檢測架,檢測架遠離中心件的另一端連接放置感應裝置的感應架,所述感應架上設有上滑槽,所述上滑槽滑動連接感應件;
所述穿頭座沿長度方向設有導出槽,所述穿頭座遠離機架的一側表面上設有撐塊槽,所述撐塊槽滑動連接撐鏈塊,所述撐鏈塊靠近導出槽一端的表面上設有牙缺,所述穿頭座靠近中心件一端的表面上設有容納接收架的接收腔,穿頭座靠近機架一側的表面設有導向桿,所述導向桿上滑動連接導向座,所述導向座與接收架固定連接,所述接收架在接收腔中沿導向桿長度方向滑動;
所述拉鏈穿頭組還包括伸縮部,所述伸縮部包括伸縮桿,所述伸縮桿一端滑動連接固定在安裝板上的伸縮座,另一端固定設置伸縮塊,所述伸縮塊向靠近退帶輪一側的方向上設有伸縮輪,所述伸縮桿沿拉鏈移動方向伸出或收縮;
所述退帶輪和所述壓緊輪直徑相同,并且豎直排列在所述拉頭送料組遠離機架一側的安裝板上,所述退帶輪在電機驅動下朝向拉鏈出口或拉鏈入口方向轉動,所述壓緊輪遠離機架一側的安裝板上設有壓緊氣缸,壓緊輪在所述壓緊氣缸的作用下向靠近機架方向壓緊退帶輪,并與退帶輪轉動方向相反,因此具有以下效果:
上述自鎖拉頭穿頭機對自鎖拉頭的穿頭更流暢,通過退帶輪反向轉動,在上一工序開尾筒之后不用將拉鏈倒轉送入穿頭機,可以直接將上一道工序的拉鏈直接送入自鎖拉頭穿頭機上,自鎖拉頭在解鎖條的所用下可以準確的穿入拉鏈中,同時,在伸縮輪和檢測裝置的作用下,拉頭穿到拉鏈上后,打開鏈牙的長度變得可控,進入下一道工序不用人工調(diào)整拉頭在鏈牙上的位置,使拉鏈生產(chǎn)自動化,更加方便。
技術方案2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1記載的發(fā)明效果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退帶輪圓周面上設有下凹腔,所述下凹腔兩側的圓周面上設有膠圈,所述壓緊輪圓周面上設有上凹腔,所述上凹腔兩側的圓周面上設有膠圈,因此具有以下效果:
上凹腔和下凹腔的設置可以避免拉帶通過退帶輪時,被壓緊輪擠壓而使鏈牙變形或錯牙,鏈牙可以從上凹腔和下凹腔的間隙通過,保護了鏈牙,同時膠圈的設置使退帶輪和壓緊輪對鏈帶的摩擦力更大,避免產(chǎn)生打滑,空轉等影響生產(chǎn)效率的現(xiàn)象。
技術方案3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2記載的發(fā)明效果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導輪合鏈組包括橫撐條,撐鏈輪,所述橫撐條一端連接導輪進帶組,遠離導輪進帶組方向上依次垂設有立撐條,第一豎條和第二豎條,所述第一豎條和所述第二豎條遠離橫撐條的一端與安裝板連接,所述撐鏈輪設置在橫撐條上;
所述第一豎條上設有升降桿,所述升降桿滑動連接升降塊,所述升降塊上設有升降輪,所述升降輪可沿升降桿長度方向運動,因此具有以下效果:
退帶輪帶動鏈牙倒退時,倒退的鏈牙容易產(chǎn)生折彎,這些無規(guī)則的折彎一方面容易掛在機器的部件上,使機器死機,另一方面還能使鏈牙錯牙或開合,影響生產(chǎn),通過升降輪將無規(guī)則的折彎變成鏈牙在拉伸狀臺下的彎曲,有效的避免了上述問題,保證了退帶輪向鏈牙入口方向轉動時,鏈牙正常的倒退,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
技術方案4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3記載的發(fā)明效果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振動送料組包括振動盤,出料桿,拉頭導軌,引導片;
所述出料桿一端連接振動盤,另一端連接拉頭導軌,所述引導片包括左引導片和右引導片,所述左引導片和所述右引導片設在拉頭導軌朝向機架一側的表面上,左引導片和右引導片之間的間隙形成引導槽;
所述拉頭導軌靠近出料桿一側的表面上設有滿料檢測塊;
所述拉頭導軌靠近拉頭送料組一端的上表面設有放行塊,所述放行塊靠近拉頭送料組的一端設有放行針,所述拉頭導軌上設有使所述放行針伸入的等待槽,所述等待槽的寬度大于左引導片和右引導片之間的引導槽寬度,因此具有以下效果:
所述放行塊上的放行針伸入引導槽中,將下滑的拉頭卡合固定,避免了上個一拉頭進入連接孔后,下一個拉頭與上一個拉頭擠在一起,將連接板卡死,同時,在上個一拉頭傳到拉鏈后,放行針抬起,使被固定的拉頭再次進入連接孔,這樣的結構有效的提升了生產(chǎn)效率,防止拉頭送料組的卡死。
技術方案5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4記載的發(fā)明效果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連接孔兩側的連接板上設有定位鉤,所述定位鉤遠離連接孔的一端設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與定位鉤彈性連接,因此具有一下效果:
拉頭從引導槽中進入連接孔時,定位鉤伸入拉頭上翼板和下翼板的空隙中,同時定位鉤的形狀與拉頭上翼板下翼板之間空隙的形狀對應,將拉頭卡在定位鉤中,使拉頭固定在連接孔中,并且有效的避免了拉頭歪斜,保證了拉頭送料組的正常工作。
技術方案6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5記載的發(fā)明效果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導輪合鏈組遠離立撐條的一側設有打結檢測部,所述打結檢測部包括壓板,打結檢測座和檢測輪,所述打結檢測座與橫撐條連接,所述壓板一端覆蓋在拉鏈上,另一端與打結檢測座轉動連接,所述檢測輪設在打結檢測座上與壓板上端接觸,所述壓板靠近拉鏈的一端設有使鏈牙通過的壓口,因此具有以下效果:
打結或反轉的拉鏈通過壓板時,使壓板轉動,壓口變大,與壓板上端接觸的檢測部與壓板脫離,發(fā)出報警使機器停止,有效地防止了打結或反轉的拉帶進入穿頭組,保障了生產(chǎn)。
技術方案7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6記載的發(fā)明效果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出帶組包括動力輪,壓帶輪,所述動力輪設在安裝板上,且圓周面上設有動力凹腔,所述壓帶輪設在動力輪上端的安裝板上,所述壓帶輪上設有壓帶,所述壓帶覆蓋在動力輪上,因此具有一下效果:
壓帶輪上的壓帶緊密的覆蓋動力輪,使動力輪轉動時,帶動拉鏈向拉鏈出口方向移動,同時不會產(chǎn)生打滑,空轉等現(xiàn)象,動力凹腔的設置避免了壓帶覆蓋動力輪時對鏈牙的摩擦,避免了損壞鏈牙等情況,使拉鏈順利的通過出帶組。
技術方案8記載的發(fā)明,是在技術方案7記載的發(fā)明效果的基礎上,由于具有,所述感應件是感應桿或感應輪,因此具有以下效果:
針對不同型號的拉鏈,使用感應桿或感應輪能良好的檢測到缺口的通過,使機器及時停止,以便進入穿頭的工序。
附圖說明
圖1是基于實施例的自鎖拉頭穿頭機的立體圖
圖2是表示實施例的拉頭送料組形態(tài)的爆炸圖
圖3是表示實施例的拉鏈穿頭組形態(tài)的爆炸圖
圖4是表示實施例的退帶組形態(tài)的爆炸圖
圖5是表示實施例的導輪合鏈組形態(tài)的爆炸圖
圖6是表示實施例的振動送料組形態(tài)的爆炸圖
圖7是表示實施例的出帶組形態(tài)的爆炸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機架
2導輪進帶組
3振動送料組
4導輪合鏈組
5拉頭送料組
6拉鏈穿頭組
7出帶組
8退帶組
9感應器
10氣缸
11安裝板
12退帶輪
13壓緊輪
14下凹腔
15上凹腔
16膠圈
17動力輪
18壓帶輪
19動力凹腔
20壓帶
21壓板
22檢測座
23檢測輪
24壓口
30振動盤
31出料桿
32拉頭導軌
33左引導片
34右引導片
35等待槽
36引導槽
37滿料檢測塊
38放行塊
39放行針
40橫撐條
41撐鏈輪
42立撐條
43第一豎條
44第二豎條
45升降桿
46升降塊
47升降輪
48打結檢測部
50底座
51連接板
52支撐板
53第一限位軌道塊
54第二限位軌道塊
55接收架
56拉頭推頭
57蓋塊
58定位鉤
59定位座
60中心件
61穿頭座
62檢測部
63凹腔
64拆分柱
65接收體
66上凸件
67拆分針
68伸縮部
70排列口
71頂槽
72下滑槽
73排列窗
74連接孔
75移動條
76拉攀窗
77下凸件
78接收口
79接收窗
80解鎖板
81解鎖條
82中凸件
83解鎖塊
84檢測架
85感應架
86上滑槽
87感應件
88導出槽
89撐塊槽
90撐鏈塊
91牙缺
92接收腔
93導向桿
94導向座
95伸縮桿
96伸縮座
97伸縮塊
98伸縮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施例中上下方向為靠近或遠離機架的方向,與機架的端面垂直;左右方向為平行于機架端面,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方向;本實施例中的氣缸和電機均與感應裝置連接,在感應裝置的帶動下工作。
如圖1所示的自鎖拉頭的自動倒穿頭機,包括機架1,導輪進帶組2,所述導輪進帶組2與所述機架1一端連接,所述機架1上立設有安裝板11和振動盤送料組3,所述安裝板11上設有導輪合鏈組4,拉頭送料組5,拉鏈穿頭組6和出帶組7,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還設有退帶組8,所述退帶組8包括退帶輪12和壓緊輪13。
對所述拉頭送料組形態(tài)的具體說明,如圖2所示的拉頭送料組5包括底座50,所述底座50上立設有連接板51,所述連接板51一側的底座50上設有支撐板52,另一側的底座50上設有第一限位軌道塊53和第二限位軌道塊54,所述第一限位軌道塊53和第二限位軌道塊54之間立設有接收架55。
所述支撐板52遠離底座50的一端設有排列口70和頂槽71,靠近底座50的一端設有下滑槽72,所述排列口70下側的支撐板52上設有供拉頭拉攀通過的排列窗73;
所述連接板51遠離底座50的一端設有與拉頭形狀對應的連接孔74,所述連接孔74上端設有卡定拉頭上翼板的下凸件77,連接板51靠近底座50的一端設有與下滑槽72對應的移動條75,所述連接孔74下側的連接板51上設有放置拉頭拉攀的拉攀窗76,所述連接板51在氣缸的驅動下與下滑槽72滑動配合,在底座50上左右滑動,使連接孔74與排列口70對應或與頂槽71對應,左右滑動設置改變了現(xiàn)有的拉頭送料組5的結構,使連接板51使用壽命增加,不易損壞。
所述接收架55上端設有與拉頭對應的接收口78,所述接收口78上設有卡定拉頭上翼板的中凸件82,接收口78下側的接收架55上設有放置拉頭拉攀的接收窗79,所述接收窗79遠離連接板51一側的表面上滑動設置解鎖板80,所述解鎖板80向靠近連接板51一側的表面上設有垂直于解鎖板80的解鎖條81,解鎖板80另一側垂設有解鎖塊83,所述解鎖塊83在氣缸的驅動下,帶動解鎖板80沿接收窗79上下方向移動。
所述拉頭送料組5還包括拉頭推頭56,所述拉頭推頭56一端連接在安裝板11上,另一端伸入頂槽71中,所述頂槽71上方設有蓋塊57,所述蓋塊57覆蓋在拉頭推頭56上,拉頭推頭56連接安裝板11的一端表面上設有氣缸10和感應裝置9,在氣缸10作用下,拉頭推頭56在頂槽71中移動。
對拉鏈穿頭組6形態(tài)具體說明,如圖3所示的拉鏈穿頭組6包括中心件60,與所述中心件60一端連接的穿頭座61,另一端連接的檢測部62,所述中心件60朝向檢測部62一側的表面上設有放置接收體65的凹腔63,所述接收體65朝向檢測部62方向上的凹腔63中還設有拆分柱64,所述接收體65與凹腔63固定連接,接收體65下方設有卡定拉頭下翼板的上凸件66,所述拆分柱64上設有氣缸10,在氣缸10驅動下沿凹腔63上下方向伸縮運動,拆分柱64遠離氣缸10的一端延伸設有拆分針67,所述拆分針67在拆分柱64向下伸出時,將拉鏈缺牙處分開。
所述檢測部62包括將檢測部62與中心件60連接的檢測架84,檢測架84遠離中心件60的另一側表面連接放置感應裝置9的感應架85,所述感應架85上設有上滑槽86,所述上滑槽86滑動連接感應件87,感應件87在上滑槽86中上下滑動,從而接觸或離開鏈牙表面。
所述穿頭座61遠離中心件60的方向上設有一條導出槽88,所述穿頭座61靠近中心件60一側的上表面設有兩個撐塊槽89,所述兩個撐塊槽89中滑動設置兩個撐鏈塊90,所述兩個撐鏈塊90靠近導出槽88一端的表面上設有牙缺91,所述穿頭座61靠近中心件60的一端設有容納接收架55接收腔92,穿頭座61靠近機架一側的表面上以導出槽88為中心對稱連接兩條導向桿93,兩條導向桿93上滑動連接導向座94,所述導向座94與接收架55底部固定連接,在氣缸10驅動下使接收架55在接收腔92中沿導向桿93上下方向滑動。
所述拉鏈穿頭組6還包括伸縮部68,所述伸縮部68包括伸縮桿95,所述伸縮桿95一端滑動連接固定在安裝板11另一側的伸縮座96,另一端固定設置伸縮塊97,所述伸縮塊97上連接有氣10缸,伸縮塊97向靠近退帶輪12一側的方向上設有伸縮輪98,在氣缸10驅動下,所述伸縮輪98沿鏈條移動方向拉伸或回縮。
對退帶組形態(tài)的具體說明,如圖4所示的退帶組8包括退帶輪12和壓緊輪13,所述退帶輪12和所述壓緊輪13直徑相同,并且豎直排列在所述拉頭送料組5遠離機架1一側的安裝板11上,所述退帶輪12在電機49驅動下朝向鏈條出口或鏈條入口方向轉動,所述壓緊輪13遠離機架1一側的安裝板11上設有氣缸10,壓緊輪13在所述氣缸10的作用下向靠近機架1方向壓緊退帶輪12,并與退帶輪12轉動方向相反。
優(yōu)選的,所述退帶輪12圓周面上設有下凹腔14,所述下凹腔14兩側的圓周面上設有膠圈16,所述壓緊輪13圓周面上設有上凹腔15,所述上凹腔15兩側的圓周面上設有膠圈16。
優(yōu)選的,如圖5所示的導輪合鏈組4包括橫撐條40,撐鏈輪41,所述橫撐條40一端連接導輪進帶組2,遠離導輪進帶組2方向上依次垂設有立撐條42,第一豎條43和第二豎條44,所述第一豎條43和所述第二豎條44遠離橫撐條40的一端與安裝板11連接,所述撐鏈輪41分別設置在橫撐條40,立撐條42,第一豎條43和第二豎條44上。
所述第一豎條43上設有升降桿45,所述升降桿45滑動連接升降塊46,所述升降塊46上設有升降輪47,所述升降輪47可沿升降桿45長度方向上下運動。
優(yōu)選的,如圖6所示的振動送料組3包括振動盤30,出料桿31,拉頭導軌32,引導片。
所述出料桿31一端連接振動盤3,另一端連接拉頭導軌32,所述引導片包括左引導片33和右引導片34,所述左引導片33和所述右引導片34設在拉頭導軌32朝向機架1一側的表面上,左引導片33和右引導片34之間的間隙形成引導槽36。
所述拉頭導軌32靠近出料桿31一側的表面上設有滿料檢測塊37,所述滿料檢測塊37連接感應裝置9,當引導槽36中拉頭過多時,感應裝置9報警,振動盤30停止輸送拉頭。
所述拉頭導軌32靠近拉頭送料組5一端的上表面設有放行塊38,所述放行塊38靠近拉頭送料組5的一端設有兩根放行針39,所述拉頭導軌32上設有使所述兩根放行針39伸入的等待槽35,所述等待槽35的寬度大于左引導片33和右引導片34之間的引導槽36寬度,兩根放行針39伸入等待槽35時,將拉頭寬度較窄的一端卡住,并回扣。防止拉頭阻礙連接板51滑動,放行塊38另一端上連接氣缸10和感應裝置9,控制放行塊38運動。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孔74兩側的連接板51上設有兩個定位鉤58,所述兩個定位鉤58遠離連接孔74的一端設有兩個定位座59,所述兩個定位座59與兩個定位鉤58彈性連接;拉頭上翼板和下翼板的間隙穿過定位鉤58,使拉頭固定在兩個定位鉤58之間。
優(yōu)選的,所述導輪合鏈組4上設有打結檢測部48,所述打結檢測部48包括壓板21,打結檢測座22和檢測輪23,所述打結檢測座22與橫撐條40連接,所述壓板21一端覆蓋在拉鏈上,另一端與打結檢測座22轉動連接,所述檢測輪23設在打結檢測座22上與壓板21上端接觸,所述壓板21靠近拉鏈的一端設有使鏈牙通過的壓口24,檢測輪23上設有感應裝置9。
優(yōu)選的,如圖7所示的出帶組7包括動力輪17,三個壓帶輪18,所述動力輪17設在安裝板11上,且圓周面上設有動力凹腔19,所述三個壓帶輪18設在動力輪17上端的安裝板11上,所述三個壓帶輪18上設有兩條壓帶20,所述兩條壓帶20覆蓋在動力凹腔19兩側的動力輪17表面上。
優(yōu)選的,感應件87是感應桿或者感應輪。
上述自鎖拉頭穿頭機工作時,拉鏈從導輪進帶組2穿入,經(jīng)過導輪合鏈組4,從退帶輪12和壓帶輪13之間穿入,通過伸縮輪98的上表面,進入拉鏈穿頭組6,從穿頭座61中間的導出槽88穿出,進入到出帶組7,從動力輪17和壓帶20之間通過,使拉鏈從自鎖拉頭穿頭機出口側穿出。
上述拉鏈是經(jīng)過安裝鏈牙下止程序的拉鏈,拉鏈上設有缺牙段,以及鏈牙下止。
拉鏈進入自鎖拉頭穿頭機時,無需調(diào)整拉鏈的方向,將帶有鏈牙下止的一側伸入導輪進帶組,與安裝鏈牙下止的工序順利銜接。
工作時,拉鏈在動力輪17的帶動下向穿頭機出口方向移動,此時拉頭導軌32上的放行塊38感應到拉鏈正向移動,所述放行塊38抬起,拉頭下滑到連接孔74中,定位鉤58將拉頭卡定,拉攀懸在拉攀窗76中,連接板51在氣缸10的作用下向頂槽71方向移動,當連接孔74與頂槽71對應時,連接板51停止,頂槽71中的拉頭推頭56在氣缸10的作用下,向連接孔74方向伸出,將連接孔74中的拉頭頂入接收架55上的接收口78中,拉頭拉攀進入接收窗79中,同時,解鎖條81伸入拉頭與拉攀連接處的縫隙中,此時,連接板51在拉頭推頭56伸縮后,返回與排列口70對應的位置等待下一個拉頭的滑入。
同時,拉鏈在向穿頭機出口方向移動時,伸縮輪98伸入到檢測部62的下方,感應件87下滑至伸縮輪98上與鏈牙接觸,鏈牙在伸縮輪98的支撐下通過穿頭座61,當缺牙段通過感應件87時,感應件87穿入到鏈帶之間,此時感應裝置9將機器停止,穿頭座61上的兩個撐鏈塊90在氣缸10作用下相對移動至貼合,將導出槽88封閉,兩個撐鏈塊90上的牙缺91將鏈牙擠壓固定,拆分柱64在氣缸10的作用下從凹腔63中向下伸出,拆分柱64底端的拆分針67伸入缺牙段的拉鏈中,將缺牙段的鏈帶左右分開,相互嚙合的鏈牙在撐鏈塊90的擠壓下固定不被分開,解鎖條81將拉攀下拉,拉頭解鎖。
此時,接收架55在導向座94的帶動下伸入接收腔92中,拉頭上翼板和下翼板的間隙伸入被拆分針67分開的鏈帶縫隙中,上凸件66和中凸件82將拉頭固定在鏈帶縫隙中,鏈帶穿過上翼板和下翼板之間的縫隙,此時退帶輪12向拉頭穿頭機入口方向轉動,帶動拉鏈向入口方向移動,拉頭在拆分針67的阻擋下將鏈牙分開并穿到拉鏈上,在退帶輪12向入口方向轉動的同時,伸縮桿95在氣缸10作用下收縮,帶動伸縮輪98向入口方向收縮,伸縮輪98的收縮速度是可調(diào)的,伸縮輪98收縮的時間與拉頭穿入鏈牙長度的時間對應,所以伸縮輪98回縮時間的設定確定了鏈牙通過拉頭的時間,從而使拉頭穿到鏈牙上的長度變?yōu)榭煽氐?,方便了下一個工序不同設備的要求。
同時,在退帶輪12向入口方向轉動時,升降輪47帶動拉鏈下降,拉長了拉鏈的行程,將后退的多余拉鏈伸直,防止拉鏈脫牙或破損。
當伸縮輪98收縮停止時,拆分柱64上升,拉頭在拉鏈的帶動下脫出上凸件66與中凸件82的固定,同時拉頭與拉攀的縫隙從解鎖條81上脫出,拉頭順著拉鏈移動方向移動,當拉頭觸碰到伸縮輪98時,感應裝置9停止機器,動力輪17向穿頭機出口方向轉動,兩個撐鏈塊90向遠離導出槽方向滑動,打開導出槽88,拉頭在拉鏈的帶動下穿過導出槽88,通過動力輪17的動力凹腔19,從穿頭機出口穿出,完成了一個周期內(nèi)拉頭穿到拉鏈上的工序,拉鏈繼續(xù)在動力輪17的帶動下向穿頭機出口方向移動,當感應件87伸入缺牙段時,進入第二個穿頭周期,以此往復。
根據(jù)上述說明書的揭示和教導,本發(fā)明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可以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對發(fā)明的一些修改和變更也應當落入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nèi)。此外,盡管本說明書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術語,但這些術語只是為了方便說明,并不對本發(fā)明構成任何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