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美容美發(f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隔熱吹風機。
背景技術:
吹風機是用于將清洗完成后的頭發(fā)快速吹干的常用設備之一,現(xiàn)有吹風機在使用時,外界的空氣從吹風機的一端進入,然后從吹風機的另一端吹出,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僅能利用吹風機出風的一端吹清洗完成后的頭發(fā),造成對吹風機進風一端空氣流動的浪費,不符合吹風機行業(yè)節(jié)能環(huán)保的技術發(fā)展趨勢,而開放式的吹風機,會造成熱量的泄露。
中國專利cn104188314b公開了一種循環(huán)吹風機,其提出來其包括中空管道,所述中空管道上設有手持部,所述中空管道兩端折彎形成相對設置的管道口,所述管道口之間設有容置頭發(fā)的空間,所述中空管道的任一處設置熱風裝置,本發(fā)明的吹風口與進風口相對設置,利用吹風裝置或吸風裝置實現(xiàn)循環(huán)利用,當時該循環(huán)吹風機的兩個管道口中間為空,直接暴露在外側,會導致熱風裝置的熱量泄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以上的技術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隔熱吹風機。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隔熱吹風機,其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兩者可開啟或閉合設置,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閉合構成一容腔,在第一殼體上設有進風孔,并在內部設置在容腔內產生風的風力機構,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工作面分別為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在所述第一工作面設置至少一個出風孔。
在所述第二殼體內為一密封腔,且在第二工作面上設置貫穿到該密封腔的氣孔,所述氣孔與出風孔形成對流風道。
所述第一工作面的中間部位設置為使用面,在使用面的一側設置出風孔。
所述出風孔位于第一工作面遠離進風孔的位置。
所述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周向經配置設有使得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閉合時第一工作面與第二工作面之間形成密封容腔的閉合面。
所述閉合面為沿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邊緣設置的密封條。
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外邊緣略高于內表面,并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閉合時貼合形成密封容腔。
在所述使用面上可陣列設置條狀結構。
該條狀結構由塑料、五金、陶瓷或軟膠制成。
所述使用面與進氣孔之間設有若干進氣孔。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通過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閉合后形成的密封容腔,使得出風機的吹風在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內形成循環(huán),避免了熱量的泄露,造成浪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第二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開啟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第一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fā)明(帶條狀結構)開啟時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帶條狀結構)的第一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本發(fā)明中,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的鉸接的部位為整體的左側,則進風孔則設置在第一殼體的右側,同時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可以互換,風葉靠近進風孔的一側為外側,則風葉的另一側則為內側,使用面的左側則為遠離進風孔的位置。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隔熱吹風機,其包括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兩者可開啟或閉合設置,即所述第一殼體1的一端與第二殼體2的一端鉸接設置,兩者可繞鉸接軸閉合或開啟,而且在任意一個殼體上設置進風孔3,在設有進風孔3的殼體內設置在容腔內產生風的風力機構,該風力機構可以是吹風機構,也可以是負壓吸風機構,其中吹風機構包括風葉4、驅動電機5以及加熱組件6,所述風葉4靠近進風孔3設置,風葉4由驅動電機5帶動轉動,并且風葉4的轉動會使得外部的空氣從進風孔處進入,從而由風葉4帶動向內側方向移動,并經過加熱組件6,由加熱組件6進行加熱,而在該殼體上可以設置控制按鈕,用于控制驅動電機以及加熱組件的工作,也可以設置熱風、正常風選擇檔位。
如圖5和圖6所示,而第一殼體1與第二殼體2閉合時的工作面分別為第一工作面7和第二工作面8,在所述第一工作面7遠離進風孔3的位置設置若干出風孔9,出風孔9為若干個,且陣列設置在所述第一工作面7上,使得頭發(fā)能夠接受到最大的風力,在所述第二工作面8上設有若干氣孔10,該氣孔10陣列分布在整個第二工作面8上,可以更好的與頭發(fā)接觸。由進風孔進入的風經過加熱組件加熱后由出風孔排出,而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閉合的狀態(tài)下,使得這風會沿第一工作面7和第二工作面8的接觸縫隙間流動,或者通過氣孔進入第二殼體,在所述第二殼體內為一密封腔,且在第二工作面上設置貫穿到該密封腔的氣孔,所述氣孔與出風孔形成對流風道,而沿出風孔與進風孔之間設有使用面11,經配置可放置頭發(fā)放置,并被第一工作面以及第二工作面閉合時夾緊,當出風孔排出的風會直接作用在夾持在使用面與第二工作面之間的頭發(fā)上,從而吹干頭發(fā)。
而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在閉合的狀態(tài)下,其會將頭發(fā)夾緊,從而在使用時,還能起到拉直頭發(fā)或擠出濕發(fā)水份的作用。
如圖4所示,所述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周向經配置設有使得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閉合時第一工作面與第二工作面之間形成密封容腔的閉合面,在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閉合時,上下設置的閉合面接觸,使得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之間形成一個密封的容腔,熱風可在容腔內循環(huán)流動,而熱量被所述閉合面抵擋,因此可以減少熱量泄露。
作為一個實施例,所述閉合面為沿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邊緣設置的密封條,該密封條采用彈性材料制成,在閉合時上下分布的密封條接觸形成密封容腔15,該密封條可通過卡嵌的方式固定設置在第一殼體或第二殼體上,形成外高內低的工作面。
作為另一個實施例,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的外邊緣略高于內表面,并在第一殼體1與第二殼體2閉合時貼合形成密封容腔15,即直接將第一工作面和第二工作面嵌設在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內,使得第一工作面或第二工作面的高度低于第一殼體或第二殼體的高度,在兩者閉合時形成一個密封容腔15。
如圖7和圖8所示,在所述使用面11上可陣列設置條狀結構,該條狀結構由塑料、五金、陶瓷或軟膠制成,若干條狀結構呈矩形陣列設置在使用面上,形成梳子,提高直發(fā)效果。
如圖3所示,所述使用面與進氣孔之間設有若干進氣孔12,所述進氣孔12位于所述風葉下側或內側,若干進氣孔12的設置,可以使得進入第二殼體2內的熱風由前端重新回到第一殼體1內,并被風葉輸送到出風孔處,從而在兩個殼體內形成風道循環(huán)。
實施例不應視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任何基于本發(fā)明的精神所作的改進,都應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