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拉頭,特別涉及一種按壓式自鎖拉頭。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現(xiàn)有的自鎖拉頭,其自鎖功能往往是依靠裝設在拉頭本體上的馬鉤和彈片來實現(xiàn)拉頭自鎖的;馬鉤的頂部受到彈片的壓力作用,使得馬鉤的自由端卡住拉鏈鏈牙,實現(xiàn)拉頭自鎖;拉住自鎖拉頭上的拉片,在拉片的拉力作用下,馬鉤的自由端脫離拉鏈鏈牙,實現(xiàn)拉頭解鎖,就能移動自鎖拉頭,移動完成之后,松開拉片,自鎖拉頭恢復自鎖。這種依靠馬鉤和彈片相互配合實現(xiàn)自鎖的拉頭,存在以下如下缺陷:首先,現(xiàn)有的這種自鎖拉頭,結構較為復雜,導致拉頭的組裝過程較為繁瑣復雜,不利于進行方便快捷地組裝;其次,在拉頭使用過程中,存在自鎖或解鎖動作不夠靈活的缺陷,容易導致出現(xiàn)拉頭卡死現(xiàn)象;此外,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彈片和馬鉤容易受損,導致拉頭自鎖不良或無法自鎖,從而導致縮短自鎖拉頭的使用壽命。因而有必要研發(fā)出新的自鎖拉頭,優(yōu)化自鎖拉頭的結構,以使得拉頭組裝及使用方便快捷,同時提高拉頭的自鎖效果和拉頭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按壓式自鎖拉頭,該按壓式自鎖拉頭結構簡易,組裝方便快捷,操作使用簡單靈活,拉頭自鎖或解鎖靈活,自鎖效果良好,另外,還能有效提高自鎖拉頭的使用壽命。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按壓式自鎖拉頭,包括拉頭本體,拉頭本體由下翼板、導柱和上翼板一體連接組成,上翼板的頂部設有向上凸起的連接環(huán),連接環(huán)內(nèi)部設有貫通上翼板的自鎖孔,連接環(huán)頂部裝設有按壓式自鎖機構,該按壓式自鎖機構由活動按鈕、復位彈簧和固定座組成;所述活動按鈕的內(nèi)部設有用于容納復位彈簧的容納空腔,容納空腔內(nèi)部還設有自鎖頂針,活動按鈕的外側壁設有容納凹槽,容納凹槽內(nèi)部設有彈性卡塊;所述固定座的內(nèi)部設有用于安裝活動按鈕的安裝通孔,固定座的側壁設有用于配合彈性卡塊進行工作的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彈性擺桿;所述固定座底部與連接環(huán)固定連接,活動按鈕可上下活動地裝設于固定座內(nèi),復位彈簧裝設于活動按鈕的容納空腔內(nèi),復位彈簧的頂端抵住容納空腔的頂部,復位彈簧的底端抵住上翼板,自鎖頂針的底部自由穿過自鎖孔,彈性卡塊的底部卡在第一卡槽內(nèi);向下按壓活動按鈕使彈性卡塊的底部卡在第二卡槽時,自鎖頂針的底端卡住拉鏈鏈牙,實現(xiàn)拉頭自鎖;按壓彈性擺桿使自鎖頂針復位,實現(xiàn)拉頭解鎖。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卡塊的頂部與活動按鈕的側壁頂部一體連接,彈性卡塊的底部一體設置有向外凸出的卡爪;卡爪的頂部是一個水平臺面,卡爪伸入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時,由卡爪的頂部勾住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卡爪的底部是一個弧形曲面,向下按壓活動按鈕時,便于卡爪從第一卡槽自動滑出并向下運行進入到第二卡槽內(nèi)。
進一步地,所述自鎖頂針的頂端與活動按鈕的頂部一體連接,自鎖頂針的底端為錐形尖端,自鎖頂針的底部自由穿過自鎖孔,當活動按鈕下壓時,自鎖頂針的錐形尖端卡住拉鏈鏈牙,實現(xiàn)拉頭自鎖。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上下間隔設置在固定座的側壁,彈性擺桿的頂部與固定座的側壁頂部一體連接,彈性擺桿的底部一體設置有朝向第二卡槽的凸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均為方形通孔,彈性擺桿底部的凸塊與第二卡槽相匹配,按壓彈性擺桿時,凸塊伸入到第二卡槽內(nèi),松開彈性擺桿時,彈性擺桿自動復位。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環(huán)的底部與上翼板頂部一體連接,連接環(huán)的外壁設有外螺紋,固定座的安裝通孔底部設有與外螺紋相匹配的內(nèi)螺紋,固定座的底部與連接環(huán)通過螺紋鎖緊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自鎖孔的孔徑為自鎖頂針外徑的1.2-1.4倍。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按壓式自鎖拉頭結構簡易,組裝方便快捷;使用時,向下按壓活動按鈕,自鎖頂針的底端卡住拉鏈鏈牙,就能實現(xiàn)拉頭自鎖,按壓彈性擺桿,就能使活動按鈕自動復位,實現(xiàn)拉頭解鎖,操作使用簡單靈活;本發(fā)明的壓式自鎖拉頭自鎖或解鎖靈活,不會出現(xiàn)卡死現(xiàn)象,自鎖牢固可靠,自鎖效果良好;另外,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該按壓式自鎖拉頭不易受損,大大提高了自鎖拉頭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分解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立體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內(nèi)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拉頭本體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按壓式自鎖拉頭,包括拉頭本體1,拉頭本體1由下翼板11、導柱12和上翼板13一體連接組成,上翼板13的頂部設有向上凸起的連接環(huán)14,所述連接環(huán)14的底部與上翼板13頂部一體連接,連接環(huán)14內(nèi)部設有貫通上翼板13的自鎖孔15,連接環(huán)14的外壁設有外螺紋,連接環(huán)14頂部裝設有按壓式自鎖機構2,該按壓式自鎖機構2由活動按鈕3、復位彈簧4和固定座5組成,通過按壓式自鎖機構2能夠實現(xiàn)拉頭自鎖或解鎖。
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活動按鈕3的內(nèi)部設有用于容納復位彈簧4的容納空腔31,容納空腔31內(nèi)部還設有自鎖頂針32,所述自鎖頂針32的頂端與活動按鈕3的頂部一體連接,自鎖頂針32的底端為錐形尖端,自鎖頂針32的底部自由穿過自鎖孔15,當活動按鈕3下壓時,自鎖頂針32的錐形尖端卡住拉鏈鏈牙,實現(xiàn)拉頭自鎖;此外,自鎖孔15的孔徑是自鎖頂針32外徑的1.2-1.4倍,自鎖頂針32在自鎖孔15不會產(chǎn)生晃動,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拉頭自鎖效果。
如圖1至圖3所示,所述活動按鈕3的外側壁設有容納凹槽33,容納凹槽33內(nèi)部設有彈性卡塊34;所述彈性卡塊34的頂部與活動按鈕3的側壁頂部一體連接,彈性卡塊34的底部一體設置有向外凸出的卡爪341;卡爪341的頂部是一個水平臺面,卡爪341伸入第一卡槽51或第二卡槽52時,由卡爪341的頂部勾住第一卡槽51或第二卡槽52;卡爪341的底部是一個弧形曲面,向下按壓活動按鈕3時,便于卡爪341從第一卡槽51自動滑出并向下運行進入到第二卡槽52內(nèi)。
如圖1至圖4所示,所述固定座5的內(nèi)部設有用于安裝活動按鈕3的安裝通孔54,固定座5的安裝通孔54底部設有與連接環(huán)14的外螺紋相匹配的內(nèi)螺紋,固定座5的底部與連接環(huán)14通過螺紋鎖緊固定連接;所述固定座5的側壁設有用于配合彈性卡塊34進行工作的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和彈性擺桿53,第一卡槽51和第二卡槽52上下間隔設置在固定座5的側壁,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均優(yōu)選為方形通孔;彈性擺桿53的頂部與固定座5的側壁頂部一體連接,彈性擺桿53的底部一體設置有朝向第二卡槽52的凸塊531,彈性擺桿53底部的凸塊531與第二卡槽52相匹配,按壓彈性擺桿53時,凸塊531伸入到第二卡槽52內(nèi),松開彈性擺桿53時,彈性擺桿53自動復位。
如圖1至圖4所示,本發(fā)明的按壓式自鎖拉頭組裝時,固定座5底部與連接環(huán)14固定連接,活動按鈕3可上下活動地裝設于固定座5內(nèi),復位彈簧4裝設于活動按鈕3的容納空腔31內(nèi),復位彈簧4的頂端抵住容納空腔31的頂部,復位彈簧4的底端抵住上翼板13,自鎖頂針32的底部自由穿過自鎖孔15,彈性卡塊34的底部卡在第一卡槽51內(nèi);向下按壓活動按鈕3使彈性卡塊34的底部卡在第二卡槽52時,自鎖頂針32的底端卡住拉鏈鏈牙,實現(xiàn)拉頭自鎖;按壓彈性擺桿53,彈性擺桿53底部的凸塊531會將彈性卡塊34從第二卡槽52頂出,在復位彈簧4的作用下,活動按鈕3向上運行復位使彈性卡塊34的底部卡在第一卡槽51內(nèi),此時,自鎖頂針32復位,自鎖頂針32的底端脫離拉鏈鏈牙,實現(xiàn)拉頭解鎖。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按壓式自鎖拉頭結構簡易,組裝方便快捷;使用時,向下按壓活動按鈕3,自鎖頂針32的底端卡住拉鏈鏈牙,就能實現(xiàn)拉頭自鎖,按壓彈性擺桿53,就能使活動按鈕3自動復位,實現(xiàn)拉頭解鎖,操作使用簡單靈活;本發(fā)明的壓式自鎖拉頭自鎖或解鎖靈活,不會出現(xiàn)卡死現(xiàn)象,自鎖牢固可靠,自鎖效果良好;另外,在長期使用過程中,該按壓式自鎖拉頭不易受損,大大提高了自鎖拉頭的使用壽命。
以上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