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服飾輔料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拉鏈和織物。
背景技術:
1、拉鏈廣泛應用于服裝、箱包及鞋帽上,目前隨著人們進一步追求服裝的輕量化以及柔軟性,在選擇服裝的時候都會考慮輔料的結構與功能性,常規(guī)拉鏈碼裝通常包括布帶、帶筋和鏈牙,其中,布帶具有一定的重量,難以滿足輕量化的需求,同時布帶通常外露,如布帶與服裝面料顏色有色差,影響其美觀性。
2、在現(xiàn)有技術中,形成無布帶效果的拉鏈通常采用單邊壓腳壓在面料主體上進行縫制,由于壓腳本身具有一定的寬度,導致面料主體靠近鏈牙的一側的布帶外露,從而影響拉鏈的美觀。同時該拉鏈的縫制線軌跡為一條直線延伸,連接強度較低。
3、綜上所述,如何提高拉鏈縫制的美觀性以及可靠性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拉鏈和織物,該拉鏈提高了其縫制的美觀性以及可靠性。
2、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申請?zhí)峁┮环N拉鏈,包括兩塊并排設置的布帶,還包括:
3、若干鏈牙,沿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依次設于所述布帶的一側;
4、面料主體,覆蓋于所述布帶的另一側;
5、固定件,沿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依次交替地刺穿所述布帶靠近所述鏈牙的部位以及所述面料主體位于所述布帶外側的部位,以將所述布帶固定于所述面料主體;
6、拉頭,與兩側的所述鏈牙配合,用于將兩個所述布帶進行咬合與分離。
7、優(yōu)選地,還包括:
8、若干第一刺穿孔,設于所述布帶靠近所述鏈牙的部位,且沿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間隔分布;
9、若干第二刺穿孔,設于所述面料主體位于所述布帶外側的部位,且沿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間隔分布,所有所述第二刺穿孔與所有所述第一刺穿孔錯位排列,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依次交替地設于所述第一刺穿孔與所述第二刺穿孔,以將所述布帶固定于所述面料主體。
10、優(yōu)選地,所述固定件包括通過所有所述第一刺穿孔與所有所述第二刺穿孔互相交織的縫制上線與縫制下線。
11、優(yōu)選地,所述縫制上線包括:
12、外露部,由所述縫制上線沿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依次交替地從所述第一刺穿孔走線到所述第二刺穿孔,以及所述第二刺穿孔走線到所述第一刺穿孔形成,且位于所述面料主體的頂部。
13、優(yōu)選地,所述縫制上線還包括:
14、第一延伸部,連接所述外露部,由所述縫制上線從所述第一刺穿孔沿所述布帶的寬度方向靠近所述第二刺穿孔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面料主體的底部;
15、第二延伸部,連接所述外露部,由所述縫制上線從所述第二刺穿孔沿所述布帶的寬度方向靠近所述第一刺穿孔延伸形成,且位于所述面料主體的底部;
16、所述縫制下線沿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呈螺旋式設置,且依次交替地與所述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互相交織。
17、優(yōu)選地,所述面料主體覆蓋于所述布帶的部位由所述面料主體的側緣部朝向所述布帶的寬度方向折回而形成。
18、優(yōu)選地,還包括:
19、帶筋,沿所述布帶的長度方向設于所述布帶的一側,全部所述鏈牙依次安裝于所述帶筋。
20、優(yōu)選地,所述帶筋呈圓柱狀,所述鏈牙注塑固定于所述帶筋。
21、優(yōu)選地,所述鏈牙包括:
22、主體部,安裝于所述帶筋;
23、嚙合部,設于所述主體部背離所述面料主體的一側。
24、本申請還提供一種織物,包括上述的拉鏈。
25、相對于上述背景技術,本申請通過布帶將鏈牙排列起來,然后通過固定件將布帶直接縫制于面料主體上。其中,為了增強拉鏈縫制結合牢度,將固定件依次交替地刺穿布帶以及面料主體上,同時為了增強拉鏈與服裝的貼合度,盡可能降低布帶外露,將固定件的刺穿點設置在布帶貼近鏈牙的位置,以及將面料主體覆蓋于布帶上表面未設有鏈牙的部位,以實現(xiàn)無布帶的效果,提高了拉鏈縫制的美觀性。
1.一種拉鏈,其特征在于,包括兩塊并排設置的布帶,還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拉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通過所有所述第一刺穿孔與所有所述第二刺穿孔互相交織的縫制上線與縫制下線。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縫制上線包括: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縫制上線還包括:
6.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主體覆蓋于所述布帶的部位由所述面料主體的側緣部朝向所述布帶的寬度方向折回形成。
7.根據(jù)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拉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帶筋呈圓柱狀,所述鏈牙注塑固定于所述帶筋。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拉鏈,其特征在于,所述鏈牙包括:
10.一種織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拉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