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車輛的安全裝置,具體地,涉及安全帶的鎖扣組件和安全帶鎖扣。
背景技術:
1、車輛中的安全帶是一種安全裝置,其用于在碰撞時,對乘員進行約束,并且避免碰撞時乘員與方向盤及儀表板等發(fā)生二次碰撞,或者避免碰撞時乘員沖出車外導致死傷。用于車輛的安全帶又可以稱為座椅安全帶,是乘員約束裝置的一種。安全帶通過從安全帶卷收器處拉出的織帶,束縛坐在座位上的乘坐人員,在車輛發(fā)生碰撞等情況下,用于將乘坐人員固定在座椅上保護乘坐人員。作為一種類型的安全帶,在車輛發(fā)生碰撞等情況下,當水平方向上大于規(guī)定值的加速度發(fā)生作用時,通過加速度傳感器檢測出此加速度,啟動安全帶的鎖定機構,由此無法拉出安全帶。
2、如今,已有安全帶被設計為具有限力功能,即,在碰撞發(fā)生后,如果確定乘客已經處于安全的情況下(例如安全氣囊已經展開),則安全帶能夠被適當松開來降低乘客胸部受到的力,以在確保乘客安全性的同時提高乘客的舒適性。
3、期望能夠以成本有效且易于制造的方式提供具有限力功能的安全帶鎖扣。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鎖扣組件,其具有成本有效且易于制造的特點。
2、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鎖扣組件,其包括:
3、鎖扣,其用于與鎖舌配合以將安全帶固定到座椅;
4、其中,
5、所述鎖扣組件還包括限力模塊,其連接到所述鎖扣并且用于限定力閾值,
6、所述限力模塊包括:
7、芯軸,其在兩個軸向的端部處被可旋轉地支撐,并且,具有力作用部;
8、纏繞構件,其具有纏繞在所述芯軸上的纏繞部和固定到所述鎖扣上的固定部;
9、變形件,其至少部分地設置在所述芯軸的端面處,并且包括與所述力作用部相互抵靠的抵靠段和與所述抵靠段連接的變形段;和
10、引導件,其包括第一周向側面、第二周向側面和連接兩者的過渡面,所述第一周向側面和所述第二周向側面距所述芯軸的旋轉軸線具有不同距離;
11、當所述鎖扣受到的力大于所述限力模塊限定的所述力閾值時,所述芯軸的所述力作用部向所述變形件的所述抵靠段施力,使得所述變形件的所述變形段從所述引導件的所述第一周向側面移動經過所述過渡面并且到所述第二周向側面。
1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限力模塊還包括分別位于所述芯軸的兩個端部的側板和端蓋,所述芯軸可旋轉地支撐在所述側板和所述端蓋上。
1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引導件被設置在所述側板和所述端蓋中的至少一者上并且位于所述芯軸的端面的徑向外側,所述變形件的一部分固定地連接到所述芯軸,并且,所述第一周向側面距所述芯軸的旋轉軸線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周向側面距所述芯軸的旋轉軸線的距離。
14、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芯軸還包括配合部,所述變形件還包括配合段,所述配合段和所述配合部形狀配合,以將所述變形件的所述配合段固定在所述芯軸。
15、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配合部被構造為位于所述芯軸的端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從所述端面的周緣上的第一位置開始、沿著預定路徑穿過所述端面的中間部分延伸到所述周緣上的第二位置,并且,所述第一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二位置;
16、所述配合段被構造為固定地容納在所述凹槽中,并且,兩個所述變形段分別定位在所述配合段的兩端、并且從所述配合段開始延伸到相應所述引導件的所述第一周向側面。
17、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配合部被構造為所述芯軸的兩個端面的周緣處的缺口部,所述配合段被構造為與所述缺口部卡接在一起的u形段,并且,兩個所述變形段分別位于所述配合段的兩側以定位在所述芯軸的兩個端面。
18、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兩個所述引導件被設置在所述側板的面向所述芯軸的側面上,所述芯軸的端部具有凸臺部,所述凹槽設置在所述凸臺部中,并且,所述凸臺部的外周面與所述引導件的所述第二周向側面界定用于所述變形段的變形通道。
19、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引導件被分別設置在所述側板和所述端蓋各自面向所述芯軸的側面上,所述變形段與所述u形段連接并且從所述u形段的末端向回彎折到所述引導件的所述第一周向側面上。
20、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變形件被固定在所述側板或所述端蓋上,所述引導件被設置在芯軸的端面上,并且,所述第一周向側面距所述芯軸的旋轉軸線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周向側面距所述芯軸的旋轉軸線的距離。
21、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端蓋包括位于其周向側壁處的固定部,所述變形件包括與所述固定部卡接在一起的u形段,所述變形段與所述u形段連接并且從所述u形段的末端彎折到所述引導件的所述第一周向側面上。
2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芯軸具有通孔,所述端蓋上設置有支撐軸,所述側板上設置有支撐孔,所述支撐軸穿過所述芯軸的所述通孔并且配合所述支撐孔可旋轉地支撐所述芯軸,并且,所述纏繞構件固定在所述芯軸的兩個端部之間的收窄部段。
2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引導件被構造為具有弧形的構造,并且與所述芯軸具有相同的中心軸線。
24、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變形件被構造為環(huán)狀件。
25、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所述變形件被構造為一個細長的條狀件彎折形成。
26、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安全帶鎖扣,其包括鎖舌和與所述鎖舌配合的前述任一項所述的鎖扣組件。
1.一種鎖扣組件,其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限力模塊(1)還包括分別位于所述芯軸(10)的兩個端部的側板(60)和端蓋(50),所述芯軸(10)可旋轉地支撐在所述側板(60)和所述端蓋(50)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引導件(40)被設置在所述側板(60)和所述端蓋(50)中的至少一者上并且位于所述芯軸(10)的端面的徑向外側,所述變形件(30)的一部分固定地連接到所述芯軸(10),并且,所述第一周向側面(411)距所述芯軸(10)的旋轉軸線的距離大于所述第二周向側面(412)距所述芯軸(10)的旋轉軸線的距離。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芯軸(10)還包括配合部,所述變形件(30)還包括配合段(33),所述配合段(33)和所述配合部形狀配合,以將所述變形件(30)的所述配合段(33)固定在所述芯軸(10)。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配合部被構造為位于所述芯軸(10)的端面上的凹槽,所述凹槽從所述端面的周緣上的第一位置開始、沿著預定路徑穿過所述端面的中間部分延伸到所述周緣上的第二位置,并且,所述第一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二位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配合部被構造為所述芯軸(10)的兩個端面的周緣處的缺口部(13),所述配合段(33)被構造為與所述缺口部(13)卡接在一起的u形段,并且,兩個所述變形段(32)分別位于所述配合段(33)的兩側以定位在所述芯軸(10)的兩個端面。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兩個所述引導件(40)被設置在所述側板(60)的面向所述芯軸(10)的側面上,所述芯軸(10)的端部具有凸臺部(11),所述凹槽設置在所述凸臺部(11)中,并且,所述凸臺部(11)的外周面與所述引導件(40)的所述第二周向側面(412)界定用于所述變形段(32)的變形通道。
8.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引導件(40)被分別設置在所述側板(60)和所述端蓋(50)各自面向所述芯軸(10)的側面上,所述變形段(32)與所述u形段連接并且從所述u形段的末端向回彎折到所述引導件(40)的所述第一周向側面(411)上。
9.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變形件(30)被固定在所述側板(60)或所述端蓋(50)上,所述引導件(40)被設置在芯軸(10)的端面上,并且,所述第一周向側面(411)距所述芯軸(10)的旋轉軸線的距離小于所述第二周向側面(412)距所述芯軸(10)的旋轉軸線的距離。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端蓋(50)包括位于其周向側壁處的固定部(52),所述變形件(30)包括與所述固定部(52)卡接在一起的u形段,所述變形段(32)與所述u形段連接并且從所述u形段的末端彎折到所述引導件(40)的所述第一周向側面(411)上。
11.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芯軸(10)具有通孔,所述端蓋(50)上設置有支撐軸(51),所述側板(60)上設置有支撐孔(61),所述支撐軸(51)穿過所述芯軸(10)的所述通孔并且配合所述支撐孔(61)可旋轉地支撐所述芯軸(10),并且,所述纏繞構件(20)固定在所述芯軸(10)的兩個端部之間的收窄部段。
12.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引導件(40)被構造為具有弧形的構造,并且與所述芯軸(10)具有相同的中心軸線。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變形件(30)被構造為環(huán)狀件。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3所述的鎖扣組件,其中,所述變形件(30)被構造為一個細長的條狀件彎折形成。
15.一種安全帶鎖扣,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鎖舌和與所述鎖舌配合的根據(jù)權利要求1-14中任一項所述的鎖扣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