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盔內換氣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在佩戴頭盔時將空氣送入該頭盔內來對頭盔內進行換氣的頭盔內換氣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近年來,用于對滿足安全規(guī)格的現(xiàn)有的作業(yè)用頭盔附加送風功能的裝置正在實用化(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上述裝置構成為在頭盔的外側的邊緣安裝送風機,利用導入管(例如,管狀管道)將由該送風機吸入的外部空氣送入頭盔內。
[0003]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 —180606號公報
[0004]然而,在用于對上述的作業(yè)用頭盔附加送風功能的裝置中,存在如下的性能上的大問題。第一,由于該裝置直接安裝于頭盔,所以無法使用具有重量過大的送風機的裝置。因此,無法將大量的空氣送入頭盔內,無法充分消除頭部悶熱。第二,由于導入管設置于頭盔與頭部的間隙,所以該導入管的截面積無法過大。因此,為了進行能夠充分消除頭部悶熱的換氣,需要使向頭盔內輸送的空氣的流速非常大。但是,由于耗電與風速的平方成比例,所以若增大風速,則立刻消耗電池。
[0005]此外,將送風功能預先組裝于頭盔的內部的帶送風功能的作業(yè)用頭盔也在實用化。該帶送風功能的作業(yè)用頭盔也在風量、耗電方面產(chǎn)生與上述的裝置同樣的問題。
[0006]如何有效地將必要量的空氣導入頭盔內完全取決于將空氣導入頭盔與頭部之間的空氣導入口的面積。若空氣導入口的面積足夠大則產(chǎn)生如下較大的優(yōu)點。即,第一,即便風速較小也能夠將大量的空氣輸送至頭盔內。第二,能夠使用送風壓力小的螺旋槳風扇。其結果是,電力消耗變小的同時送風單元的噪聲也變小。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是基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充分消除頭盔佩戴時使用者的頭部悶熱的頭盔內換氣裝置。
[0008]用于實現(xiàn)上述目的的發(fā)明涉及一種頭盔內換氣裝置,安裝于頭盔進行使用,上述頭盔內換氣裝置的特征在于,具備:袋狀體,其使用第一引導片與第二引導片而形成為上方敞開的袋的形狀;安裝單元,其設置于第一引導片的上端部,并用于將袋狀體安裝于頭盔;送風單元,其安裝于袋狀體,將外部的空氣吸入到袋狀體的內部并沿第一引導片以及第二引導片向袋狀體的敞開的部分的一側送出;以及電源單元,其用于驅動送風單元,以第二引導片位于人體的一側且第一引導片位于外側的方式使用安裝單元將袋狀體安裝于頭盔,通過將利用送風單元吸入到袋狀體的內部的空氣沿第一引導片以及第二引導片引導至袋狀體的敞開的部分,并從在位于該部分的附近的頭盔的內緣與使用者的頭部之間形成的空氣導入口導入頭盔內,從而對頭盔內進行換氣。
[0009]在本發(fā)明的頭盔內換氣裝置中,具備:上方敞開的袋狀體;將袋狀體安裝于頭盔的安裝單元;以及將外部的空氣吸入到袋狀體的內部并向袋狀體的敞開的部分的一側送出的送風單元,從而能夠將利用送風單元吸入到袋狀體的內部的空氣引導至袋狀體的敞開的部分,并從在位于該部分的附近的頭盔的內緣與使用者的頭部之間形成的空氣導入口有效地導入頭盔內,因此能夠對頭盔內進行換氣,充分消除使用者的頭部悶熱。
[0010]另外,在本發(fā)明的頭盔內換氣裝置中,優(yōu)選,安裝單元具有:帶,其在第一引導片的上端部與其上端大致平行地配置;和兩個相互安裝單元,它們設置于帶的兩端部。在該情況下,在將帶沿頭盔的帽檐卷繞于其側周部后,將兩個相互安裝單元相互安裝,從而能夠將袋狀體簡單且牢靠地安裝于頭盔。
[0011]此外,在本發(fā)明的頭盔內換氣裝置中,優(yōu)選,在第二引導片的上端部形成有能夠伸縮的伸縮部,在佩戴安裝有頭盔內換氣裝置的頭盔時伸縮部除了其兩端部之外與頭部緊貝占。由此,能夠在位于伸縮部的附近的頭盔的內緣與使用者的頭部之間形成大的空氣導入口,因此能夠將在袋狀體內流動的空氣從該較大的空氣導入口順暢地引導至頭盔內。
[001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頭盔內換氣裝置,能夠將利用送風單元吸入到袋狀體的內部的空氣引導至袋狀體的敞開的部分,并從在位于該部分的附近的頭盔的內緣與使用者的頭部之間形成的空氣導入口有效地導入頭盔內,因此能夠對頭盔內進行換氣,充分消除使用者的頭部悶熱。
【附圖說明】
[0013]圖1(a)是通常的作業(yè)用頭盔的示意側視圖,圖1(b)是該作業(yè)用頭盔的示意仰視圖。
[0014]圖2(a)是將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頭盔內換氣裝置展開時的示意主視圖,圖2(b)是該頭盔內換氣裝置的示意后視圖。
[0015]圖3(a)是安裝有第一實施方式的頭盔內換氣裝置的作業(yè)用頭盔的示意側視圖,圖3(b)是安裝有該頭盔內換氣裝置的作業(yè)用頭盔的示意仰視圖,圖3(c)是使第二引導片移動至頭箍的內側時的作業(yè)用頭盔的示意仰視圖。
[0016]圖4(a)是佩戴安裝有頭盔內換氣裝置的頭盔時的示意側視圖,圖4(b)是佩戴該頭藍時的不意后視圖。
[0017]圖5(a)是用于對頭部與頭盔內換氣裝置的伸縮部的關系進行說明的圖,圖5(b)是用于對頭部與頭盔內換氣裝置的第二引導片的關系進行說明的圖。
[0018]圖6(a)是第一實施方式的頭盔內換氣裝置的A—A向視方向示意剖視圖,圖6(b)是圖6(a)中的頭盔內換氣裝置的示意局部放大剖視圖,圖6(c)是第一實施方式的頭盔內換氣裝置的B—B向視方向示意局部放大剖視圖。
[0019]圖7(a)是第一引導片的示意主視圖,圖7(b)是第二引導片的示意主視圖,圖7(c)是袋狀體的示意后視圖,圖7(d)是完成后的頭盔內換氣裝置的示意主視圖。
[0020]圖8(a)是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頭盔內換氣裝置所使用的第一引導片的示意主視圖,圖8(b)是該頭盔內換氣裝置所使用的第二引導片的示意主視圖,圖8(c)是該頭盔內換氣裝置的袋狀體的示意后視圖,圖8(d)是該頭盔內換氣裝置的示意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以下,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申請的發(fā)明的方式進行說明。本發(fā)明的頭盔內換氣裝置安裝于頭盔進行使用。此處,在進行頭盔內換氣裝置的說明之前,首先,對作業(yè)用頭盔的構造進行說明。
[0022]圖1(a)是通常的作業(yè)用頭盔的示意側視圖,圖1(b)是該作業(yè)用頭盔的示意仰視圖。作業(yè)用頭盔2具有:帽體28、帽襯(hammock)26、頭箍25、以及下顎帶27。在帽體28的前部具有帽檐21,除了該前部的帽檐以外,還遍及頭盔2的周圍整體形成有用于提高帽體28的強度的小的帽檐21。在帽體28的內部安裝有用于在帽體28與頭部之間確保一定的間隔的帽襯26。另外,通過調整頭箍25與下顎帶27,能夠將頭盔2牢固地固定于使用者的頭部。此外,頭箍25與后腦部接觸。
[0023]在頭盔2的外表面通常標注有佩戴該頭盔2的人的姓名、公司名、作業(yè)內容等標記信息23,上述標記信息23在安全作業(yè)等方面較為重要。
[0024][第一實施方式]
[0025]接下來,對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頭盔內換氣裝置進行說明。
[0026]圖2(a)是將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頭盔內換氣裝置展開時的示意主視圖,圖2(b)是該頭盔內換氣裝置的示意后視圖。此外,在圖2中描繪了將頭盔內換氣裝置的伸縮部最大地拉伸展開時的樣子。
[0027]第一實施方式的頭盔內換氣裝置安裝于頭盔2進行使用。如圖2所示,該頭盔內換氣裝置I具備:布制的袋狀體11、安裝帶(安裝單元)3、送風單元61、用于驅動送風單元61的電源(電源單元)63、以及將送風單元61與電源63電連接的電纜62。
[0028]袋狀體11使用兩個引導片即第一引導片4與第二引導片5而形成為上方敞開的袋的形狀。第一引導片4形成為其橫向寬度隨著趨向下方而變窄的大致梯形。在該第一引導片4的下部形成有用于安裝送風單元61的開口部42(參照圖7(a))。另一方面,第二引導片5形成為將第一引導片4的上端部切斷而得的形狀。該第二引導片5的上端部成為能夠伸縮的伸縮部52。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通過在第二引導片5的上端部內置橡膠繩(繩狀彈性部件)來形成伸縮部52。通過使第一引導片4與第二引導片5重合并將它們的下端部以及兩側端部分別縫合來制作袋狀體11。因此,在袋狀體11的敞開的部分,第一引導片4的上端相比第二引導片5的上端更向上方突出。
[0029]安裝帶3用于將袋狀體11安裝于頭盔2,并設置于作為第一引導片4的上端部的帶安裝部41。具體而言,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安裝帶3具備:具有伸縮性的帶(彈性帶)31;和設置于該帶31的兩端部的兩個面狀緊固件(相互安裝單元)32、32。帶31被縫在第一引導片4的帶安裝部41,由此,帶31在第一引導片4的帶安裝部41配置為與其上端大致平行。如圖1所示,通常的作業(yè)用頭盔2具有帽檐21。在將帶31沿頭盔2的帽檐21卷繞于其側周部22后,將兩個面狀緊固件32、32相互安裝,從而能夠將袋狀體11簡單且牢靠地安裝于頭盔2。此外,在安裝帶3的與頭盔2接觸的面施加有防滑部33。因此,能夠防止在使用頭盔內換氣裝置I的過程中安裝帶3從頭盔2的側周部22上滑的情況。
[0030]送風單元61安裝于在第一引導片4的下部形成的開口部42。該送風單元61用于將外部的空氣吸入到袋狀體11的內部,并將其沿第一引導片4以及第二引導片5向袋狀體11的敞開的部分的一側、即袋狀體11的上方的一側送出。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的送風單元61與用于空調服的送風單元相同,能夠裝拆自如地安裝于上述開口部42 ο具體而言,使用送風壓力小的螺旋槳風扇作為送風單元61。上述送風單元的構造以及安裝方法例如被記載于國際公開第2006/090677號小冊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