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骨傷膏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骨傷膏及其制作方法。
中醫(yī)采用膏藥治療骨傷的歷史非常悠久,治療范圍包括骨折及與骨骼有關的創(chuàng)傷和軟組織損傷,都具有一定的療效。通觀常用膏藥的各組方一般都包括有川斷、沒藥、血竭、冰片、自然銅,并為主要成分,制作方法可分為浸醋泡制和浸油熬制兩種。在浸油熬制方法中所得膏油的粘稠度依靠熬制時間自然形成,使用時容易干燥而板結,造成與敷藥部位脫離,影響膏藥藥力的作用。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骨傷療程短、止痛效果突出、膏藥不干燥板結的骨傷膏及其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的骨傷膏各組分及其重量組成為紫草2-8份、毛狗2-6份、川斷10-30份、白芨5-10份、甘草2-4份、合歡皮20-50份、白斂2-8份、降真香20-50份、骨碎補6-10份、桑枝2-10份、旋花2-10份、丹參1 5-30份、乳香30-40份、沒藥20-40份、凌霄花4-10份、無名異4-10份、自然銅6-10份、天麻2-10份、南星2-10份、白癬皮2-10份、血竭6-10份、蘆甘石8-12份、樟腦4-10份、冰片4-10份、麝香0.5-1份。
制作骨傷膏除按常規(guī)方法對各味中草藥篩選去雜外,依以下步驟進行1、計量各味中草藥和香油,其重量比為1∶1.5-2.5;2、首先將經計量的紫草、毛狗、川斷、白芨、甘草、合歡皮、白斂、降真香、骨碎補、桑枝、旋花浸泡于香油中6天;3、文火熬制2-2.5小時,至中草藥成為黑褐色停止熬制;
4、過濾去渣得膏油,并保持其溫度在80-90℃時將熔化的白蠟和松香加入連續(xù)攪拌,白蠟與松香重量比為1∶1,其總重量與香油重量之比為1∶1.5-2.5;5、攪拌的同時加入經計量的丹參、乳香、沒藥、凌霄花、無名異、自然銅、天麻、南星、白癬皮、血竭和蘆甘石,各味中草藥為粉狀,粒度為200-300目,攪拌均勻;6、待膏油溫度降至20℃時加入經計量的樟腦、冰片繼續(xù)攪拌;7、待膏油溫度降至5-8℃時加入經計量的麝香并攪拌均勻,膏油冷卻后即得本骨傷膏。
骨傷膏各味中草藥的主要作用分別是,紫草涼血止血。毛狗補肝腎、除風寒濕痹、強筋健骨。川斷補肝腎、強筋骨、通血脈止痛。白芨收斂止血消腫,富含淀粉、葡萄糖、揮發(fā)油和粘液質。甘草解毒、止癢、抗過敏、軟化骨刺、散風通經。合歡皮安神解郁、活血消腫、抑制疼痛。白斂生肌止痛。降真香止血生肌、定痛消腫。骨碎補補腎強骨、活血止血療傷止痛。桑枝通關節(jié)行津液,祛風利水。旋花補陰續(xù)筋骨。丹參活血涼血、消腫鎮(zhèn)痛,排膿生肌,含丹酮和維生素E,抑制凝血激活纖溶。乳香活血消腫生肌。沒藥散血止疼、消腫生肌,含揮發(fā)油、沒藥酸、甲、乙酸及氧化酶等。凌霄花活血破瘀、涼血祛風。無名異和血行傷、止痛生肌。自然銅散瘀定痛接骨續(xù)筋。天麻通利血脈、緩解痛疼。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瘡、散結消腫。白癬皮除濕熱、行水道、通關節(jié)。血竭止血、斂瘡、生肌止痛。蘆甘石止血消腫毒、生肌祛濕止癢、斂瘡除爛。樟腦止癢止痛、通關節(jié)利滯氣、具有局麻作用。冰片開竅醒神、清熱止痛、防腐抑菌。麝香通諸竅、透肌骨。
本發(fā)明的骨傷膏經臨床試用證明,具有貼合性好,滲透性強、止痛迅速藥物作用效果明顯的特點,尤其對促進骨痂形成和生長、軟組織損傷有療程短治愈率高的效果,對表淺部位軟組織創(chuàng)傷和骨折等痛疼能在10-30分鐘緩解,止痛效果可與杜冷丁相比。
根據統(tǒng)計分析表明本骨傷膏對骨折、軟組織損傷、肩周炎、頸椎病、腰間盤脫出和骨質增生等癥總有效率達90.6%,治愈率達71.4%,其治療周期分別為骨折4-9周,軟組織損傷1-5周,肩周炎2-5周,頸椎病2-10周,腰間盤脫出2-12周,骨質增生2-12周。其中骨折病人152例,與采用其它膏劑病例作等同情況比較(年齡、部位)痊愈時間可提前三分之一。
典型病例,某患者,男12歲,左手五指卷入機器,X光片號2783表明五指為擠壓開放性骨折,入院準備截指,家長拒絕,改用外敷本膏,手法復位后30天痊愈,各指功能恢復正常。
某患者,女,52歲,雪天滑倒摔傷,X光片號6665表明右側尺撓骨下端骨折,手法復位夾板固定,敷本膏45天后拍片其骨痂生成基本愈合。
某患者,男,56歲,在某醫(yī)院作膝關節(jié)鏡術后,跛行痛疼,X光片6474表明右膝關節(jié)增生,敷本膏3周能正常行走3公里,中途僅休息一次。
某患者,男、48歲、患肩周炎多年,X光片號4356,作壓痛點敷本膏3周痊愈。
某患者、女、46歲、CT號2769表明其三、四腰間盤脫出,敷本膏3次并配合按摩和一次牽引、腰圍固定、18天痊愈。
某患者,女,52歲,左手中指被軋面機擠傷,術后手指變黑接近壞死,敷本膏35天痊愈。
實施例取香油2kg。以每份5克計,取紫草2份,毛狗2份,川斷10份,白芨5份,甘草3份,合歡皮20份,白斂5份,降真香23份,骨碎補8份,桑枝5份,旋花5份,合計88份,重440g,浸泡于香油中6天。文為熬制2小時,各味中草藥呈現(xiàn)黑褐色離火,過濾去渣得膏油,且保持溫度80-90℃。取加熱溶化的白蠟、松香各500g加入膏油中攪拌,并同時加入粉狀的丹參15份、乳香30份、沒藥20份、凌霄花5份、無名異5份,自然銅6份,天麻4份,南星4份,白癬皮5份,血竭8份,蘆甘石10份,共112份,560g,攪拌均勻。待膏油溫度降至20℃時加入樟腦5份、冰片5份攪拌均勻。待膏油溫度降至5℃時加入麝香0.5份攪拌均勻,膏油冷卻后得粘稠狀的本膏。由于本膏中加有白蠟,因此質地粘、軟易涂敷而不干燥板結。
權利要求
1.骨傷膏,其特征是它的組分和重量組成為紫草2-8份、毛狗2-6份、川斷10-30份、自管5-10份、甘草2-4份、合歡皮20-50份、白斂2-8份、降真香20-50份、骨碎補6-10份、桑枝2-10份、旋花2-10份、丹參15-30份、乳香30-40份、沒藥20-40份、凌霄花4-10份、無名異4-10份、自然銅6-10份、天麻2-10份、南星2-10份、白癬皮2-10份、血竭6-10份、蘆甘石8-12份、樟腦4-10份、冰片4-10份、麝香0.5-1份。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傷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依以下步驟進行①計量各味中草藥和香油,其重量比為1∶1.5-2.5;②首先將經計量的紫草、毛狗、川斷、白芨、甘草、合歡皮、白斂、降真香、骨碎補、桑枝、旋花浸泡于香油中6天;③文火熬制2-2.5小時,至中草藥成為黑褐色停止熬制;④過濾去渣得膏油,并保持其溫度在80-90℃時將熔化的白蠟和松香加入連續(xù)攪拌,白蠟與松香重量比為1∶1,其總重量與香油重量之比為1∶1.5-2.5;⑤攪拌的同時加入經計量的丹參、乳香、沒藥、凌霄花、無名異、自然銅、天麻、南星、白癬皮、血竭和蘆甘石,各味中草藥為粉狀,粒度為200-300目,攪拌均勻;⑥待膏油溫度降至20℃時加入經汁量的樟腦、冰片繼續(xù)攪拌;⑦待膏油溫度降至5-8℃時加入經計量的麝香并攪拌均勻,膏油冷卻后即得本骨傷膏。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骨傷膏及其制作方法,由紫草、毛狗、川斷、白芨、甘草、合歡皮、白斂、降真香、骨碎補、桑枝、旋花、丹參、乳香、沒藥、凌霄花、無名異、自然銅、天麻、南星、白癬皮、血竭、甘石、樟腦、冰片、麝香經浸油熬制而得,熬制過程中加入白蠟。具有治療骨傷療程短、止痛效果突出及膏藥不干燥板結的突出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1K33/32GK1317319SQ0010581
公開日2001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4月7日
發(fā)明者吳景林 申請人:吳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