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具體地是以中草藥為原料,一種治療咽喉部疾病如咽部不適,咽部異物感,聲帶肥厚等癥狀的一組藥物組方,并經(jīng)過先進設備和工藝制備方法處理加工而成的純中藥制劑。
咽部異感癥,慢喉喑,聲帶肥厚是由于長期發(fā)聲不當,演唱過妄,強力負重,將息失宜或痰濕內阻、肝郁氣滯所致的咽喉常見病,國內目前治療咽喉炎癥的藥品雖然有上十種之多,但多為一種藥治多種病,療效不十分理想,尤其是治療慢喉喑,咽部異感癥(中醫(yī)稱梅核氣),聲帶肥厚等癥的藥物幾呼慎微,西醫(yī)采取聲休或實施手術配合抗生素來控制疾病,但負面療后影響大,給患者造成痛苦。因此研究療效確切,標本兼治,辯證施治的系列化中藥組方制劑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其特殊之處在于所述的治療咽喉疾病異感癥狀的中藥是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茯苓40-60份 法半夏40-60份 枳實40-60份青皮40-60份 膽南星40-60份 橘紅40-60份砂仁40-60份 豆蔻15-35份 檳榔40-60份合歡皮40-60份 神曲40-60份 紫蘇梗40-60份生姜6-8份 蟬蛻40-60份 木蝴蝶40-60份厚樸40-60份上述的治療咽喉疾病異感癥狀的中藥是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茯苓50份法半夏50份 枳實50份青皮50份膽南星50份 橘紅50份砂仁50份豆蔻25份 檳榔50份合歡皮50份 神曲50份 紫蘇梗50份生姜7.5份 蟬蛻50份 木蝴蝶50份厚樸50份上述的藥劑是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述的劑型。
上述的劑型為丸劑、片劑或膠囊。
上述的劑型為丸劑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按上述的配方稱量,將枳實、青皮、神曲分別以文火清炒,炒至藥材表面顏色發(fā)黃,備用;(2)、將厚樸用生姜水來制取藥材后,備用;(3)、將配方中的十六味中藥,粉碎成80-120目的細粉,過篩、混合均勻。
(4)、將每100重量份的粉末加35-50重量份的賦型劑;再與適量的純化水混合攪拌均勻、煉藥、出條、制丸、干燥、篩丸、選丸,即制成丸劑。
上述的的賦型劑為煉蜜。
上述的劑型為片劑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按上述的配方稱量,將枳實、青皮、神曲分別以文火清炒,炒至藥材表面顏色發(fā)黃,備用;(2)、將厚樸用生姜水來制取藥材后,備用;(3)、取茯苓、砂仁、膽南星各一半量,粉碎成120-140細粉,過篩,混勻,備用;(4)、將配方中的另十三味藥材及茯苓、砂仁、膽南星三味藥材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在溫度為85℃時相對密度為1.28-1.32的稠膏與步驟(3)制備的細粉及適量輔料混勻,壓制成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劑。
上述的劑型為膠囊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按上述的配方稱量,將枳實、青皮、神曲分別以文火清炒,炒至藥材表面顏色發(fā)黃,備用;(2)、將厚樸用生姜水來制取藥材后,備用;(3)、取茯苓、砂仁、膽南星各一半量,粉碎成120-140細粉,過篩,混勻,備用;(4)、將配方中的另十三味藥材及茯苓、砂仁、膽南星三味藥材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在溫度為85℃時相對密度為1.28-1.32的稠膏與步驟(3)制備的細粉混勻,干燥,粉碎,制成細小顆粒,裝入膠囊,即得。
本發(fā)明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具有組方嚴謹,配伍科學,療效顯著,能更大限度的發(fā)揮藥物療效,療程周期短外,見效快,鞏固率高,不易復發(fā),無毒副作用等優(yōu)點。
四、具體實施例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基于中醫(yī)對各種常見咽部異感癥,中醫(yī)稱(梅核氣)的發(fā)病機理及治療原則,在臨床驗方的基礎上,經(jīng)過長期研究,參考現(xiàn)代醫(yī)學理論及臨床經(jīng)驗為依據(jù)治療選用本發(fā)明的藥物組方。
本發(fā)明組方各味藥的藥性為1、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性味甘、淡、平。歸心脾,腎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甘淡滲利,性平不偏,并兼補虛。既能滲利水濕,又能健脾寧心、凡水濕,停飲無論寒熱或兼否脾虛皆宜。
2、法半夏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
性味辛,溫。歸脾、胃、肺經(jīng)。
性能特點燥濕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
3、枳實為蕓香料植物酸橙及其栽培變種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性味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苦泄辛散降下,性微寒而藥力較猛,既善于破氣除脹,消積導滯,又長于行氣消痰以通痞塞,故為治胃腸積滯及痰滯胸痞之要藥。
枳實(炒)是以文火清炒,炒至藥材表面顏色發(fā)黃,即可。
4、青皮為蕓香料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
性味苦、辛、溫。性能特點具有疏肝破氣,散結消滯之功,作用于肝氣郁滯之胸脅,乳房脹痛或結塊,乳癰,疝氣痛等。
青皮(炒)是以文火清炒,炒至藥材表面顏色發(fā)黃,即可。
5、膽南星為制天南星的細粉與牛、羊或豬膽汁經(jīng)加工而成。
性味苦、微辛、涼。歸肺、肝、脾經(jīng)。
性能特點清熱化痰,息風定驚,用于痰熱咳嗽,咯痰黃稠等癥。
6、橘紅為蕓香料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外層紅色部分。
性味辛、苦、溫。性能特點發(fā)表散寒,行氣寬中,燥濕化痰。
7、砂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海南砂或縮砂和干燥成熟果實。
性味辛、溫。歸脾,胃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氣芳香而辛散溫通,歸脾胃經(jīng),既善醒脾化濕,行氣溫中,為治寒濕中阻,脾胃氣滯之良藥。
8、豆蔻為姜科植物白豆蔻的干燥成熟果實。
性味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
性能特點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用于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等癥。
9、檳榔為棕櫚科植物檳榔的干燥成熟種子。
性味辛、苦、溫。歸胃,大腸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辛散苦降溫通,歸胃與大腸經(jīng),善殺蟲,藥力頗強,兼緩瀉,促進殺蟲體排出。又能消積,行氣,利水等。
10、合歡皮為豆科植物合歡的干燥樹皮。
性味甘、平。性能特點解郁安神,活血消腫。
11、神曲為面粉和其他藥物混合后經(jīng)發(fā)酵而成的干燥加工品。
性味甘、辛、溫。
性能特點消食化積,開胃和中,用于治飲食積滯或脾虛食少,消化不良等。
神曲(炒)是以文火清炒,炒至藥材表面顏色發(fā)黃,即可。
12、紫蘇梗為唇形科植物柴蘇的干燥莖。
性味辛、溫。歸肺,脾經(jīng)。
性能特點理氣寬中,止痛,安胎。用于胸膈痞悶,胃脘疼痛,噯氣嘔吐,胎動不安。
13、生姜為姜科植物姜的根莖。
性味辛、微溫。歸肺、脾經(jīng)。
性能特點散風寒而發(fā)汗解表,溫肺寒而化痰止咳。
14、蟬蛻為蟬科昆蟲黑蚱羽化后的蛻殼。
性味甘、寒。歸肺,肝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甘寒質輕,疏散清透解痙。適用于祛風解痙與明目開音。
15、木蝴蝶為柴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種子。
性味苦、甘、涼。歸肺、肝、胃經(jīng)。
性能特點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用于肺熱咳嗽,喉痹,音啞,肝胃氣痛。
16、厚樸為木蘭科植物厚樸等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性味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
性能特點本品既辛散溫通,入脾胃大腸經(jīng),而暢利氣機,為行氣消積除脹之要藥。此外,還苦降入肺,能下氣消痰而平喘,為治咳喘痰多所常用。
厚樸(制)是用生姜水來制藥材。
根據(jù)中醫(yī)臨床辯證機理綜述,由于“怒則氣上”,“思則氣結”肺胃之降失常,氣滯濕阻,聚濕生痰,或急癥遷延。風痰留滯,導致聲門氣逆壅塞,開合障礙,而發(fā)音異常。治療選用本發(fā)明的藥物組方,方中以半夏,膽南星祛風化痰,茯苓甘淡滲濕以培脾,蘇梗、厚樸、枳實升降氣機為主藥,輔以砂仁,檳榔、神曲醒脾和胃,木蝴蝶,引經(jīng)開郁,佐以蟬衣利咽解痙,合而用之以達氣機順暢,痰去濕化,咽利音復之功效。全方16味中草藥具有燥濕化痰,疏肝理氣功能,其適應用于咽部不適,咽部異物感,聲帶肥厚等屬于痰濕內阻,肝郁氣滯型者。
本發(fā)明組方由16味中草藥成份組成,采用先進的中藥加工設備,以嚴謹?shù)墓に囍谱鳎瞥杀阌谶\輸攜帶方便的純中藥口服制劑。該藥從臨床療效上體現(xiàn)了,“標本兼治,辯證施治”的臨床用藥原則,從特色上突出了中醫(yī)在臨床領域治療咽部不適,咽部異物感不需西醫(yī)手術,通過口服給藥達到消除,咽部異感,咽炎、喉炎的臨床用藥目的。
本發(fā)明經(jīng)西安醫(yī)科大學藥理毒理藥效學實驗證明該藥具有抑菌,抗炎,鎮(zhèn)痛作用,對真菌類病原性白色念珠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實驗結果表明,該藥物對致熱疼痛、痛閾有明顯的提高作用,各劑量組與水對照組比較,在致痛后30分鐘,60分鐘痛閾百分率存在顯著差異性(P值分別小于0.05-0.001)大劑量組在60分鐘后痛閾提高更顯著,通過急、慢性毒性實驗證明該藥對肝、腎及病理學、血液學檢查無明顯影響,在灌胃給予小白鼠一周至三周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實驗中其LD50在20g/kg以上,來發(fā)現(xiàn)任何毒性反應。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理法方藥既符合中醫(yī)對咽部不適,咽部異感癥的認識,同時又具有實踐經(jīng)驗特色及臨床試驗基礎、還具有現(xiàn)代中藥藥理實驗研究基礎,其組方是合理的,該發(fā)明研究達到國內同類藥物研究科技之領先,填補了國內研究咽部異感癥在治療選用系列中藥制劑中的一項空白。
為了更進一步表明本發(fā)明對治療慢喉喑,咽部不適,咽部異感癥等臨床療效列舉一些臨床數(shù)據(jù)及病例。
本發(fā)明經(jīng)西安市嗓音研究所,西安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西安市中醫(yī)醫(yī)院等醫(yī)療單位403例臨床觀察,對治療咽部不適,咽部異物感(梅核氣)胸中窒悶兼脅痛、聲帶肥厚及咽部嘶啞等癥。治愈率為30.8%,顯效率為34.2%,有效率為26.3%。總有效率為91.3%。為了進一步證實該發(fā)明組方的臨床效果,經(jīng)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yī)院,上海醫(yī)科大學中國紅十字會華山醫(yī)院,上海長海醫(yī)院103例。針對咽部不適,咽部異物感,聲音嘶啞等癥臨床觀察總有效率為93.5%,說明本發(fā)明的組方臨床效果穩(wěn)定。
典型病例1、李梅、女、46歲,中國歌劇院,女高音,主訴一年前患咽喉炎,咽部不適,經(jīng)診斷,患梅核氣,咽部有異物感,發(fā)音無力,雙側聲帶前中1/3處邊緣稍見不平,雙側聲帶邊緣粘膜輕度增厚服“本發(fā)明”10天,自覺癥狀減輕,異物感消失,聲門閉合良好。
2、拓霞、女、51歲,天津新華書店,干部、主訴6個月前咽喉不適紅腫顯影暗紅色,時有噯氣,經(jīng)診斷,患有咽部異物感,咽部粘膜稍顯粗糙,雙側聲帶呈灰白色,邊緣粘膜稍肥厚,聲門閉合差,服用多種治療急、慢性咽喉炎的藥物效果不佳,改用“本發(fā)明”后服用10天,自感異物感受消失,喉像檢查同前。
實施例1
茯苓40g法半夏40g枳實(炒)40g 青皮(炒)40g膽南星40g 橘紅40g 砂仁40g 豆蔻15g檳榔40g合歡皮40g神曲(炒)40g 紫蘇梗40g生姜6g 蟬蛻40g 木蝴蝶40g 厚樸(制)40g生產丸劑工藝制備方法如下步驟將以上十六味,粉碎成細粉,過100目篩,混合均勻,每100重量份的粉末加35-50重量份的賦形劑煉蜜,再與適量的純化水混合攪拌均勻,再采用煉藥機煉藥,出條,制丸,采用微波遠紅外烘干設備,溫度控制在60-80℃干燥,所干燥的丸粒通過標準羅網(wǎng)篩丸,將合格的丸粒即每10粒重1g稱得的丸劑裝入瓶后,即可。
實施例2茯苓165g 膽南星165g砂仁165g 枳實(炒)165g檳榔165g 法半夏165g生姜24.8g神曲(炒)165g橘紅165g 合歡皮165g豆蔻82.5g青皮(炒)165g紫蘇梗165g木蝴蝶165g蟬蛻165g 厚樸(制)165g生產片劑工藝制備方法如下步驟以上十六味,取茯苓、砂仁、膽南星各1/2量,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其余枳實等十三味及上述三味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28-1.32(85℃)的稠膏與上述細粉及適量輔料混勻,輔料可采用糊精或淀粉60-80g、硬脂酸鎂3g,壓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
實施例3茯苓60g 法半夏60g 枳實(炒)60g青皮(炒)60g 膽南星60g 橘紅60g砂仁60g 豆蔻35g 檳榔60g合歡皮60g神曲(炒)60g 紫蘇梗60g
生姜8g蟬蛻60g木蝴蝶60g厚樸(制)60g生產膠囊工藝制備方法如下步驟(1)、按上述的配方稱量,將枳實、青皮、神曲分別以文火清炒,炒至藥材表面顏色發(fā)黃,備用;(2)、將厚樸用生姜水來制取藥材后,備用;(3)、取茯苓、砂仁、膽南星各一半量,粉碎成120-140細粉,過篩,混勻,備用;(4)、將配方中的另十三味藥材及茯苓、砂仁、膽南星三味藥材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在溫度為85℃時相對密度為1.28-1.32的稠膏與步驟(3)制備的細粉混勻,干燥,粉碎,制成顆粒,裝入膠囊,即得。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是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茯苓40-60份 法半夏40-60份 枳實40-60份青皮40-60份 膽南星40-60份 橘紅40-60份砂仁40-60份 豆蔻15-35份檳榔40-60份合歡皮40-60份 神曲40-60份紫蘇梗40-60份生姜6-8份 蟬蛻40-60份木蝴蝶40-60份厚樸40-60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是由下述的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藥劑茯苓50份法半夏50份 枳實50份青皮50份膽南星50份 橘紅50份砂仁50份豆蔻25份 檳榔50份合歡皮50份 神曲50份 紫蘇梗50份生姜7.5份 蟬蛻50份 木蝴蝶50份厚樸50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藥劑是任何一種藥劑學上所述的劑型。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劑型為丸劑、片劑、膠囊。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劑型為丸劑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按上述的配方稱量,將枳實、青皮、神曲分別以文火清炒,炒至藥材表面顏色發(fā)黃,備用;(2)、將厚樸用生姜水來制取藥材后,備用;(3)、將配方中的十六味中藥,粉碎成80-120目的細粉,過篩、混合均勻。(4)、將每100重量份的粉末加35-50重量份的賦型劑;再與適量的純化水混合攪拌均勻、煉藥、出條、制丸、干燥、篩丸、選丸,即制成丸劑。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賦型劑為煉蜜。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劑型為片劑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按上述的配方稱量,將枳實、青皮、神曲分別以文火清炒,炒至藥材表面顏色發(fā)黃,備用;(2)、將厚樸用生姜水來制取藥材后,備用;(3)、取茯苓、砂仁、膽南星各一半量,粉碎成120-140細粉,過篩,混勻,備用;(4)、將配方中的另十三味藥材及茯苓、砂仁、膽南星三味藥材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在溫度為85℃時相對密度為1.28-1.32的稠膏與步驟(3)制備的細粉及適量輔料混勻,壓制成片,包薄膜衣,即得片劑。
8.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狀的中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劑型為膠囊的制備方法的工藝步驟如下(1)、按上述的配方稱量,將枳實、青皮、神曲分別以文火清炒,炒至藥材表面顏色發(fā)黃,備用;(2)、將厚樸用生姜水來制取藥材后,備用;(3)、取茯苓、砂仁、膽南星各一半量,粉碎成120-140細粉,過篩,混勻,備用;(4)、將配方中的另十三味藥材及茯苓、砂仁、膽南星三味藥材的剩余量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在溫度為85℃時相對密度為1.28-1.32的稠膏與步驟(3)制備的細粉混勻,干燥,粉碎,制成細小顆粒,裝入膠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咽喉異感癥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據(jù)有關醫(yī)學臨床報導,患各種各樣咽喉疾病的患者為國內總人數(shù)的12%左右,國內目前治療咽喉炎癥的藥品多為一種藥治多種病,療效不十分理想,尤其是治療慢喉喑,咽部異感癥,聲帶肥厚等癥的藥物幾乎慎微;本發(fā)明的藥物組方中以半夏,膽南星祛風化痰,茯苓甘淡滲濕以培脾,蘇梗、厚樸、枳實升降氣機為主藥,輔以砂仁,檳榔、神曲醒脾和胃,木蝴蝶,引經(jīng)開郁,佐以蟬衣利咽解痙,合而用之以達氣機順暢,痰去濕化,咽利音復之功效。因而其療效顯著,能更大限度的發(fā)揮藥物療效,療程周期短外,見效快,鞏固率高,不易復發(fā),無毒副作用。
文檔編號A61P11/00GK1453022SQ0310806
公開日2003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5月21日
發(fā)明者黃小華, 傅彬, 趙彤 申請人:西安碑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