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尤其涉及一種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治療心肌缺血疾病的中藥,使用劑量大,藥效低,增強心肌收縮力的同時多伴有加快心率的副作用;治療腦缺血的藥多有抗凝和擴張腦血管的作用,有出血傾向的高血壓或腦血管畸形患者,會使腦出血的風險增高,低血壓患者使血壓更低,血流緩慢。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作簡單、療效顯著的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
本發(fā)明的解決方案是基于“陰陽平衡”的中醫(yī)理論及其對心腦血管缺血疾病的認識及治療原則,具有針對性研制的配方。
本發(fā)明主要原料為吳茱萸,吳茱萸具有強心作用、能增強心肌收縮力而不加快心率。明顯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使微循環(huán)中的血流由粒流變成線流。同時還有鎮(zhèn)靜止痛作用。
本發(fā)明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的原料還包括大黃,能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具有抗炎作用。炒大黃具有止血作用。
本發(fā)明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吳茱萸42~48 大黃24~28
由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符合西醫(yī)的腦供血不足診斷,血壓低、頭暈、乏力、納差、便溏、脈細弱的40歲以上患者263例,服用本發(fā)明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后一周內,癥狀明顯改善者263例,顯效率100%,服藥一個月,腦供血不足消失者199例,治愈率75%。
符合西醫(yī)的腦供血不足診斷、血壓高、血脂高和血糖稍高、耳鳴、頭暈、乏力、便秘、脈弦細,40歲以上患者270例,服用本發(fā)明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后,一周內癥狀明顯改善者270例,顯效率100%,服藥一個月,腦供血不足消失者180例,治愈率66%。同時血壓、血脂、血糖明顯降低。
符合西醫(yī)的心肌缺血診斷,乏力、氣短、納差、便溏、脈細弱,30歲以上患者218例,服用本發(fā)明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后一周內癥狀明顯改善者218例,顯效率100%,服藥一個月,心肌缺血改善者162例,治愈率75%。
制作方法將吳茱萸用10%甘草水浸泡2小時后,風干燥,粉碎至120目細粉,然后制成膠囊。
將大黃與麩皮按100∶2的比例混合,用武火翻炒2分鐘,放涼過80目篩后,粉碎至120目細粉,制成膠囊。
相對于同類治療腦缺血疾病的中藥,本發(fā)明制作工藝簡單、藥的成分少,但療效顯著。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本發(fā)明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吳茱萸42大黃24具有強心作用,使微循環(huán)中的血流加速。
實施例2本發(fā)明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吳茱萸44大黃25具有強心作用,使微循環(huán)中的血流加速。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具有抗炎作用。
實施例3本發(fā)明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吳茱萸48大黃28具有強心作用,使微循環(huán)中的血流加速。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具有抗炎作用。
制作方法將吳茱萸用10%甘草水浸泡2小時后,風干燥,研碎至120目細粉,然后制成膠囊。
將大黃與麩皮按100∶2的比例混合,用武火翻炒2分鐘,放涼過80目篩后,粉碎至120目細粉,制成膠囊。
病例秦全中男86歲滎陽市交通隊家屬院,2003年5月2日就診,頭暈、雙下肢指陷性水腫至膝、臥床一周、不能站立、血壓100/30mmHg、舌質暗、白腐苔、左手關脈虛弦、右手關脈虛弦、服藥3日后、頭暈減輕、雙下肢浮腫明顯消退,僅足背及腳踝稍腫,9日后,頭暈消退,足背輕度浮腫,血壓110/50mmHg、扶墻可以行走。15日后、血壓110/58mmHg、可以單獨行走,25日后、血壓110/62mmHg、生活自理。
董寶玲女34歲滎陽市廣武鄉(xiāng)南董村 血脂高,心肌缺血,血壓120/98mmHg、頭暈、心前區(qū)刺痛、胸悶、乏力,2003年2月3日就珍,服藥一周后,上述癥狀明顯減輕,血壓120/90mmHg、17日后,癥狀消退。
黑月英女66歲滎陽市廣武鄉(xiāng)南董村,尿糖+4,血糖7.8mmol/1,血壓170/80mmHg、心慌、乏力、頭暈、小腹痛一周、2003年7月20日就診,服藥6日,尿糖-,血壓145/75mmHg、上述癥狀明顯減輕,12日后,癥狀基本消退。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包括吳茱萸。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大黃。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吳茱萸42~48 大黃24~28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吳茱萸42大黃24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其中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吳茱萸44 大黃25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吳茱萸48 大黃28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吳茱萸用10%甘草水浸泡2小時后,風干燥,粉碎至120目細粉,然后制成膠囊。
8.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大黃與麩皮按100∶2的比例混合,用武火翻炒2分鐘,放涼過80目篩后,粉碎至120目細分,制成膠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及其制備方法,解決了現(xiàn)有治療心缺血疾病的中藥使用劑量大,藥效低,增強心肌收縮力的同時多伴有加快心率的副作用;治療腦缺血的藥多有抗凝和擴張腦血管的作用,有出血傾向的高血壓或腦血管畸形患者,使用現(xiàn)有的藥品會使腦出血的風險增高的問題。本發(fā)明治療心腦缺血疾病的中藥主要成分是吳茱萸、大黃。制作方法將吳茱萸用10%甘草水浸泡2小時后,風干燥,研碎至120目細粉,然后制成膠囊;將大黃與麩皮按100∶2的比例混合,用武火翻炒2分鐘至微黃,放涼過80目篩后,粉碎至120目細分,制成膠囊。相對于同類治療腦缺血疾病的中藥,本發(fā)明制作工藝簡單、藥的成分少,但療效顯著。
文檔編號A61P9/00GK1490046SQ03156918
公開日2004年4月21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9月15日
發(fā)明者董運祥, 張艷品 申請人:董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