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鼻胃腸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yī)療器械,是一種鼻胃腸管。
背景技術:
食管癌、賁門癌切除等手術后易發(fā)生胸內吻合口瘺,其發(fā)生率為3%左右,死亡率為50%左右。目前治療的方法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但手術治療愈合率低,術后復發(fā)率高。保守治療有較多優(yōu)點,但需要經(jīng)過禁食、胃腸減壓、胸腔引流、清洗、腸內營養(yǎng)、抗生素等治療措施,然而目前實施這些治療措施的導管及設備尚不能達到治療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鼻胃腸管,使用它可以完成胃腸減壓,胸腔清洗、引流,給腸內輸入營養(yǎng)、輸生抗生素等治療措施,從而達到有效治療胸內食管胃吻合口瘺。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鼻胃腸管,它有外管,外管內安裝內管,內管的底端穿過外管并保留一定長度,內管的前端穿過外管的側壁。內管內安裝引導鋼絲。內管的底端穿過外管保留的長度為30厘米。外管的底部側壁上開設孔。
本實用新型經(jīng)臨床證明具有如下優(yōu)點使用本實用新型可以同時完成胃腸減壓、胸腔清洗、引流及腸內營養(yǎng)等雙重功能,并可同時避免靜脈高營養(yǎng)給患者帶來的不適及感染,從而達到了有效治療胸內食管胃吻合口瘺,插管操作方便、刺激小、患者痛苦少、可留置較長時間等。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中1是外管,外管1內安裝內管2,內管2的底端穿過外管并保留一定長度4,內管2的前端穿過外管1的側壁。內管2內安裝引導鋼絲3。內管2的底端穿過外管1保留的長度為30厘米。外管1的底部側壁上開設孔5。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在X光機下進行,將內管2穿過外管1的30厘米部位置于腸內,內管2的上端接滴注管便于輸入營養(yǎng),當內管2置于腸內后,將引導鋼絲3取出,外管1的底部置于胃體下部,將外管1的上端部接負壓引流球,實施對胃減壓,胸腔清洗引流等措施。本實用新型的外管1和內管2均采用硅膠材料制作。圖中6是內管塞子,7是外管塞子。
權利要求1.鼻胃腸管,它有外管(1),其特征在于外管(1)內安裝內管(2),內管(2)的底端穿過外管(1)并保留一定長度(4),內管(2)的前端穿過外管(1)的側壁。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鼻胃腸管,其特征在于內管(2)內安裝引導鋼絲(3)。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鼻胃腸管,其特征在于內管(2)的底端穿過外管(1)保留的長度為30厘米。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鼻胃腸管,其特征在于外管(1)的底部側壁上開設孔(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鼻胃腸管,它有外管,外管內安裝內管,內管的底端穿過外管并保留一定長度,內管的前端穿過外管的側壁。使用它可以完成胃腸減壓,胸腔清洗、引流,給腸內輸入營養(yǎng)、輸抗生素等治療措施,從而達到有效治療胸內食管胃吻合口瘺。
文檔編號A61M39/00GK2614698SQ0321701
公開日2004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3年5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03年5月9日
發(fā)明者尹立國, 盧兆桐, 肖鵬云, 寇仁業(yè) 申請人:尹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