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套穿式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套穿式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術:
在日本專利公報第1975-33044A中公開了一種如圖12所示的折疊式一次性尿布201。這種尿布201由一個液體吸收墊、一個允許液體透過的內(nèi)薄片222和一個液體不能透過的外薄片223組成,這樣就形成了一種長方形結構,接著,沿著一個垂直于該矩形結構之長邊的橫截線210a該長方形結構被折疊成縱向的兩半。同時,從沿橫向相對而置的邊緣處向該尿布的內(nèi)側對該矩形結構進行卷起,具體而言,就是朝向該橫截線210a的中點進行卷起,從而形成了口袋218。當該矩形結構向里卷起時,彼此相對的薄片223之表面部分被部分連接在一起,目的是即使在尿布已經(jīng)被展開并穿著在穿用者身體上之后,仍然能夠防止各個口袋218走形。盡管以這種方式制成的尿布具有矩形結構,但其仍然能夠有效避免人體排泄物的泄漏,因為最終用于將穿用者襠部區(qū)域覆蓋起來的尿布區(qū)域足夠狹窄,從而能夠緊密地貼在穿用者的襠部區(qū)域上。
在上述公報中公開的那種尿布旨在通過在對尿布進行卷起時,將彼此相對的表面部分局部連接起來而防止尿布走形。對于公知的尿布而言,由于體液吸收部件是按照使其寬度在襠部覆蓋區(qū)域內(nèi)變小的方式進行折疊的,因此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即使在尿布的使用過程中,也要使其保持折疊形狀。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按照下述方式進行改進的套穿式一次性尿布使體液吸收部件可靠地保持處于折疊形狀,即使在腿口附近設置有彈性部件的一次性尿布內(nèi),從而有效防止體液的泄漏。
發(fā)明內(nèi)容
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套穿式一次性尿布,這種尿布具有一個高度方向,一個垂直于該高度方向的橫向方向和一個前后方向,這種尿布基本上關于一個在高度方向上延伸并將尿布的橫向尺寸平分開的縱向中心線呈對稱狀,該尿布具有一個面向穿用者身體的內(nèi)表面和一個面向穿用者衣服的外表面,該尿布由一個最終用于將穿用者前腰區(qū)域覆蓋起來的前腰覆蓋區(qū)域、一個最終用于將穿用者后腰區(qū)域覆蓋起來的后腰覆蓋區(qū)域和一個最終用于將穿用者的襠部區(qū)域覆蓋起來的襠部覆蓋區(qū)域構成,這些覆蓋區(qū)域形成了一種具有一腰口和一對腿口的短褲狀結構,而且在內(nèi)表面上還設置有一個體液吸收部件,該吸收部件在整個襠部覆蓋區(qū)域內(nèi)延伸并進一步延伸到前后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改進還包括體液吸收部件,該吸收部件包括一個液體吸收芯體和一個至少部分覆蓋該芯體并允許液體透過的覆蓋薄片,該吸收部件具有一個面向穿用者身體的內(nèi)表面、一個面向遠離穿用者身體方向的外表面和沿橫向相對設置的側緣,這些側緣超出襠部覆蓋區(qū)域的范圍彼此平行地延伸到前后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并將內(nèi)外表面連接在一起,該體液吸收部件在襠部覆蓋區(qū)域內(nèi)設置有一個第一折疊導向結構,該第一折疊導向結構從一個位于沿橫向相對而置的側緣之間的橫向中點延伸到位于前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各個側緣,從而基本呈V形;一個第二折疊導向結構,該第二折疊導向結構從一個位于沿橫向相對而置的側緣之間的橫向中點延伸到位于后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各個側緣,從而基本呈V形;一個第三折疊導向結構,該第三折疊導向結構在第一和第二折疊導向結構之間沿橫向延伸;該吸收部件至少位于縱向中心線兩側上的橫向相對的側緣沿著第三折疊導向結構被折疊,以使其外表面彼此面對,并且沿第一和第二折疊導向結構被折疊,以使其內(nèi)表面彼此面對;多個彈性部件,這些彈性部件按照能夠與位于腿口附近的側緣相交的方式設置在前腰覆蓋區(qū)域、后腰覆蓋區(qū)域和襠部覆蓋區(qū)域中的一個區(qū)域上,設置在前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其中一個彈性部件與位于第一交叉點上方的側緣相交,其中在該第一交叉點上,吸收部件的側緣與第一折疊導向結構相交;設置在后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其中一個彈性部件與位于第二交叉點上方的側緣相交,在該第二交叉點上,吸收部件的側緣與第二折疊導向結構相交。
本發(fā)明包括下述實施例。位于腿口附近的彈性部件是被設置為拉伸狀態(tài)以便沿腿口的周邊由腿口的頂部向下延伸的大腿周圍彈性部件,設置在前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大腿周圍彈性部件具有多個在第一交叉點上方終止的下端部分,設置在后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大腿周圍彈性部件具有多個在第二交叉點上方終止的下端部分。
位于腿口附近的彈性部件沿尿布的橫向方向基本在水平位置上延伸。
圖1為套穿式一次性尿布的透視圖;圖2為一個局部剖開透視圖,圖中示出了圖1所示的尿布在從正面觀察時的狀態(tài);圖3為圖1所示的尿布的展開視圖;圖4為一個部件分解透視圖,圖中示出了圖1所示的尿布;圖5為一個與圖4相似的視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圖6為一個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圖5所示的尿布在被豎立起來后的狀態(tài);圖7為一個與圖6相似的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圖8為一個與圖6相似的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圖9為一個與圖8相似的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圖10為一個與圖9相似的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圖11為一個與圖8相似的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
圖12為現(xiàn)有尿布的透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通過下述的說明,將會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套穿式一次性尿布。
圖1為一個透視圖,圖中示出了一種套穿式一次性尿布1;圖2是一個局部剖開透視圖,圖中示出了尿布1在從正面觀察時的狀態(tài)。尿布1具有相互垂直的高度方向、橫向方向和前后方向。高度方向與垂直方向相對應,在該垂直方向上,延伸有一條縱向中心線A-A,而且該中心線將圖2所示之尿布1的寬度平分開;前后方向對應于一個在圖1中由箭頭P和Q表示的方向,而且橫向方向與圖1中由箭頭R、S表示的方向相對應。該尿布1基本上包括一個短褲狀的覆蓋部件2和一個體液吸收部件3,該吸收部件用于容納已經(jīng)被吸收進來的體液。
覆蓋部件2由薄片材料(例如無紡布或塑料薄膜)制成并具有一個面向尿布穿用者身體的內(nèi)表面2a和一個面向穿用者衣服的外表面2b。該覆蓋部件2由一個前腰覆蓋區(qū)域6、一個后腰覆蓋區(qū)域7和一個襠部覆蓋區(qū)域8構成,這些區(qū)域分別適合于將穿用者的前部區(qū)域、后部區(qū)域和襠部區(qū)域覆蓋起來。在襠部覆蓋區(qū)域8內(nèi),前腰覆蓋薄片106和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相互重疊(見圖4),從而使前腰覆蓋薄片106的下端106a呈直線狀,而且該直線沿橫向延伸。前后腰覆蓋區(qū)域6、7沿著尿布1上沿橫向相對設置的側緣重疊在一起并通過多個點4沿這些相對的側緣連接在一起,其中點4沿高度方向間斷性地設置在上述側緣上,從而使前腰覆蓋區(qū)域6、后腰覆蓋區(qū)域7和襠部覆蓋區(qū)域8相互配合,從而形成一個腰口9和一對腿口11。腰口9和腿口11沿其周邊設置有多個彈性部件12、13,這些彈性部件在拉伸狀態(tài)下分別與腰口和腿口連接在一起。位于大腿周圍的彈性部件13包括前側大腿周圍彈性部件13a和后側大腿周圍彈性部件13b,其中前側大腿周圍彈性部件從各個腿口11的頂部11a向下朝位于尿布1之前側上的前腰覆蓋薄片106之下端106a附近延伸,后側大腿周圍彈性部件則從各個腿口11的頂部11a向下朝后腰覆蓋薄片107的下端107a附近延伸??梢钥吹椒缆┭澾叺囊徊糠治挥谄渲幸粋€腿口11的內(nèi)部。
參照圖2,襠部覆蓋區(qū)域8包括一個由無紡布制成的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一個位于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的內(nèi)側并由液體不能透過的薄膜制成的第二襠部覆蓋薄片117和一個位于第二襠部覆蓋薄片117的內(nèi)側并由無紡布制成的內(nèi)部薄片116。體液吸收部件3位于這些薄片108、117和116的最里側,即位于覆蓋部件2的內(nèi)表面2a上。
體液吸收部件3具有沿橫向相對而置的側緣26和沿縱向相對而置的端部部分27,其中側緣26在整個襠部覆蓋區(qū)域8的范圍內(nèi)延伸并進一步延伸到前后腰覆蓋區(qū)域6、7內(nèi),端部部分27沿腰圍方向分別在前后腰覆蓋區(qū)域6、7內(nèi)延伸。沿橫向相對而置的側緣26被折向將尿布1之寬度平分為兩部分的縱向中心線A-A,從而使襠部覆蓋區(qū)域8的寬度減小。在各個側緣26的外側,防漏褲邊70朝向吸收部件3的沿縱向相對而置的端部部分27延伸。
圖3為一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前后腰覆蓋區(qū)域6、7已經(jīng)沿那組接合點4彼此分開并由圖1和2所示的狀態(tài)沿箭頭P和Q所示的前后方向被展開后的尿布1;圖4為一個與圖3相對應的部件分解透視圖。如圖所示,橫向中心線B-B沿著垂直于縱向中心線A-A的方向延伸并將尿布1的長度平分為兩部分。在圖3所示的展開狀態(tài)下,尿布1基本關于縱向中心線A-A對稱,而且可沿橫向中心線B-B向后折疊成圖1所示狀態(tài)的尿布1。
下面將參照圖3和4對覆蓋部件2和吸收部件3加以詳細說明。覆蓋部件2包括六邊形的前腰覆蓋薄片106,該薄片構成了前腰覆蓋區(qū)域6和一部分襠部覆蓋區(qū)域8;六邊形的后腰覆蓋薄片107,該薄片構成了后腰覆蓋區(qū)域7和一部分襠部覆蓋區(qū)域8;和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該薄片構成了襠部覆蓋區(qū)域8的主要部分。在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上,沿縱向相對而置的端部部分分別通過熱熔性粘接劑(未示出)與前后腰覆蓋薄片106、107的內(nèi)表面(圖4中的上表面)連接在一起,從而使這些薄片106、107連接在一起。由液體不能透過的矩形薄膜制成的第二襠部覆蓋薄片117位于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的內(nèi)表面上,一個沙漏形的內(nèi)薄片116位于第二襠部覆蓋薄片117的內(nèi)表面上。如圖所示的第二襠部覆蓋薄片117在形狀和尺寸上與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相同或略小于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內(nèi)薄片116的形狀和尺寸基本與沙漏形組件相同,該沙漏形組件包括前后腰覆蓋薄片106、107和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這些薄片106、107、108、117、116相互重疊并間斷性地連接在一起。處于拉伸狀態(tài)下的腰圍彈性部件12設置在前腰覆蓋薄片106和內(nèi)薄片116之間,而位于大腿周圍的彈性部件13則在拉伸狀態(tài)下設置在后腰覆蓋薄片107和內(nèi)薄片116之間。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將前后腰覆蓋薄片106、107連接在一起,而且一旦具有這種功能,那么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就可以小于第二襠部覆蓋薄片117。
吸收部件3包括一個芯體21和一個覆蓋薄片22,該覆蓋薄片通過熱熔性粘接劑129沿縱向中心線A-A和縱向相對而置的端部部分27位于橫向方向的中間位置被固定到覆蓋部件2的內(nèi)表面2a上。吸收部件3設置有防漏褲邊70,這些褲邊位于沿橫向相對而置的側緣26上。覆蓋薄片22由允許液體透過的無紡布或多孔塑料薄膜制成,芯體21是通過在合適的壓力作用下將吸水性材料例如短纖槳和超吸性聚合物顆粒擠壓而制成的,如果需要,還可以在這種經(jīng)擠壓成形的吸水材料上纏繞棉紙或由被處理成具有親水性的熱塑性合成纖維制成的無紡布。如圖所示的芯體21整體上為矩形,而且還設置有多個溝槽20r、20s、20t,這些溝槽沿著點劃線R(第三折疊導向結構)、點劃線S(第一折疊導向結構)和點劃線T(第二折疊導向結構)延伸,其中點劃線R是一條與橫向中心線B-B重合的點劃線,而點劃線S則從芯體21的中心部分呈V形延伸到位于前腰覆蓋區(qū)域6內(nèi)并沿橫向相對而置的側緣26處,點劃線T從芯體21的中心部分呈V形向位于后腰覆蓋區(qū)域7內(nèi)并沿橫向相對而置的側緣26處延伸,其中芯體21的中心部分是由縱向中心線A-A與橫向中心線B-B的交點限定而成的。這些溝槽20r、20s、20t將芯體21劃分成芯體元件21a、21b、21c、21d、21e、21f。溝槽20r和溝槽20s以角度α相交,而溝槽20r與溝槽20t則以角度β相交。盡管在圖中角度α與β相等,但也可以將這些角度設置成互不相同。在襠部覆蓋區(qū)域8內(nèi),吸收部件3窄于該襠部覆蓋區(qū)域8,這樣,襠部覆蓋區(qū)域8的側緣8a就會向外延伸到吸收部件3的側緣26之外并形成了大腿周圍折片,這些折片分別構成了腿口11。各個芯體元件21a至21f通過熱熔性粘接劑被間斷性地固定到覆蓋薄片22或覆蓋在它們上面的棉紙上,從而確定了這些芯體元件的相對位置。
如圖3和4所示,相互疊置并連接在一起的薄片106、107、108、117、116和吸收部件3沿著橫向中心線B-B向后折疊,同時使吸收部件3位于內(nèi)部,接著在連接點4處將前后腰覆蓋薄片106、107和內(nèi)薄片116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套穿式一次性尿布1。在該過程中,位于縱向中心線A-A兩側的吸收部件3的兩個半部被折向該縱向中心線A-A,如圖2所示。具體而言,吸收部件3沿著與溝槽20r相對應的點劃線R進行折疊,從而使芯體元件21c的外表面24(見圖3)與芯體元件21e的外表面24相對,而芯體元件21d的外表面24則與芯體元件21f的外表面24相對。同時,吸收部件3還沿著基本為V形并由點劃線S構成的折疊導向結構在吸收部件3的前半部被折疊,以由吸收部件3的橫向中點處延伸到側緣26,和沿著基本為V形并由點劃線T構成的折疊導向結構在吸收部件3的后半部被折疊,以由吸收部件3的橫向中點處延伸到側緣26,從而使芯體21a的內(nèi)表面23與各個芯體元件21c、21d的內(nèi)表面23相對,而芯體元件21b的內(nèi)表面23則與芯體元件21e、21f的內(nèi)表面23相對。
對于尿布1而言,其吸收部件3沿著被用作折疊導向結構的點劃線R、S、T進行折疊,這些點劃線R、S、T分別在點W、X、Y處以銳角與每個側緣26相交(見圖2和3)。設置在交叉點W和X之間及在交叉點W和Y之間的側緣26的部分沿尿布1的橫向方向向里延伸。當將該尿布1穿著到穿用者的身體上時,設置在交叉點X和Y之間的側緣26的部分位于穿用者的大腿內(nèi)側并會向尿布1的內(nèi)側移動,而且還會逐漸接近縱向中心線A-A。這樣,交叉點X和Y有時就可能沿在圖2中由箭頭M所示的方向移向腿口11的內(nèi)側。如果從腿口11的頂點11a延伸出來的前后側大腿周圍彈性部件13a、13b使其下端部分40a、40b向下延伸到交叉點X、Y之外,那么當吸收部件3上位于交叉點X和Y附近的那些部分沿著箭頭M所示的方向移動時,在交叉點X和Y附近,腿周圍的彈性部件13就可能從外側向尿布1的內(nèi)側延伸,而不是沿腿周圍的方向延伸。這種情況就會導致不方便,尤其是在尿布1的后側,襠部覆蓋區(qū)域8的相對側面部分可能會咬入穿用者的臀部內(nèi)。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將吸收部件3上位于交叉點X和Y附近的那些部分可靠固定在穿用者的大腿周圍,因此也就很難防止體液從側面泄漏。本發(fā)明可以有效地消除上述問題。具體而言,對于尿布1的腿周圍彈性部件13來說,前側腿周圍彈性部件13a的下端部分40a沿著使該下端部分40a與各個側緣26相交的方向延伸并在位于交叉點X上方的位置上終止,最好位于交叉點X上方的5毫米或更高處終止。后側腿周圍彈性部件13b的下端部分40b也沿著使下端部分40b與各個側緣26相交的方向延伸并在位于交叉點Y上方的位置上終止,該位置最好位于交叉點Y上方的5毫米或更高處。即使吸收部件3上位于交叉點X和Y附近的那些部分沿著箭頭M所示的方向移動,這種結構也能夠有效地避免前后側腿周圍彈性部件13a、13b的下端部分40a、40b沿著箭頭M所示的方向移動,從而避免體液泄漏。應該知道尿布1在各個吸收部件3之側緣26的外側設置有防漏褲邊70,而這些防漏褲邊又設置有彈性部件71(見圖3),這些彈性部件在拉伸狀態(tài)下沿吸收部件3的縱向方向連接到防漏褲邊上。這些防漏褲邊70適合于在襠部覆蓋區(qū)域8的內(nèi)側上方突出,而且當這些彈性部件71收縮時,它們能夠從下面緊密包圍在穿用者的大腿上。
圖5是一個與圖4相似的部件分解透視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圖6為一個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在圖5所示的尿布1被豎立起來后的狀態(tài)。圖5的尿布1與圖4的尿布區(qū)別在于吸收部件3的各個側緣26未設置有圖4所示的防漏褲邊70,而且前后腰覆蓋薄片106、107的尺寸和形狀是相同的。參照圖6,彈性部件12、13處于拉伸狀態(tài)下,前腰覆蓋薄片106、后腰覆蓋薄片107、第一襠部覆蓋薄片108、第二襠部覆蓋薄片117和內(nèi)薄片116被疊置在一起,而且吸收部件3已經(jīng)在襠部覆蓋區(qū)域8內(nèi)朝縱向中心線A-A折疊。纏繞有覆蓋薄片22的芯體21在圖5中由虛線表示,而且由于折疊的原因,吸收部件3上看不到的那部分在圖6中由虛線表示。與圖2所示之尿布1的情況相似,在沿著點劃線R、S、T進行折疊的尿布1的吸收部件3內(nèi),點劃線R、S、T被用作如圖5所示的折疊導向結構,而且在點W、X、Y處分別以銳角與每個側緣26相交。參照圖6,交叉點X、Y基本上位于彼此重合的位置上,這樣就能夠將其疊置在一起。對于位于大腿周圍的彈性部件13而言,其前側大腿周圍的彈性部件13a使各個從前腰覆蓋區(qū)域6的側緣9a處向下傾斜延伸的下端部分51與吸收部件3的側緣26在交叉點X上方相交,而且最好位于交叉點X上方的至少5毫米處。盡管未在圖中示出,但是,與后腰覆蓋薄片107相連接的大腿周圍彈性部件13a與吸收部件3的側緣26在交叉點Y的上方處相交,而且最好位于交叉點Y上方的至少5毫米處。該實施例中的尿布1與圖2所示的情況相同,即使當吸收部件3的交叉點W、X、Y朝向中心線A-A向尿布1的內(nèi)側移動時,也不必擔心大腿周圍彈性部件13的各個下端部分51向各個腿口11的內(nèi)側移動。此外,也不必擔心彈性部件13的下端部分51妨礙位于各個折疊部分內(nèi)的吸收部件3的移動。
圖7是一個與圖6相似的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該實施例的尿布1其特征在于在拉伸狀態(tài)下與前腰覆蓋薄片106連接在一起以沿各個腿口11的周邊延伸的彈性部件13的下端部分51,在尿布1的橫向中點處連接在一起。盡管未在圖中示出,但是,與后腰覆蓋薄片107連接在一起的彈性部件13b的配設方式可與彈性部件13a相同。彈性部件13a與吸收部件3的側緣26在交叉點X、Y的上方處相交,就象將吸收部件3折疊起來一樣,而且最好在交叉點X、Y上方至少5毫米處相交。
圖8是一個與圖6相似的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該實施例的尿布1其特征在于大腿周圍的彈性部件13可被多個輔助彈性部件53所替代,這些輔助彈性部件沿著腰圍的方向即圖8中的水平方向彼此平行地延伸。這些輔助彈性部件53在拉伸狀態(tài)下設置在前腰覆蓋薄片106和內(nèi)薄片116之間及后腰覆蓋薄片107和內(nèi)薄片116之間,而且通過熱熔性粘接劑(未示出)被固定到前后腰覆蓋薄片106、107上。在這些輔助彈性部件53上,被前腰覆蓋薄片106遮住的那些部分由虛線表示。這些輔助彈性部件53可分別從前腰覆蓋薄片106或后腰覆蓋薄片107的側緣9a或9b(見圖5)延伸到吸收部件3的側緣26附近,從而使這些彈性部件53彼此平行地設置在恰好位于腰圍彈性部件12下方的位置與前后腰覆蓋薄片106、107的下端部分之間,而且最下方的輔助彈性部件53a可在交叉點X的上方、最好在位于交叉點X上方至少5毫米處與側緣26相交。
圖9是一個與圖8相似的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再一實施例。該實施例的尿布1與圖8所示的尿布1區(qū)別在于輔助彈性部件53僅設置在前后腰覆蓋薄片106、107的下端部分上。參照圖9,最下方的輔助彈性部件53a與側緣26在位于吸收部件3的交叉點X上方、最好位于交叉點X上方至少5毫米的位置上相交。
圖10是一個與圖9相似的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該實施例的尿布1其特征在于僅設置在前后腰覆蓋薄片106、107之下端部分上的輔助彈性部件53跨過整個吸收部件3延伸到腿口11的周邊部分處。這些輔助彈性部件53的全長可在拉伸狀態(tài)下,或者僅在跨過吸收部件3延伸的某些部分上處于非拉伸狀態(tài)。參照圖10,最下方的輔助彈性部件53a與側緣26在位于吸收部件3的交叉點X上方、最好位于交叉點X上方至少5毫米的位置上相交。
圖11是一個與圖8相似的局部剖開平面圖,圖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又一實施例。該實施例的尿布1與圖8所示的尿布區(qū)別在于前后腰覆蓋薄片106、107不是六邊形,而是矩形的;而且內(nèi)薄片116與薄片106、107在尺寸和形狀上基本相同。輔助彈性部件53的配設方式也基本與圖8所示的方式相同,最下方的輔助彈性部件53a與側緣26在位于吸收部件3的交叉點X上方、最好位于交叉點X上方至少5毫米的位置上相交。如圖11所示,輔助彈性部件53的配設方式可被圖9或10所示的配設方式所替代。
如果這些彈性部件位于交叉點X、Y的側面,那么這些彈性部件最好相對交叉點X、Y間隔至少5毫米,同時,也正是基于大腿的周圍彈性部件13及輔助彈性部件53在位于吸收部件3之交叉點X、Y上方的位置上與側緣26相交的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出了說明。當然,位于前腰覆蓋薄片106上的大腿周圍的彈性部件13和輔助彈性部件53的配設方式也可以不同于位于后腰覆蓋薄片107上的。例如,前腰覆蓋薄片106可采用圖6所示的配設方式,而后腰覆蓋薄片107則可以采用如其它任一附圖所示的一種配設方式。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套穿式一次性尿布包括體液吸收部件,該部件跨過整個襠部覆蓋區(qū)域延伸到前后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其中,該吸收部件的側緣沿尿布的橫向向里折疊,從而使吸收部件的寬度在襠部覆蓋區(qū)域內(nèi)變小。位于腿口附近的彈性部件與吸收部件的側緣在交叉點上方相交,就如同將吸收部件沿尿布的橫向向里折疊一樣,其中在該交叉點上,側緣與折疊導向結構相交。這種結構能夠有效地避免在尿布的使用過程中使彈性部件移動到位于交叉點附近的腿口內(nèi),這樣就不會降低需要在穿用者腿部周圍形成的密封效果。這樣,就可以有效防止體液的泄漏。
權利要求
1.一種套穿式一次性尿布,這種尿布具有一個高度方向、一個垂直于該高度方向的橫向方向和一個前后方向,所述尿布基本上關于一個在所述高度方向上延伸并將所述尿布的尺寸橫向平分開的縱向中心線對稱,所述尿布具有一個面向穿用者身體的內(nèi)表面和一個面向穿用者衣服的外表面,所述尿布由一個最終用于將穿用者前腰區(qū)域覆蓋起來的前腰覆蓋區(qū)域、一個最終用于將穿用者后腰區(qū)域覆蓋起來的后腰覆蓋區(qū)域和一個最終用于將穿用者的襠部區(qū)域覆蓋起來的襠部覆蓋區(qū)域構成,從而形成了一種具有一腰口和一對腿口的短褲狀結構,而且在所述內(nèi)表面上還設置有一個體液吸收部件,該吸收部件在所述襠部覆蓋區(qū)域延伸并進一步延伸到所述前后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所述套穿式一次性尿布還包括所述體液吸收部件包括一個液體吸收芯體和一個至少部分覆蓋該芯體并允許液體透過的覆蓋薄片,具有一個面向所述穿用者身體的內(nèi)表面、一個面向遠離所述穿用者身體方向的外表面和沿橫向相對設置的側緣,這些側緣超出所述襠部覆蓋區(qū)域的范圍彼此平行地延伸到所述前后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并將所述內(nèi)外表面連接在一起,所述體液吸收部件在所述襠部覆蓋區(qū)域內(nèi)設置有一個第一折疊導向結構,該第一折疊導向結構從一個位于沿橫向相對而置的側緣之間的橫向中點延伸到位于所述前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各個所述側緣,從而使其基本呈V形延伸;一個第二折疊導向結構,該第二折疊導向結構從一個位于沿橫向相對而置的側緣之間的橫向中點延伸到位于所述后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各個所述側緣,從而使其基本呈V形延伸;一個第三折疊導向結構,該導向結構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疊導向結構之間沿所述橫向延伸;所述吸收部件至少位于所述縱向中心線兩側上的橫向相對的側緣沿著所述第三折疊導向結構被折疊,以使其所述外表面彼此面對,并且沿著所述第一和第二折疊導向結構被折疊,以使其所述內(nèi)表面彼此面對;以及多個彈性部件,這些彈性部件按照能夠與位于所述腿口附近的所述側緣相交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前腰覆蓋區(qū)域、所述后腰覆蓋區(qū)域和所述襠部覆蓋區(qū)域中的一個區(qū)域內(nèi),設置在所述前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其中一個所述彈性部件與位于第一交叉點上方的所述側緣相交,在該第一交叉點上,所述吸收部件的所述側緣與所述第一折疊導向結構相交;設置在所述后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其中一個所述彈性部件與位于第二交叉點上方的所述側緣相交,在該第二交叉點上,所述吸收部件的所述側緣與所述第二折疊導向結構相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腿口附近的所述彈性部件是多個在拉伸狀態(tài)下能夠沿所述腿口的周邊由所述腿口的頂部向下延伸的大腿周圍彈性部件,設置在所述前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所述大腿周圍彈性部件具有多個在所述第一交叉點上方終止的下端部分,設置在所述后腰覆蓋區(qū)域內(nèi)的所述大腿周圍彈性部件具有多個在所述第二交叉點上方終止的下端部分。
3.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腿口附近的所述彈性部件在所述尿布的所述橫向方向上基本水平延伸。
全文摘要
一種套穿式一次性尿布1具有一個體液吸收部件3,該部件沿著尿布的橫向方向向里折疊,從而使該吸收部件3的寬度在襠部覆蓋區(qū)域8內(nèi)變小。在腿口附近,彈性部件13與體液吸收部件3的橫向相對側緣26在點X、Y上方相交,在這些點上,體液吸收部件3的側緣26與折疊導向結構相交。
文檔編號A61F13/496GK1684652SQ0382347
公開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請日期2003年8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大坪俊文, 下江成明 申請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