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一種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976328閱讀:50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一種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特別地,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能滅活艾滋病毒,又能保護和激活免疫細胞的中藥,適用于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背景技術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功能缺損的一種疾病。當前在世界范圍內迅速而廣泛的蔓延和流行,成為威脅著億萬人健康的高危傳染性疾病。
自從1981年發(fā)現(xiàn)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以來,截至2002年12月,全球累計發(fā)現(xiàn)艾滋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6980萬,其中死亡2780萬。僅2002年,就有500萬新感染者,死亡310萬。
就我國而言,從1984年開始進行艾滋病的血清流行病學檢查,證明艾滋病毒于1982年傳入中國。2002年報告累計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40563例,較2001年上升36.5%,死亡病例為2639例,這個數(shù)字遠遠低于實際數(shù)字。估計2002年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已超過100萬。在不久前公布的數(shù)字中,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已達84萬,實際可能已經達到200萬。如按此速度發(fā)展到2010年,將可能達到1000萬。
據(jù)聯(lián)合國的消息,艾滋病有繼續(xù)發(fā)展的趨勢,全球截至2001年是6480萬,到2010年全球還將有4600萬被感染,即到2010年全球累計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將有1億。
上述數(shù)據(jù)引自楊樸宇,“艾滋病中國已無安全地帶”,《中國健康》,2003年第12期,總第200期,第025-026頁。
但是,到目前為止,有效合成藥物僅5-6種,均為西藥。例如,疊氮脫氧胸苷(AZT)、雙脫氧胞苷(DDC)、司他夫定(D4T)、DDF、拉米夫定(3TC)等,其復方制劑,即雞尾酒療法,不僅療效有限,且藥物毒性太大及容易產生耐藥性,同時藥價昂貴,難以為患者承受。同時,由于艾滋病病毒的變異性(目前已發(fā)現(xiàn)11個類型),使疫苗的研制,仍然任重而道遠,非五、七年內所能完成。因此,在艾滋病的治療和預防上,迫切需要開發(fā)新的藥物或試劑。
自從艾滋病出現(xiàn)以后,很多醫(yī)生和研究人員也不斷從中醫(yī)學的角度研究艾滋病的病因、癥狀和治療方法。根據(jù)單味藥的藥性和臨床實踐,提出了不少治療艾滋病的中藥藥方,也有一些中藥制劑進入臨床試驗階段。但是,艾滋病是一種新出現(xiàn)的疾病,中醫(yī)學中沒有現(xiàn)成的治療經驗可供使用,而且不同醫(yī)生對艾滋病的中醫(yī)學病因的解釋不同,因此,這些藥方和制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中藥治療和預防艾滋病的研究中,普遍的、籠統(tǒng)的觀點是扶正敗毒,一般以扶正復方為主。目前,基本上基于中藥的古籍文獻和醫(yī)生的個人經驗選擇藥味,組成配方。由于中藥藥味眾多,例如在《中藥大詞典》(江蘇新醫(yī)學院,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6年5月)中載明的中藥有5767味,醫(yī)生對艾滋病和單味藥的認識不同,這些配方相互間差別較大。目前,也已經有一些治療艾滋病的中藥以專利文獻的形式公開。比如,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2112873.1,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治療艾滋病的中藥”,
公開日為2002年12月4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1138133.7,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及其配制方法”,
公開日為2002年9月18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2109950.2,發(fā)明名稱為“治療艾滋病的藥”,
公開日為2002年9月4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2100242.8,發(fā)明名稱為“滅艾靈口服液及其配制方法”,
公開日為2002年8月14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2100252.5,發(fā)明名稱為“一種專用于艾滋病預防和治療的多功能生物活性劑”,
公開日為2002年8月14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117586.6,發(fā)明名稱為“內服中藥——艾滋病粉劑組合物及其應用”,
公開日為2002年6月12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130131.4,發(fā)明名稱為“治療艾滋病、癌癥、肝炎、糖尿病、血管病的純中藥制劑”,
公開日為2002年5月15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1120511.3,發(fā)明名稱為“治療艾滋病的藥物”,
公開日為2002年4月3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121157.9,發(fā)明名稱為“艾滋病中藥及制備方法”,
公開日為2002年2月20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1114153.0,發(fā)明名稱為“治療艾滋病的中藥沖劑及其制法”,
公開日為2001年12月26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1104273.7,發(fā)明名稱為“治療艾滋病和免疫缺陷綜合癥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公開日為2001年9月5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132658.9,發(fā)明名稱為“治療免疫缺陷性疾病的藥物”,
公開日為2001年6月13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9111378.0,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治療艾滋病及癌癥的藥物”,
公開日為2000年3月1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8119872.4,發(fā)明名稱為“復方多元治療液”,
公開日為1999年6月9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7119177.8,發(fā)明名稱為“一種采用反芻法提煉的治療艾滋病的中草藥及制法”,
公開日為1999年5月5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8117141.9,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公開日為1999年2月10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8113568.4,發(fā)明名稱為“治療艾滋病的A、B配方”,
公開日為1998年11月11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7100881.7,發(fā)明名稱為“治療艾滋病的中藥”,
公開日為1998年9月23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6119564.9,發(fā)明名稱為“一種用于治療艾滋病的注射液及其制備方法”,
公開日為1998年5月27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6114715.6,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抗艾滋病的膠囊”,
公開日為1998年5月6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6118770.0,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治療性病的中藥口服液”,
公開日為1997年5月14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5104152.5,發(fā)明名稱為“中華愛滋克毒靈”,
公開日為1996年10月30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5105654.9,發(fā)明名稱為“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公開日為1996年5月15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4106018.7,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治療性病的中藥”,
公開日為1995年11月8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9109597.7,發(fā)明名稱為“治療免疫功能缺乏癥的組合物的制造方法”,
公開日為1991年1月16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7121020.9,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治療艾滋病的中藥及其加工工藝”,
公開日為1999年6月2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7119122.0,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治療艾滋病的口服液及其制備方法”,
公開日為1998年4月15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7119121.2,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治療艾滋病的注射液及其制備方法”,
公開日為1998年4月8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117586.6,發(fā)明名稱為“內服中藥——艾滋病粉劑組合物及其應用”,
公開日為2002年6月12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9113185.1,發(fā)明名稱為“一種防治艾滋病的酒浸中藥”,
公開日為2000年3月15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8117141.9,發(fā)明名稱為“一種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公開日為1999年2月10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9104831.6,發(fā)明名稱為“防治艾滋病綜合癥藥物的配制方法”,
公開日為1991年1月23日;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9104226.1,發(fā)明名稱為“防治艾滋病、性病洗液的制備方法”,
公開日為1991年1月9日。
現(xiàn)有治療艾滋病的中藥配方普遍使用的藥味較多,例如上面引用的中國專利申請02112873.1中公開的中藥由主藥和輔藥組成,共22味中藥;中國專利申請01138133.7公開的藥物是由17種藥材配制而成。根據(jù)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這些中藥配方的主藥(君藥)多用清熱解毒之品,參見中國專利申請97121020.9,其中所用主藥有金銀花、連翹、白頭翁、蒲公英、紫花地丁等。也有將艾滋病看作虛癥,主藥多用補虛藥的,例如中國專利申請02112873.1,其中用到黃芪、黨參、紅棗、枸杞子、女貞子等。另外,目前治療艾滋病的中藥配方大多基于醫(yī)生的臨床實踐,較少通過藥理學和毒理學試驗,難以具有普遍適用性。例如在下述文獻中公開的復方玉泉丸由天花粉、葛根、生地黃、五味子、生甘草、貫葉金絲桃、靈芝、土茯苓組成,用于表現(xiàn)熱毒內蘊、津液受損的艾滋病,對于以正氣虧虛的艾滋病患者,則不宜單獨使用。參見劉公望,方劑學,華夏出版社,2002.1,第635-636頁。
上述情況表明有必要進一步從中醫(yī)學的角度深入研究艾滋病的病因和治療方法,提供花費少、副作用小、確實有效的中藥制品,用于艾滋病的預防和治療。為了便于工業(yè)上的實施,中藥配方和加工方法應該簡單可行。
本發(fā)明滿足了上述需要。研究了艾滋病的病因,提出了組成簡單、療效確鑿的中藥配方,同時也提供了使用該中藥配方制備的中藥。
發(fā)明概述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為治療艾滋病提供一種中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藥物選擇百部和莪術進行組合,其中百部甘潤補虛,苦降解毒,能有效針對艾滋病的病癥;莪術辛散溫通,可散瘀化滯,疏通血脈,增強百部解毒的功能。
為了達到更好的療效,本發(fā)明的藥物還可以與蒲公英、金銀花、土茯苓、貫眾組合。這是因為金銀花、蒲公英甘寒,貫眾苦涼,土茯苓甘淡性平,共同佐助君臣之品清熱解毒。
為了得到更好的療效,本發(fā)明的藥物在上述藥物的基礎之上,還可以加入甘草。這是因為甘草性味甘平,益氣健脾、祛痰止痰、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能夠調和諸藥。這7味藥組合使用,共奏祛疫扶正、散瘀解毒、除濕養(yǎng)陰之功,從而取得治療艾滋病的較佳療效。
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分的用量也是發(fā)明人進行大量摸索和試驗總結得出的,各組分的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范圍內具有較好的療效百部12-20份和莪術8-13份。
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分的用量還可以是百部12-20份、莪術8-13份、蒲公英1.5-4.0份、金銀花1.5-4.0份、土茯苓1.5-4.5份和貫眾3.0-7.0份。
本發(fā)明的藥物組分的用量也可以是百部12-20份、莪術8-13份、蒲公英1.5-4.0份、金銀花1.5-4.0份、土茯苓1.5-4.5份、貫眾3.0-7.0份和甘草0.2-0.6份。
優(yōu)選地,在一個實施方案中,本發(fā)明的藥物可以包括百部30g、莪術15g、金銀花15g、蒲公英15g、貫眾15g、土茯苓15g和甘草6g。
本發(fā)明的又一個目的是提供了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藥物可以采用中藥制劑的常規(guī)方法制備成任何常規(guī)制劑。例如可以將這些原料藥研成粉末混合制成散劑沖服,也可以將原料藥加工成丸劑服用。為了使該藥物中的各原料藥更好的發(fā)揮藥效,優(yōu)選對原料藥中的有效成分進行提取。比如,可以將莪術進行萃取,得到揮發(fā)油;用乙醇提取百部等藥物的有效成分。使用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制成片劑,膠囊,沖劑,針劑等各種藥物劑型。采用傳統(tǒng)的煎煮法可以制備本發(fā)明藥物的湯劑,制備成口服液形式服用。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稱取上述配方量的原料藥。先從莪術提取揮發(fā)油。再用乙醇從提取了揮發(fā)油的莪術藥渣和百部、金銀花、蒲公英、貫眾、土茯苓中提取得到提取物。將二者混合,進行濃縮,干燥成固體,用作制備本發(fā)明的藥物膠囊的藥物成分。采用上述提取的藥物成分制備膠囊劑的方法,可以參考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手冊進行。
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在病理藥理實驗中,均表現(xiàn)出明顯的治療作用。
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可以用于艾滋病化學藥物艾滋病化學藥物治療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中醫(yī)的正氣不足、濕毒內蘊之癥;疫病發(fā)熱、濕毒內蘊、熱傷營陰所致的發(fā)熱、乏力、頭痛、全身酸痛、咽痛、干咳少痰,腹瀉,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等因感染艾滋病病毒所致的相關癥狀。功能主治為怯疫扶正、散瘀解毒、除濕養(yǎng)陰。
發(fā)明詳述在本發(fā)明中,術語“處方”,“復方”和“配方”具有實質相同的涵義,相當于術語“組合物”。
在本發(fā)明中,按照習慣,術語“中藥”是指以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理論為指導,通過采集、炮制、制劑過程,說明作用機理,指導臨床應用的藥物。也就是說,在本發(fā)明中,中藥就是指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用于預防、治療、診斷疾病并具有康復與保健作用的物質。中藥主要來源于天然藥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及部分化學、生物制品類藥物。由于中藥中植物藥居多,所以還有術語“中草藥”和“草藥”;另外在中國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所習用的藥物,被稱為“民族藥”。在本發(fā)明中,“中藥”一詞取用最廣泛的涵義,包括“民族藥”,同時它和“中草藥”和“草藥”可以替換使用。
在本發(fā)明中,遵循了“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君藥(主藥)是針對主要病證進行治療的藥物,是方劑中不可缺少的藥物。臣藥(輔藥)是協(xié)助君藥治療主要病證,加強治療作用,或者治療兼證的藥物。佐藥一般有三種作用1.協(xié)助君臣藥物加強治療作用,或者治療次要兼證。2.用于消除或者減輕君臣藥物峻烈之性或者毒性。3.作為反佐藥。使藥有兩種作用1.調和諸藥性或者起矯味作用。2.引經藥,引導諸藥到達病位的藥物。君藥是每張方劑中必不可少的,臣、佐、使可以根據(jù)病情取舍,有時不必一一具備。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用量計量“份數(shù)”均指重量。
在本發(fā)明中,“中藥組合物”是指由中藥原料藥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組成的混合物,也指上述“混合物”經過加工得到的各種劑型,還指將上述“混合物”經過提純得到的藥物有效成分的組合,以及用該有效成分組合制成的各種藥物制品。在本發(fā)明中,可以在發(fā)明的組合物中添加各種輔料,包括經過加工、提純的發(fā)明組合物添加輔料,用于制成各種劑型。
在本發(fā)明中,“發(fā)明的中藥”包括上述中藥原料的組合物,加工制成的藥物制品等。也就是,“發(fā)明的中藥”是指含有發(fā)明的中藥組合,以及使用適當方法對該發(fā)明的中藥組合進行加工后的各種醫(yī)藥產品。
在本發(fā)明中,“藥物活性成分”或者“活性成分”是指本發(fā)明的原料藥中的對治療疾病有益的物質,也可以指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中起到治療作用的物質的總稱,還用于指以本發(fā)明的原料藥為原料提取得到的具有同樣或者更好的治療效果的物質。在敘述中,有時也用“有效成分”,具有同樣涵義。
第一個方面,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研究了艾滋病的病因病機。
艾滋病傳入我國僅17年,中醫(yī)學中無“艾滋病”的記載,但根據(jù)艾滋病具有從外感受和危害大、傳變快的特點,本發(fā)明的發(fā)明人將其隸屬于祖國醫(yī)學“戾氣”、“濕毒”范疇。艾滋病究其病因為“外感疫毒、濕毒內蘊、熱傷營陰所致”?!岸尽敝覆《尽㈧鍤猓盁帷睘槎舅哂械膶傩?,邪毒初感,邪正交爭,疾病的發(fā)展多循衛(wèi)氣營血的規(guī)律傳變,但因疫毒酷烈,故而常可出現(xiàn)衛(wèi)氣營血交錯重疊現(xiàn)象,往往病情復雜,癥狀多變,多臟器損害者多見,表現(xiàn)出疫毒酷烈,正氣虛損的病理特點。因疫毒有較強的侵襲力,故其傳變迅速,病程中易于化火傷陰、陰損及陽,元氣耗損,正氣不足或內陷生變,出現(xiàn)各種危候。
邪毒初感,往往在邪正交爭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發(fā)熱,邪熱弛張,陰津重灼,故津虧陰傷貫穿本病整個過程,患者乏力倦怠,呈現(xiàn)一派虛癆癥狀,疫毒必然傷陰,津虧陰傷,筋脈失養(yǎng)則全身酸痛,陰虛火旺則咽痛、干咳少痰,終則肺脾腎三臟交虧,可出現(xiàn)腹瀉、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全身中毒癥狀。同時“疫毒之邪可搏血為瘀”,因火熱煎熬,陰津虧少,血液粘稠則滯而為瘀;疫毒猖獗悱郁氣機,氣滯則血行不暢,故病程中多有瘀血的存在,晚期可出現(xiàn)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等,總之,疫毒、血瘀互為因果,正虛、津虧促使病情更加嚴重而出現(xiàn)一系列危候。
疫邪、濕毒、正虛是本病發(fā)病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毒寓于濕邪中,毒隨邪入,病由虛生,變由毒起,遵循中醫(yī)幾千年防治瘟疫的經驗,扶正祛邪為驅邪的二大途徑。
就中藥論,扶正固本中藥不但對殺滅病毒有效,同時,可顯著的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因此,殺滅病毒類中藥可以祛邪,提高免疫力功能類中藥可以扶正固本,并制成中藥復方制劑,以解決艾滋病病毒的變異。
第二個方面,本發(fā)明提出了治療艾滋病的中藥處方。
中藥的藥味繁多,由江蘇新醫(yī)學院編寫的《中藥大詞典》(上??茖W技術出版社)中載明的中藥有5767味。同時,中藥命名方法豐富多彩,有根據(jù)藥物的功效、用藥部位、產地、形態(tài)、氣味、滋味等進行命名的多種方法。對于品種繁多、來源復雜的中藥,為了便于檢索、研究和運用,也存在多種分類方法。在本發(fā)明中,為了清楚明白起見,所用中藥學術語均采用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涵義。如果需要明確,則進行特別的說明。
基于對艾滋病的發(fā)病機理的認識,本發(fā)明提供了如下中藥處方百部12-20份莪術8-13份蒲公英1.5-4.0份金銀花1.5-4.0份土茯苓1.5-4.5份貫眾3.0-7.0份甘草0.2-0.6份方中重用甘潤、苦降之百部,以甘潤補虛,苦降解毒,潤肺滋陰而直達病之本源,味苦泄降而不傷陰,微溫甘潤而不燥烈,為本方之主藥(君藥)。莪術辛散溫通,既入血分,又入氣分,可散瘀化滯,疏通血脈,以助百部解毒之功,為方中之輔藥(臣藥)。金銀花、蒲公英甘寒,寒可清熱解毒,甘則固護陰津,在清·《重慶堂隨筆》中評金銀花可“解瘟疫穢惡濁邪”,更突出了金銀花防治傳染病的作用,蒲公英重在解毒消癰,清·《本草綱目拾遺》有“療一切毒蟲蛇傷”之說,對蒲公英的解毒概念又有所擴展。貫眾苦涼,氣亦濃厚,既可清熱解毒,又可涼血殺蟲,在《神農本草經》中首載貫眾,謂其能“解諸毒、殺三蟲”可除疫毒之弊。土茯苓甘淡性平,祛疫解毒、除濕辟穢,兼可消腫散結,能健脾胃而祛穢濁。四藥(金銀花、蒲公英、貫眾、土茯苓)共為佐藥,散瘀解毒、祛疫除濕,清熱而不傷陰,解毒以祛穢濁。甘草性味甘平,益氣健脾、祛痰止痰、緩急止痛、清熱解毒,調和諸藥,《本草綱目》云“除邪熱,緩正氣,養(yǎng)陰血,補脾胃,潤肺”,扶正祛邪,為方中之使藥。諸藥合用,共奏祛疫扶正、散瘀解毒、除濕養(yǎng)陰之功。
百部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Miq.)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B1.)Miq.或者對葉百部Stemona tuberose Lour.的塊根。主要產于安徽、江蘇、湖北、浙江、山東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須,洗凈,置于沸水中略燙或者蒸至無白心,取出,曬干,切厚片生用。有關百部的詳細資料可以參考中藥領域的書籍,例如江蘇新醫(yī)學院編寫的《中藥大詞典》(上??茖W技術出版社),高學敏主編的《中藥學》(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年9月)。
古籍中記載,百部“主潤益肺”。因此臨床上多用于止咳。體外試驗證明對人型結核桿菌、肺炎球菌等細菌具有抑制作用,也有一定的鎮(zhèn)靜和鎮(zhèn)痛作用。
莪術的異名較多,比如有文術、蓬術、莪術等,是姜科植物莪術Curcuma zedaaria(Berg.)Rosc.的塊莖。莪術又名山姜黃、綠姜。主要功用是行氣,破血,消積,止痛。
金銀花的異名有忍冬花、銀花、金花、雙花等,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的花蕾,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蒲公英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的帶根全草。此外,多種同屬植物也可以同等入藥,比如堿地蒲公英Taraxacum sinicum Kitag.、異苞蒲公英Taraxacum heterolepis Nakai et H.Koidz.等。
貫眾的異名有貫節(jié)、貫鐘等,主要為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蹄蓋蕨科植物蛾眉蕨Lunathyriumacrostichoides(SW.)Ching,球子蕨科植物莢果蕨Matteucciastruthiopteris(L.)Todaro,紫萁科植物紫萁Osmunda japonica Thunb.、烏毛蕨科植物烏毛蕨Blechnum orientale L.、蘇鐵蕨Brainia insignis(Hook.)J.Sm、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L.f.)Sm.等的根莖。優(yōu)選使用綿馬貫眾,即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Nakai。
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土茯苓Smilax glabra Roxb的根莖。具有解毒,除濕,利關節(jié)的功用。
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及根狀莖。甘草的主要功用是和中緩急,潤肺,解毒,調和諸藥。
關于上述藥材的描述,也可以參考中國藥典2000年版第一部第230頁“莪術”,第100頁“百部”,第289頁“蒲公英”,第117頁“金銀花”,第271頁“綿馬貫眾”,第15頁“土茯苓”,第65頁“甘草”項下的規(guī)定。
本發(fā)明的原料藥配方是基于發(fā)明人對艾滋病的發(fā)病機理的理解和研究,組方原則遵循了中藥配伍中的君臣佐使原則。因此,上述藥方中的每味藥物的作用和重要性也符合中醫(yī)學的一般看法,按照中醫(yī)學的觀點對上述處方進行一定程度的變化或者替換也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按照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的普通技術水平所作的各種等同替代也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
第三個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包括上述處方中的中藥的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包括百部12-20份莪術8-13份蒲公英1.5-4.0份金銀花1.5-4.0份土茯苓1.5-4.5份貫眾3.0-7.0份甘草0.2-0.6份上述份數(shù)按照重量份而言,是對原料藥而言,也就是上述7味藥的市售藥材的用量。特別是在制備丸劑和散劑的過程中,可以按照上述重量份配制出有效的藥物劑型。如果是制備濃縮膠囊,由于對上述藥物的提取效率可能會有差異,上述重量比例可能會有變化,但是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宗旨的情況下,仍然認為是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
同樣地,按照本發(fā)明的前面所述,以及中醫(yī)學的原理,該組合物可以包括百部和莪術,可以包括百部、莪術、蒲公英、金銀花、土茯苓和貫眾,也可以包括百部、莪術、蒲公英、金銀花、土茯苓、貫眾和甘草。按照中藥學的觀點,在使用了百部和莪術的組合的基礎上,包括其他物質的組合,也應該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
該組合物可以是上述藥物組合在一起直接構成,也可以將每種藥物按照相應的提純辦法得到提取物之后再行組合而成,或者對含有上述中藥的組合物進行加工制備得到的藥品。
根據(jù)現(xiàn)有文獻的記載,可初步獲悉各味藥材的已知成分,現(xiàn)將本發(fā)明實施中所涉及的上述藥材的主要已知成分類別列表于表1表1處方中各味藥已知成分類別藥味 成分類別百部 生物堿 (百部堿、百部定堿)等莪術 揮發(fā)油 (萜類及倍半萜衍生物、桉精油)等土茯苓皂苷、鞣質、樹脂等綿馬貫眾 綿馬酸類、黃綿馬酸類、綿馬三萜、鞣質、揮發(fā)油、樹脂等蒲公英胡蘿卜素類、三萜類、植物甾醇類、倍半萜內酯類、黃酮類、酚酸類金銀花揮發(fā)油、木犀草素、綠原酸、異綠原酸、皂苷、鞣質、咖啡酸等甘草 三萜類、甘草酸、甘草次酸、黃酮類等詳細情況可以參考如下文獻1、苗明三,李振國等.現(xiàn)代實用中藥質量控制技術.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281,397,678,814,985,10482、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7858,1484,2459,1403,91,5673、周欣等.不同產地莪術揮發(fā)油的研究.華西藥學雜志,2002,17(3)201-2034、李愛群等.溫莪術揮發(fā)油的成分.中草藥,2001,32(9)782-7835、王浴生,鄧文龍等.中藥藥理與應用,第2版[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895
6、叢曉東,徐國均等.百部生藥學研究.藥學學報,1992,27(7)556-5607、叢曉東,徐國均.百部生藥學研究III.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1,22(4)197-1998、吳壽金,楊秀賢.綿馬貫眾化學成分的研究.中草藥,1997,28(12)712-7159、李德華,郝曉閣等.貫眾有效部分德抗腫瘤作用.中草藥,1986,17(6)14-1510、張麗軍,田少庫等.貫眾的研究進展.陜西中醫(yī),2002,23(8)748-74911、蔣亞生,楊寧.貫眾的藥理研究進展.藥學實踐雜志,2000,18(1)17-1812、趙守訓,杭秉倩.蒲公英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中國野生植物資源,第20卷,第3期,1-313、Burrows,Set J Chen Soc 1938204214、CA1959;51;1149515、Takasaki M,Konoshima T,Tokada H,et al,Anti-carcinogenicactivity of Taraxacum Plant II.Biol Pharm Bull 1999;22(6)60616、李伊慶,易楊華等.土茯苓化學成分研究.中草藥,1996,27(12)712-71417、易以軍,曹正中等.土茯苓化學成分的研究(I).中草藥,1993,2423418、易以軍,曹正中等.土茯苓化學成分的研究(II).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1994,33319、易以軍,曹正中等.土茯苓化學成分的研究(III).藥學學報,1995,30(9)718-72020、季宇彬,張廣類.中藥抗腫瘤有效成分藥理和應用.黑龍江黑龍江科技出版社,1998.153-154第四個方面,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防治艾滋病的中藥復方劑。它可以滅治艾滋病病毒,保護和提高激活T4細胞,增強患者的免疫功能,以達到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治療作用,且實驗證明效果顯著。
本制劑的有效部位為小分子化合物,可透過血腦屏障,達到防治艾滋病的功效。
根據(jù)各藥的成分,擬定工藝主要框架為莪術提取揮發(fā)油后加乙醇提取,濃縮,其余六味藥材加乙醇或水提取,濃縮,與莪術醇提浸膏與超臨界提取物合并,制粒,裝膠囊,即可。
根據(jù)江蘇新醫(yī)學院編著的《中藥大詞典》的記載,蓬莪術的根莖中含有1~1.5%的揮發(fā)油。油中主成分為倍半萜烯類。從根莖中分得的倍半萜有蓬莪術環(huán)氧酮、蓬莪術酮、蓬莪術環(huán)二烯、蓬莪術烯、蓬莪術環(huán)二烯酮、異蓬莪術環(huán)二烯酮、蓬莪術烯酮、表蓬莪術烯酮、姜黃二酮、姜黃醇酮、姜黃環(huán)氧薁烯醇、原姜黃環(huán)氧薁烯醇、異姜黃環(huán)氧薁烯醇、姜黃環(huán)氧薁醇、姜黃二薁烯醇。還含有姜黃素、去氫姜黃素。
在制備中,首先采用超臨界萃取法從蓬莪術得到揮發(fā)油。超臨界萃取技術是一種新型分離技術??梢允褂玫某R界流體物質很多,例如二氧化碳、一氧化氮、水、乙烷等。其中二氧化碳臨界溫度接近室溫,臨界壓力也不高,且無色、無味、無毒、化學惰性、不易燃、價格便宜、易制成高純度氣體,所以優(yōu)選使用超臨界CO2萃取。按照超臨界CO2萃取技術得到蓬莪術的揮發(fā)油,備用。優(yōu)選地,超臨界萃取法是在溫度40-60℃和壓力15-25MPa下,制備得到揮發(fā)油。同時保留藥渣。
將上一步中的蓬莪術藥渣與其余中藥原料藥合并,用乙醇提取。
將蓬莪術油用環(huán)糊精包埋或者吸附。
精制乙醇提取的有效成分。在乙醇提取物中,加入適量的水,獲得沉淀物。如果最先用水提取,則在水提取物中,加入適量的乙醇,獲得沉淀物。隨后用減壓濃縮法進行濃縮,用噴霧干燥等合適方法干燥。
混合上述過程制備的固態(tài)藥物有效成分,作為制劑的主料。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方案中,也可以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液態(tài)注射劑。
在制劑中,輔料可以是淀粉、糊精、微精硅膠,用量為主料的20%-100%,濕潤劑可以采用乙醇。制成的膠囊劑每粒含有0.3g-0.5g的藥物內容物。從外觀上看,膠囊劑的內容物為淡黃色或者黃色顆粒。
具體而言,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是用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膠囊劑。
百部12--20份莪術8--13份蒲公英1.5--4.0份金銀花1.5--4.0份土茯苓1.5--4.5份貫眾3.0--7.0份甘草0.2--0.6份取莪術,用超臨界萃取法,在溫度40-60℃,壓力在15-25MPa,時間在2-4小時,提取揮發(fā)油。提取后的藥渣,合并其他6味中藥,用乙醇提取,乙醇濃度為60%-80%,用量為6-10倍,回流時間為0.5-2小時,提取數(shù)為2-4次。莪術油以環(huán)糊精包埋或吸附。精制方法為水提取醇沉淀、醇提取水沉淀方法,用減壓、濃縮方法進行濃縮,用噴霧干燥法進行干燥。輔料采用淀粉、糊精、微晶硅膠,用量為主料的20%-100%,濕潤劑用60%-90%濃度的乙醇,制成0.3g-0.5g/粒之膠囊劑,內容物為淡黃色或黃色顆粒。
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如下所述的中藥1.藥物組成百部30g 莪術15g 金銀花15g 公英15g貫眾15g 土茯苓15g 甘草6g2.功能祛疫扶正、散瘀解毒、除濕養(yǎng)陰3.主治疫病發(fā)熱、濕毒內蘊、熱傷營陰所致的發(fā)熱、乏力、頭痛、全身酸痛、咽痛、干咳少痰,腹瀉,肝脾及淋巴結腫大等因感染艾滋病病毒所致的相關癥狀。
更優(yōu)選地,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組分的制備方法如下取一定量的莪術,在溫度40-60℃,壓力在15-25MPa,萃取莪術揮發(fā)油2-4小時。用濃度為60%-80%乙醇提取萃取后的莪術藥渣、百部、金銀花、蒲公英、貫眾、土茯苓,和甘草,乙醇用量為6-10倍,回流時間為0.5-2小時,提取數(shù)為2-4次,得到乙醇提取物。混合莪術揮發(fā)油、莪術乙醇提取物和其他藥物的乙醇提取物得到本發(fā)明的藥物的有效成分。
本發(fā)明藥物的活性組分可以加入制備不同劑型時所需的各種常規(guī)輔料,如賦型劑,濕潤劑,崩解劑,粘合劑常規(guī)的中藥制劑方法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的口服劑型,如丸劑,散劑,片劑,膠囊劑,口服液等。也可以提取本發(fā)明藥物的有效成分制成液態(tài)注射劑。在制備成藥制劑時所用輔料優(yōu)選使用淀粉,糊精,微晶硅膠,其用量為主料的20%-100%,濕潤劑優(yōu)選使用乙醇,濃度優(yōu)選為60%-90%,口服劑型優(yōu)選膠囊劑。膠囊劑的重量為0.3g-0.5g/粒。內容物為淡黃色或黃色顆粒。
本發(fā)明的中藥膠囊制劑具有以下優(yōu)點有效部位為小分子化合物,可透過血腦屏障,滅治艾滋病病毒,保護和提高T4細胞,增強患者免疫功能,以達到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治療作用。
本發(fā)明的處方是在臨床實踐的基礎上作出的,療效確切。考慮到艾滋病治療中,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以及患者的抵制等心理因素,基于本發(fā)明的中藥處方可以制備出丸劑、片劑、膠囊劑等。
以下提供的實驗數(shù)據(jù)進一步說明了本發(fā)明藥物的效果。在實驗中,使用了由百部、莪術、金銀花、蒲公英、貫眾、土茯苓、甘草制備的浸膏,和上述第四方面中描述到的膠囊劑內容物。實驗表明本發(fā)明的藥物中的活性成分至少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1.抗病毒作用實驗方法參考Pauwels R.,Balzarini J.,Baba M.,等,Rapid andautomated tetrazolium-based colorimetric assay for the detection ofanti-HIV compound,J.Virol.Methods,1988,20309-321;Viscidi R,F(xiàn)arzadegan H,Leister F,等,Enzyme immunoassay for detection of 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 antigens in cell cultures,J.Clin.Micro.,1988,26371-374進行。實驗表明,在用病毒株HIV-1SF33攻擊MT-4細胞的體系中,本發(fā)明藥物的浸膏表現(xiàn)出的治療指數(shù)為2.35;在用病毒株HIV-1SHXDC0591攻擊PBMC細胞(單核淋巴細胞)的體系中,本發(fā)明藥物的浸膏表現(xiàn)出的治療指數(shù)為15.7。
2.抗炎作用1)對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腫脹的作用通過測定給藥前后,由給大鼠腳跖皮下注射新鮮雞蛋清而引起的腫脹度(注射新鮮雞蛋清可誘發(fā)組織胺、5-HT等炎癥介質的釋放,從而導致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液體滲出)變化來考察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采用阿斯品林片劑作為陽性對照藥。
取SD(Sprague-Dawley)大鼠50只,雌雄各半,體重180-230克。按性別、體重隨機分組,每組10只(雌雄各半)。灌胃給藥,容積為1ml/100g體重,劑量及分組見表2。實驗前禁食12小時,自由飲水。每鼠左后腳爪踝關節(jié)上端腿毛下部盡處用圓珠筆劃一清晰橫線,用特制玻璃容器排水法測鼠爪體積。一人抓住大鼠頭頸背部皮膚固定,一人將左后鼠爪垂直伸入測量器內,使測量器標記線與鼠爪橫線相合。從測量器中流出的液體體積數(shù)即為正常情況下的鼠爪體積。灌服供試藥物,45分鐘后取新鮮雞蛋一枚,倒出蛋清,攪拌均勻,用0.25ml注射器吸取蛋清0.05ml/爪,用5號針頭注入大鼠左后腳跖皮下。然后于0.5、1、2小時各測鼠爪體積1次,計算鼠爪腫脹百分率進行組間比較。
鼠爪腫脹百分率(%)=(致炎后鼠爪體積-致炎前鼠爪體積)/致炎前鼠爪體積×100%實驗結果也見表2。
表2本發(fā)明藥物對蛋清所致大鼠足腫脹的拮抗作用(x±s)

注解1組溶媒對照;2組施用阿斯匹林組,0.2g/Kg;3組施用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低劑量組,0.45g/Kg;4組施用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低劑量組,0.9g/Kg;
5組施用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低劑量組,1.8g/Kg;與溶媒組比較,*p<0.05;**p<0.01g/Kg表示每千克體重施用的藥物量。
從表2結果可以看出,致炎后1h,與對照組相比,阿斯匹林、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可以明顯減輕實驗動物足腫脹度,兩者相比,p<0.05~0.01,有顯著性差異;致炎后2h其,抑制足腫脹的作用仍在持續(xù),說明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對蛋清所致大鼠足腫脹有較好的拮抗作用。
2)大鼠慢性肉芽組織增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實驗采用的陽性對照藥為阿斯品林片劑。取60只大鼠,雌雄各半,按體重、性別隨機分5組,劑量設置和分組見表3。實驗前大鼠禁食12h,自由飲水。乙醚麻醉后,于大鼠背部埋植一無菌濾紙片(直徑8mm,厚0.28mm,重量6.5mg,于8磅壓力下滅菌30min,干燥),縫合傷口,在室溫20-24℃,濕度55%±5%環(huán)境下飼養(yǎng)。植入紙片第6日起開始灌胃給藥,給藥容積為1ml/100g,對照組給予等容積蒸餾水,連續(xù)給藥3日。植入紙片第9日處死動物,將紙片與肉芽組織一并摘出,于80℃干燥8小時后稱重,減去原有紙片重量,即為肉芽組織的重量。
實驗結果見表3。
表3本發(fā)明藥物對大鼠慢性肉芽腫的作用(x±s)

注與溶媒組比較,**p<0.01從表3結果可以看出,與對照組相比,阿斯匹林、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的低、中、高劑組,其肉芽組織重量明顯減輕,兩者相比,p<0.01,有顯著性差異。說明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對大鼠慢性肉芽組織增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3)對二硝基氯苯所致變態(tài)反應的作用以(DNCB)為半抗原,將其涂抹于皮膚后它可與皮膚蛋白結合形成完全抗原。由此刺激T淋巴細胞增值成致敏淋巴細胞。4-7天后,再將DNCB涂抹于皮膚時,可是該部位產生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腫脹)。由此可觀察受試物的抗炎效果。
將雄性KM小鼠,按體重隨機分組,每組12只,分組及給藥劑量見表3。各組動物于背部皮下注射7%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0.02ml致敏后,從第六天開始灌胃給藥,給藥容積0.2ml/10g體重,連續(xù)3天。于末次給藥1小時后在小鼠左耳涂7%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0.03ml,16小時后處死動物,沿耳廓基線剪下兩耳,于同一部位用8mm打孔器沖下耳片稱重,以兩耳重量之差為腫脹度進行組間比較。結果見表4。
表4本發(fā)明藥物對二硝基氯苯所致變態(tài)反應的影響(X±S)組別 劑量 動物數(shù) 腫脹度 耳腫脹抑制(g/kg) (n) (mg)率(%)溶媒組 0.2ml/10g體重12 4.47±1.45 -阿斯匹林 0.5 12 8.75±1.91**90.11低劑量組 0.62512 7.76±1.76**73.60中劑量組 1.25 12 6.96±1.47*55.70高劑量組 2.5 12 8.45±2.15**89.03注與溶媒組相比,*p<0.05,**p<0.01。其中,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中施用了本發(fā)明的藥物的活性成分。
從表4結果可以看出,在小鼠遲發(fā)型變態(tài)反應(耳廓腫脹法)中,各劑量組耳廓腫脹度均高于對照組,對DNCB誘導小鼠遲發(fā)性變態(tài)反應具有增強作用(P<0.05),表明本品具有增強細胞免疫功能。
4)對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擬制作用將二甲苯滴于小鼠腹部去毛皮膚,因其局部刺激作用而導致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當從靜脈內注入藍色染料伊文思藍后,伊文思藍即可從亢進的毛細血管向外滲出,于滴二甲苯的不部位形成藍色斑塊。因此染料滲出量的多少可作為判斷藥物是否能抑制炎癥早期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的指標。
NIH小鼠60只,體重20-22g,雌雄各半,按體重隨機分為5組,每組12只,分組及給藥劑量見表4。每天灌胃給藥一次,連續(xù)4天,末次給藥后1小時,分別給各鼠經尾靜脈注射0.5%伊文思藍生理鹽水溶液0.1ml/10g體重,隨即于小鼠腹部正中部位去毛皮膚上滴二甲苯0.02ml/只。20分鐘后脫頸椎處死,剝下腹部皮膚,將每塊皮膚藍色斑塊用手術剪剪碎投入有塞玻璃試管內,倒入丙酮-硫酸鈉提取液10ml,放置暗處,每日輕輕搖動該試管2~3次。3日后2000rpm離心10分鐘,取上清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計于590nm處進行比色測定光密度(以未泡皮膚的丙酮-硫酸鈉溶液校零)。結果見表5。
表5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對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響(X±SD)組別 劑量 動物數(shù) 染料光密度值(g/kg)(n) (OD)溶媒對照組 - 10 0.73±0.27阿斯匹林組 0.3 12 0.41±0.14**(陽性對照組)低劑量組0.0625 12 0.24±0.20**中劑量組1.25 12 0.27±0.14**高劑量組2.5 12 0.45±0.16**注與溶媒對照組相比,**p<0.01。其中,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中施用了本發(fā)明的藥物的活性成分。
從表5結果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藥物的活性成分的三個劑量組的光密度值均明顯低于溶媒對照組,差別有極顯著意義(p<0.01),表明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能明顯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腹部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亢進。
5)對二甲苯耳腫小鼠抗炎作用的影響用二甲苯作為致炎劑,觀察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了解該藥的抗炎作用。陽性對照藥采用阿斯匹林腸溶片。
NIH小鼠雌雄各半,體重18-20g。隨機分組,每組13只,分組及劑量見表6。各組灌胃給藥,給藥容積0.2ml/10g體重。給藥1hr后,于左側耳廓正、反兩面各均勻涂抹上二甲苯0.02ml,2小時后處死動物,沿耳廓基線剪下兩耳,于同一部位用8mm打孔器沖下耳片稱重,以兩耳之差為腫脹度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實驗結果見表6。
表6本發(fā)明藥物對小鼠抗炎作用的影響(X±S)組別劑量 動物數(shù) 腫脹度 耳腫脹率(g/kg) (n) (mg) (%)溶媒組 0.2ml/10g1260.25±11.48 103.15±17.51體重阿斯匹林 0.3 1329.31±14.21**50.13±23.62**低劑量組 0.6251251.38±20.67 87.51±34.72中劑量組 1.25 1248.17±22.14 81.07±34.51高劑量組 2.5 1339.23±16.23**64.28±24.25**注與溶媒組相比,**p<0.01。其中,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中施用了本發(fā)明的藥物的活性成分。
從表6結果可以看出,與溶媒組相比,阿斯匹林組、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的高劑組能顯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腫脹,表明其對急性滲出性炎癥模型有較好的作用。
6)對凝血系統(tǒng)功能的影響SD50只大鼠、雌雄各半,按體重、性別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分組及劑量見表6。每天灌胃給藥一次,連續(xù)5天,末次給藥后1小時,將鼠斷頭取血,用ST art4型血凝分析儀分別測定凝血酶時間(TT)、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和纖維蛋白原(Fib)濃度。實驗結果見表7。
表7本發(fā)明藥物對凝血系統(tǒng)功能的影響(X±SD)組別劑量 TT PT APTT FIB(g/kg) (Sec.) (Sec.) (Sec.) (g/L)溶媒對 32.37±8.6314.68±1.0114.94±0.633.56±0.36照組阿斯匹 0.2 37.21±4.9614.02±3.4018.56±4.203.18±0.23林組低劑量 0.0625 30.49±8.6813.52±3.7916.21±3.093.10±0.44組中劑量 1.2531.48±7.1312.80±2.5815.32±2.372.64±0.56組高劑量 2.5 33.24±10.76 19.23±4.54**19.02±2.39**2.83±0.44組注與溶媒對照組相比,**p<0.01。其中,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中施用了本發(fā)明的藥物的活性成分。
從表7中結果可以看出,本發(fā)明的藥物的活性成分的高劑量組對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有延長作用,差別有極顯著意義(p<0.01),表明本發(fā)明的藥物有一定的抗凝作用。
3.對機體免疫作用的影響1)對小鼠體內碳粒廓清功能的影響當微粒狀異物如印度墨汁進入小鼠體內血循環(huán)時,可迅速為單核巨噬細胞吞噬而清除,其主要部位為肝脾。故可通過測定小鼠血中碳粒的清除速度,了解受試物對單核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陽性對照藥采用地塞米松片。
將60只小鼠按體重隨機分為5組,每組12只,每天灌胃給藥一次,連續(xù)5天,分組及劑量見表6。末次給藥后1小時,從小鼠尾靜脈注射印度墨汁0.1ml/10g體重,注射墨汁后1min,10min分別用采血用毛細血管(預先用肝素溶液濕潤)從小鼠眼眶后靜脈叢取血20μl后加入到2ml0.1%Na2CO3溶液中搖勻,然后在紫外分光光度計波長680nm下比色,測定光密度(OD)。將小鼠斷頭處死,分別稱取小鼠肝重、脾重,按下式計算吞噬(廓清)指數(shù)(K)及吞噬活性(校正廓清指數(shù))α,與溶媒對照組比較,進行組間t檢驗,比較差異的顯著性。
K=(log OD1-log OD2)/(t2-t1)α=K×體重/(肝重+脾重)(OD1,OD2為不同時間所采取血樣的光密度;t2-t1為取兩血樣的時間差)實驗結果見表8。
表8本發(fā)明藥物對小鼠體內碳粒廓清功能的影響組別 劑量 動物數(shù)吞噬指數(shù)(K) 吞噬活性α(g/kg)(n)溶媒對照 - 9 0.0604±0.0175 6.392±0.627組地塞米松 0.075 10 0.0325±0.0128*6.021±0.951組低劑量組 0.0625 10 0.1017±0.0302*8.800±1.349***中劑量組 1.25 10 0.1066±0.0302***9.113±1.773***高劑量組 2.510 0.1012±0.0301*8.156±0.769*注與溶媒對照組相比,*p<0.05,***p<0.001,其中,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中施用了本發(fā)明的藥物的活性成分。
從表8結果可以看出,地塞米松組的吞噬指數(shù)K值降低,與溶媒對照組相比,差別有顯著性(p<0.05),顯示地塞米松對單核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本發(fā)明藥物低、中、高三個劑量組均能明顯提高小鼠吞噬指數(shù)K值和吞噬活性α值(p<0.05、p<0.001),說明對單核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具有明顯的激活、增強作用。
2)對體液免疫(血清溶血素)的影響當微粒狀異物如印度墨汁進入小鼠體內血循環(huán)時,可迅速為單核巨噬細胞吞噬而清除,其主要部位為肝脾。故可通過測定小鼠血中碳粒的清除速度,了解受試物對單核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采用陽性對照藥阿斯匹林腸溶片進行實驗。
將KM小鼠,18-22克,隨機分組,每組12只,各組灌胃給藥,給藥容積0.2ml/10g體重,分組及劑量見表8。連續(xù)給藥三天后進行免疫取無菌綿羊紅細胞SRBC(保存于阿氏液4℃),用生理鹽水洗3次,每次2000r/min×10min離心,棄去上清,取沉淀用生理鹽水配成5%SRBC懸液,每只小鼠ip0.5ml。于免疫后2小時給予受試藥物,給藥后第4天,摘除小鼠眼球,將血滴入1.5ml塑料離心管中,4℃放置2h。8000r/min×2min離心分離血清,取血清進行溶血實驗。取用生理鹽水稀釋200倍的血清1ml至反應試管中,加入0.5ml5%SRBC,再加入1ml用生理鹽水1∶10稀釋的補體(補體抽取3只豚鼠心臟血,分離血清,混合后-20℃保存),放置37℃恒溫水浴中保持10min。反應完畢,將反應試管立即移入冰浴中以終止反應。制備空白對照用1ml生理鹽水代替血清樣品,SRBC和補體的加入量同反應管。反應管及空白管5000r/min離心2min,取上清0.5ml加入預先加有1.5ml生理鹽水的試管中,再加入溶血素1滴搖勻,用紫外分光儀于540nm處以對照管作空白,分別測定各試管的吸光度值。同時取100ul5%SRBC,加入1.9ml生理鹽水中,再加入快速溶血素1滴,搖勻,測SRBC半數(shù)溶血值(作3次求其平均數(shù))。按下列公式計算每只小鼠樣品的半數(shù)溶血值(HC50)。
樣品HC50=(樣品吸光度值/SRBC半數(shù)溶血時的吸光度均值)×200(血清稀釋倍數(shù))實驗結果見表9。
表9對小鼠溶血素抗體生成的影響(X±s)組別 劑量(g/kg) 動物數(shù) HC50對照組 0.2ml/10g體重 123.82±1.87阿司匹林0.5 1119.41±13.51*低劑量組0.625 1011.57±10.83中劑量組1.251112.12±11.88高劑量組2.5 1012.57±7.02*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中施用了本發(fā)明的藥物的活性成分。
表9結果表明阿司匹林能明顯提高小鼠產生溶血素的能力,本發(fā)明的藥物高劑量組也有此作用,說明本發(fā)明的藥物能增強機體的體液免疫,升高機體的抗體水平。
本發(fā)明也研究了發(fā)明中藥的毒性情況,從急性毒性和長期毒理性兩個方面進行了實驗。
1.急性毒性資料以小鼠所能耐受的最大濃度3.363g/ml(按生藥計算)和最大容積40ml/kg/次灌胃給藥,未見任何毒性反應;而給受試小鼠以最大劑量134.53g/kg(按生藥計算)經口投予供試物后,仍未見任何毒性反應。因此本發(fā)明中藥浸膏的小鼠口服半數(shù)致死量(LD50)大于134.53g/kg(按生藥計算)的最大耐受量。
以最大濃度(3.363g生藥/ml)和最大容積(40ml/kg/次)灌胃給予小鼠受試品后未見動物死亡,因此無法測出其半數(shù)致死量(LD50),故測定了受試品的最大耐受量。本發(fā)明中藥浸膏的最大耐受量為134.53g/kg(按生藥計算)。以此劑量給藥后的七天觀察期間內,動物精神狀態(tài)良好,行為正常,體重增加,未見異常現(xiàn)象。表明本發(fā)明中藥浸膏在小鼠口服最大給藥量134.53g/kg(按生藥計算)的情況下,無任何毒性反應。參考《中藥新藥研究指南》,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藥政管理局編,1994進行實驗,結果見表10。
表10本發(fā)明藥物的活性成分的小鼠急性毒性試驗(灌胃給藥)劑量 動物數(shù) 死亡動物 死亡率 最大耐受量(n) 數(shù)(n) (%)(MTD)♀ ♂ (g生藥量/kg)134.53g生藥量/kg 5 5 0 0134.53g生藥量/kg 5 5 0 0 MTD=134.53134.53g生藥量/kg 5 5 0 02、長期毒性資料將本發(fā)明中藥的3g生藥/kg(相當于人臨床用劑量的10倍)連續(xù)23周給大鼠經口灌胃給藥,在受試動物的行為、體重、尿、血液學及血液生化學檢查中均未見明顯異常改變,也未見有與受試藥物相關的病理組織學改變。因此,可認為該劑量是在本試驗條件下的無毒性反應劑量。
隨著劑量增大到15g生藥/kg、30g生藥/kg(相當于臨床用劑量的50、100倍),可出現(xiàn)乳酸脫氫酶增高、肝臟臟器系數(shù)增大、輕度肝細胞嗜酸改變等。由此可認為該供試品劑量增大時對肝臟有輕度毒性,但觀察期的結果表明這種毒性是可恢復的。
給藥期和觀察期結束時的臨床化學(尿常規(guī)、血常規(guī)、血凝及血清生化)方面的檢測結果,常有波動而致使組間及給藥期和觀察期結束時的結果比較,顯示出有顯著性差異(p<0.05),如給藥期高劑量組的纖維蛋白原和LDH升高(p<0.05);中劑量組的血糖升高等。根據(jù)操作人員的經驗,這種情況大多是儀器的原因(均在儀器的波動范圍之內)。
給藥23周后,中、高劑量組大鼠的肝臟臟器系數(shù)增大(p<0.05),但停藥3周后,這種差異變?yōu)闊o顯著性(p>0.05),表明供試品對肝臟的影響具有可恢復性。
給藥23周后,中劑量組(7/11)和高劑量組(7/13)可見散在的肝細胞體積稍變小、變圓、胞漿紅染、呈均質狀,此為輕度肝細胞嗜酸變,表明該供試品劑量增大時對肝臟有輕度毒性,而3周的恢復期結束后,上述病變大為減輕。
給藥期和觀察期結束時的低、中、高各劑量組和溶媒對照組,可見有不同程度的肺炎、肺淤血、輕度肺膿腫及輕度腎充血性變化等。這些變化與受試藥物的劑量大小以及動物性別無正相關性,可能是動物自發(fā)性病變,或組織自溶所致。
本發(fā)明的藥物以膠囊劑形式進行了一些臨床實驗,表現(xiàn)出良好的療效。以生藥計,本發(fā)明的藥物使用劑量為每次0.3克,可以在較大范圍內依據(jù)病情進行變化;每日施用次數(shù)為2-6次,以3次為宜。
下面是艾滋病患者服用本發(fā)明藥物的膠囊劑的實驗結果,如表11、表12和表13所示。9例患者(男6例,女3例)均由HIV抗體陽性確認,以口服3次/日、6粒/次的用藥方式服用本發(fā)明的藥物膠囊共150天。在表11和表13中,分別用字母A-I代表這些患者。表11表示這些患者的臨床癥狀變化情況,表13表示對這些患者進行CD4、CD8細胞計數(shù)和HIV病毒載量進行檢測的結果。
在表11中,列出了9例患者的性別、年齡、服藥前臨床癥狀和服藥后150天的臨床癥狀。表12對此進行了歸納。
在表13中,列出了這些患者服用本發(fā)明藥物前(表13中記為“前”)、服用后90天(表13中記為“后1”)和服用后150天(表13中記為“后2”)的一些檢測結果。分別采集患者血液樣品進行檢測。其中CD4、CD8細胞計數(shù)采用的儀器是COULTER ELITE ESP流式細胞儀和全自動血球計數(shù)儀,所用試劑為由美國Beckman Coulter公司生產的IMMUNOTECH試劑,熒光抗體CD3-FITC,CD4-PE,CD45-PC5,兔洗溶血素(1ysing Solution C)。病毒載量測定所用儀器是NuclisensRcader,試劑為由法國BioMerieux公司生產的Nuclisens HIV-I QT(NASBA)50test/kit,生產批號為02121301(Amplication kit),02121302(Detection kit)。上述測定,均按照試劑盒和儀器提供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表11患者服藥前后的臨床癥狀變化


表12臨床癥狀小結

表13血檢結果

上述臨床實驗表明,本發(fā)明的藥物在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命質量和CD4上升方面有明顯的臨床意義和效果,能夠有效地控制機會性感染,在臨床應用中無不良反應發(fā)生,未見毒副作用。
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實施例1本發(fā)明藥物的膠囊劑制備1)稱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中藥,百部17份、莪術10份、蒲公英2.5份、金銀花2.5份、土茯苓3.0份、綿馬貫眾5.0份和甘草0.5份。
2)取莪術,用超臨界萃取法,在溫度40℃和壓力15MPa下,提取2小時得到揮發(fā)油,得到活性成分1。并將其以環(huán)糊精包埋或吸附。
3)將步驟2)的莪術藥渣,合并其他6味中藥,用乙醇提取,乙醇濃度為60%,用量為6倍,回流時間為0.5小時,提取2次。得到活性成分2。
4)合并活性成分1和活性成分2得到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經過濃縮干燥得到固體粉末,作為主料。
5)按照主料重量的20%加入輔料淀粉,制備成膠囊內容物,裝入明膠硬膠囊。
實施例2本發(fā)明藥物的膠囊劑制備1)稱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中藥,百部17份、莪術10份、蒲公英2.5份、金銀花2.5份、土茯苓3.0份、綿馬貫眾5.0份和甘草0.5份。
2)取莪術,用超臨界萃取法,在溫度60℃和壓力25MPa下,提取4小時得到揮發(fā)油,得到活性成分1。并將其以環(huán)糊精包埋或吸附。
3)將步驟2)的莪術藥渣,合并其他6味中藥,用乙醇提取,乙醇濃度為80%,用量為10倍,回流時間為2小時,提取4次。得到活性成分2。
4)合并活性成分1和活性成分2得到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經過濃縮干燥得到固體粉末,作為主料。
5)按照主料重量的100%加入輔料淀粉,制備成膠囊內容物,裝入明膠硬膠囊。
實施例3本發(fā)明藥物的注射劑制備1)稱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中藥,百部17份、莪術10份、蒲公英2.5份、金銀花2.5份、土茯苓3.0份、綿馬貫眾5.0份和甘草0.5份。
2)取莪術,用超臨界萃取法,在溫度40℃和壓力15MPa下,提取2小時得到揮發(fā)油,得到活性成分1。
3)將步驟2)的莪術藥渣,合并其他6味中藥,用乙醇提取,乙醇濃度為60%,用量為6倍,回流時間為0.5小時,提取2次。得到活性成分2。
4)合并活性成分1和活性成分2得到本發(fā)明的藥物活性成分。
5)經微孔濾膜常溫過濾,罐裝,最后加熱至100℃,30分鐘,流通蒸汽消毒,得到注射劑。
權利要求
1.一種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它主要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百部12-20份、莪術8-13份、蒲公英1.5-4.0份、金銀花1.5-4.0份、土茯苓1.5-4.5份、貫眾3.0-7.0份和甘草0.2-0.6份。
2.根據(jù)權利要求1的藥物,其中個原料藥的用量為百部17份、莪術10份、蒲公英2.5份、金銀花2.5份、土茯苓3.0份、貫眾5.0份、甘草0.5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藥物,其中所述貫眾是綿馬貫眾。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藥物,可以制備為膠囊劑、丸劑、散劑、口服液和注射劑。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膠囊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下列步驟1)提取莪術的揮發(fā)油;2)制備1)的莪術藥渣中的乙醇提取物;3)用乙醇提取百部、蒲公英、金銀花、土茯苓、貫眾和甘草的有效成分;4)合并上述步驟1)、2)和3)所得物質,裝入膠囊,得到膠囊劑。
6.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采用超臨界萃取法。
7.根據(jù)權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超臨界萃取法是在溫度40-60℃和壓力15-25MPa的條件下,用二氧化碳提取2-4小時得到揮發(fā)油。
8.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步驟2)和3)可以合并進行。
9.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步驟2)和3)中,所用乙醇濃度為60%-80%,用量為藥物體積的6-10倍,回流時間為0.5-2小時,提取數(shù)為2-4次。
10.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莪術的揮發(fā)油可以以環(huán)糊精包埋或吸附。
11.根據(jù)權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步驟4)進一步可以使用輔料與所得物質混合。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藥物的注射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可以包括下列步驟1)提取莪術的揮發(fā)油;2)制備1)的莪術藥渣中的乙醇提取物;3)用乙醇提取百部、蒲公英、金銀花、土茯苓、貫眾和甘草的有效成分;4)合并上述步驟1)、2)和3)所得物質,過濾除去熱源,罐裝滅菌,得到注射劑。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的藥物,可以采用煎煮法制備成口服液。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的藥物,其主要是由百部、莪術、蒲公英、金銀花、土茯苓、貫眾和甘草按照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該藥物具有祛疫扶正、散瘀解毒、除濕養(yǎng)陰之功,具有治療艾滋病的較佳療效。它可以被制備成任何一種常用劑型。本發(fā)明也提供了這種藥物的膠囊劑以及制備方法。膠囊劑服用方便,有效成分得到濃縮,尤其適用于預防和治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
文檔編號A61P31/00GK1562309SQ200410030978
公開日2005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4月1日
發(fā)明者王建棟 申請人:王建棟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嘉禾县| 肇州县| 轮台县| 德昌县| 华宁县| 孝感市| 临武县| 文成县| 泗水县| 长寿区| 清远市| 榆树市| 丰台区| 观塘区| 宁明县| 石棉县| 建阳市| 将乐县| 镇原县| 平山县| 罗定市| 寻甸| 合江县| 垦利县| 拉萨市| 九龙城区| 龙胜| 德保县| 霍林郭勒市| 闸北区| 台东县| 万州区| 化州市| 石林| 精河县| 东方市| 怀集县| 深泽县| 石门县| 长治市| 南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