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燒傷止痛貼及其配制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國醫(yī)藥燒傷外科領(lǐng)域,特別涉及的是燒傷即刻止痛、減少水泡生成有良好效果的燒傷止痛貼及其配制方法。
背景技術(shù):
臨床上最常見的中、小面積燒傷現(xiàn)在的治療方法最多的是外涂各類燒傷膏或暴露或植皮治療,使用期間容易感染,整個治療過程愈合緩慢,遺留疤痕并且疤痕愈合后孿縮時會造成功能障礙,同時治療費用高。
在治療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燒傷創(chuàng)面不能即刻有效地得到保護,受傷細胞繼續(xù)腫脹、壞死、液體滲出,致使24小時內(nèi)創(chuàng)面擴大加深,這是病情加重后遺疤痕生理功能障礙和增加治療費用的關(guān)鍵原因,這也是燒傷領(lǐng)域的難題。針對這一難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燒傷止痛貼及其配制方法。
發(fā)明內(nèi)容
該燒傷止痛貼組成及其重量百分比為地榆2--10% 茶油5--20% 冰片0.5--3% 蜂蜜7--80% 鹽1--84.5%。
上述配方的燒傷止痛貼的配制方法由如下步驟組成1、地榆焙干研成極細粉末過篩。
2、茶油煮沸,然后迅速投入地榆粉,攪拌成稀膏狀,再加入蜂蜜、鹽,邊倒邊拌勻,熬開5分鐘,冷卻后加入冰片粉攪拌勻。
3、10×5cm,5×5cm規(guī)格三層紗布消毒,置于無菌容器內(nèi),倒入藥液浸透制成藥膏紗布,分個裝入滅菌無毒的塑料袋內(nèi)封口,制成一次性燒傷止痛貼。
使用時,開口處撕開塑料袋封口,將該止痛貼貼敷于創(chuàng)面即可,外用繃帶固定。
上述配方中各味藥的藥理功能為蜂蜜性味,甘、平,功用主治補中、潤燥,止痛、解毒。治肺燥咳嗽,腸燥便秘,胃脘疼痛、鼻淵,口瘡,湯火燙傷,解烏頭毒。
主要成份果糖、葡萄糖,少量蔗糖,含氮化合物,有機物,揮發(fā)油,蠟,花粉粒,酵母酶,無機鹽,維生素A、C、D、膽堿、B2、維生素K;微量元素鐵、錳、銅、鎳等。
藥理作用有1、抗炎作用。2、生肌作用。3、抗過敏作用。4、調(diào)補作用。
茶油性味,甘、涼。功用主治清熱化濕,殺蟲解毒。治療痧氣腹痛,疥癬,湯火傷。主要成份脂肪油(油酸,硬脂酸等的甘油酯)藥理作用有1、營養(yǎng)作用。2、保護作用。
地榆性味,苦酸寒。功用主治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治吐血,癰腫,濕瘡,金瘡,燒傷。主要成分鞣質(zhì),三萜皂甙,藥理作用①燙傷治療作用。②止血作用。③止吐作用。④抗菌作用。⑤對蛋白質(zhì)消化作用。
鹽性味成。功用主治主蟲蝕,疥、癬、瘺、蟲咬。主要成份氯化鈉。藥理作用①殺菌作用。②消腫作用。
冰片性味辛苦,涼。功用主治通諸竅,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腫止痛。治中風(fēng)口噤,熱病神昏,口瘡,癰腫。主要成份右旋龍腦。藥理作用①止痛及溫和的防腐作用;②抑菌作用。
該止痛貼對燒傷早期止痛和減輕病情有極明顯的療效,且該配方成本低,制作容易,無副作用,使用方便,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燒傷止痛貼具體配方為地榆100g 茶油200g 冰片30g 蜂蜜1000g 鹽30g。
實施例2燒傷止痛貼具體配方為地榆40g 茶油80g 冰片10g 蜂蜜400g 鹽830g。
實施例3燒傷止痛貼具體配方為地榆60g 茶油120g 冰片20g 蜂蜜700g 鹽460g。
權(quán)利要求
1.燒傷止痛貼,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組分及重量百分比為地榆2-10%,茶油5-20%,冰片0.5-3%,蜂蜜7-80%,鹽1-84.5%。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燒傷止痛貼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由下列步驟組成(1)將地榆焙干研成極細粉末過篩,(2)茶油煮沸,然后迅速投入地榆粉,攪拌成稀膏狀,再加入蜂蜜、鹽,邊倒入邊攪拌均勻并熬開2-5分鐘以消毒,冷卻后加入冰片粉攪勻,(3)將10×5cm,5×5cm規(guī)格三層紗布消毒,置于無菌容器內(nèi),倒入熬制的藥液充分浸透紗布制成藥膏紗布,分個裝入滅菌無毒的塑料袋內(nèi)封口,即制成燒傷止痛貼。
全文摘要
燒傷止痛貼及其配制方法屬于中國醫(yī)藥燒傷外科領(lǐng)域,燒傷止痛貼組成及其重量百分比為地榆2-10,茶油5-20,冰片0.5-3,蜂蜜7-80,鹽1-84.5,其配制方法為先將茶油煮沸,然后投入地榆粉,攪拌成稀膏狀,再加入蜂蜜、鹽,熬開5分鐘,冷卻后加入冰片粉攪拌勻,紗布消毒置于無菌容器內(nèi),倒入藥液浸透制成藥膏紗布,分個裝入滅菌無毒的塑料袋內(nèi)封口,制成一次性燒傷止痛貼。該止痛貼對燒傷早期止痛和減輕病情有極明顯的療效。具有配方成本低、制作容易、無副作用、使用方便等優(yōu)點,將成為家庭燒傷急救和門診急診常備藥品。
文檔編號A61P17/00GK1650948SQ20041006611
公開日2005年8月10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12月9日
發(fā)明者鄭愛茹, 冷護基 申請人:安徽工業(yè)大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