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白癜風、銀屑病、魚鱗病及頑固性牛皮癬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皮膚病的藥物,確切地說,是一種治療白癜風、銀屑病、魚鱗病等癬病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白癜風、銀屑病和魚鱗病常見的障礙性皮膚病,發(fā)病機理非常復雜,至今仍不清楚,有的是先天性遺傳,有的是后天性色素脫失性或角化所形成的皮膚病。中醫(yī)認為,白癜風、銀屑病、魚鱗病等是由于腎氣不足,皮膚氣代功能虛弱,導致氣血新陳代謝紊亂,不能及時把體內(nèi)的毒素排出體外,日積月累,使體內(nèi)毒素積聚,淤阻于皮膚之間,兼受外界不良因素,使體內(nèi)毒素侵入皮膚,破壞皮肌,形成病變。對白癜風、銀屑病和魚鱗病等障礙性皮膚病,目前西醫(yī)尚無根治療法,主要是對癥治療,以緩解癥狀。如對魚鱗病一般病癥采用局部療法,可搽凡士林,10%-20%尿素霜或含羥酸的乳劑增加皮膚水合作用及保持皮膚柔潤的制劑;或外用角質(zhì)松解劑,6%水楊酸軟膏,6%水楊酸,40%丙二醇的凝膠劑,30.05%維A酸霜。對魚鱗病樣紅皮病的患者可外用弱作用的類固醇皮質(zhì)激素制劑。對大皰性先天性魚鱗病樣紅皮病的患者必要時需使用抗菌藥物控制化膿菌感染。對重癥患者可采用全身療法,內(nèi)服依曲替酯,0.5mg/kg.d。目前市場上治療白癜風、銀屑病和魚鱗病等皮膚病的藥品種類有酊、散、注射劑等,但大多滅菌不徹底,治療效果差,對藥物有依賴性。
發(fā)明內(nèi)容
為克服現(xiàn)有白癜風、銀屑病和魚鱗病常見的障礙性皮膚病治療方法的缺陷,本方來源于申請人家傳,經(jīng)過多年反復探索和臨床觀察,本發(fā)明公開一種使用方便、治療效果好的治療白癜風、銀屑病、魚鱗病及頑固性牛皮癬的中藥。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shù)問題所采用的技術(shù)方案是1、本方面包括內(nèi)服中藥、外用中藥水劑、外用中藥膏劑A、所述內(nèi)服中藥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藥制成的紫草10~15克,麻黃4~8克,藁本8~10克,酸漿菜8~10克,山梔子3~5克,硫磺3~8克、豆腐200~300克;
B、所述外用水劑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藥制成的地骨皮20~30克,牛蒡子25~35克,升麻15~30克,蜈蚣15~30克,全蝎15~30克,馬錢子40~50克,烏蛇20~30克,斑蝥10~15克,蟾蜍50~100克,紅粉80~120克,95%酒精1500-2000克;C、所述外用膏劑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藥制成的黑豆油120~150克,鉀之鹵45~55克。
2、本發(fā)明的優(yōu)化配方如下A、所述內(nèi)服中藥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藥制成的紫草10克,麻黃6克,藁本8克,酸漿草8克,山梔子3克,硫磺5克、豆腐250克;B、所述外用水劑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藥制成的地骨皮25克,牛蒡子30克,升麻30克,蜈蚣25克,全蝎25克,馬錢子40克,烏蛇25克,斑蝥15克,蟾蜍50克,紅粉100克;C、所述外用膏劑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藥制成的黑豆油150克,鉀之鹵50克。
3、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如下A、所述內(nèi)服中藥是將用量配比的紫草、麻黃、藁本、酸漿菜研成細末,用紗布包扎放入罐中,加水100-150克,煎熬40-60分鐘,去渣后再用文火將藥液煎至50-80克,加入山梔子粉末,浸泡2-3小時,再加入硫磺、豆腐,用文火蒸40-50分鐘,待用;B、所述外用水劑是按用量配比的地骨皮、牛蒡子、升麻、蜈蚣、全蝎、馬錢子、烏蛇、斑蝥和蟾蜍研成細末放入罐中,加1500-2000克95%酒精,密封后埋入地下1米深處,浸泡30-40天,取出去渣,再加入500-1000克95%酒精和80-120克紅粉,密封后埋入地下1米深處,泡制7-10天,待用;C、所述外用膏劑是將2000-2500克黑豆放入罐中,粘泥封口后,埋入稻糠或木屑中,燒烤2-3小時后,取出榨油,按用量配比將黑豆油與鉀之鹵調(diào)和成膏劑,待用。
本發(fā)明內(nèi)服中藥選用紫草、麻黃、藁本、酸漿菜、山梔子、硫磺和豆腐,其中紫草為紫草科植物紫草、新藏假紫草或滇紫草的根,含乙酰動紫草醌、紫草醌、紫草烷等,性味苦、寒,具有涼血、活血、清熱、解毒功效,,治溫熱黃疸、紫癲、吐、淋蟲、血痢、濕疹、丹毒、癰腫。
麻黃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zhì)莖,含生物堿、麻黃堿、鞣質(zhì)、揮發(fā)油等,性味辛苦、溫,具有發(fā)漢、平喘、利水功用,治傷寒表實、發(fā)熱惡寒、骨節(jié)疼痛、風邪頑痹、皮膚不仁、風疹瘙癢等。
藁本為傘形科植物藁本或遼藁本的根莖及根,含揮發(fā)油,其中主要成分是3-丁基苯酞、蛇床內(nèi)酯,性味辛、寒,具有散風寒濕邪功效,治風寒頭痛、寒濕腹痛、疝瘕、疥癬等。
酸漿菜又名山蓼,為蓼科植物腎葉山蓼的全草,性味酸、涼,具有清熱利濕功用,治肝氣不舒、肝炎、壞血病。
梔子又名木丹、山梔子等,為茜草植物山梔的果實,含黃酮類梔子素、果膠、鞣質(zhì)、藏紅花素、藏紅花酸、甘露醇,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作用,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血痢、熱毒瘡瘍、扭傷腫痛。
硫磺為礦物,純品主含硫,性味酸、熱、有毒,外用治疥癬濕瘡等皮膚病,有殺蟲作用,內(nèi)服有補火壯陽、驅(qū)寒逐冷、通大便的功效。
豆腐為食品類豆腐,具有清熱、利尿、解毒功效。
本發(fā)明外用水劑選用地骨皮、牛蒡子、升麻、蜈蚣、全蝎、馬錢子、烏蛇、斑蝥、蟾蜍和紅粉,其中地骨皮為茄科植物枸杞等的根皮,含桂皮酸、多量酚類物質(zhì)、甜菜堿,性味甘、寒,具有清熱、涼血作用,之虛勞潮熱盜汗、肺熱咳喘、吐血、消渴、高血壓、癰腫、惡瘡。
牛蒡子又名惡實、大力子等,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實,含牛蒡甙、異牛蒡酚,性味辛苦涼,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消腫解毒作用,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作癢、癰腫瘡毒。
升麻,性味微甘、苦、平、微寒、無毒,具有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舉升陽氣的作用。
蜈蚣為大蜈蚣科動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緣動物的干燥全蟲,含二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脂肪油、蟻酸等酸類,性味辛溫、有毒,具有袪風、定驚、攻毒、散結(jié)功效。
全蝎又名全蟲,為鉗蝎科動物鉗蝎的干燥全蟲,含蝎毒、三甲胺、甜菜堿、酸類等,性味咸辛、平、有毒,具有袪風、止痙、通絡、解毒功用。全蝎為鉗蝎科動物鉗蝎的干燥全蟲,含一種類似蛇毒神經(jīng)毒的蛋白質(zhì)蝎毒、三甲胺、甜菜堿、酸類等,性味咸辛、平、有毒,具有祛風、止痙、通絡、解毒功效,治驚風抽搐、癲癇、中風、風濕痹痛、風疹瘡腫等。
馬錢子為馬錢科植物馬錢的成熟種子,含生物堿,性味苦、寒、有毒,具有散血熱、消腫、止痛作用,治咽喉痹痛、癰腫、風痹疼痛、骨折。
烏蛇為游科動物烏梢蛇除去內(nèi)臟的全體,主含蛋白質(zhì)及脂肪,性味甘咸、平,具有止血、化痰、利水、消癰腫功用。
斑蝥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或黃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蟲,含斑蝥素、脂肪及樹脂、蟻酸、色素等,性味辛、寒、有毒,具有攻毒、逐瘀功效,外用之惡瘡、頑癬,內(nèi)服治累癘、狂犬咬傷。
蟾蜍又名癩蛤蟆,為蟾蜍科動物中華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全體,性味辛、涼、有毒,具有破癥結(jié)、行水濕、化毒、殺蟲、定痛功用,治療瘡、發(fā)背、惡瘡、徵瘕癖積、鼓脹、水腫等。
紅粉為粗制氧化汞,有毒,具有搜膿、拔毒、去腐、生肌作用,治癰腫、疔瘡、梅毒、瘡瘍。
本發(fā)明外用膏劑是用鉀之鹵與黑豆油調(diào)制而成。
鉀之鹵,為礦物,性味咸苦辛、溫、有毒,有破癰腫、行瘀血、生肌解毒作用,可用于治息肉惡瘡、癰腫疔毒等。
本發(fā)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本發(fā)明根據(jù)白癜風、銀屑病和魚鱗病等皮膚病的發(fā)病機理、臨床癥狀和階段,采用中藥內(nèi)服和外涂相結(jié)合的組合療法,具有陰可陽化,袪邪固本,內(nèi)外兼治,陰陽兼顧,不濕不燥,藥性平和持久,潤膚消斑,改善集體氣血代謝,增強人體免疫能力。對初發(fā)患者,搜散風邪、寒熱,活血、涼血,該藥具有快速控制病情,直接滲透刺激病灶未梢血管擴張,促進皮膚代謝平衡的確切效果,有利白斑病位周圍黑色素的形成,促使黑色素細胞再生,從而使皮膚恢復自然色彩的功效,療程短,見效快,愈后不易復發(fā);2、本發(fā)明組方祛邪扶正并舉,標本兼治,適于各種癬癥,一藥多能,滅菌徹底,尤其適白癜風、銀屑病、魚鱗病,且無毒副作用;
3、本發(fā)明外用水劑還可用于治療療、瘡、癰、疥和濕疹,療效顯著;4、本發(fā)明制備簡單,服用和涂擦方便;5、本發(fā)明的使用效果以篩選的臨床治療4281例初發(fā)患者為例,其中白癲風患者1126例,銀屑病452例,魚鱗病275例,疔瘡疥癰患者1826例,尋常狼瘡、粟粒性狼瘡365例,丹毒患者137例。使用方法將本發(fā)明內(nèi)服制劑分為二份,中飯和晚飯前一小時服用,連續(xù)服用30天;同時將本發(fā)明外用水劑涂擦患處,每天3-5次,連續(xù)涂擦30天;停藥后將本發(fā)明外用膏劑涂擦患處,每日3-5次,連續(xù)涂擦30天為一個療程。上述患者按年齡及病情使用本發(fā)明連續(xù)治療兩個療程,進行療效觀察。除有25例中途未堅持治療外,例患者痊愈,且一年后隨訪30例均未見有復發(fā)者,30例明顯好轉(zhuǎn),總有效率達98.9%,治愈率達96%。
再以篩選的臨床治療2785例重癥患者、久治不愈者為例,其中其中白癲風患者983例,濕疹1802例。使用方法將本發(fā)明內(nèi)服制劑分為二份,中飯和晚飯前一小時服用,連續(xù)服用45天;同時將本發(fā)明外用水劑涂擦患處,每天3-5次,連續(xù)涂擦45天;停藥后將本發(fā)明外用膏劑涂擦患處,每日3-5次,連續(xù)涂擦45天為一個療程。上述患者按年齡及病情使用本發(fā)明連續(xù)治療三個療程,進行療效觀察。除12例患者中途放棄治療外,2773例患者痊愈,且一年后隨訪20例均未見有復發(fā)者,19例治愈,1例明顯好轉(zhuǎn),總有效率達99.6%,治愈率為98.8%。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說明。
實施例1A、內(nèi)服中藥的制備取下列原料紫草10克,麻黃6克,藁本8克,酸漿草8克,研成細末,用紗布包扎放入罐中,加水400克,煎熬60分鐘,去渣后再用文火將藥液煎至50-80克,加入山梔子粉末3克,浸泡2小時,再加入硫磺5克、豆腐250克,用文火蒸50分鐘,待用。
B、外用水劑的配制取下列原料地骨皮25克,牛蒡子30克,升麻30克,蜈蚣25克,全蝎25克,馬錢子40克,烏蛇25克,斑蝥15克,蟾蜍50克,研成細末放入罐中,加2000克95%酒精,密封后埋入地下1米深處,浸泡30天,取出去渣,再加入500-1000克95%酒精和100克紅粉,密封后埋入地下1米深處,泡制10天,待用。
C、外用膏劑的配制將2500克黑豆放入罐中,粘泥封口后,埋入稻糠或木屑中,燒烤3小時后,取出榨油,將黑豆油150克與鉀之鹵50克調(diào)和成膏劑,待用。
實施例2A、本實施例的內(nèi)服中藥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藥制成紫草10克,麻黃4克,藁本8克,酸漿菜8克,山梔子3克,硫磺3克、豆腐200克,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一(A);B、本實施例外用水劑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藥制成的地骨皮20克,牛蒡子25克,升麻15克,蜈蚣15克,全蝎15克,馬錢子40克,烏蛇20克,斑蝥10克,蟾蜍50克,紅粉80克,95%酒精1500克,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一(B);C、本實施例外用膏劑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藥制成的黑豆油120克,鉀之鹵45克,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一(C);。
實施例3A、本實施例的內(nèi)服中藥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藥制成紫草15克,麻黃8克,藁本10克,酸漿菜10克,山梔子5克,硫磺8克、豆腐300克,其制備方法同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白癜風、銀屑病、魚鱗病及頑固性牛皮癬的中藥,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內(nèi)服中藥、外用中藥水劑、外用中藥膏劑A、所述內(nèi)服中藥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藥制成的紫草10~15克,麻黃4~8克,藁本8~10克,酸漿菜8~10克,山梔子3~5克,硫磺3~8克、豆腐200~300克;B、所述外用水劑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藥制成的地骨皮20~30克,牛蒡子25~35克,升麻15~30克,蜈蚣15~30克,全蝎15~30克,馬錢子40~50克,烏蛇20~30克,斑蝥10~15克,蟾蜍50~100克,紅粉80~120克,95%酒精1500-2000克;C、所述外用膏劑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藥制成的黑豆油120~150克,鉀之鹵45~55克。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白癜風、銀屑病、魚鱗病的中藥,其特征在于A、所述內(nèi)服中藥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藥制成的紫草10克,麻黃6克,藁本8克,酸漿草8克,山梔子3克,硫磺5克、豆腐250克;B、所述外用水劑是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草藥制成的地骨皮25克,牛蒡子30克,升麻30克,蜈蚣25克,全蝎25克,馬錢子40克,烏蛇25克,斑蝥15克,蟾蜍50克,紅粉100克,95%酒精1500克;C、所述外用膏劑由下列用量配比的中藥制成的黑豆油150克,鉀之鹵50克。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白癜風、銀屑病、魚鱗病的中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A、所述內(nèi)服中藥是將用量配比的紫草、麻黃、藁本、酸漿菜研成細末,用紗布包扎放入罐中,加水100-150克,煎熬40-60分鐘,去渣后再用文火將藥液煎至50-80克,加入山梔子粉末,浸泡2-3小時,再加入硫磺、豆腐,用文火蒸40-50分鐘,待用;B、所述外用水劑是按用量配比的地骨皮、牛蒡子、升麻、蜈蚣、全蝎、馬錢子、烏蛇、斑蝥和蟾蜍研成細末放入罐中,加1500-2000克95%酒精,密封后埋入地下1米深處,浸泡30-40天,取出去渣,再加入500-1000克95%酒精和80-120克紅粉,密封后埋入地下1米深處,泡制7-10天,待用;C、所述外用膏劑是將2000-2500克黑豆放入罐中,粘泥封口后,埋入稻糠或木屑中,燒烤2-3小時后,取出榨油,按用量配比將黑豆油與鉀之鹵調(diào)和成膏劑,待用。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白癜風、銀屑病、魚鱗病等癬病的中藥,它是中草藥制成的內(nèi)服制劑、外用水劑和外用膏劑的組合,其中內(nèi)服制劑包括下列原料紫草,麻黃,藁本,酸漿草,山梔子,硫磺、豆腐;外用水劑包括下列原料地骨皮,大力子,升麻,蜈蚣,全蝎,馬錢子,烏蛇,斑蝥,蛤蟆,紅粉;外用膏劑是由黑豆油,鉀之鹵克制成。本發(fā)明采用中藥內(nèi)服和外涂相結(jié)合的組合療法,祛邪扶正并舉,標本兼治,適用于各種癬癥,尤其適用于白癜風、銀屑病、魚鱗病,療效確切療程短,愈后不易復發(fā);本發(fā)明還可用于治療疔、瘡、癰、疥和濕疹。
文檔編號A61K35/58GK1772080SQ20051004079
公開日2006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6月22日
發(fā)明者武彪, 翟嵬 申請人:武彪, 翟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