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小柴胡軟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制劑制備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小柴胡軟膠囊的制備。
背景技術(shù):
小柴胡軟膠囊處方出自于張仲景《傷寒論》中的小柴胡湯,原文處方為“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原書中小柴胡湯為治療傷寒少陽證的主方,原條文為“傷寒五六日,中風(fēng),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但經(jīng)過長期的醫(yī)療實踐,本方現(xiàn)已廣泛應(yīng)用于肝膽、消化、內(nèi)分泌、血液、免疫等系統(tǒng)疾病的治療。
雖然現(xiàn)代對小柴胡湯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的進(jìn)展,但這些關(guān)于小柴胡湯的研究多數(shù)是基于按《傷寒論》原方比例的小柴胡湯來進(jìn)行研究的。目前市場上使用的中成藥制劑有小柴胡湯丸、小柴胡湯濃縮丸、小柴胡片、小柴胡顆粒及小柴胡湯滴丸,相對于本發(fā)明的軟膠囊,它們存在以下問題小柴胡湯丸的處方為柴胡240重量份、黃芩120重量份、半夏(姜制)120重量份、黨參120重量份、生姜64重量份、甘草80重量份、大棗120重量份,從中可看出處方藥材比例與《傷寒論》原文相差較大,且制劑工藝粗糙,該劑型不利于藥物快速吸收,藥物吸收速度與原始的湯劑相差很大。
小柴胡湯濃縮丸、小柴胡湯滴丸處方與小柴胡湯丸存在同樣的問題,處方比例與《傷寒論》原文相差較大,從嚴(yán)格的科研角度來說,難以得到報到眾多的小柴胡湯研究報道的支持,且該二劑型處方折算后日服生藥量明顯小于小柴胡片及顆粒,因而療效難以保證。
小柴胡片的處方比例與本發(fā)明相比,區(qū)別在于半夏量的增加,作為有一定毒性的藥材,在長期服用的藥物中應(yīng)盡量少為益,且小柴胡片制法中存在藥材不經(jīng)提取直接粉碎入藥的工藝,使質(zhì)量控制困難,有效成分吸收速度慢,不如原始的湯劑。
而小柴胡顆粒從處方及工藝上來看與原始的湯劑最為接近,但使用時需水開水沖服,藥味濃郁,極不不方便患者使用。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為了使張仲景的小柴胡湯能在臨床上更好的應(yīng)用,我們需要一種既能保證具備原始湯劑療效,又能攜帶及使用方便的小柴胡制劑來滿足臨床應(yīng)用需要。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現(xiàn)有的小柴胡制劑的不足,提供一種既能在有效性上能與原始的湯劑一致,又使用方便的小柴胡制劑。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方案予以實施a.按處方量取下述藥材柴胡235-245重量份、黃芩85-95重量份、半夏(姜制)85-95重量份、黨參85-95重量份、生姜85-95重量份、甘草85-95重量份、大棗85-95重量份b.取柴胡、黃芩、黨參、甘草及大棗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得濃縮液,備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藥典2005版附錄IO),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以每分鐘1-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得濃縮液備用。
d.將步驟b、c所得濃縮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5(75℃)的清膏,備用。
f.將d所得清膏在攪拌狀態(tài)加入到溶劑中,加熱并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壓丸、定型、選丸,洗丸、干燥即得。
本發(fā)明的藥材處方比例雖與小柴胡顆粒一致,但這并不是照搬,而是考慮到與《傷寒論》原方的對照,充分結(jié)合小柴胡制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選定的。相對于小柴胡顆粒,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勢在提取工藝上,進(jìn)行了加水量的考查,確保了有效成分提取的完全。
溶出速度快。囊液為液體,確保有效成分在囊殼崩解后能及時起效。
便于服用。本發(fā)明掩蓋了原顆粒的藥味,且不必用開水沖服,攜帶方便。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jìn)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a.按處方量取下述藥材柴胡240重量份、黃芩90重量份、半夏(姜制)90重量份、黨參90重量份、生姜90重量份、甘草90重量份、大棗90重量份。
b.取柴胡、黃芩、黨參、甘草及大棗加6倍水量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得濃縮液,備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藥典2005版附錄IO),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以每分鐘1-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漉液約910重量份,回收乙醇,得濃縮液備用。
d.將步驟b、c所得濃縮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5(75℃)的清膏,備用。
f.將d所得清膏在攪拌狀態(tài)加入到溶劑中,加熱并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壓丸、定型、選丸,洗丸、干燥即得。
實施例2a.按處方量取下述藥材柴胡240重量份、黃芩90重量份、半夏(姜制)90重量份、黨參90重量份、生姜90重量份、甘草90重量份、大棗90重量份。
b.取柴胡、黃芩、黨參、甘草及大棗加8倍水量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得濃縮液,備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藥典2005版附錄IO),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以每分鐘1-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漉液910重量份,回收乙醇,得濃縮液備用。
d.將步驟b、c所得濃縮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5(75℃)的清膏,備用。
f.將d所得清膏在攪拌狀態(tài)加入到溶劑中,加熱并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壓丸、定型、選丸,洗丸、干燥即得。
實施例3a.按處方量取下述藥材柴胡240重量份、黃芩90重量份、半夏(姜制)90重量份、黨參90重量份、生姜90重量份、甘草90重量份、大棗90重量份。
b.取柴胡、黃芩、黨參、甘草及大棗加6倍水量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得濃縮液,備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藥典2005版附錄IO),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以每分鐘1-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漉液920重量份,回收乙醇,得濃縮液備用。
d.將步驟b、c所得濃縮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5(75℃)的清膏,備用。
f.將d所得清膏在攪拌狀態(tài)加入到溶劑中,加熱并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壓丸、定型、選丸,洗丸、干燥即得。
實施例4a.按處方量取下述藥材柴胡240重量份、黃芩90重量份、半夏(姜制)90重量份、黨參90重量份、生姜90重量份、甘草90重量份、大棗90重量份。
b.取柴胡、黃芩、黨參、甘草及大棗加8倍水量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得濃縮液,備用。
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藥典2005版附錄IO),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以每分鐘1-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漉液約920重量份,回收乙醇,得濃縮液備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小柴胡軟膠囊制劑,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方法制成a.按處方量取下述藥材柴胡235-245重量份、黃芩85-95重量份、半夏(姜制)85-95重量份、黨參85-95重量份、生姜85-95重量份、甘草85-95重量份、大棗85-95重量份b.取柴胡、黃芩、黨參、甘草及大棗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得濃縮液,備用。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藥典2005版附錄IO),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以每分鐘1-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漉液,回收乙醇,得濃縮液備用。d.將步驟b、c所得濃縮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5(75℃)的清膏,備用。e.將d所得清膏在攪拌狀態(tài)加入到溶劑中,加熱并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壓丸、定型、選丸,洗丸、干燥即得。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軟膠囊,其特征在于步驟e中溶劑包含稀釋劑和防腐劑,稀釋劑為液態(tài)聚乙二醇、異丙醇、吐溫-80、甘油、丙二醇、水及植物油中的一種或幾種。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軟膠囊,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加水量為5-15倍。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軟膠囊,其特征在于步驟b中加水量為6-8倍。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軟膠囊,其特征在于步驟c中所收集的滲漉液為900-950重量份。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小柴胡軟膠囊,其特征在于由如下方法制成a.按處方量取下述藥材柴胡240重量份、黃芩90重量份、半夏(姜制)90重量份、黨參90重量份、生姜90重量份、甘草90重量份、大棗90重量份。b.取柴胡、黃芩、黨參、甘草及大棗加6倍水量煎煮二次,每次1.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得濃縮液,備用。c.取半夏(姜制)、生姜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藥典2005版附錄IO),用7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后,以每分鐘1-3ml的速度緩緩滲漉,收集漉液900-950重量份,回收乙醇,得濃縮液備用。d.將步驟b、c所得濃縮液合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2-1.35(75℃)的清膏,備用。e.將d所得清膏在攪拌狀態(tài)加入到溶劑中,加熱并攪拌使其混合均勻后壓丸、定型、選丸,洗丸、干燥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小柴胡軟膠囊及其制備方法,本項目的制劑由柴胡、黃芩、半夏(姜制)、黨參、生姜、甘草、大棗七味藥材原料經(jīng)滲漉、水提所得的提取物和輔料制成的混合物灌封于軟膠囊囊殼中。本軟膠囊的優(yōu)點是攜帶、給藥方便,有效成分溶出快。
文檔編號A61P37/00GK1879855SQ20051007682
公開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17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6月17日
發(fā)明者譚皕營 申請人:北京虹灣醫(yī)藥技術(shù)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