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藿香薄荷痱子酊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痱子的中藥,特別是一種藿香薄荷痱子酊。
背景技術(shù):
痱子為炎熱夏季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好發(fā)于頭面、胸、背、腹、股等處,以小孩為多見;多突然發(fā)病,初起皮膚出現(xiàn)紅斑,繼則發(fā)生針頭大小的丘疹和小泡,密集成片,自覺灼熱刺癢。一般較輕的痱子患者,搽些藥店出售的痱子粉,注意勤洗澡、勤換衣就可很快治愈。但有些嬰幼兒或長期臥床、過度虛弱的患者,容易因皮膚不潔、營養(yǎng)不良、抗病力差或痱子被抓破感染而發(fā)生膿皰或熱癤,就是俗稱的“痱毒”,其局部紅、腫、熱、痛,并可化膿潰破,伴發(fā)熱及附近淋巴結(jié)腫大,嚴(yán)重時可致膿皮病。痱毒若治療不及時??衫^發(fā)腎炎,嚴(yán)重的還會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該病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外界氣溫高和濕度大,出汗過多,不易蒸發(fā),汗管和汗孔閉塞,汗液儲留所產(chǎn)生的丘疹或丘泡疹。目前,中醫(yī)和西醫(yī)治療本病的方法各異中醫(yī)治療是內(nèi)服中藥(如銀翹解毒丸、連翹敗毒丸等)以解毒、透汗、清暑為主,同時配用外搽劑;西醫(yī)治療則是口服抗生素或外用抗生素。中國專利(申請?zhí)枮?00510104491.5)公開了一種由“茯苓、連翹、公英、麥冬、藿香、佩蘭、竹葉、大青葉、丹皮、生地、知母、黃柏、冰片”制成的“一種治療痱子的外用藥物”。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清熱解表、發(fā)表解暑、散結(jié)消腫之功效,用于治療各種癥狀的痱子的藥物。
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shù)方案是發(fā)明一種藿香薄荷痱子酊A、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為
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 Buch.-Ham.]100~200、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50~150、鮮絲瓜葉[Luffa cylindrica(L.)Roem.]100~200、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100~200、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50~150、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30~80、蒼術(shù)[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50~150、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50~150、紫蘇[Perilla frutescens(L.)Bitt.]50~150、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100~200、陳皮[Citrus reticulata Blanco]50~150、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5~150;B、其制作方法為a、按上述劑量分別取藿香、薄荷、蒼術(shù)、白芷、紫蘇、陳皮、厚樸,置于各自能夠密閉的容器中,采用流浸膏劑項(xiàng)的滲漉法,分別加入適量的60%的乙醇作溶劑,密閉浸漬24小時后分別進(jìn)行滲漉,將各自最初收集的占藥物重量數(shù)值2.5倍的體積數(shù)值的初滲漉液分別備用;其后,將各自繼續(xù)收集的續(xù)滲漉液濃縮至稠膏狀,加入到各自備用的初滲漉液中混合,分別成為藿香滲漉液、薄荷滲漉液、蒼術(shù)滲漉液、白芷滲漉液、紫蘇滲漉液、陳皮滲漉液、厚樸滲漉液,備用;b、按上述劑量取茯苓置入容器中,分兩次分別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煮沸后保持在80℃進(jìn)行溫浸;第一次溫浸3小時,第二次溫浸2小時,將兩次溫浸后過濾所得的藥液合并,成為茯苓藥液,備用;c、按上述劑量分別取鮮絲瓜葉、千里光、夏枯草,分別置于各自的容器中,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煎煮1小時,過濾,分別成為鮮絲瓜葉藥液、千里光藥液、夏枯草藥液,備用;
d、按上述劑量取甘草,置于容器中,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煎煮3小時,過濾,成為甘草藥液,備用;e、將上述備用的藿香滲漉液、薄荷滲漉液、蒼術(shù)滲漉液、白芷滲漉液、紫蘇滲漉液、陳皮滲漉液、厚樸滲漉液、茯苓藥液、鮮絲瓜葉藥液、千里光藥液、夏枯草藥液、甘草藥液混合均勻,用適量的乙醇和水調(diào)整,使其中乙醇的含量為20~25%,并使其藥液總量為藥物總重量數(shù)值2倍的體積數(shù)值;其后,靜置,過濾,即可灌裝。
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為千里光120~180 藿香80~120 鮮絲瓜葉120~180夏枯草120~180 薄荷80~120 甘草40~60蒼 術(shù) 80~120 白芷80~120 紫蘇80~120茯 苓120~180 陳皮80~120厚 樸80~120。
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為千里光150 藿香100 鮮絲瓜葉150 夏枯草150薄 荷100 甘草50蒼術(shù)100 白 芷100紫 蘇100 茯苓150陳 皮100 厚 樸100。
中醫(yī)認(rèn)為,痱子是由于盛夏時節(jié),暑熱挾濕,蘊(yùn)結(jié)肌膚,毛竅郁塞,乃生痱皰。熱盛汗出,以冷水洗浴,毛孔驟閉熱氣郁于皮腠之間亦生此病,因而宜用清熱解表、散結(jié)消腫之外用藥治之。本發(fā)明的藿香薄荷痱子酊,以千里光、藿香為君藥,千里光清熱、解毒,藿香芳香化濁、發(fā)表解暑;二藥合用有清熱解毒、發(fā)表解暑之功;鮮絲瓜葉、夏枯草、茯苓、蒼術(shù)、白芷為臣藥,鮮絲瓜葉清熱解毒、清暑,夏枯草清火、散結(jié)、消腫,茯苓利水滲濕,蒼術(shù)燥濕健脾、祛風(fēng),白芷散風(fēng)除濕、通竅止痛、消腫排膿,諸藥合用,能燥濕、祛風(fēng)、消腫、散結(jié);佐以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厚樸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紫蘇發(fā)汗解表,甘草清熱解毒、調(diào)和諸藥;使以薄荷宣散風(fēng)熱,乙醇擴(kuò)張局部血管、增強(qiáng)血液循環(huán)、利于熱量散發(fā)。故本發(fā)明的藿香薄荷痱子酊具有清熱解表、發(fā)表解暑、散結(jié)消腫之功效,對由暑熱而致的各種癥狀的痱子有很好的療效。本藥物應(yīng)用于臨床,共治療各種癥狀的痱子的患者共160例,其中治愈152例、好轉(zhuǎn)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達(dá)98.12%。
具體實(shí)施例方式實(shí)施例一取上好無蟲蛀、無霉壞變質(zhì)的千里光200克、藿香50克、鮮絲瓜葉200克、夏枯草100克、薄荷50克、甘草30克、蒼術(shù)150克、白芷50克、紫蘇50克、茯苓100克、陳皮150克、厚樸150克備用。
a、將所取的藿香、薄荷、蒼術(shù)、白芷、紫蘇、陳皮、厚樸,置于各自能夠密閉的容器中,采用流浸膏劑項(xiàng)的滲漉法,分別加入適量的60%的乙醇作溶劑,密閉浸漬24小時后分別進(jìn)行滲漉,將最初收集的125毫升藿香初滲漉液、125毫升薄荷初滲漉液、375毫升蒼術(shù)初滲漉液、125毫升白芷初滲漉液、125毫升紫蘇初滲漉液、375毫升陳皮初滲漉液、375毫升厚樸初滲漉液分別備用;其后,將各自繼續(xù)收集的續(xù)滲漉液濃縮至稠膏狀,加入到各自備用的初滲漉液中混合,分別成為藿香滲漉液、薄荷滲漉液、蒼術(shù)滲漉液、白芷滲漉液、紫蘇滲漉液、陳皮滲漉液、厚樸滲漉液,備用;b、將所取的茯苓置入容器中,分兩次分別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煮沸后保持在80℃進(jìn)行溫浸;第一次溫浸3小時,第二次溫浸2小時,將兩次溫浸后過濾所得的藥液合并,成為茯苓藥液,備用;c、將所取的鮮絲瓜葉、千里光、夏枯草,分別置于各自的容器中,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煎煮1小時,過濾,分別成為鮮絲瓜葉藥液、千里光藥液、夏枯草藥液,備用;d、將所取的甘草,置于容器中,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煎煮3小時,過濾,成為甘草藥液,備用;
e、將上述備用的藿香滲漉液、薄荷滲漉液、蒼術(shù)滲漉液、白芷滲漉液、紫蘇滲漉液、陳皮滲漉液、厚樸滲漉液、茯苓藥液、鮮絲瓜葉藥液、千里光藥液、夏枯草藥液、甘草藥液混合均勻,用適量的乙醇和水調(diào)整,使其中乙醇的含量為20~25%,并使其藥液總量為2560毫升(為所有藥物總重量的克數(shù)值的2倍);其后,靜置,過濾,即可灌裝。
使用時,先將患處洗凈,抹干,將藥液涂抹于患處,每天涂抹2~3次,一般情況下,2~3天即可痊愈。本實(shí)施例制得的藿香薄荷痱子酊,適用于病情較輕的痱子患者或嬰幼兒患者涂用。
實(shí)施例二取上好無蟲蛀、無霉壞變質(zhì)的千里光150克、藿香100克、鮮絲瓜葉150克、夏枯草150克、薄荷100克、甘草50克、蒼術(shù)100克、白芷100克、紫蘇100克、茯苓150克、陳皮100克、厚樸100克備用。
a、將所取的藿香、薄荷、蒼術(shù)、白芷、紫蘇、陳皮、厚樸,置于各自能夠密閉的容器中,采用流浸膏劑項(xiàng)的滲漉法,分別加入適量的60%的乙醇作溶劑,密閉浸漬24小時后分別進(jìn)行滲漉,將各自最初收集的250毫升初滲漉液分別備用;其后,將各自繼續(xù)收集的續(xù)滲漉液濃縮至稠膏狀,加入到各自備用的初滲漉液中混合,分別成為藿香滲漉液、薄荷滲漉液、蒼術(shù)滲漉液、白芷滲漉液、紫蘇滲漉液、陳皮滲漉液、厚樸滲漉液,備用;b、將所取的茯苓置入容器中,分兩次分別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煮沸后保持在80℃進(jìn)行溫浸;第一次溫浸3小時,第二次溫浸2小時,將兩次溫浸后過濾所得的藥液合并,成為茯苓藥液,備用;c、將所取的鮮絲瓜葉、千里光、夏枯草,分別置于各自的容器中,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煎煮1小時,過濾,分別成為鮮絲瓜葉藥液、千里光藥液、夏枯草藥液,備用;d、將所取的甘草,置于容器中,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煎煮3小時,過濾,成為甘草藥液,備用;
e、將上述備用的藿香滲漉液、薄荷滲漉液、蒼術(shù)滲漉液、白芷滲漉液、紫蘇滲漉液、陳皮滲漉液、厚樸滲漉液、茯苓藥液、鮮絲瓜葉藥液、千里光藥液、夏枯草藥液、甘草藥液混合均勻,用適量的乙醇和水調(diào)整,使其中乙醇的含量為20~25%,并使其藥液總量為2700毫升(為所有藥物總重量的克數(shù)值的2倍);其后,靜置,過濾,即可灌裝。
使用時,先將患處洗凈,抹干,將藥液涂抹于患處,每天涂抹2~3次,一般情況下,2~3天即可痊愈。本實(shí)施例制得的藿香薄荷痱子酊,適用于病情中等嚴(yán)重的痱子患者涂用。
實(shí)施例三取上好無蟲蛀、無霉壞變質(zhì)的千里光100克、藿香150克、鮮絲瓜葉100克、夏枯草200克、薄荷150克、甘草80克、蒼術(shù)50克、白芷150克、紫蘇150克、茯苓200克、陳皮50克、厚樸50克備用。
a、將所取的藿香、薄荷、蒼術(shù)、白芷、紫蘇、陳皮、厚樸,置于各自能夠密閉的容器中,采用流浸膏劑項(xiàng)的滲漉法,分別加入適量的60%的乙醇作溶劑,密閉浸漬24小時后分別進(jìn)行滲漉,將各自最初收集的375毫升初滲漉液分別備用;其后,將繼續(xù)收集的續(xù)滲漉液濃縮至稠膏狀,加入到各自備用的初滲漉液中混合,分別成為藿香滲漉液、薄荷滲漉液、蒼術(shù)滲漉液、白芷滲漉液、紫蘇滲漉液、陳皮滲漉液、厚樸滲漉液,備用;b、將所取的茯苓置入容器中,分兩次分別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煮沸后保持在80℃進(jìn)行溫浸;第一次溫浸3小時,第二次溫浸2小時,將兩次溫浸后過濾所得的藥液合并,成為茯苓藥液,備用;c、將所取的鮮絲瓜葉、千里光、夏枯草,分別置于各自的容器中,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煎煮1小時,過濾,分別成為鮮絲瓜葉藥液、千里光藥液、夏枯草藥液,備用;d、將所取的甘草,置于容器中,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煎煮3小時,過濾,成為甘草藥液,備用;
e、將上述備用的藿香滲漉液、薄荷滲漉液、蒼術(shù)滲漉液、白芷滲漉液、紫蘇滲漉液、陳皮滲漉液、厚樸滲漉液、茯苓藥液、鮮絲瓜葉藥液、千里光藥液、夏枯草藥液、甘草藥液混合均勻,用適量的乙醇和水調(diào)整,使其中乙醇的含量為20~25%,并使其藥液總量為2860毫升(為所有藥物總重量的克數(shù)值的2倍);其后,靜置,過濾,即可灌裝。
使用時,先將患處洗凈,抹干,將藥液涂抹于患處,每天涂抹2~3次,一般情況下,2~3天即可痊愈。本實(shí)施例制得的藿香薄荷痱子酊,適用于病情比較嚴(yán)重的痱子患者涂用。
五、典型病例病例一何星,男,1歲,家住湖南省祁陽縣浯溪鎮(zhèn)淺馬路,幼兒。2006年7月3日,因患者全身患有痱子,由其母帶來我處,用自擬方“藿香薄荷痱子酊”(其有效成份由千里光200克、藿香50克、鮮絲瓜葉200克、夏枯草100克、薄荷50克、甘草30克、蒼術(shù)150克、白芷50克、紫蘇50克、茯苓100克、陳皮150克、厚樸150克制得),涂抹患處,每天涂抹2~3次,3天后癥狀消失,一切恢復(fù)正常,后經(jīng)回訪,沒有復(fù)發(fā)。
病例二竇衛(wèi)明,男,45歲,家住湖南省祁陽縣浯溪鎮(zhèn)陶鑄路,無業(yè)人員。2006年6月30日,患者因上身患有痱子來我處,用自擬方“藿香薄荷痱子酊”(其有效成份由千里光150克、藿香100克、鮮絲瓜葉150克、夏枯草150克、薄荷100克、甘草50克、蒼術(shù)100克、白芷100克、紫蘇100克、茯苓150克、陳皮100克、厚樸100克制得),涂抹患處,每天涂抹2~3次,3天后癥狀消失,一切恢復(fù)正常,后經(jīng)回訪,沒有復(fù)發(fā)。
病例三尹太平,男,52歲,家住湖南省祁陽縣浯溪鎮(zhèn)淺馬路5號,理發(fā)師。2003年6月22日,患者因頭、胸、背和下肢患有痱子來我處,用自擬方“藿香薄荷痱子酊”(其有效成份由千里光100克、藿香150克、鮮絲瓜葉100克、夏枯草200克、薄荷150克、甘草80克、蒼術(shù)50克、白芷150克、紫蘇150克、茯苓200克、陳皮50克、厚樸50克制得),涂抹患處,每天涂抹2~3次,4天后癥狀消失,一切恢復(fù)正常,后經(jīng)回訪,沒有復(fù)發(fā)。
另有部分典型病例統(tǒng)計(jì)見下表,其“用藥”欄內(nèi)的“1號”、“2號”、“3號”分別代表實(shí)施例一、實(shí)施例二、實(shí)施例三的配伍劑量。
典型病例統(tǒng)計(jì)表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藿香薄荷痱子酊,其特征在于A、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為千里光100~200 藿香50~150 鮮絲瓜葉100~200夏枯草100~200 薄荷50~150 甘草30~80蒼 術(shù)50~150 白芷50~150 紫蘇50~150茯 苓100~200 陳皮50~150 厚樸50~150;B、其制作方法為a、按上述劑量分別取藿香、薄荷、蒼術(shù)、白芷、紫蘇、陳皮、厚樸,置于各自能夠密閉的容器中,采用流浸膏劑項(xiàng)的滲漉法,分別加入適量的60%的乙醇作溶劑,密閉浸漬24小時后分別進(jìn)行滲漉,將各自最初收集的占藥物重量數(shù)值2.5倍的體積數(shù)值的初滲漉液分別備用;其后,將各自繼續(xù)收集的續(xù)滲漉液濃縮至稠膏狀,加入到各自備用的初滲漉液中混合,分別成為藿香滲漉液、薄荷滲漉液、蒼術(shù)滲漉液、白芷滲漉液、紫蘇滲漉液、陳皮滲漉液、厚樸滲漉液,備用;b、按上述劑量取茯苓置入容器中,分兩次分別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煮沸后保持在80℃進(jìn)行溫浸;第一次溫浸3小時,第二次溫浸2小時,將兩次溫浸后過濾所得的藥液合并,成為茯苓藥液,備用;c、按上述劑量分別取鮮絲瓜葉、千里光、夏枯草,分別置于各自的容器中,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煎煮1小時,過濾,分別成為鮮絲瓜葉藥液、千里光藥液、夏枯草藥液,備用;d、按上述劑量取甘草,置于容器中,加入超過藥量二手指的水,煎煮3小時,過濾,成為甘草藥液,備用;e、將上述備用的藿香滲漉液、薄荷滲漉液、蒼術(shù)滲漉液、白芷滲漉液、紫蘇滲漉液、陳皮滲漉液、厚樸滲漉液、茯苓藥液、鮮絲瓜葉藥液、千里光藥液、夏枯草藥液、甘草藥液混合均勻,用適量的乙醇和水調(diào)整,使其中乙醇的含量為20~25%,并使其藥液總量為藥物總重量數(shù)值2倍的體積數(shù)值;其后,靜置,過濾,即可灌裝。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藿香薄荷痱子酊,其特征在于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為千里光120~180 藿香80~120 鮮絲瓜葉120~180夏枯草120~180 薄荷80~120 甘草40~60蒼 術(shù)80~120 白芷80~120 紫蘇80~120茯 苓120~180 陳皮80~120 厚樸80~120。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藿香薄荷痱子酊,其特征在于制成其有效成分的原料組成為千里光150 藿香100 鮮絲瓜葉150 夏枯草150薄 荷100 甘草50蒼術(shù)100 白 芷100紫 蘇100 茯苓150 陳皮100 厚 樸100。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的藿香薄荷痱子酊,其有效成份包括千里光、藿香、鮮絲瓜葉、夏枯草、薄荷、甘草、蒼術(shù)、白芷、紫蘇、茯苓、陳皮、厚樸,具有清熱解表、發(fā)表解暑、散結(jié)消腫之功效,對于各種癥狀的痱子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文檔編號A61P17/00GK1965945SQ20061003252
公開日2007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06年11月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6年11月6日
發(fā)明者林育芳 申請人:林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