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外感咳嗽的治療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外感咳嗽的治療方法。
背景技術:
咳嗽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中的主要癥狀之一,從中醫(yī)角度來看,不外乎外感性咳嗽和內傷性咳嗽,前者多為急性咳嗽,后者多為慢性咳嗽。外感性咳嗽是由“外邪”侵襲肌表,即病毒感染侵襲上呼吸道,使肺衛(wèi)受感,肺氣不得宣暢所致。一般外感性咳嗽病程較短,少則1-2日,最多1-2周,如通過中醫(yī)正確的辨證施治,可在1-2日起效,2-3日而愈,體質恢復較快。外感咳嗽主要是由于風、寒、暑、濕、燥、火六淫之邪犯肺所致。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皆能致咳,但是由于四時氣候變化的不同,人體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區(qū)別,因而在臨床上也就會出現(xiàn)風寒、風熱及燥熱等不同咳嗽。臨床所見以風寒為多。又風為百病之長,所以在外感咳嗽諸證中,不論由于風寒、風熱或燥熱,多以風為先導,夾寒、熱、燥等外邪入侵,傷于肺系而為咳嗽。其他如吸入煙塵穢濁之氣亦可犯肺致咳。
外感咳嗽的病機肺主氣,為五臟之華蓋,上連喉嚨,開竅于鼻,司呼吸,為氣機升降出入之道,司清濁之宣運,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又肺為嬌臟,畏寒畏熱,主清肅,不耐邪侵。故外邪犯肺不外二途,一是從鼻竅直接吸入,由喉嚨以至于肺;二是從皮毛侵入,因皮毛為肺之合,病邪從所合而至于肺。肺的主要功能是呼吸,肺氣必須通暢,呼吸才能正常進行,外邪侵襲于肺,則肺氣壅遏不宣,清肅之令失常,氣道不利,肺氣上逆,因而引起咳嗽。從另一方面來說,為了使呼吸之職得以正常進行,必然要改變肺氣閉塞的現(xiàn)象,因此,咳嗽也是人體為了通暢肺氣,排除病邪的表現(xiàn),具有積極意義。所以臨床治療外感咳嗽多采用“宣通肺氣,疏散外邪”的方法,因勢利導,而不可早用收澀之劑,以免閉門留寇。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治療以宣肺散邪為主,邪去則正安。
本發(fā)明的原料組成荊芥5克 陳皮5克 甘草各5克百部10克白前10克桔梗各10克紫菀15克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將荊芥、陳皮、甘草各5克,百部、白前、桔梗各10克,紫菀15克用清水浸泡半小時,2碗煎剩1碗,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去渣待用。
具體實施方法將荊芥、陳皮、甘草各5克,百部、白前、桔梗各10克,紫菀15克。用清水浸泡半小時,2碗煎剩1碗,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去渣服用,早晚各1次。
權利要求
1.一種外感咳嗽的治療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組成荊芥5克 陳皮5克 甘草各5克百部10克白前10克 桔梗各10克紫菀15克。
2.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制方法將荊芥、陳皮、甘草各5克,百部、白前、桔梗各10克,紫菀15克用清水浸泡半小時,2碗煎剩1碗,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去渣待用。
3.權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方法清水2碗煎剩1碗,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去渣服用,早晚各1次。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是一種外感咳嗽的治療方法,本發(fā)明選用荊芥、陳皮、甘草各5克,百部、白前、桔梗各10克,紫菀15克為原料,將荊芥、陳皮、甘草各5克,百部、白前、桔梗各10克,紫菀15克用清水浸泡半小時,2碗煎剩1碗,煎煮2次,合并煎煮液,去渣服用,早晚各1次。
文檔編號A61P11/14GK101077401SQ20061004420
公開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5月22日
發(fā)明者霍承寶 申請人:霍承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