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鎖式頸椎人工椎間盤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人工假體,是對目前頸椎人工椎間盤(見附圖1、2)不足部分的改進。
二、技術背景目前應用最廣泛、能保持頸椎活動度的頸椎人工椎間盤的基本結構是一個聚亞安酯髓核和上下兩個鈦合金夾殼組成。前者有模仿椎間盤“旋轉、滑動和滾動”的功能,后者的作用則是與上下相鄰椎體相整合。術后早期的固定依靠鈦合金夾殼椎體面的齒、刺、突起等與椎體嵌合,或通過一短臂伸出椎間隙用螺釘固定于上下椎體。長期固定依靠椎體骨質(zhì)長入粗糙多孔的人工假體夾殼獲得。
存在的問題1、術后早期假體與宿主骨之間缺乏牢固固定,不能滿足早期活動的要求。2、由于嵌合機制不科學,頸椎人工椎間盤太厚,達正常頸椎椎間盤的兩倍以上,為安裝假體術中上下椎體去除太多,終板殘缺不全,不能準確地傳導生理負荷——這是假體周圍骨質(zhì)硬化、骨質(zhì)吸收造成假體下沉、位置偏移、脫出、損傷周圍重要神經(jīng)血管及脊髓的重要原因。
三
發(fā)明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對目前頸椎人工椎間盤不足部分的改進,便于術后早期假體與宿主骨之間牢固固定,滿足早期活動的需求。降低目前頸椎人工椎間盤的厚度,使之更符合正常生理需要,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保持目前頸椎人工椎間盤的全部功能與優(yōu)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自鎖式頸椎人工椎間盤與目前的頸椎人工椎間盤結構大致相同,也是由一個聚亞安酯髓核和上下兩個金屬夾殼(鑒于異種金屬在體內(nèi)的相互電解作用,本新型金屬夾殼為鎳鈦合金)組成,金屬夾殼錐體面為粗糙和成多孔設計。不同的是在金屬夾殼椎體面增加一個自鎖臂,自鎖臂由“細管形”鎳鈦(NiTi)形狀記憶合金組成管的兩端鑲嵌在金屬夾殼內(nèi)(附圖44),由假體腹側導出,形成“導水管”外口(附圖45),管的末端可與注射針頭相接。管的中間部分彎曲、折疊形成“刺狀”自鎖臂(附圖41、2、3)。自鎖臂由頭(附圖41)、體(附圖42)、底(附圖43)三部組成,頭部彎曲便于自鎖,體部向前傾斜便于固定,底部與金屬夾殼內(nèi)導水管相連。
本實用新型特點1、本實用新型術后早期固定由自鎖臂自動完成,自鎖臂材料為鎳鈦(NiTi)形狀記憶合金,具有強度高、超彈性、耐腐蝕、耐疲勞、比重和彈性模量低等特性,組織相容性良好,是實驗和臨床已證實良好的醫(yī)學植入物,符合自鎖臂的功能和要求。在手術中這樣使用當假體植入床準備妥當后,將假體放入攝氏“O”度的冰水中,自鎖臂自體溫度降到4~7度時變軟,將自鎖臂向后折疊卷曲致自鎖臂槽內(nèi)(附圖49)便于安裝,安裝完畢從導水管一外口注入溫生理鹽水、另一外口流出,自鎖臂自體溫度上升、向前上(下)伸展恢復原形,頭和體部伸入預先打好的“直遂道”。體部向前傾斜使假體有向后移動趨勢,而伸出椎間隙外的短臂(附圖46)則有阻止假體向后移動的作用,兩者結合起到固定假體的效果。頭部彎曲嵌入相鄰椎體深處,產(chǎn)生拉假體向椎體靠攏的傾向,從而將假體鎖定,使之得到牢固固定,便于術后早期活動。如假體固定位置欠佳或二次手術需取出假體時,從導水管注入近“O”度的生理鹽水,自鎖臂自體溫度降低到4~7度時變軟、失去自鎖作用,便可將假體取出。2、頸椎間盤摘除假體置換,一般采用前路手術,后柱結構完整,本實用新型固定前柱與后柱均衡。3、由于固定方式改進,本實用新型厚度將明顯變薄,安裝時對相鄰椎體破壞較少,終板完整,將明顯減少假體下沉、位置偏移、脫出等并發(fā)癥。
四
圖2為目前頸椎人工椎間盤示意圖,圖1為目前頸椎人工椎間盤植入體內(nèi)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立體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截面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正面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置入體內(nèi)示意圖。
如圖所示,自鎖臂頭1、自鎖臂體2、自鎖臂底3、導水管4、導水管外口5、短臂6、假體金屬夾殼椎體面7、聚亞安酯髓核8、自鎖臂槽9。
五具體實施方式
自鎖臂為“細管形”鎳鈦(NiTi)形狀記憶合金構成的近似三角形突起,管徑1~2mm,突起高度4~7mm,自鎖臂頭部向前彎曲40°~50°,體部向前傾斜35°~45°,底部在金屬夾殼前3/5處(前∶后=3∶2。兩底腳相距3~6mm,依正中線對稱分布)與導水管相連。自鎖臂與導水管一體化,導水管鑲嵌在金屬夾殼內(nèi),由假體腹側導出,管的末端可與注射針頭相接,由此與注射器相接,注入冰(或溫)鹽水,由另一導水管外口流出。椎間隙外短臂與目前頸椎人工椎間盤的相同,高3~6mm。
權利要求1.自鎖式頸椎人工椎間盤,包括自鎖臂、金屬夾殼和聚亞安酯髓核,其特征是自鎖臂由細管形鎳鈦形狀記憶合金構成,管的兩端鑲嵌在金屬夾殼內(nèi)、由假體腹側導出、末端可與注射針頭相接,管的中間部分彎曲、折疊形成“刺狀”自鎖臂,自鎖臂由頭、體、底三部組成。
2.由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鎖式頸椎人工椎間盤,其特征是自鎖臂近似三角形突起,管徑1~2mm,突起高度4~7mm。
3.由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鎖式頸椎人工椎間盤,其特征是自鎖臂頭部向前彎曲40°~50°,體部向前傾斜35°~45°。
4.由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鎖式頸椎人工椎間盤,其特征是自鎖臂底部在金屬夾殼前后3/5處,兩底腳相距3~6mm、依正中線對稱分布,與導水管一體化。
專利摘要自鎖式頸椎人工椎間盤是一種置換頸椎間盤假體,包括自鎖臂、金屬夾殼和聚亞氨酯髓核。自鎖臂由細管形鎳鈦形狀記憶合金構成,管的兩端由假體腹側導出,與注射針頭相接,中間部分折疊形成“刺狀”自鎖臂。本實用新型的自鎖功能使假體與上下椎體之間的固定在術中自動完成,既滿足了早期活動的需求又避免了假體移位壓迫重要組織結構的并發(fā)癥。在術中這樣使用假體植入床準備妥當后,將假體放入冰水中,自鎖臂降溫到4~7攝氏度時軟化,將自鎖臂向后折疊便于安裝,安裝完畢從導水管一端注入溫生理鹽水,自鎖臂恢復原形、伸入預先打好的“隧道”完成自鎖。如假體位置欠佳或二次手術需取出時,注入冰鹽水,自鎖臂軟化、失去自鎖作用,便可將假體取出。
文檔編號A61F2/44GK2885175SQ200620069700
公開日2007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2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2月28日
發(fā)明者楊洪武, 馬新瑜 申請人:楊洪武, 馬新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