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重癥肌無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的說,涉及一種治療重癥肌無力的中藥組合物及其制 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重癥肌無力是一種神經(jīng)肌肉接頭傳遞障礙的獲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常見的神經(jīng)肌 肉疾病之一,以受累骨骼肌極易疲勞,活動后加重,經(jīng)休息和應用抗膽堿酯酶藥物后癥狀改 善為特征。本病可見于任何年齡。但高峰期一個為20 30歲,女性多見,常伴胸腺增生;另 一個為40 50歲,以男性為多,多伴胸腺瘤和其他疾病,如甲亢、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等。感染、 過度疲勞、精祌創(chuàng)傷、外傷、妊娠、分娩等常為本病誘因。
重癥肌無力的表現(xiàn)以眼外肌為首發(fā)癥狀者最常見,其次為延髓肌和肢帶肌。眼外肌受累 表現(xiàn)為眼瞼下垂、復視、斜視;咀嚼肌和咽喉肌受累出現(xiàn)咀嚼、進食和吞咽困難,飲水嗆咳, 構(gòu)音不清;面肌受累則表情缺乏,閉目無力;胸鎖乳突肌及斜方肌受累則出現(xiàn)轉(zhuǎn)頭和聳肩無 力;四肢肌受累時以近端無力為重,表現(xiàn)為易跌,上樓困難等。如侵犯呼吸肌則出現(xiàn)呼吸困 難,稱重癥肌無力危象。本病多數(shù)起病隱襲,常以一組肌肉開始,逐步累及其他組,少數(shù)病 人出現(xiàn)肌肉萎縮。上述癥狀也常波動起伏,呈現(xiàn)"朝輕暮重"、重復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 輕的臨床特征。兒童肌無力幾乎全部以眼肌受累為主,表現(xiàn)為瞼垂,復視甚至眼球固定,癥 狀時好時壞或左右交替。
重癥肌無力屬于自身免疫性疾病,這類疾病的特點之一就是病程呈慢性遷延性,緩解與 惡化交替,大多數(shù)病人經(jīng)過治療可以達到臨床痊愈(即病人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和正常 人一樣能正常生活、學習、工作,并停止一切治療重癥肌無力的藥物)。
有的患者可有一個長時間的緩解期,但本病患者往往由于精神創(chuàng)傷、全身各種感染、過 度勞累、內(nèi)分泌失調(diào)、免疫功能紊亂、婦女月經(jīng)期等等多種因素而復發(fā)或加重病情,因此, 重癥肌無力癥狀的反復性成為本病的特點。癥狀通常晨輕晚重,亦可多變。病程遷延,可自 發(fā)減輕緩解。感冒、情緒激動、過勞、月經(jīng)來潮、使用麻醉、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物、分娩、手術(shù) 等常使病情復發(fā)或加重。
過度悲傷、生氣、感冒、急性支氣管炎、妊娠或分娩等都可加重肌無力癥狀。某些抗生 素、如粘菌素、鏈霉素、卡那霉素等藥物均有加重肌無力之作用,應當注意。若因感染或用 藥不當?shù)纫鹑砑o力、吞咽困難、喝水嗆咳或伴胸悶、氣短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和診 治。
中醫(yī)認為重癥肌無力屬"鞘"、"痿癥"、"睢目"、"胞垂"、"瞼廢"等范疇。早 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就有較明確的記述"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惰,筋脈懈惰則 行陰用力,氣不能復,故為社。"(《靈樞,口問》)隋代《諸病源候論,睢目候》云襯若 血氣虛,則膚腠開而受風,風客于瞼膚之間,……所以其皮緩縱,垂覆于目,則不能開,世 呼為睢目。"較詳細地闡明了眼型重癥肌無力的病因病機及證候。明清時期,對此也有論述, 如《景岳全書》稱"胞垂";《銀海指南 氣病論》則診為"眼皮寬縱"。肌體型重癥肌無力, 似屬痿癥,明代《證治準繩》記載曰"痿者,手足痿軟而無力,百節(jié)縱弛而不收也。"
中醫(yī)將該病分為五種類型
1. 脾胃氣虛本病多見于單純眼肌型, 一側(cè)或雙側(cè)眼瞼下垂,晨輕暮重,伴食欲不振, 大便爛軟不實,倦怠乏力,聲低氣短,面黃,瘦弱。舌胖苔薄,脈細。
2. 脾腎氣陰二虛多見于全身型,癥見全身乏力,吞咽咀嚼困難,伴有復視,除脾虛見 證外,可見氣短咽干。舌紅苔剝,脈細數(shù)。
3. 脾腎陽虛多見于全身型或延髓型。有顯著畏寒怕冷,便溏,腰酸,吞咽明顯困難, 全身極度乏力。舌邊有齒痕,苔薄質(zhì)淡,脈沉細弱。
4. 肝腎陰虛除肌無力癥狀外,尚有復視、斜視、目珠固定或轉(zhuǎn)動不靈活,伴頭暈耳鳴, 失眠多夢,腰膝酸軟,顴紅升火,人夜日干,手足心熱,盜汗或自汗。舌偏紅,苔少或光剝, 脈細數(shù)。
5. 氣血二虧除肌無力癥狀外,伴面黃或蒼白瘦弱,飲食元味,食少神疲,聲低氣短, 頭暈乏力。舌淡嫩,苔薄白,脈軟弱或沉細。
中醫(yī)采用健脾益氣、滋養(yǎng)肝腎、補中升提的方藥治療此病。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重癥肌無力的中藥組合物。 本發(fā)明的目的還在于提供一種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
為了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重癥肌無力的中藥組合物,是由有效成 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的
澤瀉10-20份菟絲子15-25份茯苳10--15份
黨參15-25份丹皮15-20份當歸10--20份
白術(shù)15-25份黃芪5-10份葛根10--25份
柴胡20-30份升麻20-25份大棗io--20份
地龍10-15份枸杞子20-30份鎖陽15--25份
甘草20-25份4 熟地15-20份山藥15-20份
有效成分優(yōu)選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
澤瀉16份 菟絲子21份 茯苓13份
黨參20份 丹皮18份 當歸16份
白術(shù)21份 黃芪8份 葛根18份
柴胡26份 升麻23份 大棗16份
地龍13份 枸杞子26份 鎖陽21份
甘草23份 熟地18份 山藥18份
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
(1) 柴胡粉碎成極細粉備用;
(2) 菟絲子、白術(shù)、甘草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合并濾液, 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5 (60'C)的清膏;
(3) 澤瀉、茯苓、黨參、丹皮、當歸、黃芪、葛根、升麻、地龍、枸杞子、鎖陽、熟 地、山藥、大棗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 上清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20 (6(T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 燥,粉碎成細粉,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顆粒、膠囊及片劑。
本發(fā)明的中藥組合物可以與藥學上可接收的載體,例如填充劑如淀粉、微晶纖維素等; 粘合劑如維生素衍生物、淀粉等;通過顆粒劑、膠囊劑、片劑口服給藥的方式使用。
本發(fā)明中藥組合具有健脾益氣、滋養(yǎng)肝腎、補中升提等作用,用于重癥肌無力引起的肌 肉萎縮等癥。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發(fā)明,但不用來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 實施例l: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顆粒劑
(1) 柴胡26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
(2) 菟絲子210g、白術(shù)210g、甘草23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 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5 (6(TC)的清膏;
(3) 澤瀉160g、茯苓130g、黨參200g、丹皮180g、當歸160g、黃芪80g、葛根180g、 升麻230g、地龍130g、枸杞子260g、鎖陽210g、熟地180g、山藥180g、大棗 16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 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 成細粉,加乳糖400g,糊精800g,混勻,過篩,以72%乙醇濕法制粒,干燥,
裝袋即得。 實施例2: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膠囊劑
(1) 柴胡26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
(2) 菟絲子210g、白術(shù)210g、甘草23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 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5 (60'C)的清膏;
(3) 澤瀉160g、茯苓130g、黨參200g、丹皮180g、當歸160g、黃芪80g、葛根180g、 升麻230g、地龍130g、枸杞子260g、鎖陽210g、熟地180g、山藥180g、大棗 16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 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 成細粉,加入糊精500g混勻,裝入空膠囊內(nèi)即得。
實施例3:本發(fā)明中藥組合物片劑
(1) 柴胡260g粉碎成極細粉備用;
(2) 菟絲子210g、白術(shù)210g、甘草230g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 過,合并濾液,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 15 (6(TC)的清膏;
(3) 澤瀉160g、茯苓130g、黨參200g、丹皮180g、當歸160g、黃芪80g、葛根180g、 升麻230g、地龍130g、枸杞子260g、鎖陽210g、熟地180g、山藥180g、大棗 160g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 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 成細粉,加淀粉300g,微晶纖維素200g,混勻,以7(W乙醇濕法制粒,壓片,包衣 即得。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重癥肌無力的中藥組合物,是由有效成分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成的澤瀉10-20份菟絲子15-25份茯苓10-15份黨參15-25份丹皮15-20份 當歸10-20份白術(shù)15-25份黃芪5-10份 葛根10-25份柴胡20-30份升麻20-25份 大棗10-20份地龍10-15份枸杞子20-30份鎖陽15-25份甘草20-25份熟地15-20份 山藥15-20份。
2、 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是由下列原料按重量份計制 成的黨參15-25份 白術(shù)15-25份 柴胡20-30份 地龍10-15份 甘草20-25份丹皮15-20份 黃芪5-10份 升麻20-25份 枸杞子20-30份 熟地15-20份澤瀉16份菟絲子21份茯苳13份黨參20份丹皮18份當歸16份白術(shù)21份黃芪8份葛根18份柴胡26份升麻23份大棗16份地龍13份枸杞子26份鎖陽21份甘草23份熟地18份山藥18份。
3、 如權(quán)利要求l-2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可制成顆粒、膠囊及片 劑。
4、 一種如權(quán)利要求l-3任一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1) 柴胡碎成極細粉備用;(2) 菟絲子、白術(shù)、甘草用60%乙醇回流二次,每次一小時,分次濾過,合并濾液,減壓 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15 (60°C)的清膏;(3) 澤瀉、茯苓、黨參、丹皮、當歸、黃芪、葛根、升麻、地龍、枸杞子、鎖陽、熟地、 山藥、大棗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時,濾過,合并濾液,靜置48小時,取上清液, 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20 (60°C)的稠膏,加入上述細粉及清膏,干燥,粉碎成細 粉,與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顆粒、膠囊及片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重癥肌無力的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由澤瀉、菟絲子、茯苓、黨參、丹皮、當歸、白術(shù)、黃芪、葛根、柴胡、升麻、地龍、枸杞子、鎖陽、甘草、熟地、山藥、大棗和/或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制成。本發(fā)明還涉及了該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中藥組合具有健脾益氣、滋養(yǎng)肝腎、補中升提等作用,用于重癥肌無力引起的肌肉萎縮等癥。
文檔編號A61K9/48GK101352514SQ200810105820
公開日2009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4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5月4日
發(fā)明者顏麗君 申請人:北京中科仁和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