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輔助診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學診斷領域,尤其涉及用于掃描影像診斷如核磁共振、CT掃描影像 診斷的輔助診斷裝置。
背景技術:
在頭頸部遭受外力時,可能會發(fā)生頸椎骨折、脫位,合并頸脊髓損傷。但是,如果致 傷外力輕微,在臨床上有時會出現檢查后未見骨折、脫位卻發(fā)生頸脊髓損傷的情況。隨著我 國步入人口老齡化國家的行列和勞動方式的改變,以頸椎病為主的慢性壓迫性脊髓病變日 益成為中老年人脊髓功能障礙和殘疾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目前,在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后的 保護和修復方面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隨著年齡的推移,這類病人遭遇外傷和接受手術治療的 可能性與日倶增。其中,無骨折脫位型頸髓壓迫癥的患者在到醫(yī)院進行CT或MRT檢查時, 由于處于靜臥位,其頸脊髓的損傷表現隱匿,在目前狀態(tài)下很容易被漏診而誤以為正常,從 而延誤患者及時的診斷和治療,嚴重者可因反復的損傷造成中樞神經系統不可逆的損傷, 導致原本可治性疾病轉化發(fā)展為嚴重的致殘性疾病,對患者本人、家庭、單位以及社會造成 不應有的損失。因此,在動態(tài)條件下評價頸脊髓反復不穩(wěn)定造成損傷的耐受性,以及其耐受 程度和耐受機理對臨床治療方式的選擇和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 需要一種動態(tài)頸髓輔助診斷裝置,來提高臨床對靜態(tài)下難以發(fā)現的頸髓損害或其它病癥做 出正確的判斷,為下一步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準確依據。 現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磁共振斷層成像儀以及在其中使物體產生被動運動的裝 置,該裝置具有一個用于放置一個病人的至少一個身體部位的支承部,該支承部可以和一 個病床等一起進入一個磁共振斷層成像儀的通道中,并且支承部由馬達驅動,在磁共振斷 層掃描儀的通道內繞至少一個軸線轉動,位于磁共振斷層成像儀的通道內的支承部的部件 和支承部驅動裝置由非鐵磁性材料制成。但是,這種裝置只有一個部分是可動的,不能實現 將患者體位固定成診斷所需的多種位置,因此很難對在靜臥位時不易發(fā)現的身體部位的損 傷如頸髓損傷做出正確的判斷,并且該裝置只能應用于磁共振斷層成像儀,應用范圍較窄。
發(fā)明內容
因此,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輔助診斷裝置,其在掃描影像診斷中用于支 撐人體,能通過體位改變來提高臨床診斷結果的準確性,并克服了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輔助診斷裝置,包括基架和支撐在所述基架 上且用于放置患者身體的支承,該支承至少包括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每個所述支承 部均以樞轉方式與基架相連,該輔助診斷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相 對該基架樞轉的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可驅動第一支承部和第二支承部相對基架在期望的 角度范圍內做樞轉運動。這樣,可以將進行掃描影像診斷的患者例如固定在過屈位,從而提 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個方案,上述輔助診斷裝置的驅動裝置優(yōu)選為手動驅動裝置,包括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基架上的第一驅動軸和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基架上的第二驅動軸, 第一驅動軸通過傳動機構使第一支承部做樞轉運動,第二驅動軸通過另一套相同的傳動機 構使第二支承部做樞轉運動。 根據本發(fā)明的進一步特征,傳動機構可包括安裝在第一驅動軸或第二驅動軸上的皮
帶輪、與該齒形皮帶輪嚙合的齒形皮帶、以不可直線移動但可轉動的方式安裝在該基架上且與
該齒形皮帶嚙合的皮帶輪、和螺桿,其中在安裝在該基架上的皮帶輪上開設有帶螺紋的通孔,
該螺桿的一端以嚙合方式插入該通孔并且在另一端與第一支承部或第二支承部相聯接。 有利的是,為了能在影像診斷掃描過程中通過兩支承部將人的體位保持在合適的
位置,在螺桿在另一端上裝有可動件,所述可動件抵接所述第一支承部的朝向所述基架的
側面,從而推動支承部在想要的角度范圍內樞轉。另外,為了便于操作,在第一驅動軸和第
二驅動軸上分別裝有用于驅動第一驅動軸或第二驅動軸轉動的操作手輪。 在本發(fā)明中,驅動裝置為包括缸體和可在該缸體內移動的活塞桿的氣缸或液壓
缸,該缸體設置在該基架上,該活塞桿的伸出端與第一支承部和/或第二支承部相連接。通
過液壓或氣壓驅動,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可在期望的角度范圍內樞轉。 根據本發(fā)明,驅動裝置還可以是電動驅動裝置,包括電動機、以可被該電動機驅動 旋轉的方式安裝在該基架上的第一驅動軸和第二驅動軸,第一驅動軸通過傳動機構使第一 支承部做樞轉運動,第二驅動軸通過另一套相同的傳動機構使第二支承部做樞轉運動。
根據本發(fā)明的上述輔助診斷裝置可用于CT掃描或超聲波掃描。這種輔助診斷裝 置與CT掃描設備或超聲波掃描設備配合使用,將人的身體固定成診斷所需的位置,從而提 高診斷結果的準確性。 根據本發(fā)明的輔助診斷裝置還可被用于核磁共振掃描。在這種情況下,輔助診斷 裝置的所有部件,也就是說基架、所述第一支承部、第二支承部和驅動裝置均由抗磁性或無 磁性的材料制成。為了提高成像質量,該輔助診斷裝置還具有設置在患者檢查部位附近的 線圈,該線圈在成像過程能發(fā)射和/或接收射頻脈沖,在這里,線圈為多通道相控陣線圈。
為了便于動態(tài)檢查,所設計的線圈要能為關節(jié)運動預留出較大的空間。在核磁共振掃描中, 該輔助診斷裝置可與核磁共振掃描設備配合使用,通過該裝置將患者體位例如固定成過屈 位,然后進入核磁共振儀中進行掃描。 本發(fā)明還提供能與上述輔助診斷裝置配套使用的核磁共振掃描設備、CT掃描設備 或超聲波掃描設備。在使用時,通過將患者的體位固定在所期望的診斷體位如過屈位,提高 了患者檢查的準確程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根據本發(fā)明的輔助診斷裝置能提高臨床對靜態(tài)下難以發(fā)現的身 體部位的損傷尤其是頸髓損害做出判斷,為下一步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準確依據。
以下,結合附圖來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其中 圖1為根據本發(fā)明的輔助診斷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了根據本發(fā)明的輔助診斷裝置的一個實施例,總體用1表示的輔助診斷裝置包括可送入影像診斷掃描儀器中的基架2和支撐在基架2上的、用于放置患者身體的 支承。該支承至少包括兩個支承部,例如在這里包括以樞轉方式與基架2相連的第一支承 部3和第二支承部4。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優(yōu)選在水平位置時處于同一個平面內。兩支承部 的樞轉軸位于該平面內。該輔助診斷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第一支承部3和第二支承部4相 對基架2做樞轉運動的驅動裝置5,驅動裝置5可以單獨調整第一或第二支承部的樞轉角 度,也可以同時調整兩個支承部3和4的樞轉角度。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承部通過上述樞轉 運動偏離水平位置。 有利的是,輔助診斷裝置1可被用于CT掃描、超聲波掃描或者核磁共振掃描。在用 于CT掃描和超聲波掃描時,對于輔助診斷裝置的材料不局限于采用無磁性或抗磁性材料, 可以使用其它任何合適的材料。 在核磁共振掃描影像診斷中,為了避免在掃描過程中對患者的圖像產生影B向,輔 助診斷裝置的各部件,也就是說基架2、第一支承部3、第二支承部4和驅動裝置5等均由抗 磁性或無磁性的材料制成,并且輔助診斷裝置1優(yōu)選具有設置在患者檢查部位附近的用于 提高成像質量的線圈。在該實施例中,線圈為多通道相控陣線圈,線圈在成像過程能發(fā)射和 /或接收射頻脈沖。為了便于動態(tài)檢查,所設計的線圈要能為關節(jié)運動預留出較大的空間。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驅動裝置5可驅動第一支承部3和第二支承部4在合適 的角度范圍內旋轉,以滿足將患者的身體定位成有效醫(yī)療診斷掃描所需的體位。例如在頸 髓動態(tài)掃描診斷中,優(yōu)選可在0-45°的范圍內調節(jié)第一和第二支承部3和4,以能將患者的 體位調整到過屈位。 根據本發(fā)明,上述輔助診斷裝置1的驅動裝置5可以具有多個實施例。在圖1所 示的實施例中,驅動裝置5為手動驅動裝置,其例如包括可旋轉地安裝在基架2上的第一驅 動軸7和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基架2上的第二驅動軸8,第一驅動軸7通過傳動機構7a、7b 和7c使第一支承部3做樞轉運動,第二驅動軸8可通過另一套相同的傳動機構使第二支承 部4做樞轉運動。在這里,上述傳動機構例如包括安裝在第一驅動軸或第二驅動軸上的皮 帶輪7c、與皮帶輪嚙合的齒形皮帶7a、以不可直線移動但可轉動的方式安裝在基架2上且 與齒形皮帶7a相嚙合的皮帶輪(未示出)、和螺桿7b,其中在安裝在該基架上的皮帶輪上 開設有帶螺紋的通孔,螺桿7b在一端以嚙合方式插入該通孔中并且在另一端與第一支承 部3或第二支承部4相聯接。 當然,第二驅動軸8的傳動機構也可以不同于第一驅動軸7的傳動機構,如圖l所 示,例如其包括作為第二驅動軸8的一部分的螺桿7b和開設在基架2上的螺紋通孔,螺桿 7b或者說第二驅動軸8的一部分以嚙合方式插入此螺紋通孔內,第二驅動軸在另一端與第 二支承部4相聯接。當然,也可想到采用其它合適的傳動機構,如齒輪傳動機構等。
在上述實施例中,為了能在影像診斷掃描過程中通過第一和第二支承部將人的體 位保持在合適位置上,螺桿7b在另一端上裝有可動件6,可動件6抵接第一支承部3的朝向 基架2的側面,從而推動該支承部在期望的角度范圍內樞轉。在如圖l所示的實施例中,可 動件6為固定連接在螺桿7b上的鵬鈴狀構件,也可以想到其它任何合適的結構,例如空心 球體、板狀結構等。通過可動件6與螺桿7b相配合,當第一驅動軸7的轉動停止時,就能將 第一支承部3調整并保持在想要的位置。有利的是,為了便于操作,在第一驅動軸7和第二 驅動軸8上分別裝有用于驅動第一驅動軸或第二驅動軸轉動的操作手輪。
在驅動裝置5的另一個實施例中,驅動裝置例如包括缸體和可在缸體內移動的活 塞桿的氣缸或液壓缸,其中該缸體設置在該基架上,而活塞桿的伸出端與第一支承部3和/ 或第二支承部4相連接。通過液壓或氣壓驅動,上述兩個支承部可在期望的角度范圍內樞 轉。 在驅動裝置5的又一個實施例中,該驅動裝置為電動驅動裝置,其例如包括電動 機、以可被電動機驅動旋轉的方式安裝在基架2上的第一驅動軸7和第二驅動軸8,第一驅 動軸7通過傳動機構7a、7b和7c使第一支承部3做樞轉運動,第二驅動軸8通過另一套相 同的傳動機構使第二支承部4做樞轉運動。 該傳動機構例如包括安裝在第一驅動軸或第二驅動軸上的皮帶輪7c、與該皮帶輪 嚙合的齒形皮帶7a、以不可直線移動但可轉動的方式安裝在基架2上且與齒形皮帶7a相 嚙合的皮帶輪、和螺桿7b,其中在安裝在基架2上的皮帶輪上開設有帶螺紋的通孔,螺桿7b 在一端以嚙合方式插入該通孔并且在另一端與第一支承部3或第二支承部4相聯接。
在操作上述輔助診斷裝置時,首先讓患者躺在水平放置的第一和第二支承部3和 4上,將患者送入掃描儀器中。然后,先后或同時驅動第一和第二驅動軸7和8轉動,第一驅 動軸7的轉動帶動皮帶輪7c轉動,進而帶動與該皮帶輪相嚙合的齒形皮帶7a移動,從而帶 動安裝在基架2上且與齒形皮帶嚙合的另一皮帶輪旋轉,進而驅動螺桿7b沿輔助診斷裝置 1的縱向移動,結果,借助安裝在螺桿7b的另一端上的可動件,將第一和第二支承部保持在 合適的位置。這樣一來,就可以將患者的體位保持在需要的位置,例如有利于檢測頸髓損傷 的過屈位。實現了能夠動態(tài)掃描以及特定位置掃描身體部位的損傷的目的,從而大大提高 了診斷的準確性,為下一步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準確依據。 在本發(fā)明中,上述輔助診斷裝置可以與核磁共振掃描設備、超聲波掃描設備或者 CT掃描設備配套使用。當該輔助診斷裝置被用于核磁共振掃描設備時,為了避免在掃描過 程中對患者影像產生影響,基架2、第一支承部3、第二支承部4和驅動裝置5均可由抗磁性 或無磁性的材料制成。 盡管以上參考實施例并見附圖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 具體特征和設計。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不需要在上述說明中用數值表示各部件的尺 寸和形狀,這些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對于閱讀了以上描述的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除 了所給出的例子之外,在不超出本發(fā)明范圍的前提下,許多的改變和等同替換手段將是顯 而易見的。
權利要求
一種輔助診斷裝置(1),包括基架(2)和支撐在所述基架上且用于放置患者身體的支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至少包括第一支承部(3)和第二支承部(4),所述第一支承部和所述第二支承部均以樞轉方式與所述基架(2)相連,所述輔助診斷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所述第一支承部(3)和所述第二支承部(4)相對所述基架(2)做樞轉運動的驅動裝置(5)。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輔助診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5)為手動驅動 裝置,包括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基架(2)上的第一驅動軸(7)和可旋轉地安裝在所述基架 (2)上的第二驅動軸(8),所述第一驅動軸(7)通過傳動機構(7a,7b,7c)使所述第一支承 部(3)做樞轉運動,所述第二驅動軸(8)通過另一套相同的傳動機構使所述第二支承部(4) 做樞轉運動。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輔助診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 第一驅動軸或第二驅動軸上的皮帶輪(7c)、與該皮帶輪嚙合的齒形皮帶(7a)、以不可直線 移動但可轉動的方式安裝在該基架(2)上且與該齒形皮帶嚙合的皮帶輪、和螺桿(7b),其 中在安裝在該基架上的皮帶輪上開設有帶螺紋的通孔,該螺桿(7b)在一端以嚙合方式插 入該通孔并且在另一端與所述第一支承部(3)或第二支承部(4)相聯接。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輔助診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桿(7b)在另一端上裝有 可動件(6),所述可動件(6)抵接所述第一支承部(3)的朝向所述基架的側面,并且在所述 第一驅動軸(7)和第二驅動軸(8)上分別裝有用于驅動所述第一驅動軸或第二驅動軸轉動 的操作手輪。
5.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輔助診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5)為包括缸體和 可在該缸體內移動的活塞桿的氣缸或液壓缸,該缸體設置在該基架上,該活塞桿的伸出端 與所述第一支承部(3)或所述第二支承部(4)相連接。
6.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輔助診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5)為電動驅動 裝置,包括電動機、以可被該電動機驅動旋轉的方式安裝在該基架(2)上的第一驅動軸(7) 和第二驅動軸(8),所述第一驅動軸通過傳動機構(7a,7b,7c)使所述第一支承部(3)做樞 轉運動,所述第二驅動軸通過另一套相同的傳動機構使所述第二支承部(4)做樞轉運動。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診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診斷裝置用于核磁共 振掃描,其中該輔助診斷裝置的所有部件,即所述基架(2)、所述第一支承部(3)、所述第二 支承部(4)和所述驅動裝置(5)均由抗磁性或無磁性的材料制成,所述輔助診斷裝置還具 有設置在患者檢查部位附近的、用于提高成像質量的線圈。
8. 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輔助診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輔助診斷裝置 用于CT掃描或超聲波掃描。
9. 一種核磁共振掃描設備,它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輔助診斷裝置。
10. —種CT掃描設備,它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輔助診斷裝置。
11. 一種超聲波掃描設備,它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輔助診斷裝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輔助診斷裝置(1),包括基架(2)和支撐在所述基架上且用于放置患者身體的支承,其中,所述支承包括至少兩個支承部,即第一支承部(3)和第二支承部(4),每個支承部均以樞轉方式與該基架(2)相連,所述輔助診斷裝置還包括用于驅動第一支承部(3)和第二支承部(4)相對所述基架(2)樞轉的驅動裝置(5)。這種輔助診斷裝置能提高臨床對靜態(tài)下難以發(fā)現的身體部位的損傷尤其是頸髓損害做出判斷,為下一步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提供準確依據。
文檔編號A61B19/00GK101732092SQ20081022637
公開日2010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2008年11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08年11月14日
發(fā)明者傅瑜, 樊東升, 韓鴻賓 申請人: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