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卷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
切割取出裝置。
背景技術:
腔鏡手術是一種在體表做O. 5 lcm左右的切口,然后剌入穿剌鞘,在穿剌鞘中插 入專用手術器械在體腔內完成手術操作的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包括顱腔鏡、胸腔鏡、腹腔鏡、腹 膜后鏡、乳腔鏡等。內鏡手術是將窺鏡送入人體自然孔道內進行直視下的手術操作技術,包 括胃鏡、腸鏡、鼻竇鏡、陰道鏡、宮腔鏡等。近年的發(fā)展使二者界限逐漸模糊,并出現了在體 腔內置入軟鏡等綜合二者特點的多種機器人手術裝置。腔鏡、內鏡和機器人手術均屬于微 創(chuàng)手術,有創(chuàng)傷輕、傷口小、恢復快、美容效果好等眾多優(yōu)點,是當代外科發(fā)展的方向之一。
早期鏡下微創(chuàng)手術多局限于膽囊、闌尾、肺泡、息肉等小器官或組織的切除,不用 或稍微延長切口就可將切除物取出,對患者影響不大。但隨著高級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的發(fā)展,肝 葉、脾臟、結腸、腎臟、肺葉等大塊組織甚至完整器官的切除手術越來越多,往往需要將切口 延長數厘米才能取出切除的組織標本,為取出切除物而延長的切口成為高級鏡下微創(chuàng)手術 最大的創(chuàng)口 ,其長度有時僅略小于普通手術創(chuàng)口 ,影響了微創(chuàng)手術的效果。
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fā)生,常規(guī)的做法是在體腔內將手術切除物搗爛、毀損后分塊 取出,不但仍需延長切口,而且有較多弊端,例如費時費力延長手術時間;手術切除物位 于體腔內,不易固定,操作難度大;有誤傷腹腔正常臟器的危險;腫瘤、感染的組織有污染 腹腔的危險;手術切除物被不規(guī)則破壞不利于術后病理檢查等。同理內鏡手術在遇到不能 從孔道取出的切除物或異物時(如胃腸道結石或腫瘤),往往僅能作檢查而不得不轉行普 通手術治療。 如果能有不用擴大切口或腔道就可將體內的大塊手術切除物化整為零安全、快速 取出的工具,就可顯著縮短創(chuàng)口 ,避免常規(guī)操作的缺點,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根據申請 人所進行的檢索,尚沒有利用此技術的工具或裝置。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解決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 置,該裝置利用網狀線鋸原理可將手術切除的大塊組織在體內切割成縱行條狀,使得不用 擴大切口或腔道就可將手術切除物取出,從而減少了手術損傷,節(jié)約了手術時間。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所述切割層包括兩根活動連接的可軸向旋轉的支架絲(l),展開之后兩根支架絲
(1) 呈垂直狀,疊合之后兩根支架絲(1)呈平行狀;每根支架絲(1)上每隔0. 5 lcm均 設有互相垂直的一對圓環(huán)(4),該對圓環(huán)(4)分別引導平行或垂直于支架絲(1)的切割線
(2) ;同一走行方向的切割線(2)首尾兩端分別匯集于兩點,通過延長線(8)與操作桿(3) 連接。
所述的切割裝置展開后為圓底或平底,袋口橫截面可為圓形,橢圓形,正方形或長 方形。 所述的切割裝置折疊后呈扁平狀,并可巻成棒狀。
所述的沿隔離袋的袋口設有抽線。 所述的支架絲為彈性支架絲,切割線(2)為質地堅韌且表面粗糙的線鋸。展開后 保持原形態(tài)。 所述的切割線為質地堅韌且表面粗糙的線鋸。 所述互相垂直的一對圓環(huán)分別位于支架絲的上方或下方。 所述的保護層為噴涂于隔離袋內的透明速干膠形成的薄膜。 所述裝置還包括與操作桿相適應的提拉手柄,提拉手柄包括手柄、連接部和插槽 部,插槽部與操作桿相適應,通過連接部和與連接手柄相連。
所述裝置還包括與巻折狀態(tài)相適應的置入套。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術效果 1、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是一種將微
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在體腔內一次性切割成縱條狀,然后通過狹窄的微創(chuàng)手術操作孔或人體自然
管道逐一取出的裝置,改變了大塊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標本必須延長原切口或只能通過普通開
放手術才能取出的現狀;從而減少了患者的創(chuàng)傷,達到更好的微創(chuàng)治療效果。 2、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在病變組織
切除之后,將已經巻折并預置于置入套中的本發(fā)明裝置插入穿剌鞘,然后將裝置推送入體
腔,抽出置入套,袋口抽線位于體外。本裝置在在體腔內在彈性支架絲的作用下展開,形成
垂直的十字交叉支撐,同時切割線在支架絲的圓環(huán)引導下擴張成網狀。術者將大塊的手術
切除物放入袋中,牽拉抽線收緊袋口 ,袋口緊貼穿剌鞘內口并隨穿剌鞘退出體外,此時袋口
在體外,而袋體和切除物在體內。再將連接切割線的四個操作桿由袋口取出,與提拉手柄
連接后分別由面對而立的兩個手術者握持,然后兩名手術者抽動提拉手柄帶動網狀切割線
鋸,將組織或器官連同保護層一次性切割成縱條,同時切割層從袋口內取出,術者隨后可以
將隔離袋中的組織條從腔鏡手術操作孔或內鏡下的自然管道中逐一取出,最后取出隔離袋
完成操作。 3、利用本發(fā)明完成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腔內切割、取出,操作安全性高,可在鏡下 監(jiān)視操作過程;切割過程與體腔隔離,避免污染;切割效率高,可一并切割多個手術切除標 本,節(jié)省手術時間。 4、本發(fā)明操作方法簡單,與現有的標本袋的操作方法類似,不改變手術者的使用 習慣,易于推廣;可以適用于各種不同的腔鏡、內鏡或機器人手術。 5、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有衛(wèi)生經濟學優(yōu)勢;線鋸的切割力強大,適用于 各種組織的切割。
圖1是本發(fā)明折疊成扁平狀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縱向巻折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橫向巻折示意4
圖4是切割層展開的示意圖; 圖5是切割層在保護袋展開的示意圖; 圖6是切割線束匯集于操縱桿呈包裝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7是提拉手柄的示意圖; 圖8是置入套的示意圖; 圖9是手術切除物放入裝置后進行切割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詳細說明,所述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而不是限定。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可折疊、巻曲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在體外 折疊、巻曲后預置于置入套中,病變組織切除后將置入套插入操作孔的穿剌鞘內,然后將裝 置推送入體腔內,從穿剌鞘中拔出置入套丟棄,袋口抽線連于體外; 該裝置在體腔內展開之后形成網狀的切割線鋸,術者將待切割組織放入袋中,抽 緊袋口抽線,并將袋口提至穿剌鞘內口 ,隨穿剌鞘一并退出體腔,袋口也可隨之退至體外, 然后將匯集切割線的操作桿從袋口內取出,連接提拉手柄后,由對面而立的兩個手術者分 別握持,兩人連續(xù)抽拉手柄,帶動切割線,進行組織切割,可將多個手術切除物一次性切割 成縱條; 切割成功后,切割線和支架絲從袋口中取出,隔離袋中為已經切成縱條狀的組織 塊,并且組織塊的外徑小于操作口 ,可以逐一取出,最后取出隔離袋。
該裝置分三層,外層為隔離袋,中間層為切割層,內層為保護層。
隔離袋的設置是為了將切割過程與體腔隔離,同時又要求可在鏡下觀察切割過 程,因此,隔離袋質地要求結實、耐磨且透明。隔離袋為圓底或平底,袋口橫截面可根據具體 需要設計為圓形、橢圓形、正方形或長方形,距袋口設有抽線以便封閉袋口 ,袋體可折疊成 扁平狀(如圖1所示),可縱向或橫向巻曲成棒狀(如圖2、圖3所示),便于沿操作孔或人 體自然孔道置入體腔。 如圖4、圖5所示,中間層是作為主體結構的切割層,包括支架絲1、切割線2和操 作桿3三部分。支架絲1有兩根(支架絲l-a和支架絲l-b),以鋼絲、塑料等彈性較好、強 度較大的彈性材料制成,展開后不易變形;兩根支架絲1活動連接,彼此之間可軸向旋轉, 在體內展開之后兩根支架絲1呈垂直狀,為網狀切割線2的形成提供支撐;疊合之后兩根支 架絲1呈平行狀,可在體外巻折成條狀,便于從操作孔內置入體內;所述的活動連接可以是 鉸接、絲扣連接或者嵌合、縱軸連接。 每根支架絲l每隔O. 5 lcm均設有互相垂直的一對圓環(huán)4,該對圓環(huán)4分別引導
平行或垂直于支架絲1的切割線2 ;平行或垂直于支架絲的切割線分別形成兩束;同一走行
方向的切割線2首尾兩端分別匯集于兩點,通過延長線8與操作桿3連接,平行或垂直于支
架絲的切割線分別形成兩束。 對支架絲1展開的情況下做詳細說明 兩根支架絲l-a和l-b展開后互相垂直,支架絲l-a上方的圓環(huán)4引導平行于支 架絲l-a的切割線2,作為支架絲l-a的切割引導線;其余的同方向走行的切割線垂直于支 架絲l-b,并穿過支架絲l-b下方的圓環(huán)4形成等距離排列;
支架絲1-b上方的圓環(huán)引導平行于支架絲1-b的切割線,作為支架絲1-b的切割 引導線;其余的同方向走行的切割線穿過支架絲l-a下方等距離分布的圓環(huán)4,從而達到等 距離分布切割線的目的; 平行于支架絲1-a或支架絲1-b的兩束切割線2,交織形成網狀,如圖4所示;由 此形成等距離分布切割線的網狀線鋸結構。 兩束切割線2,首尾匯集成四個交點,分別通過延長線8與四個操作桿3的中部連
接,操作桿3的末端可插入支架絲以在置入體腔時減少袋體空間,如圖6所示。 引導切割線2的圓環(huán)4間距的大小決定了切割后組織條塊的橫截面大小,應與操
作孔大小相匹配,直徑0. 5cm的操作孔,圓環(huán)4之間的間距應小于0. 5cm,直徑1cm的操作
孔,圓環(huán)4之間的間距應小于lcm。切割線2是利用線鋸原理進行切割操作的工作部,要求
纖細、柔軟、結實、表面粗糙帶有切割齒。 切割操作時,操作桿3可以連接提拉手柄以方便操作。如圖7所示,提拉手柄包括 手柄5、連接部6和插槽部7三部分;手柄5為塑料制成便于握持,插槽部7可以將操作桿3 嵌入插槽中,通過操作桿3拉動切割絲2進行切割;連接部6連接手柄5和插槽部7。
最內層為保護層,把切割層置入隔離袋內后再將速干膠狀物噴涂于袋體內側固定 隔離層與切割層而形成的透明、防水、的薄膜狀結構,保護層干燥以后使得三層結構緊密粘 附為一體。設置保護層的目的是使切割層的位置固定,在袋體展開及裝入標本的操作過程 中保持切割層的結構穩(wěn)定,防止多次取放標本以及標本在袋內移動導致切割層的結構混 亂,影響切割效果。在提拉切割線時,保護層與組織同時被切割。 此外,本發(fā)明還提供置入套,如圖8所述。切割取出裝置在體外巻折為圓柱形后, 放入置入套中,從穿剌鞘中插入體腔后推入裝置,抽出植入套,切割取出裝置由于支架絲的 彈性將自動展開。 下面詳細說明切割取出裝置在微創(chuàng)手術中的使用方法 首先,將切割取出裝置在體外巻折為圓柱形后,放入置入套中,此步驟為產品的包 裝狀態(tài),在出廠前完成; 其次,手術時將置入套插入穿剌鞘或自然孔道中,將裝置推入體腔,然后退出置入 套,穿剌鞘中插入手術器械,將切割袋展開; 再次,將手術切除物放入切割取出裝置的保護袋中,如圖9所示;然后牽拉抽線封 閉保護袋口,使袋口頂入穿剌鞘的內孔中,拔出穿剌鞘,引出保護袋口,打開袋口提出操作 桿,將操作桿分別嵌入提拉手柄的插槽中,兩位手術者對面站立,各持前后或左右兩個相對 的手柄,反復抽拉,直至將切割層完全脫離隔離袋,從袋口中取出切割層;至此隔離袋中的 手術切除物已被切割成直徑與體表操作孔相匹配的縱條,然后可以用鑷子或鉗子將手術切 除物切成的縱條逐一取出。最后,吸引器吸去隔離袋中的殘血,從操作孔中抽出隔離袋。
本發(fā)明可廣泛適用于腔鏡下肝臟、脾臟、腎臟、肺臟、胃腸道、腫瘤,以及內鏡下腫 瘤、結石、異物及其他大塊病變組織的切割取出,操作方法與現有的標本袋類似,不改變術 者操作習慣,使用方便。有減輕手術創(chuàng)傷、提高手術速度、提高微創(chuàng)手術療效的作用。
權利要求
一種可卷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3層,外層為透明的隔離袋,中間層為切割層,內層為透明的保護層;所述切割層包括兩根活動連接的可軸向旋轉的支架絲(1),展開之后兩根支架絲(1)呈垂直狀,疊合之后兩根支架絲(1)呈平行狀;每根支架絲(1)每隔0.5~1cm均設有互相垂直的一對圓環(huán)(4),該對圓環(huán)(4)分別引導平行或垂直于支架絲(1)的切割線(2);同一走行方向的切割線(2)首尾兩端分別匯集于兩點,通過延長線(8)與操作桿(3)連接。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展開后為圓底或平底,隔離袋口橫截面為圓形,橢圓形,正方形或長方形。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其特征在于,裝置折疊后呈扁平狀,并可巻成棒狀。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沿隔離袋的袋口設有抽線。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支架絲(1)為彈性支架絲,切割線(2)為質地堅韌且表面粗糙的線鋸。
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其特征在于,互相垂直的一對圓環(huán)(4)分別位于支架絲(1)的上方或下方。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護層為噴涂于隔離袋內的透明速干膠形成的薄膜。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操作桿(3)相適應的提拉手柄,提拉手柄包括手柄(5)、連接部(6)和插槽部(7),插槽部(7)與操作桿(3)相適應,通過連接部(6)與連接手柄(5)相連。
9.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巻折狀態(tài)相適應的置入套。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巻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創(chuàng)手術包括腔鏡手術、內鏡手術或機器人手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可卷折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的體腔內切割取出裝置,包括3層,外層為透明的隔離袋,中間層為切割層,內層為透明的保護層;兩根支架絲有活動連接,軸向旋轉展開之后兩根支架絲呈垂直狀,疊合之后兩根支架絲呈平行狀;每根支架絲每隔0.5~1cm設有互相垂直的一對圓環(huán),該對圓環(huán)分別引導平行或垂直于支架絲的切割線;同一行走方向的切割線首尾兩端分別匯集于兩個操作桿上。使用時對面而立的兩個操作者提拉相應的操作桿,利用網狀多重線鋸的切割原理將體腔內的微創(chuàng)手術切除物一次性切割成縱條,便于從狹窄的腔鏡或內鏡操作孔逐一取出,有創(chuàng)傷小、可在鏡下監(jiān)視、控制、操作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A61B17/94GK101721239SQ200910219458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11日
發(fā)明者張澍, 李宗芳, 蔣安 申請人:西安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