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及標識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81712閱讀:14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及標識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及標識部 件,尤其涉及一種從生物體的皮膚收集組織液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用于從生物體的 皮膚收集組織液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微細孔形成裝置用* 7卜)及標識部件。
背景技術
以往,已知有從生物體的皮膚收集組織液的方法。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2003/113827中,公開有如下的組織液收集方法,即,在使粒 子與皮膚碰撞而在皮膚上形成微小路徑后,通過使用于收集組織液的封閉繃帶(收集部 件)附著在皮膚的形成有微小路徑的處理區(qū)域,來收集組織液。但是,在該組織液收集方法 中,由于考慮到難以通過目視確認形成有微小路徑的處理區(qū)域,因此有難以相對于處理區(qū) 域來定位封閉繃帶的問題點。而且,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2003/113827中,關于封閉繃帶相 對于處理區(qū)域的定位,未進行任何記載。于是,目前已知有能夠容易地相對于處理區(qū)域定位收集部件的技術。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2007/233011中,公開有一種血糖值分析裝置(生物體內(nèi)成 分測定系統(tǒng)),其具備能夠安裝收集組織液的提取筒的主體部;對在皮膚上形成微細孔的 穿刺用具進行定位的支承部;用于將支承部安裝在使用者的胳膊上的帶部。該支承部具有 用于使皮膚露出的開口部,以使通過穿刺用具而形成微細孔的皮膚的處理區(qū)域從開口部露 出的方式構成。另外,主體部以如下方式構成,即,通過鉸鏈能夠旋轉(zhuǎn)地安裝于支承部,通過 相對于支承部進行旋轉(zhuǎn),將安裝的提取筒配置在皮膚的處理區(qū)域上。由此,容易相對于處理 區(qū)域定位提取筒(收集部件)。并且,在利用帶部將支承部安裝在胳膊上的狀態(tài)下,通過提 取筒(收集部件)進行組織液的抽取。但是,在美國專利申請公開2007/233011中,需要通過帶部將支承部安裝在胳膊 上,該支承部對在皮膚上形成微細孔的穿刺用具進行定位。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范圍僅由附加的權利要求書決定,而不受下面的發(fā)明內(nèi)容的任何影響。因此,本發(fā)明如下(1) 一種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包括微細孔形成裝置,其通過使微細針頭(微細針+ , ^ )向皮膚移動而形成微細 孔;引導部件,其包括安裝在所述微細孔形成裝置的一端的安裝部和相對于皮膚對所 述微細孔形成裝置進行定位的定位部,其中,在所述引導部件中形成有通道,該通道在使所 述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時容許所述微細針頭通過;標識部件,其用于表示形成微細孔的皮膚上的位置,包括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該第一粘接面與所述定位部粘接,該第二粘接面是所述第一粘接面的背面,能夠以比所 述第一粘接面相對于所述定位部的粘接力大的粘接力與皮膚粘接;收集部件,其設置在由所述標識部件表示的皮膚上的位置,從皮膚收集組織液;測定裝置,其測定由所述收集部件收集的組織液中含有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
(2)根據(jù)⑴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中,所述標識部件包括配置在所述定位部的第一標識部件;第二標識部件,該第二標識部件在所述定位部中隔著所述通道的開口配置在與所 述第一標識部件相反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標識部件及所述第二標識部件分別具備所述第一粘接面及所述第
二粘接面。(3)根據(jù)⑴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中,所述標識部件具有包圍所述通道開口的形狀。(4)根據(jù)⑴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中,所述收集部件包括收集組織液的收集部和保持所述收集部且能夠與皮膚粘接的 保持部,所述標識部件具有規(guī)定的形狀,所述保持部具有與所述標識部件的形狀對應的形狀。(5)根據(jù)⑷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中,所述收集部是凝膠,所述保持部是薄膜。(6)根據(jù)⑷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中,所述保持部不使液體透過,并且具有能夠覆蓋設置在皮膚上的所述收集部的尺 寸。(7)根據(jù)⑴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中,所述標識部件形成為片狀。(8) 一種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用于微細孔形成裝置,該微細孔形成裝置 通過使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而形成微細孔,該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包括引導部件,其包括安裝在所述微細孔形成裝置的一端的安裝部和相對于皮膚對所 述微細孔形成裝置進行定位的定位部,其中,在所述引導部件中形成有通道,該通道在所述 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時容許所述微細針頭通過;標識部件,其表示形成有微細孔的皮膚上的位置,包括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 該第一粘接面與所述定位部粘接,該第二粘接面是所述第一粘接面的背面,能夠以比所述 第一粘接面相對于所述定位部的粘接力大的粘接力與皮膚粘接。(9)根據(jù)⑶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中,所述標識部件包括第一標識部件和第二標識部件,該第一標識部件配置于所述定 位部,該第二標識部件在所述定位部中隔著所述通道的開口配置在與所述第一標識部件相 反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標識部件及所述第二標識部件分別具備所述第一粘接面及第二粘接面。
(10)根據(jù)⑶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中,所述標識部件具有包圍所述通道開口的形狀。(11)根據(jù)⑶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還包括收集部件,該收集部件通過設置在形成有所述微細孔的區(qū)域而從皮膚收集 組織液。(12)根據(jù)(11)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中,所述收集部件包括收集組織液的收集部和保持所述收集部且能夠與皮膚粘接的 保持部,所述標識部件具有規(guī)定的形狀,所述保持部具有與所述標識部件的形狀對應的形狀。(13)根據(jù)(12)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中,所述收集部是凝膠,所述保持部是薄膜。(14)根據(jù)(12)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中,所述保持部不使液體透過,并且具有能夠覆蓋設置在皮膚上的所述收集部的尺 寸。(15)根據(jù)⑶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中,所述標識部件形成為片狀。(16) 一種標識部件,其表示形成有微細孔的皮膚上的位置,且粘接到引導部件,所 述引導部件包括安裝在微細孔形成裝置的一端的安裝部和相對于皮膚對所述微細孔形成 裝置進行定位的定位部,所述微細孔形成裝置通過使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而形成微細孔, 其中,在所述引導部件中形成有通道,該通道在所述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時容許所述微細 針頭通過,所述標識部件包括與所述定位部粘接的第一粘接面;作為所述第一粘接面的背面且能夠與皮膚粘接的第二粘接面;所述標識部件具有包圍所述定位部的所述通道的開口的形狀。根據(jù)⑴、⑶及(16),起到如下效果。在將引導部件安裝于微細孔形成裝置后,使由引導部件的定位部保持的標識部件 的第二粘接面與皮膚粘接。在該狀態(tài)下,通過微細孔形成裝置使微細針頭以通過形成在引 導部件上的通道的方式向皮膚移動。在皮膚上的與引導部件的通道對應的位置形成有微細 孔。由于標識部件的第二粘接面相對于皮膚的粘接力比第一粘接面相對于引導部件的粘接 力大,因此,若使微細孔形成裝置從皮膚離開,則標識部件殘留在皮膚上。由此,能夠由標識 部件明確皮膚上的微細孔的位置。因此,相對于由標識部件明確的微細孔的位置,能夠容易 地定位收集部件。而且,通過在標識部件中設置能夠與皮膚粘接的第二粘接面,能夠容易地 使標識部件與皮膚粘接,因此,不使用帶等的安裝器具就能夠?qū)俗R部件安裝在胳膊上。由 此,能夠減輕使用者的負擔。因此,在該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中,相對于形成在皮膚上的 微細孔(處理區(qū)域)能夠容易地定位收集部件,并且能夠減輕使用者的負擔。根據(jù)⑵及(9),起到如下效果。由于第一標識部件及第二標識 件以夾持引導部件的通道的方式配置,因此,通 過標識部件能夠進一步明確微細孔的位置。
根據(jù)(3)及(10),起到如下效果。由于標識部件以包圍與引導部件的通道相對應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因此通過標識 部件,能夠進一步明確微細孔的位置。根據(jù)(4)及(12),起到如下效果。僅通過相對于標識部件對保持部的收集部件定位部進行定位,就能夠容易地使收 集部附著在形成有微細孔的區(qū)域。根據(jù)(5)及(13),起到如下效果。即使在使用難以把持的凝膠之類的部件作為收集部件的情況下,也能夠通過保持 凝膠的薄膜狀的保持部來把持凝膠,因此能夠容易使收集部附著在皮膚上。根據(jù)(6)及(14),起到如下效果。在使收集部附著在皮膚上的狀態(tài)下,通過利用保持部來覆蓋收集部,能夠?qū)Ω街?在皮膚上的收集部干燥的情況進行抑制。根據(jù)(7)及(15),起到如下效果。在使標識部件殘留在皮膚上時,由于標識部件為片狀且厚度小,因此,能夠進一步 減輕使用者的負擔。


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整體結構的立體 圖。圖2是示出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穿刺用具的結構 的剖面圖。圖3是示出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測定裝置的結構 的俯視圖。圖4是示出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測定裝置的結構 的框圖。圖5是示出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皮膚引導件的底 面部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定位帶的俯視 圖。圖7是示出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定位帶的未使用 時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圖8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定位帶的結 構的剖面圖。圖9是示出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收集部件的俯視 圖。圖10是示出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收集部件的剖 面圖。圖11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 的剖面圖。
圖12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 的立體圖。圖13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 的剖面圖。圖14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 的俯視圖。圖15是用于說明圖1所示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使用方法 的俯視圖。
圖16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定位帶的結構的 立體圖。圖17是示出圖16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定位帶的俯視 圖。圖18是示出圖16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收集部件的俯 視圖。圖19是用于說明圖16所示的第二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收集部件 的附著方法的俯視圖。圖20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定位帶的未使用 時的狀態(tài)的剖面圖。圖21是用于說明使圖20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的定位帶 與皮膚引導件粘接的粘接方法的剖面圖。圖22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三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俯視圖。圖23是用于說明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 第三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方式)首先,參照圖1 圖10說明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1的結構。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1具備穿刺用具 100、測定裝置200、定位帶300、包含收集部400a的收集部件400。穿刺用具100是如下的裝置,即,該裝置安裝有進行了滅菌處理的微細針頭 101 (參照圖2),通過使該微細針頭101的微細針與生物體的皮膚500接觸,從而在皮膚500 上形成體液的抽取孔(微細孔)。并且,通過收集部400a收集從利用穿刺用具100形成的 生物體的皮膚500的微細孔滲出的體液(組織液),并通過測定裝置200測定收集到的組織
液,由此獲得葡萄糖濃度。穿刺用具100貫通皮膚500的角質(zhì)層,并到達表皮內(nèi)部與真皮的邊界附近,形成多 個深度未到達真皮深部的微細孔。如圖1及圖2所示,該穿刺用具100具備殼體110、皮 膚引導件120、陣列夾頭(τ· X f ~ 7々)130 (參照圖2)、彈簧止動件140 (參照圖2)、釋 放機構150、頂出裝置160、主彈簧170 (參照圖2)、彈簧180a及180b (參照圖2)。此外,除 彈簧(主彈簧170、彈簧180a及180b)之外的六個部件(殼體110、皮膚引導件120、陣列夾頭130、彈簧止動件140、釋放機構150以及頂出裝置160)分別由樹脂形成。如圖2所示,殼體110能夠在內(nèi)部收容陣列夾頭130、彈簧止動件140、釋放機構 150、頂出裝置160、主彈簧170及彈簧180a、180b。并且,在殼體110的下部設置有用于安 裝皮膚引導件120的安裝部111。另外,在殼體110的上部設有用于使頂出裝置160的按鈕 部161露出的開口部112。而且,在殼體110的側(cè)面設有用于使釋放機構150的按鈕部151 露出的開口部113。如圖2所示,皮膚引導件120配置在安裝于穿刺用具100的安裝部120a側(cè)。皮膚 引導件120包括用于插入殼體110的安裝部111的插入孔121 ;底面部122,該底面部122 在利用穿刺用具100穿刺時,配置在使用者(患者)的胳膊600的皮膚500 (參照圖12)上, 作為相對于皮膚500來定位穿刺用具100的定位部而起作用;貫通孔123,該貫通孔123以 使皮膚引導件120從安裝部120a貫通到底面部122的方式形成。該貫通孔123具有容許 陣列夾頭130及下述的微細針頭101雙方通過的尺寸的孔徑,該陣列夾頭130設置在殼體 110的內(nèi)部,該微細針頭101安裝于陣列夾頭130上并在皮膚500上形成微細孔。由此,在 穿刺時,伴隨著陣列夾頭130向Zl方向的移動,能夠使安裝在陣列夾頭130上的微細針頭 101通過皮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123而與皮膚500接觸。在此,在第一實施方式中,皮膚引導件120能夠在底面部122的表面上保持定位帶 300。具體來說,底面部122平坦地形成,利用定位帶300的下述的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 (參照圖2)的粘附力,來粘接定位帶300與底面部122。而且,對底面部122實施硅系的涂 敷。由此,如下所述,底面部122與定位帶300的器具側(cè)粘接面311(321)的粘接力,比皮膚 500與定位帶300的下述皮膚側(cè)粘接面312(322)(參照圖2)的粘接力小。如圖2所示,陣列夾頭130能夠沿上下方向(Zl及Z2方向)移動。而且,陣列夾 頭130在下端部能夠保持微細針頭101。而且,如下所述,陣列夾頭130由主彈簧170向下 方(Zl方向)按壓。而且,陣列夾頭130在上端部附近具有能夠與釋放機構150的下述的 固定部154卡合的卡合部131。陣列夾頭130以如下方式構成,即,通過克服主彈簧170的 按壓力而向上方(Z2方向)移動,從而使卡合部131與釋放機構150的固定部154卡合。彈簧止動件140用于對主彈簧170進行支承而設置,該主彈簧170將陣列夾頭130 向下方(Z1方向)按壓。釋放機構150具有按鈕部151 ;能夠以支承軸152為中心旋轉(zhuǎn)的主體部153 ;與 主體部153 —體旋轉(zhuǎn)的固定部154。固定部154具有對陣列夾頭130進行固定的功能,該陣 列夾頭130克服主彈簧170的向下方(Zl方向)的按壓力而向上方(Z2方向)移動。具體 來說,固定部154以如下方式構成,即,通過與陣列夾頭130的卡合部131卡合,從而固定承 受由主彈簧170產(chǎn)生的按壓力的狀態(tài)下的陣列夾頭130。并且,釋放機構150以如下方式構 成,即,通過按下按鈕部151,使主體部153沿Pl方向旋轉(zhuǎn),從而解除由固定部154進行的與 卡合部131的卡合。由此,陣列夾頭130通過主彈簧170的按壓力而向下方(Zl方向)移 動。另外,頂出裝置160具有將針頭收容用具(未圖示)從皮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 123排出的功能,該針頭收容用具在將微細針頭101安裝于陣列夾頭130時使用。具體來 說,頂出裝置160以如下方式構成,即,通過按下按鈕部161,將針頭收容用具向下方(Zl方 向)推出,該針頭收容用具在安裝微細針頭101時插入皮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123。
主彈簧170用于將陣列夾頭130向下方(Zl方向)推壓。彈簧180a具有將被向上方(Z2方向)推起的頂出裝置160向下方(Zl方向)按 壓的功能。而且,彈簧180b用于使以支承軸152為支點向Pl方向旋轉(zhuǎn)的釋放機構150的 主體部153向P2方向旋轉(zhuǎn)。而且,在殼體110內(nèi)部設有兩個彈簧(未圖示),該兩個彈簧用 于將由于主彈簧170的按壓力而向下方(Zl方向)移動的陣列夾頭130向上方(Z2方向) 壓回。由此,能夠抑制向下方(Zl方向)移動的陣列夾頭130超過規(guī)定的位置而向下方(Zl 方向)移動,其結果是,能夠抑制微細針頭101的微細針較深地穿刺到胳膊600內(nèi)。如圖1、圖3及圖4所示,測定裝置200具備顯示部201、記錄部202 (參照圖3及 圖4)、分析部203 (參照圖3及圖4)、電源204 (參照圖3)、用于設置傳感器片210 (參照圖 1)及收集部400a (參照圖1)的設置部205、與設置于設置部205的傳感器片210連接的電 回路206 (參照圖3及圖4)、使用者(患者)用于操作測定裝置200的操作按鈕207 (參照 圖3)、定時器部208 (參照圖4)。顯示部201具有顯示由分析部203分析的測定結果及存儲于記錄部202的數(shù)據(jù)等 的功能。記錄部202用于保存以前的數(shù)據(jù)。分析部203具有基于電回路206的輸出值而算 出葡萄糖濃度及電解質(zhì)(NaCl)濃度的功能。設置部205具有凹形狀且能夠設置傳感器片 210及收集部400a。如圖3所示,電回路206包括葡萄糖測定用回路206a和電解質(zhì)測定用 回路206b。葡萄糖測定用回路206a具有向設置部205內(nèi)露出的端子206c及206d,電解質(zhì) 測定用回路206b具有向設置部205內(nèi)露出的端子206e及206f。而且,電回路206具有用 于切換葡萄糖測定用回路206a與電解質(zhì)測定用回路206b的開關206g。使用者(患者)通 過操作操作按鈕207來操作開關206g,能夠切換葡萄糖測定用回路206a與電解質(zhì)測定用回 路206b。操作按鈕207用于進行開關206g的切換、顯示部201的顯示的切換及定時器部 208的設定等的操作。定時器部208具有如下功能,S卩,為了從開始抽取葡萄糖起在規(guī)定時 間內(nèi)結束抽取,向使用者(患者)通知抽取的結束時間。如圖1所示,傳感器片210包括塑料制的基板211 ;設置在基板211的上表面上 的一對葡萄糖測定用電極212 ;設置在基板211的上表面上的一對電解質(zhì)測定用電極213。 葡萄糖測定用電極212包括在鉬電極上形成有GOD酶膜(GOD: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電極 212a和由鉬電極構成的對電極212b,電解質(zhì)測定用電極213包括由銀/氯化銀構成的作用 電極213a和由銀/氯化銀構成的對電極213b。在將傳感器片210設置于測定裝置200的 設置部205的狀態(tài)下,葡萄糖測定用電極212的作用電極212a及對電極212b分別與葡萄 糖測定用回路206a的端子206c及206d接觸。同樣地,在將傳感器片210設置于測定裝置 200的設置部205的狀態(tài)下,電解質(zhì)測定用電極213的作用電極213a及對電極213b分別與 電解質(zhì)測定用回路206b的端子206e及206f接觸。在此,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如圖5及圖6所示,定位帶300由形成為片狀的一對雙 面帶片310及320構成。如此,通過使定位帶300構成為片狀,容易使定位帶300伴隨使用 者(患者)的皮膚500的運動而變形,因此能減輕使用者(患者)的負擔。而且,定位帶300 在與皮膚500粘接的狀態(tài)下能夠目視觀察。而且,如圖5及圖7所示,一對雙面帶片310及 320粘在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的表面上。具體來說,如圖7所示,一對雙面帶片310 及320分別具有器具側(cè)粘接面311及321、皮膚側(cè)粘接面312及322,器具側(cè)粘接面311及 321以與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接觸的方式粘接。而且,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及皮膚側(cè)粘接面312(322)分別具有粘附性。而且,如上所述,由于對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 部122實施硅系的涂敷,因此,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與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通 過比較小的粘接力粘接。而且,皮膚側(cè)粘接面312(322)能夠與使用者(患者)的皮膚500 粘接,并且,皮膚側(cè)粘接面312 (322)與皮膚500的粘接力比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與皮膚 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的粘接力大。如圖5所示,一對雙面帶片310及320在X方向上相互僅隔開距離D1 (約30mm) 地與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粘接。而且,一對雙面帶片310及320以使微細針頭101 的微細針移動到包圍區(qū)域的大致中央的方式粘結于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換言之, 雙面帶片310及320在底面部122的表面上以夾持皮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123的開口 的方式配置。即,雙面帶片310及320以表示皮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123的位置的方式 保持于皮膚引導件120。由此,如下所述,在將定位帶300粘接在皮膚500上時,在由定位 帶300夾持的區(qū)域的大 致中央形成有由穿刺用具100穿刺的處理區(qū)域(形成有微細孔的區(qū) 域)510 (參照圖6)。如圖6所示,一對雙面帶片310及320分別形成為具有約2mm的X方向的長度A1 和約32mm的Y方向的長度B1的大致矩形形狀。一對雙面帶片310及320在相互相對側(cè)的 側(cè)邊形成有三角形狀的切口 313及323。兩個切口 313及323以相互相對的方式配置在各 側(cè)邊的大致中央。如圖7所示,定位帶300在未使用時,與粘結有定位帶300的皮膚引導件120 —起 作為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用具而由薄膜330包裝。具體來說,在定位帶300的器具側(cè)粘 接面311 (321)與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粘接且皮膚側(cè)粘接面312 (322)的表面整體 由剝離紙340覆蓋的狀態(tài)下,皮膚引導件120及定位帶300被薄膜330包入。對剝離紙340的與皮膚側(cè)粘接面312(322)接觸側(cè)的表面整體實施用于使剝離變 得容易的硅系的涂敷。由此,能夠以比較小的粘接力粘接剝離紙340與定位帶300的皮膚 側(cè)粘接面312(322)。剝離紙340的與定位帶接觸的面的背面固定于薄膜330的內(nèi)側(cè)表面。 由此,如圖8所示,若在將皮膚引導件120及定位帶300從薄膜330內(nèi)取出時剝離薄膜330, 則剝離紙340與薄膜330 —起移動,定位帶300的皮膚側(cè)粘接面312 (322)露出。此外,雖然 對剝離紙340及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分別實施硅系的涂敷,但是,由于剝離紙340 與皮膚引導件120相比容易變形,因此,剝離紙340容易剝離。因此,通過剝離薄膜330,定 位帶300在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粘接在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的狀態(tài)下,使具有 粘接性的皮膚側(cè)粘接面312 (322)露出。收集部件400包括收集部400a和保持部410。收集部400a由凝膠部件構成,收集 從利用穿刺用具100形成的微細孔滲出的組織液。如圖9所示,在俯視時,收集部400a形 成為具有約12mm的X方向的長度A2和約7mm的Y方向的長度B2的大致矩形形狀。而且, 收集部400a具有比由穿刺用具100穿刺的處理區(qū)域(形成有微細孔的區(qū)域)510(參照圖 6)略大的平面形狀。而且,如圖9及圖10所示,收集部400a的上面(與皮膚粘接的面的背 面)整體附著在保持部410的大致中央。保持部410形成為薄膜狀,并且具有能夠與皮膚500粘接的粘接面411。保持部 410在粘接面411的表面上保持收集部400a。保持部410通過使粘接面411與皮膚500粘 接,在覆蓋收集部400a的狀態(tài)下能夠使收集部400a附著在皮膚500上。保持部410具有能夠覆蓋收集部400a的尺寸,形成為具有約28mm的X方向的長度A3和約28mm的Y方向 的長度B3的大致矩形形狀。即,保持部410的Y方向長度B3(約28mm)形成為比一對雙面 帶片310及320之間的X方向的距離Dl (約30mm)(參照圖6)略小。保持部410具有三角 形狀的突起部412、413,如下所述,所述突起部412、413作為收集部件400的定位部而起作 用,且在一對側(cè)邊的大致中央分別向外側(cè)突出。兩個突起部412及413分別形成為與定位 帶300的兩個切口 313及323對應的形狀。保持部410具有不透濕性。如此,由于保持部 410具有不透濕性,因此能夠?qū)τ赡z部件構成的收集部400a干燥的情況進行抑制。在保持部410的外周緣配置有框架狀且平板狀的例如由PET樹脂構成的加強部件 420。如圖9及圖10所示,加強部件420沿保持部410的外周緣,粘結于保持部410的粘接 面411的表面。加強部件420用于加強薄膜狀的保持部410。具體來說,加強部件420以如 下方式構成,即,將容易歪扭的薄膜狀的保持部410擴展成大致平坦狀。加強部件420以如 下方式構成,即,與保持部410粘結側(cè)的相反側(cè)的表面具有粘接性,且能夠與皮膚500粘接。接下來,參照圖1、圖6 圖8及圖10 15,說明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1的使用 方法。首先,如圖7所示,將由薄膜330包裝的皮膚引導件120及粘結于皮膚引導件120 的定位帶300從薄膜330取出。具體來說,剝落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的相反側(cè)的 上面部側(cè)的薄膜330。此后,如圖8所示,通過將穿刺用具 100的殼體110的安裝部111插 入皮膚引導件120的插入孔121,將皮膚引導件120安裝于穿刺用具100。然后,剝落皮膚 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側(cè)(配置有定位帶300的一側(cè))的薄膜330。由此,將固定在薄膜 330上的剝離紙340從定位帶300的皮膚側(cè)粘接面312(322)剝離,露出具有粘接性的皮膚 側(cè)粘接面312 (322)。接下來,如圖11所示,從皮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123 (參照圖2)插入微細針頭 101,將微細針頭101安裝在穿刺用具100的陣列夾頭130 (參照圖2)上。然后,如圖11及 圖12所示,以使定位帶300的皮膚側(cè)粘接面312(322)與使用者(患者)的胳膊600的皮 膚500粘接的方式,將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配置在使用者(患者)的胳膊600的 皮膚500上。在該狀態(tài)下,通過壓下穿刺用具100的按鈕部151,使微細針頭101超過定位 帶300而向皮膚500側(cè)(Zl方向側(cè))突出。由此,在使用者(患者)的胳膊600的皮膚500 上形成有微細孔。此后,如圖13所示,使穿刺用具100及皮膚引導件120從皮膚500離開。由于皮 膚側(cè)粘接面312 (322)與皮膚500的粘接力比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與皮膚引導件120的 底面部122的粘接力大,因此,在保持定位帶300與皮膚500粘接的狀態(tài)下,從皮膚引導件 120剝離該定位帶300。如此,如圖6及圖13所示,定位帶300殘留在皮膚500上。S卩,在 由穿刺用具100進行處理時(形成微細孔時),使定位帶300與皮膚500粘接,在由穿刺用 具100進行處理后,使定位帶300從皮膚引導件120脫離而殘留在皮膚500上。此時,定位 帶300的一對雙面帶片310及320以在包圍區(qū)域的大致中央配置由穿刺用具100穿刺的處 理區(qū)域(形成有微細孔的區(qū)域)510的方式粘接在皮膚500的表面上。然后,如圖14所示,以使粘接面411 (參照圖10)與皮膚500接觸的方式使保持收 集部400a的保持部410與皮膚500粘接。具體來說,以使保持部410的突起部412及413 分別與定位帶300的切口 313及323相對的方式,將保持部410配置在皮膚500上。由此,以使保持在保持部410的大致中央的收集部400a覆蓋由穿刺用具100穿刺的處理區(qū)域(形 成有微細孔的區(qū)域)510的方式附著在皮膚500上。即,定位帶300及保持部410分別作為 用于使收集部400a附著在處理區(qū)域(形成有微細孔的區(qū)域)510的、收集部件400 (收集部 400a及保持部410)的定位部件而使用。通過使保持部410與皮膚500粘接,使收集部400a附著在處理區(qū)域(形成有微細 孔的區(qū)域)510,然后,如圖15所示,從皮膚500剝離定位帶300 (310,320)。由此,在利用收 集部400a收集組織液期間(約一小時),由于在皮膚500上僅殘留有收集部400a和保持部 410,因此與使定位帶300 (310,320)原封不動地殘留在皮膚500上的情況相比,能減輕使用 者(患者)的負擔。在利用收集部400a收集完組織液后(從使收集部400a附著在處理區(qū)域510開始 經(jīng)過約一小時后),在傳感器片210的上面上設置收集完組織液的收集部400a,該傳感器片 210設置于測定裝置200的設置部205。由此,通過測定裝置200的葡萄糖測定用回路206a、 傳感器片210的葡萄糖測定用電極212及由凝膠部件構成的收集部400a來構成第一回路。 同時,通過測定裝置200的電解質(zhì)測定用回路206b、傳感器片210的電解質(zhì)測定用電極213 及由凝膠部件構成的收集部400a來構成第二回路。在對抽取的葡萄糖濃度進行測定的情況下,通過操作按鈕207將開關206g切換至 葡萄糖測定用回路206a,并且指示測定開始。由此,對第一回路施加規(guī)定值的恒定電壓,并 將由電流計檢測出的電流值輸入分析部203。在此,檢測出的電流值與包含在收集部400a 中的葡萄糖濃度成比例。在分析部203中,存儲有基于電流值與葡萄糖濃度的關系的函數(shù), 通過分析部203,基于存儲的函數(shù)和輸入的電流值,算出收集部400a內(nèi)的葡萄糖濃度。再者,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通過測定裝置200能夠測定收集部400a中所含有的電 解質(zhì)濃度。在該情況下,使用者(患者)通過操作按鈕207將開關206g切換至電解質(zhì)測定 用回路206b,并且指示測定開始。由此,對第二回路施加規(guī)定值的恒定電壓,通過電壓計檢 測出第二回路內(nèi)產(chǎn)生的由電解質(zhì)引起的電動勢,并將檢測出的電壓值輸入分析部203。檢測 出的電壓值與收集部400a內(nèi)含有的電解質(zhì)濃度成比例。在分析部203中存儲有基于電壓 值與電解質(zhì)濃度的關系的函數(shù),通過分析部203,基于存儲的函數(shù)和輸入的電壓值,算出收 集部400a內(nèi)的電解質(zhì)濃度。此后,通過分析部203,基于算出的電解質(zhì)濃度來修正葡萄糖濃度,并將修正后的 葡萄糖濃度存儲于記錄部202。然后,在顯示部201上顯示由記錄部202所記錄的測定結果。在此,說明基于電解質(zhì)濃度來修正葡萄糖濃度的意義。葡萄糖在包含在組織液中 的狀態(tài)下蓄積在收集部400a內(nèi),但是,由于滲出到體外的組織液的量根據(jù)微細孔的形成狀 態(tài)而變動,因此,需要加進微細孔的形成狀態(tài)來定量葡萄糖。另一方面,由于考慮到電解質(zhì) 在體內(nèi)實質(zhì)上以一定濃度存在,因此在經(jīng)過規(guī)定的抽取時間后,蓄積在收集部400a內(nèi)的電 解質(zhì)的濃度在微細孔越大時越高,在微細孔越小時越低。即,電解質(zhì)的濃度可以考慮為反映 微細孔的形成狀態(tài)。因此,通過基于包含在收集部400a中的電解質(zhì)濃度來修正葡萄糖濃 度,能夠求出反映微細孔的形成狀態(tài)的更正確的葡萄糖濃度。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過設置皮膚引導件120和定位帶300,在將皮膚 引導件120安裝于穿刺用具100后,在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上,在使由皮膚引導件120保持的定位帶300的皮膚側(cè)粘接面312(322)與皮膚500粘接的狀態(tài)下,若使穿刺用具100的微細針頭101以通過形成在皮膚引導件120上的貫通孔123的方式向皮膚500 移動,則能夠在皮膚500上的與皮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123對應的位置形成微細孔,所 述皮膚引導件120包含作為相對于皮膚500來定位穿刺用具100的定位部而起作用的底面 部122,并形成有從安裝部120a貫通底面部122的貫通孔123,從而,在利用穿刺用具100 使微細針頭101向皮膚500移動時,容許微細針頭101通過;所述定位帶300具有器具側(cè) 粘接面311(321)和皮膚側(cè)粘接面312 (322),并在底面部122上以表示貫通孔123的位置 的方式由皮膚引導件120保持,該器具側(cè)粘接面311(321)與底面部122粘接,該皮膚側(cè)粘 接面312(322)在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的背面能夠以比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相對于 底面部122的粘接力大的粘接力與皮膚500粘接。并且,由于定位帶300的皮膚側(cè)粘接面 312(322)相對于皮膚500的粘接力比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相對于皮膚引導件120的底 面部122的粘接力大,因此,若使安裝于穿刺用具100的皮膚引導件120離開皮膚500,則定 位帶300將殘留在皮膚500上。此時,在底面部122上,以表示貫通孔123的位置的方式由 皮膚引導件120保持的定位帶300,以表示皮膚500上的與皮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123對 應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皮膚500上。由此,能夠通過定位帶300來明確在皮膚500上的與 皮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123對應的位置上形成的微細孔的位置。而且,通過附著在由定 位帶300表示的皮膚500上的位置來設置從皮膚500收集組織液的收集部件400,由此,相 對于由定位帶300明確的微細孔的位置,能夠容易地定位收集部件400。而且,通過在定位 帶300上設置能夠與皮膚500粘接的皮膚側(cè)粘接面312 (322),能夠容易地使定位帶300與 皮膚500粘接,因此,能夠不使用帶等安裝器具而將定位帶300安裝在胳膊600上。由此, 能夠減輕使用者的負擔。因此,相對于形成在皮膚500上的微細孔(處理區(qū)域),能夠容易 地定位收集部件400,并且能夠減輕使用者的負擔。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作為定位帶300,設置雙面帶片310和雙面帶片320,由 此,在皮膚500上殘留有定位帶300時,由于雙面帶片310及320以夾持皮膚500上的與皮 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123相對應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因此,利用定位帶300,能夠明確形成 在皮膚500上的與皮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123相對應的位置處的微細孔的位置,所述雙 面帶片310配置在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上,所述雙面帶片320在底面部122上隔 著貫通孔123的開口配置在與雙面帶片310相反的位置。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在收集部件400中設有收集組織液的收集部400a和保 持收集部400a且能夠與皮膚500粘接的保持部410,在保持部410上形成有三角形狀的 突起部412 (413),通過相對于與皮膚500粘接的定位帶300的切口 313 (323)定位突起部 412 (413)并粘接保持部410,能夠以使收集部400a附著在形成有微細孔的區(qū)域的方式構 成收集部件400,由此,只需相對于定位帶300的切口 313 (323)定位保持部410的突起部 412(413),就能夠容易地使收集部400a附著在形成有微細孔的區(qū)域。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使定位帶300(310、320)的皮膚側(cè)粘接面312 (322)與皮 膚500的粘接力比定位帶300(310、320)的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與皮膚引導件120的底 面部122的粘接力大,由此通過在使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與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 122粘接的狀態(tài)下,使皮膚側(cè)粘接面312(322)與皮膚500粘接,然后,使皮膚引導件120離 開皮膚500,能夠容易地在由穿刺用具100進行處理后使定位帶300(310、320)殘留在皮膚500 上。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定位帶300(310、320)上設有三角形狀的切口 313 (323),以如下方式配置保持部410,即,使對收集部件400的收集部400a進行保持的保 持部410的突起部412 (413)與三角形狀的切口 313(323)相對,由此,能夠容易地定位保持 部410,因此,能夠容易地使由保持部410保持的收集部400a附著于處理區(qū)域510。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通過使用由一對雙面帶片310及320構成 的定位帶300, 與使用形成為框架形狀的定位帶的場合相比,能夠進一步縮小粘貼定位帶300的區(qū)域,因 此能夠進一步減輕將定位帶300與皮膚500粘接時的使用者(患者)的負擔。(第二實施方式)接下來,參照圖16 圖19,說明第二實施方式。在該第二實施方式中,與上述第一 實施方式不同,對使用由一張框架形狀的雙面帶片構成的定位帶700的結構進行說明。在此,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如圖16及圖17所示,定位帶700由形成為片狀的一張 雙面帶片構成。而且,如圖17所示,定位帶700的外形形成為由約32mm的X方向的長度A4 和約32mm的Y方向的長度B4構成的大致矩形形狀。而且,定位帶700具有大致矩形形狀的 中空部701,該中空部701具有約30mm的X方向的長度A5和約30mm的Y方向的長度B5。 即,定位帶700形成為由約1mm的寬度構成的框架形狀。而且,如圖16所示,框架形狀的定 位帶700以使微細針頭101的微細針移動到包圍區(qū)域的大致中央的方式粘貼在皮膚引導件 120的底面部122。換言之,定位帶700具有在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的表面上大致 包圍貫通孔123開口的形狀。由此,如圖17所示,在使定位帶700與皮膚500粘接時,在由 定位帶700包圍的區(qū)域的大致中央形成有由穿刺用具100穿刺的處理區(qū)域(形成有微細孔 的區(qū)域)510。收集部件400包括收集部400a和保持部710。如圖18所示,保持部710以如下方 式構成,即,在俯視時,在大致中央保持收集部400a。保持部710形成為薄膜狀。而且,保持 部710具有能夠覆蓋收集部400a的尺寸,形成為具有約28mm的X方向的長度A6和約28mm 的Y方向的長度B6的大致矩形形狀。即,大致矩形形狀的保持部710 (X方向的長度A6 (約 28mm)及Y方向的長度B6 (約28mm))形成為比定位帶700的大致矩形形狀的中空部701 (X 方向的長度A5(約30mm)及Y方向的長度B5 (約30mm))略小。而且,在保持部710的外周 緣配置有加強部件720。如圖18所示,加強部件720沿保持部710的外周緣設置。接下來,參照圖17及圖19,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的收集部件400向皮膚500附著的 方法。如圖17所示,在將定位帶700與皮膚500粘接后,如圖19所示,使保持收集部400a 的保持部710與皮膚500粘接。具體來說,以使保持部710的四個外側(cè)邊分別沿著框架形 狀的定位帶700的四個內(nèi)側(cè)邊的方式配置保持部710。即,將保持部710配置在定位帶700 的中空部701內(nèi),該中空部701具有比保持部710的外形略大的平面形狀。由此,使保持在 保持部710的大致中央的收集部400a以覆蓋由穿刺用具100穿刺的處理區(qū)域(形成有微 細孔的區(qū)域)510的方式附著在皮膚500上。并且,通過使保持部710與皮膚500粘接,在使收集部400a附著在處理區(qū)域(形 成有微細孔的區(qū)域)510后,從皮膚500剝離定位帶700。由此,在利用收集部400a收集組 織液期間(約一小時),由于在皮膚500上僅殘留有收集部400a和保持部710,因此,與使定位帶700原封不動地殘留在皮膚500上的情況相比,能減輕使用者(患者)的負擔。此外,第二實施方式的其它的結構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在第二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過將定位帶700形成為在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 部122上大致包圍貫通孔123開口的形狀,在定位帶700殘留在皮膚500上時,由于以大致 包圍皮膚500上的與皮膚引導件120的貫通孔123對應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定位帶700,因 此,通過定位帶700能夠明確微細孔的位置,該微細孔形成在皮膚500上的與皮膚引導件 120的貫通孔123對應的位置。
另外,在第二實施方式中,通過使用由一張框架形狀的雙面帶片構成的定位帶 700,在使保持部710與皮膚500粘接后,當從皮膚500剝離定位帶700時,能夠通過一次的 剝離動作而剝離定位帶700整體,因此,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能夠進一步減輕使用者(患 者)的負擔。此外,第二實施方式的其它的效果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第三實施方式)接下來,參照圖20及圖21,說明第三實施方式。在該第三實施方式中,說明與上述 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結構,即,在未使用定位帶300時,在與皮膚引導件120分離的狀態(tài)下 由薄膜330包裝的結構。在此,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如圖20所示,定位帶300在未使用時,與保持定位帶300 的凹形狀的保持件800 —起由薄膜330包裝。具體來說,在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的表面 整體由剝離紙810覆蓋且皮膚側(cè)粘接面312(322)的表面整體由剝離紙820覆蓋的狀態(tài)下, 定位帶300被薄膜330包入。另外,保持件800在凹形狀的內(nèi)部的規(guī)定位置保持定位帶300。而且,如下所述,保 持件800能夠以覆蓋安裝于穿刺用具100的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的方式從皮膚引 導件120的下方側(cè)(底面部122側(cè))嵌入皮膚引導件120。對剝離紙810的與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接觸側(cè)的表面整體實施硅系的涂敷。 而且,對剝離紙820的與皮膚側(cè)粘接面312 (322)接觸側(cè)的表面整體也實施硅系的涂敷。由 此,剝離紙810及820與定位帶300通過能容易剝離的粘接力粘接。而且,剝離紙810的與 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接觸的面的背面固定于薄膜330的內(nèi)側(cè)表面。另外,剝離紙820的 與皮膚側(cè)粘接面312(322)的接觸側(cè)的相反側(cè)的表面固定于保持件800的內(nèi)側(cè)表面。接下來,參照圖5、圖20及圖21,說明使第三實施方式中的定位帶300與皮膚引導 件120的底面部122粘接的粘接方法。首先,從圖20所示的狀態(tài)開始,若為了從薄膜330內(nèi)取出保持件800及定位帶 300而剝落薄膜330,則剝離紙810與薄膜330 —起移動,從定位帶300的器具側(cè)粘接面 311(321)被剝離。其結果是,定位帶300在原封不動地保持在保持件800上的狀態(tài)下,使具 有粘接性的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露出。然后,如圖21所示,在從薄膜330內(nèi)取出保持件 800及定位帶300后,將原封不動地收容有定位帶300的保持件800從安裝于穿刺用具100 的皮膚引導件120的下方側(cè)(底面部122側(cè))嵌入到皮膚引導件120上。此時,使收容于 保持件800中的定位帶300的器具側(cè)粘接面311 (321)與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粘 接。而且,由于相對于皮膚引導件120來定位保持件800,因此,定位帶300粘接在皮膚引 導件120的底面部122的規(guī)定的位置。具體來說,如圖5所示,定位帶300的一對雙面帶片310及320相互隔開距離Dl (約30mm),并以在包圍區(qū)域的大致中央配置由穿刺用具100穿 刺的處理區(qū)域(形成有微細孔的區(qū)域)510的方式與皮膚引導件120的底面部122粘接。此外,第三實施方式的其它的結構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在第三實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過在未使用時在與皮膚引導件120分離的狀態(tài) 下利用薄膜330包裝定位帶300,能夠再利用而反復使用一個皮膚引導件120。此外,第三實施方式的其它的效果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相同。此外,應該認為本次所公開的實施方式的所有方式都是例子,而不是限制性的。本 發(fā)明的范圍不是由上述實施方式的說明而是由權利要求書限定的,并進一步包含與權利要 求書相等的意思及范圍內(nèi)的全部變更。例如,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第三實施方式中,作為測定裝置的一例,雖然示出有 對葡萄糖濃度及電解質(zhì)進行測定的測定裝置,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是測定包含 在組織液中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的測定裝置,也可以是對葡萄糖濃度及電解質(zhì)進行測定的測定 裝置以外的測定裝置。而且,也可以將葡萄糖濃度置換為其它值而間接測定葡萄糖濃度。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及第三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下結構的例子,即,在作 為標識部件的定位帶上設有三角形狀的切口,并且在收集部件的保持部設有三角形狀的突 起部,通過對合切口與突起部,使收集部件的收集部附著在處理區(qū)域,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 于此,也可以為如下的結構,即,如圖22所示,在作為標識部件的定位帶900的表面上預先 標識記號901 (例如三角形狀的記號),并且在保持部910的表面上也預先標識記號911 (例 如三角形狀的記號),通過對合記號901與記號911,使收集部400a附著于處理區(qū)域510。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第三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下結構的例子,即,在使 收集部件的保持部與皮膚粘接后,從皮膚剝離作為標識部件的定位帶,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 限于此,如圖23所示,也可以是以覆蓋作為標識部件的定位帶920的方式使保持部930與 皮膚粘接的結構。具體來說,使定位帶920的外形形成為由約16mm的X方向的長度A7和約Ilmm的 Y方向的長度B7構成的大致矩形形狀。而且,在定位帶920上形成具有約14mm的X方向的 長度A8和約9mm的Y方向的長度B8的大致矩形形狀的中空部。即,使定位帶920形成為 由約Imm的寬度構成的框架形狀。而且,以在框架形狀的定位帶920所包圍的區(qū)域的大致 中央配置由穿刺用具100穿刺的處理區(qū)域(形成有微細孔的區(qū)域)510的方式配置定位帶 920。而且,使收集部件400的收集部400a形成為比中空部(約14mm的X方向的長度A8, 約9mm的Y方向的長度B8)略小的外形(約12mm的X方向的長度A2,約7mm的Y方向的長 度B2)。而且,在收集部件400的保持部930的表面上的與收集部400a對應的位置預先標 識記號931 (例如星形狀的記號)。并且,以在定位帶920的中空部內(nèi)配置記號931的方式使保持部930與皮膚粘接, 該定位帶920以包圍處理區(qū)域(形成有微細孔的區(qū)域)510的方式與皮膚粘接。由此,能夠 使配置在與記號931對應的位置的收集部400a可靠地附著在處理區(qū)域(形成有微細孔的 區(qū)域)510。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定位帶920由保持部930覆蓋,因此,無法將定位帶920從皮 膚剝離。但是,如圖23所示,在俯視時,以形成為使收集部400a配置在中空部內(nèi)所需的最 小限度的尺寸的方式,使定位帶920形成為極小形狀。如此,定位帶920的形狀小,因此能夠減輕使用者(患者)的負擔。
另外,也可以不采用利用保持部覆蓋定位帶整體的結構,而是采用以下結構,即, 以與定位帶的一部分重疊的方式使保持收集部的保持部與皮膚粘接。在這種情況下,若在 定位帶上預先標識記號,并在保持部上也預先標識記號,則能夠使用各個記號進行保持部 的定位。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第三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下結構的例子,S卩,在由 穿刺用具進行處理時(形成微細孔時),使作為標識部件的定位帶與皮膚粘接而表示處理 區(qū)域的位置,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如下結構,即,預先使標識部件與皮膚粘 接,在由標識部件表示的區(qū)域進行由微細孔形成裝置進行的處理。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第三實施方式中,作為保持部的一例,示出了形成為 薄膜狀的保持部,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具有比薄膜狀的保持部大的厚度的 立體形狀的保持部。在這種情況下,由于立體形狀的保持部與薄膜狀的保持部相比機械強 度大,因此無需設置加強部件。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第三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下結構的例子,S卩,通過 對皮膚引導件的底面部實施硅系的涂敷,使定位帶與皮膚引導件之間的粘接力比定位帶與 皮膚之間的粘接力小,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如下結構,即,通過使定位帶與 皮膚引導件的粘接面積比定位帶與皮膚的粘接面積小,使定位帶與皮膚引導件的粘接力比 定位帶與皮膚的粘接力小。而且,也可以是通過使定位帶與皮膚引導件之間的粘接面上的 粘接劑的量比定位帶與皮膚之間的粘接面上的粘接劑的量少,而使定位帶與皮膚引導件之 間的粘接力比定位帶與皮膚之間的粘接力小的結構。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第三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下結構的例子,S卩,通過 相對于作為標識部件的定位帶來定位保持部,從而使收集部附著在處理區(qū)域,但是本發(fā)明 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如下結構,即,通過相對于定位帶來直接定位收集部,使收集部附 著于處理區(qū)域。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第三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下結構的例子,S卩,以通 過包圍處理區(qū)域整體而表示處理區(qū)域的位置的方式構成作為標識部件的定位帶,但是本發(fā) 明并不局限于此,可以以通過僅包圍處理區(qū)域的一部分而表示處理區(qū)域的位置的方式構成 標識部件,還可以以不包圍處理區(qū)域而表示處理區(qū)域的位置的方式構成標識部件。在這種 情況下,例如,可以通過將標識部件形成為箭頭形狀,以箭頭的前端表示處理區(qū)域的位置的 方式構成標識部件。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第三實施方式中,示出了以下結構的例子,S卩,將保 持收集部的保持部設置于收集部件,但是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下的結 構,即,不在收集部件上設置保持部,而是通過在收集部上設置能夠與皮膚粘接的粘接面并 使粘接面與皮膚粘接,使收集部附著在處理區(qū)域。
權利要求
一種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包括微細孔形成裝置,其通過使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而形成微細孔;引導部件,其包括安裝在所述微細孔形成裝置的一端的安裝部和相對于皮膚對所述微細孔形成裝置進行定位的定位部,其中,在所述引導部件中形成有通道,該通道在使所述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時容許所述微細針頭通過;標識部件,其用于表示形成微細孔的皮膚上的位置,包括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該第一粘接面與所述定位部粘接,該第二粘接面是所述第一粘接面的背面,能夠以比所述第一粘接面相對于所述定位部的粘接力大的粘接力與皮膚粘接;收集部件,其設置在由所述標識部件表示的皮膚上的位置,從皮膚收集組織液;測定裝置,其測定由所述收集部件收集的組織液中含有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標識部件包括配置在所述定位部的第一標識部件;第二標識部件,該第二標識部件在所述定位部中隔著所述通道的開口配置在與所述第 一標識部件相反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標識部件及所述第二標識部件分別具備所述第一粘接面及所述第二粘 接面。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標識部件具有包 圍所述通道開口的形狀。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件包括收集組織液的收集部和保持所述收集部且能夠與皮膚粘接的保持部,所述標識部件具有規(guī)定的形狀,所述保持部具有與所述標識部件的形狀對應的形狀。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是凝膠,所 述保持部是薄膜。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不使液體 透過,并且具有能夠覆蓋設置在皮膚上的所述收集部的尺寸。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標識部件形成為 片狀。
8.一種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用于微細孔形成裝置,該微細孔形成裝置通過 使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而形成微細孔,該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包括引導部件,其包括安裝在所述微細孔形成裝置的一端的安裝部和相對于皮膚對所述微 細孔形成裝置進行定位的定位部,其中,在所述引導部件中形成有通道,該通道在所述微細 針頭向皮膚移動時容許所述微細針頭通過;標識部件,其表示形成有微細孔的皮膚上的位置,包括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該第 一粘接面與所述定位部粘接,該第二粘接面是所述第一粘接面的背面,能夠以比所述第一 粘接面相對于所述定位部的粘接力大的粘接力與皮膚粘接。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標識部件包括第一標識部件和第二標識部件,該第一標識部件配置于所述定位部,該第二標識部件在 所述定位部中隔著所述通道的開口配置在與所述第一標識部件相反的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標識部件及所述第二標識部件分別具備所述第一粘接面及第二粘接
10.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標識部件具 有包圍所述通道開口的形狀。
11.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收集部 件,該收集部件通過設置在形成有所述微細孔的區(qū)域而從皮膚收集組織液。
12.根據(jù)權利要求11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件包括收集組織液的收集部和保持所述收集部且能夠與皮膚粘接的保持部,所述標識部件具有規(guī)定的形狀,所述保持部具有與所述標識部件的形狀對應的形狀。
13.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部是 凝膠,所述保持部是薄膜。
14.根據(jù)權利要求12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不 使液體透過,并且具有能夠覆蓋設置在皮膚上的所述收集部的尺寸。
15.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標識部件形 成為片狀。
16.一種標識部件,其表示形成有微細孔的皮膚上的位置,且粘接到引導部件,所述引 導部件包括安裝在微細孔形成裝置的一端的安裝部和相對于皮膚對所述微細孔形成裝置 進行定位的定位部,所述微細孔形成裝置通過使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而形成微細孔,其中, 在所述引導部件中形成有通道,該通道在所述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時容許所述微細針頭通 過,所述標識部件包括與所述定位部粘接的第一粘接面;作為所述第一粘接面的背面且能夠與皮膚粘接的第二粘接面; 所述標識部件具有包圍所述定位部的所述通道的開口的形狀。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一種從皮膚收集組織液并對包含在收集到的組織液中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進行測定的生物體內(nèi)成分測定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通過使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來形成微細孔的微細孔形成裝置、引導部件、標識部件、收集部件及測定裝置。引導部件包括安裝在所述微細孔形成裝置的一端的安裝部和相對于皮膚對所述微細孔形成裝置進行定位的定位部,在所述引導部件中,形成有通道,該通道在使所述微細針頭向皮膚移動時容許所述微細針頭通過。標識部件包括第一粘接面和第二粘接面,該第一粘接面與所述定位部粘接,該第二粘接面是所述第一粘接面的背面,能夠以比所述第一粘接面相對于所述定位部的粘接力大的粘接力與皮膚粘接。本發(fā)明還公開了微細孔形成裝置用成套用具及標識部件。
文檔編號A61B5/145GK101828922SQ20101011321
公開日2010年9月15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3月13日
發(fā)明者朝倉義裕 申請人:希森美康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林甸县| 桐庐县| 子洲县| 广河县| 札达县| 阳西县| 丘北县| 泉州市| 大同县| 花垣县| 宜丰县| 霍山县| 洪江市| 冷水江市| 唐山市| 互助| 蒙阴县| 铁岭市| 永泰县| 阿合奇县| 开原市| 乐东| 顺义区| 历史| 嘉善县| 启东市| 双桥区| 湾仔区| 台山市| 江华| 留坝县| 巴里| 和静县| 临清市| 闽侯县| 迭部县| 浦东新区| 荣昌县| 海安县| 江城|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