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止血鉗及使用該止血鉗的止血操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止血鉗及使用該止血鉗的止血操作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中、大口徑的動脈血管在微細的損傷造成的出血時,有可能引發(fā)嚴重的 問題,所以需要特別的注意。例如,在開腹及腹腔鏡的手術中有可能因錯誤及事故而在 中、大口徑血管中發(fā)生出血。此時,使用用來將血管表面的出血部位止血的止血鉗、和 安裝該止血鉗的止血鉗操作裝置。以往的止血鉗裝置在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專利文獻3等中公開。但是,在使用這樣的以往的止血鉗裝置將中、大口徑的動脈血管的出血部位止 血的情況下,由于不僅使出血部位堵住、而使血管整體堵住而進行止血,所以有可能在 血流的循環(huán)中引發(fā)嚴重的問題。因此,要求有在中、大口徑血管中發(fā)生部分性的出血的 情況下、不將血管整體堵住并且能夠將出血部位迅速地止血的新的止血鉗及止血鉗操作
直O(jiān)專利文獻1韓國注冊專利第0104973號,“外科用止血鉗”專利文獻2
美國注冊專利第04611595號,“SPRING ACTIVATEDHEMOSTATIC CLIP APPLICATOR"專利文獻3美國注冊專利第06346112號,“HEMOSTATIC CLIPS,,
發(fā)明內(nèi)容
所以,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做出的,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在開腹及使 用內(nèi)視鏡的手術時,在中、大口徑血管中發(fā)生出血的情況下,能夠不將血管整體堵住并 且將出血部位迅速地止血的新型且改進的止血鉗。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使用上述的止血鉗的止血鉗操作裝置。本發(fā)明的目的并不限于以上言及的目的,沒有言及的其他目的根據(jù)下述的記載 應當能夠被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明確地理解。用來達到上述目的的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例的止血鉗可以包括鉗主體,夾住 血管的出血部位的外周而止血;以及一對彎曲部,形成在上述鉗主體的對稱中心線上的 上下部位,以使上述鉗主體能夠以中心為基準左右對稱地彎曲。這里,上述鉗主體可以具有左右對稱的圓形或多邊形的閉環(huán)形狀,更優(yōu)選的 是,上述鉗主體具有橢圓形的閉環(huán)形狀。上述彎曲部優(yōu)選位于上述鉗主體的長軸上。本發(fā)明的止血鉗可以還包括一對卡止部,該一對卡止部形成于上述鉗主體,以 能夠將在上述出血部位夾住的上述止血鉗卡止并除去。這里,優(yōu)選的是,上述卡止部在上述鉗主體上向與上述出血部位接觸的面的相 反面的左右兩側突出形成。
用來達到上述目的的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例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可以包括把手 部;第1鉗子部,將血管的出血部位一次止血;第2鉗子部,配設為收容上述第1鉗子 部,將閉環(huán)形態(tài)的止血鉗對稱地彎折,二次夾住由上述第1鉗子部止血的上述出血部位 的外周;以及鉗子驅動部,配設為將上述把手部與上述第1鉗子部及第2鉗子部連結,與 上述把手部的移動操作聯(lián)動而驅動上述第1鉗子部及上述第2鉗子部的依次止血及夾緊動 作。這里,上述把手部可以包括把手主體;以及一對操作手柄,分別向內(nèi)側及外 側轉動自如地鉸鏈結合在上述把手主體的兩側。此外,上述鉗子驅動部可以包括推桿,在前后方向移動自如地插入到上述把 手主體;第1連桿部件,將上述操作手柄與上述推桿進行連桿連結,以按照上述操作手 柄的轉動,導引上述推桿的前后移動;第1動作桿,配置在上述推桿的前方,一邊通過 上述推桿前進的力前進,一邊進行上述第1鉗子部的止血動作;第2動作桿,配置在上述 推桿的前方以使上述第1動作桿位于內(nèi)部,如果上述第1鉗子部的止血動作結束,則一邊 通過上述推桿前進的力前進,一邊進行上述第2鉗子部的夾緊動作;以及第2連桿部件, 貫通上述推桿及上述第1動作桿的中心而插入,在前端上連桿連結著上述第1鉗子部及第 2鉗子部。此外,上述推桿的后端部可以鉸鏈結合在上述第1連桿部件,以使得如果使一 對上述操作手柄向內(nèi)側轉動,則上述推桿通過上述第1連桿部件前進,如果使上述操作 手柄向外側轉動,則上述推桿通過上述第1連桿部件后退。此外,可以在上述推桿與上述第1動作桿之間具備彈性部件。這里,上述彈性部件可以包含彈簧,如果使一對上述操作手柄向內(nèi)側轉動大致 一半,則該彈簧在沒有被壓縮的狀態(tài)下通過上述推桿前進的力將上述第1動作桿向前方 推壓,如果使上述操作手柄完全向內(nèi)側轉動,則該彈簧在被壓縮的同時不將上述第1動 作桿進一步向前方推壓。此外,如果使一對上述操作手柄向內(nèi)側轉動大致一半,則上述彈性部件通過上 述推桿前進的力,推壓上述第1動作桿,上述第1動作桿一邊前進一邊推壓上述第1鉗子 部的外周面,而將上述第1鉗子部閉合。并且,如果使上述操作手柄向內(nèi)側完全轉動,則上述彈性部件一邊被壓縮一邊 通過上述推桿前進而推壓上述第2動作桿,上述第2動作桿一邊前進一邊推壓上述第2鉗 子部的外周面,從而上述第2鉗子部被閉合。此外,優(yōu)選的是,上述第1鉗子部的外側寬度越接近于出血部位越寬,上述第1 動作桿的內(nèi)側寬度形成為比上述第1鉗子部的最寬的外側寬度小,以使得如果上述第1鉗 子部被完全閉合,則上述第1動作桿不進一步前進。此外,可以是,上述操作手柄與上述第1連桿部件被鉸鏈結合,在上述操作手 柄轉動時,使鉸鏈接合部在前后方向上滑動移動。此外,優(yōu)選的是,上述第2動作桿的與上述第2鉗子部對置的前端部具有凹槽的 形態(tài)。此外,上述第1鉗子部由一對鉗子部件構成,該一對鉗子部件連結在上述第2連 桿部件的前端,以在左右方向上被打開閉合。
此外,上述第2鉗子部可以由連結在上述第1鉗子部的后方部位的上述第2連桿 部件,以收容上述第1鉗子部并且被左右打開閉合的一對鉗子部件構成。此外,優(yōu)選的是,上述第2鉗子部在與上述第1鉗子部的對置面上形成有第1鉗 子部收容槽,以使其在被左右閉合時能夠收容上述第1鉗子部。此外,上述第2鉗子部可以包括鉗把持部,分別形成在左側端部及右側端部 上,以使其能夠把持上述止血鉗的左右;以及鉗彎曲部,分別形成在上側端部及下側端 部上,以使其推壓上述止血鉗的上下側而彎曲。除此以外,實施例的具體的事項包含在詳細的說明及附圖中。發(fā)明效果如上述的本發(fā)明的止血鉗操作裝置通過第1鉗子部和第2鉗子部的多層構造,不 僅具有夾住止血鉗的功能,還同時起到能夠在正確的出血位置上夾住止血鉗的功能。此外,手術者僅通過階段性地捏握止血鉗操作裝置的把手部,就使第1鉗子部 和第2鉗子部依次動作,止血鉗夾住血管的出血部位而能夠容易地止血。此外,在中、大口徑血管那樣重要的動脈血管的一部分發(fā)生了出血的情況下, 不用將血管整體堵住,而是僅將出血部位部分地夾住而止血,從而能夠繼續(xù)維持血管的 功能。由此,本發(fā)明的止血鉗及使用它的止血鉗操作裝置適合于當發(fā)生出血時難以整體 堵住的中、大口徑動脈的止血用途。此外,本發(fā)明的止血鉗除了為了血管的出血部位的止血而夾住的功能以外,還 能夠使用鉗除去裝置將鉗夾的止血鉗容易地除去。本發(fā)明的效果并不限于以上言及的效果,沒有言及的其他效果對于本領域的技 術人員而言應該可以根據(jù)權利要求書的記載而明確地理解。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止血鉗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止血鉗的俯視圖。
圖3是具有多邊形狀的止血鉗的俯視圖。
圖4是使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止血鉗的止血鉗操作裝置的立體圖。
圖5是圖4所示的止血鉗操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
圖6是將圖4的A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
圖7是將圖4的B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對于圖4的C部分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9是表示對于圖4的C部分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0是表示將止血鉗把持在本發(fā)明的止血鉗操作裝置中的狀態(tài)的例示圖。
圖11是將圖10的D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視圖。
圖12是將圖10的E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
圖13是用來說明通過本發(fā)明的止血鉗操作裝置的第1動作進行的第1鉗子部的止血動作的例示圖。
圖14是將圖13的F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視圖。
圖15是將圖13的G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
圖16是用來說明通過本發(fā)明的止血鉗操作裝置的第2動作進行的第2鉗子部的 鉗夾動作的例示圖。圖17是將圖16的H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視圖。圖18是將圖16的I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圖19是表示通過本發(fā)明的鉗操作裝置使止血鉗夾住血管的出血部位而止血的狀 態(tài)的例示圖。圖20是表示通過本發(fā)明的鉗操作裝置使止血鉗夾住血管的出血部位而止血的狀 態(tài)的例示圖。圖21是表示將本發(fā)明的止血鉗除去的狀態(tài)的例示圖。圖22是將圖21的J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標號說明10止血鉗20止血鉗操作裝置100 把手110把手主體121、122 操作手柄210第1鉗子部220第2鉗子部300鉗子驅動部310 推桿320第1連桿部件330第2連桿部件340彈性部件350第1動作桿360第2動作桿370導引盒
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附圖和在后面詳細敘述的實施例,應該能夠明確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和特征、以 及實現(xiàn)它的方法。但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以下公開的實施例,能夠以其他不同的方式各 式各樣地實現(xiàn)。本實施例僅僅為了使本發(fā)明的公開完整、并使本發(fā)明所屬的技術領域的 人員完全了解發(fā)明范圍而提供,本發(fā)明僅由權利要求的范圍決定。在整個說明書中,相 同的參照符號表示相同的結構要素。以下,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的止血鉗及使用該止血鉗 的止血操作裝置。另外,在說明本發(fā)明時,在判斷對于相關的公知功能或結構的具體的 說明會使本發(fā)明的主旨變得不清晰的情況下,省略其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止血鉗的立體圖,圖2是圖1所示的止血鉗的俯視 圖。如圖1及圖2所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止血鉗10可以包括鉗主體11、彎曲部13a、13b、以及卡止部15a、15b等。鉗主體11在被后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20的第2鉗子部220把持的狀態(tài)下,起到 將如中、大口徑血管那樣的重要的血管1的出血部位3的外周夾住而止血的作用。鉗主體11可以左右對稱地具有圓形的閉環(huán)(closed-loop)形狀。在本實施例中, 例示了圓形形態(tài)的鉗主體11,但鉗主體11的形狀并不限于圓形,可以具有左右對稱的四 邊形(未圖示)、六邊形(參照圖3)等多邊形的閉環(huán)形狀。這里,鉗主體11為了使相對 于血管1的直徑的止血范圍最小化,在以后述的彎曲部13a、13b為中心基準線左右對稱 時,優(yōu)選地將上下的長度形成為比左右的長度長。此時,使彎曲部13a、13b位于鉗主體 11的長軸Y上。此外,用作鉗主體11的材質優(yōu)選為適合生物體的金屬材質。彎曲部13a、13b可以在鉗主體11的對稱中心線上的上下側的部位上形成一對, 以使鉗主體11以中心為基準左右對稱地彎曲。彎曲部13a、13b優(yōu)選地具有規(guī)定的彈性,以使其被后述的第2鉗子部220的鉗 彎曲部220c、220d推壓而彎曲??ㄖ共?5a、15b可以在鉗主體11上形成一對,以能夠使用另外的鉗除去裝置 30 (參照圖21及圖22)容易地除去夾在血管1的出血部位3上的止血鉗10??ㄖ共?5a、15b可以在鉗主體11上向與出血部位3對置的面的相反面的左右兩 側突出形成。此時,優(yōu)選的是,卡止部15a、15b以環(huán)形態(tài)向鉗主體11的左右側突出, 端部的頭的直徑形成得比突出的延長部的直徑大。在鉗除去裝置30中,優(yōu)選的是,將與 卡止部15a、15b連結的連結部件31形成為使形成在其端部上的連結槽31a的前方較寬、 越向后方越窄,由此具有容易連結到鉗除去裝置30的連結部件31與止血鉗10的卡止部 15a、15b之間的構造。此外,卡止部15a、15b的形態(tài)構成為能夠與鉗除去裝置30容易地連結,為了將 把持的止血鉗10除去,必須充分承受向兩側的外方牽拉的外力的力而將止血鉗10打開。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卡止部15a、15b作為單獨的部件結合在鉗主體11上的結 構,但并不限于此,卡止部15a、15b也可以與鉗主體11 一體地形成。圖4是使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止血鉗的止血鉗操作裝置的立體圖,圖5是圖4 所示的止血鉗操作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將圖4的A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圖7是 將圖4的B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圖8及圖9是表示對于圖4的C部分的各實施例的 立體圖。如圖4 圖9所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止血鉗操作裝置20可以包括把手100、 第1鉗子部210、第2鉗子部220及鉗子驅動部300等。把手100起到在手術者用手把持的狀態(tài)下,為了進行第1鉗子部210及第2鉗子 部220的止血及夾緊動作而對后述的鉗子驅動部300施加直接的外力的作用。把手100可以具備把手主體110、和在把手主體110的兩側分別向內(nèi)側及外側轉 動自如地鉸鏈結合的一對操作手柄121、122。這里,把手主體110也可以在尖端部形成 插入后述的推桿310、第2連桿部件330及導引盒370等的插入孔111,在兩側部形成開 放面113,以使一對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旋轉而收容。此外,操作手柄121、122的 前端部與把手主體110鉸鏈結合,操作手柄121、122的后端部通過后述的第1連桿部件320與推桿310連桿連結。此外,在操作手柄121、122的后端部上可以形成手指插入部 121a、122a,以使手術者能夠放入手指而把持。第1鉗子部210起到將血管1的出血部位3 —次止血的作用。更詳細地講,如 果使一對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轉動大致一半,則第1動作桿350前進而推壓第1鉗 子部210的外輪廓面,第1鉗子部210被閉合而將出血部位3 —次止血。第1鉗子部210可以由在后述的第2連桿部件330的前端左右打開閉合的一對鉗 子部件211、212構成。此時,優(yōu)選的是,使第1鉗子部210的外側寬度隨著接近于出血 部位而逐漸變寬、第1動作桿350的內(nèi)側寬度形成得比第1鉗子部210的最寬的寬度小, 以使得如果第1鉗子部210被完全關閉,則后述的第1動作桿350不能進一步前進。第2鉗子部220起到將圖1及圖2所示的閉環(huán)形態(tài)的止血鉗10對稱地彎曲、將 已由第1鉗子部210止血的出血部位3的外周2次夾住的作用。更詳細地講,如果使一 對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完全轉動,則第2動作桿360 —邊前進一邊推壓第2鉗子部 220的外周面,第2鉗子部220被閉合以將出血部位3的外周2次夾住。第2鉗子部220可以由連結在第1鉗子部210的后方部位的后述的第2連桿部件 330上、以收容第1鉗子部210并被左右打開閉合的一對鉗子部件221、222構成。在本 實施例中,例示了第2鉗子部220是將一對鉗子部件221、222結合以使其整體上左右對 稱地具有十字形狀的結構,但并不限于此,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結構。第2鉗子部220配設為收容第1鉗子部210。例如,第2鉗子部220可以形成 為比第1鉗子部210大、在與第1鉗子部210的對置面上形成第1鉗子部收容槽221a、 222a,以使其在被左右閉合時能夠收容第1鉗子部210。第2鉗子部220可以具備分別形成在左側端部及右側端部上以便把持止血鉗10 的左右側的鉗把持部220a、220b、和分別形成在上側端部及下側端部上以便推壓止血鉗 10的上下側進行彎曲的鉗彎曲部220c、220d。這里,鉗把持部220a、220b和鉗彎曲部 220c、220d優(yōu)選的是以階差槽的形態(tài)形成在第2鉗子部220上,以不會從把持止血鉗10 的狀態(tài)脫離。鉗子驅動部300起到與把手100的移動操作聯(lián)動而驅動第1鉗子部210及第2鉗 子部220的依次的止血及夾緊動作的作用。鉗子驅動部300配設為將把手部100與第1鉗子部210及第2鉗子部220連結。 為此,鉗子驅動部300可以包括推桿310、第1連桿部件320、第2連桿部件330、第1動 作桿350、第2動作桿360及導引盒370等。推桿310位于把手110之內(nèi),通過形成在把手主體110的前端部的孔110插入, 以使推桿310的頭部311能夠在前后方向上移動。推桿310可以由頭部311和向頭部311的后方延長的桿延長部312構成。這里,優(yōu)選的是,推桿310的頭部311與第2動作桿360的相互接觸部位的截面 積形成為相同,以使得當使一對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完全轉動時,推桿310的頭部 311能夠將第2動作桿360向前方推壓。推桿310的桿延長部312可以通過鉸鏈312a結合在第1連桿部件320上,以使 得如果使一對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轉動則推桿310通過第1連桿部件320前進、如 果使操作手柄121、122向外側轉動則推桿310通過第1連桿部件320后退。
此外,推桿310可以形成孔310a,以將后述的第2連桿部件330貫通中心沿前后 方向插入。第1連桿部件320將操作手柄121、122與推桿310連桿連結,以按照操作手柄 121、122的轉動而導引推桿310的前后移動。此時,在推桿310與第1動作桿350之間具備彈簧340的情況下,如圖8所示, 可以將操作手柄121、122與第1連桿部件320鉸鏈結合,將鉸鏈接合部321固定在操作 手柄121、122上。由此,如果使一對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完全轉動,則在推桿310 一邊前進一邊推壓第2動作桿360的期間,彈簧340被壓縮而不再推壓第1動作桿350?;蛘?,在推桿310與第1動作桿350之間不具備彈簧340的情況下,如圖9所 示,可以將操作手柄121、122與第1連桿部件320鉸鏈結合,將鉸鏈結合部322插入到 形成在操作手柄121、122的內(nèi)側面上的滑動導引槽323中,在操作手柄121、122轉動時 沿前后方向滑動移動。由此,如果使一對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完全轉動,則在推 桿310 —邊前進一邊推壓第2動作桿360的期間,鉸鏈結合部322沿著滑動導引槽323后 退,不再推壓第1動作桿350。第2連桿部件330形成為長度較長的板狀的棒形狀,被插入為貫通推桿310、彈 簧340以及第1動作桿350的中心。第2連桿部件330的長度優(yōu)選地形成為至少比推桿 310、彈簧340及第1動作桿350的一直線的整體長度長。第2連桿部件330可以在前端 上形成兩個連桿孔331、332,以分別連結第1鉗子部210和第2鉗子部220。第1動作桿350配置在推桿310的前方,起到一邊通過推桿310前進的力前進, 一邊進行第1鉗子部210的止血動作的作用。第1動作桿350形成為空著空間的四邊形或圓形的棒形狀,以便能夠在內(nèi)部插入 第2連桿部件330。此外,在第1動作桿350的前端形成有長孔351,將連桿銷333通過 長孔351插入到第2連桿部件330的連桿孔332中而結合第2鉗子部220。此外,在推桿310與第1動作桿350之間也可以具備彈性部件340。此時,在 第1動作桿350的后端具備密封部件341,能夠與彈性部件340的前端接觸。這里,彈 性部件340優(yōu)選為如下的具有規(guī)定的彈性的彈簧(以下設為標號340進行說明),即如果 使一對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轉動大致一半,則在不被壓縮的狀態(tài)下通過推桿310前 進的力將第1動作桿350向前方推壓,如果使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完全轉動,則被 壓縮的同時不將第1動作桿350向更前方推壓。由此,如果使一對操作手柄121、122向 內(nèi)側轉動大致一半,則彈簧340通過推桿310前進的力,推壓第1動作桿350,第1動作 桿350前進而將第1鉗子部210的后方的外周面向前方推壓,從而將第1鉗子部210被閉 合。此外,如果使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完全轉動,則彈簧340壓縮,并且推桿310 前進而推壓第2動作桿360,第2動作桿360前進而將第2鉗子部220的后方的外周面向 前方推壓,從而第2鉗子部220被閉合。第2動作桿360配置在推桿310的前方,以使第1動作桿350位于內(nèi)部。第2動 作桿360起到如果第1鉗子部210的止血動作結束,則一邊通過推桿310前進的力前進, 一邊進行第2鉗子部220的夾緊動作的作用。第2動作桿360可以形成為空間空著的四邊形或圓形的棒形狀,以在內(nèi)部插入第 1動作桿350。此外,第2動作桿360的后端部與推桿310的頭部311的相互接觸部位的截面積優(yōu)選地形成為相同,以使得當使操作手柄121、122完全向內(nèi)側轉動時,推桿310 的頭部311能夠將第2動作桿360向前方推壓。此外,第2動作桿360優(yōu)選為與第2鉗子部220對置的前端部具有V字形的槽 361的形態(tài),以使其一邊前進一邊推壓第2鉗子部220的外周面而將第2鉗子部220閉合 并且能夠收容閉合狀態(tài)的第2鉗子部220的后端部。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第2鉗子部 220的前端部具有V字形的槽形態(tài)的結構,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U字形的槽形態(tài)。導引盒370為了在內(nèi)部插入推桿310的頭部311及第2動作桿360并進行導引 以使其直線移動,插入在形成于把手主體110的前端上的孔111中并結合。此時,導引 盒370的內(nèi)徑優(yōu)選地形成為與推桿310的頭部311及第2動作桿360的外徑大致一致或稍 大。在本實施例中,例示了導引盒370形成為內(nèi)部的空間空著的四邊形的棒形狀的 結構,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圓形的棒形狀。以下,參照圖10 圖18,具體地說明使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止血鉗的止血鉗 操作裝置的動作。圖10是表示將止血鉗把持在本發(fā)明的止血鉗操作裝置中的狀態(tài)的例示圖,圖11 是將圖10的D部分放大的剖視圖,圖12是將圖10的E部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如圖10 圖12所示,本發(fā)明的止血鉗10可以安裝到止血鉗操作裝置20中使 用。在使止血鉗操作裝置20的把手部100的操作手柄121、122向外側轉動,而將第1鉗 子部210和第2鉗子部220打開的狀態(tài)下將止血鉗10把持在第2鉗子部220中。S卩,在 止血鉗10安裝在止血鉗操作裝置20中的狀態(tài)下,維持第1鉗子部210和第2鉗子部220 都打開的狀態(tài)。此時,進行安裝,以使形成在第2鉗子部220的左側端部及右側端部上 的鉗把持部220a、220b分別把持鉗主體11的左側及右側,形成在第2鉗子部220的上側 端部及下側端部上的鉗彎曲部220c、220d能夠分別推壓鉗主體11的上側及下側而進行彎 曲。此外,第1鉗子部210位于打開的第2鉗子部220的內(nèi)側,朝向鉗主體11的中心開 放面。手術者在中、大口徑血管那樣的重要的動脈類血管1的一部分中發(fā)生出血的情 況下,僅通過階段性地捏握止血鉗操作裝置20的把手部100的動作就能夠使第1鉗子部 210和第2鉗子部220依次動作、止血鉗10夾住出血部位3而止血。這樣的止血鉗操作 裝置20的依次的動作順序的出血部位3的夾緊動作在圖13 圖18中詳細地表示。圖13是用來說明通過本發(fā)明的止血鉗操作裝置的第1動作進行的第1鉗子部的 止血動作的例示圖,圖14是將圖13的F部分放大的剖視圖,圖15是將圖13的G部分放 大表示的立體圖。如圖13 圖15所示,如果捏握止血鉗操作裝置20的把手部100向內(nèi)側方向移 動大致一半,則第1鉗子部210 —邊被閉合一邊進行將血管1的出血部位3 —次止血的動 作。更具體地講,如果使裝備在把手部100上的一對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旋轉大致 一半,則通過與操作手柄121、122連結的第1連桿部件320傳遞把手部100的推壓力, 通過該力使推桿310前進。由于在推桿310的前方有彈簧340,所以通過推桿310前進的 力使彈簧340將第1動作桿350向前推壓,第1動作桿350 —邊前進一邊推壓第1鉗子部 210的外周面,通過該力將第1鉗子部210閉合,從而將出血部位3—次止血。此時,由于具有第1鉗子部210的外側寬度隨著接近于出血部位3而逐漸變大、第1動作桿350的 內(nèi)側寬度形成得比第1鉗子部210的最寬的外側寬度小的構造,所以如果第1鉗子部210 被完全閉合,則第1動作桿350不能進一步前進。圖16是用來說明通過本發(fā)明的止血鉗操作裝置的第2動作進行的第2鉗子部的 夾緊動作的例示圖,圖17是將圖16的H部分放大表示的剖視圖,圖18是將圖16的I部 分放大表示的立體圖。如圖16 圖18所示,如果在第1鉗子部210完全合上而將出血部位3 —次止血 的狀態(tài)下持續(xù)地施加力、將把手部100向內(nèi)側完全捏握,則第2鉗子部220將止血鉗10 彎曲并且進行將出血部位3的外周二次夾緊的動作。更具體地講,如果在第1鉗子部210 將出血部位3止血的狀態(tài)下使一對操作手柄121、122向內(nèi)側完全旋轉,則第1動作桿350 不能進一步前進,所以在將第1動作桿350加壓的彈簧340被壓縮的同時推桿310持續(xù)前 進而向第2動作桿360的前方推壓。此時,第2動作桿360由于與第2鉗子部220相接 觸的部分具有V字形或U字形等的凹槽361的形態(tài),所以第2動作桿360 —邊前進一邊將 第2鉗子部220的后方的外周面向前方推壓,通過這樣作用的力將第2鉗子部220閉合, 將止血鉗10左右對稱地彎曲,將出血部位3 二次止血。圖19及圖20是表示通過本發(fā)明的止血鉗操作裝置使止血鉗將血管的出血部位夾 緊而止血的狀態(tài)的例示圖。如圖19及圖20所示,在中、大口徑血管那樣的重要的動脈類血管1的一部分發(fā) 生了出血的情況下,不使血管整體堵塞而僅將出血部位3部分地夾住而止血,從而能夠 繼續(xù)維持血管1的功能。由此,本發(fā)明的止血鉗10及使用它的止血鉗操作裝置20適合 于在中、大口徑血管那樣的重要的血管1的出血時,難以整體堵住的動脈血管的止血用 途。如上所述,本發(fā)明的止血鉗操作裝置20不僅具有夾住止血鉗10的功能,而且具 有第1鉗子部210和第2鉗子部220的多層構造,以便能夠將止血鉗10鉗夾到正確的出 血位置。另外,本發(fā)明的止血鉗10除了為了血管1的出血部位3的止血而夾住的功能以 外,還具有使用鉗除去裝置30將夾住的止血鉗10再次除去的功能。以上,參照附圖詳細地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該 例子。需要了解的是,如果是具有本發(fā)明所屬的技術領域中的通常的知識的人,則顯然 在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技術思想的范圍內(nèi)能夠想到各種變更例或修正例,關于這些也當 然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止血鉗,其特征在于,包括鉗主體,夾住血管的出血部位的外周而止血;以及一對彎曲部,形成在上述鉗主體的對稱中心線上的上下部位,以使上述鉗主體能夠 以中心為基準左右對稱地彎曲。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鉗,其特征在于, 上述鉗主體具有左右對稱的圓形或多邊形的閉環(huán)形狀。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鉗,其特征在于, 上述彎曲部位于上述鉗主體的長軸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鉗,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對卡止部,該一對卡止部形成在上述鉗主體,以能夠將在上述出血部位夾 住的上述止血鉗卡止并除去。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鉗,其特征在于,上述卡止部在上述鉗主體上向與上述出血部位接觸的面的相反面的左右兩側突出形成。
6.—種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部;第1鉗子部,將血管的出血部位一次止血;第2鉗子部,配設為收容上述第1鉗子部,將閉環(huán)形態(tài)的止血鉗對稱地彎折,二次夾 住由上述第1鉗子部止血的上述出血部位的外周;以及鉗子驅動部,配設為將上述把手部與上述第1鉗子部及第2鉗子部連結,與上述把手 部的移動操作聯(lián)動而驅動上述第1鉗子部及上述第2鉗子部的依次止血及夾緊動作。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部包括把手主體;以及一對操作手柄,分別向內(nèi)側及外側轉動自如地鉸鏈結合在上述把手主體的兩側。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鉗子驅動部包括推桿,在前后方向移動自如地插入到上述把手主體;第1連桿部件,將上述操作手柄與上述推桿進行連桿連結,以使隨著上述操作手柄 的轉動,導引上述推桿的前后移動;第1動作桿,配置在上述推桿的前方,一邊通過上述推桿前進的力前進,一邊進行 上述第1鉗子部的止血動作;第2動作桿,配置在上述推桿的前方以使上述第1動作桿位于內(nèi)部,如果上述第1鉗 子部的止血動作結束,則一邊通過上述推桿前進的力前進,一邊進行上述第2鉗子部的 夾緊動作;以及第2連桿部件,貫通上述推桿及上述第1動作桿的中心而插入,在前端上連桿連結著 上述第1鉗子部及第2鉗子部。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推桿的后端部鉸鏈結合于上述第1連桿部件,以使得如果使一對上述操作手柄向內(nèi)側轉動,則上述推桿通過上述第1連桿部件前進,如果使上述操作手柄向外側轉 動,則上述推桿通過上述第1連桿部件后退。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推桿與上述第1動作桿之間具備彈性部件。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彈性部件包含彈簧,如果使一對上述操作手柄向內(nèi)側轉動大致一半,則該彈簧 在沒有被壓縮的狀態(tài)下通過上述推桿前進的力將上述第1動作桿向前方推壓,如果使上 述操作手柄完全向內(nèi)側轉動,則該彈簧在被壓縮的同時不將上述第1動作桿進一步向前 方推壓。
12.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如果使一對上述操作手柄向內(nèi)側轉動大致一半,則上述彈性部件通過上述推桿前進 的力,推壓上述第1動作桿,上述第1動作桿一邊前進一邊推壓上述第1鉗子部的外周 面,而將上述第1鉗子部閉合。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如果使上述操作手柄向內(nèi)側完全轉動,則上述彈性部件一邊被壓縮一邊通過上述推 桿的前進而推壓上述第2動作桿,上述第2動作桿一邊前進一邊推壓上述第2鉗子部的外 周面,從而上述第2鉗子部被閉合。
14.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鉗子部的外側寬度越接近于出血部位越寬,上述第1動作桿的內(nèi)側寬度形成 為比上述第1鉗子部的最寬的外側寬度小,以使得如果上述第1鉗子部被完全閉合,則上 述第1動作桿不進一步前進。
15.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手柄與上述第1連桿部件被鉸鏈結合,在上述操作手柄轉動時,鉸鏈結合 部在前后方向上滑動移動。
16.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動作桿的與上述第2鉗子部對置的前端部具有凹槽的形態(tài)。
17.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鉗子驅動部還包括導引盒,該導引盒結合在上述把手主體的前端,并在內(nèi)部插 入上述推桿的頭部及上述第2動作桿,進行導引以使直線移動。
18.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鉗子部由一對鉗子部件構成,該一對鉗子部件連結在上述第2連桿部件的前 端,以在左右方向上被打開閉合。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鉗子部由一對鉗子部件構成,該一對鉗子部件連結在上述第1鉗子部的后方 部位的上述第2連桿部件,以收容上述第1鉗子部并且被左右打開閉合。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鉗子部在與上述第1鉗子部的對置面上形成有第1鉗子部收容槽,以使在被 左右閉合時能夠收容上述第1鉗子部。
21.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鉗子部包括鉗把持部,分別形成在左側端部及右側端部,以便把持上述止血鉗的左右;以及 鉗彎曲部,分別形成在上側端部及下側端部,以便推壓上述止血鉗的上下側并彎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新型且改良的止血鉗及使用該止血鉗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在開腹及使用腹腔鏡的手術時,在中、大口徑血管中發(fā)生出血的情況下,能夠不堵住血管整體并且將出血部位迅速地止血。本發(fā)明的止血鉗操作裝置可以包括把手部;第1鉗子部,將血管的出血部位一次止血;第2鉗子部,配設為收容第1鉗子部,將閉環(huán)形態(tài)的止血鉗對稱地彎折,二次夾住由第1鉗子部止血的上述出血部位的外周;以及鉗子驅動部,配設為將把手部與第1鉗子部及第2鉗子部連結,與把手部的移動操作聯(lián)動而驅動第1鉗子部及第2鉗子部的依次止血及夾緊動作。
文檔編號A61B17/128GK102018547SQ20101012596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14日
發(fā)明者樸商在, 趙誠淵, 金亨泰, 金光基, 金成塤, 金英圭, 金鉉鎬, 韓盛植 申請人:國立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