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煎藥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煎藥器件,具體是一種煎藥罐。
技術背景中醫(y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其遣方用藥,講究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盡管湯藥 味苦氣濃,煎煮攜帶不便,但其效佳力宏,仍然最受歡迎。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許多湯 藥服用者選擇了中藥代煎服務。但據(jù)了解,由于機械化煎藥本身具有的一些缺陷,以至于中 藥代煎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為人所知的行業(yè)“潛規(guī)則”,使中藥湯劑的藥效大打折扣。例如許多藥店常采用的一種形狀似高壓鍋的不銹鋼煎藥機,能將5-10天中藥劑 量裝在無紡布袋里煎煮一次性完成。但其是高溫、高壓的環(huán)境下下煎中藥,易對中草藥不耐 熱成分造成影響;其金屬外殼中所含的活潑金屬離子能與湯藥中某些成分發(fā)生不良反應; 同時此種煎藥機在煎藥過程中不能隨時打開鍋蓋,無法滿足特殊藥材需先煎、后下、烊沖等 處理,也無明確的標準來衡量藥量與加水量和煎取藥汁之間的關系,易在“千鍋一律”操作 過程中造成藥汁浪費;而缺乏責任心的從業(yè)人員與臟亂差的中藥代煎環(huán)境也讓代煎者難以 放心。另外一種是用煤氣直火煎的陶瓷罐或不銹鋼鍋,其可以在煎藥過程中掀開鍋蓋, 進行攪拌。但如果在煎藥一次性完成后不及時倒出藥汁,會使藥液停在藥鍋中被藥渣吸收 而影響藥汁煎出率。且現(xiàn)有的陶瓷罐均不方便倒藥和過濾藥渣,且藥材中一些如金石、礦物 類的藥物容易粘鍋,糊化等。公開號為CN 201366087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煎藥器,包括底座和其上固 定的殼體,殼體上端有與其配合的端蓋,所述殼體內端蓋的下端固接有固定桿和加熱器, 固定桿下端的殼體內有帶連桿的網(wǎng)罩,連桿的一端穿出網(wǎng)罩并與固定桿的下端通過螺紋連 接,連桿的另一端固接有刀片。該煎藥器集中藥的粉碎、煎制于一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藥效的發(fā)揮,有效縮短了中藥的熬制時間,提高了中藥煎煮的便利性。但是中藥的煎煮工藝 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僅僅受藥材的粉碎程度影響,還需根據(jù)藥材的種類進行針對性的煎 煮方式,需考慮藥材所需煎煮的次數(shù),水分的加入,溫度壓力的調節(jié)及藥材的攪拌程度等等 因素。同時,藥材如果過于粉碎,將存在藥材中揮發(fā)性成分容易散失,藥液容易混入藥渣等 缺陷。因此,該專利僅僅考慮藥材的煎煮徹底,且采用電熱的方式,而不能根據(jù)藥材的種類 實時控制煎煮溫度、壓力和次數(shù)等,且存在不利于導出藥液等缺陷,不符合中藥的傳統(tǒng)煎煮 要求,其藥效提取率和對疾病的治療效果并不明顯,不便于推廣。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煎藥罐,在實現(xiàn)日常生活中 的便利性的同時,還完全符合傳統(tǒng)煎藥的要求,使得所煎制的中藥能夠根據(jù)其特定的煎煮 條件進行靈活煎煮,盡最大可能的提高其藥效,實現(xiàn)對服藥人員的有效治療。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煎藥罐,包括帶手柄的壺體和與之吻合的壺
3蓋,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壺體內設有一內膽,該內膽周壁上設有過濾孔;在內膽中 央位置設有攪拌棒,所述攪拌棒的頂端伸出壺蓋?;谏鲜鼋Y構的煎藥罐還可以做如下進一步的改進為了實時調整煎煮的溫度和壓力等參數(shù),在所述壺蓋上設有可實時調節(jié)的出氣口 結構所述壺蓋由位于上層的固定蓋和位于下層的活動蓋組成,所述固定蓋開有一與活動 蓋大小相應的扇形口,所述活動蓋能沿固定蓋的中央作旋轉運動。進一步的,為了便于人們觀察壺體內的藥液高度,而不需打開壺蓋,所述壺體周壁 上設有水位計。進一步的,為了能夠在預定時間提醒人們煎藥完成,所述壺蓋上設有帶蜂鳴器的 定時器。進一步的,為了便于導出壺體內的藥液,在所述壺體下端設有帶閥門的出水口。作為實施方案,所述攪拌棒包括位于上端的手柄桿和手柄桿下方的主桿,主桿上 固定有呈螺旋環(huán)繞設置的多個支桿。作為實施方案,所述壺體、壺蓋、內膽及閥門均可采用陶瓷材質制成。本實用新型的設計原理及工作過程詳細描述如下上述結構的煎藥罐除了包括常規(guī)罐體內帶手柄的壺體和與之吻合的壺蓋以外,還 在壺體內設置了用于裝中藥材的內膽。該內膽可防止粘鍋,且其周壁上設置的過濾孔可以 濾過藥渣。煎藥時,將藥材放入內膽中,壺體內灌入適量的水,水經內膽周壁上設置的過濾 孔浸泡內膽中的藥材,并進行煎煮等操作;煎藥人員通過旋轉伸出壺蓋的攪拌棒的手柄桿, 使攪拌棒下端的支桿沿主桿的中心軸旋轉,對內膽中的藥材進行攪拌,以使藥物溶解更完 全,便于藥材的充分煎熬,以達到中藥藥效。當煎煮完成后,再打開位于出水口的閥門,通過 出水口導出藥液。本實用新型中采用的壺蓋可由位于上層的固定蓋主體和位于下層的活動蓋組成, 所述固定蓋開有一與活動蓋大小相應的扇形口,所述活動蓋能沿固定蓋的中央作旋轉運 動。需要加灌水時,只需打開位于扇形口位置的旋轉活動蓋即可。同時,在煎煮過程中,可 通過調整活動蓋的位置,實現(xiàn)通氣口的開設大小的調節(jié),從而實現(xiàn)罐內壓力與溫度的調節(jié), 便于靈活控制整個煎煮過程。所述壺體周壁上設置的水位計,能夠在不揭壺蓋的前提下,實時觀察罐內藥液的 多少,以便控制煎煮溫度。壺蓋上設置的帶蜂鳴器的定時器可采用市售的已有裝置實現(xiàn),在 達到預定時間后,提醒煎藥師取藥。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鐵制等易腐蝕的器皿進行煎藥,將會影響中藥的藥效,嚴重時 還會產生毒性。因此,上述提到的壺體、壺蓋和內膽的制作材料采用陶瓷材質制成。綜上所述,基于上述結構特征的所述煎藥罐在煎煮過程中,能夠有效防止藥液溢 出,煎干或煮焦;能夠根據(jù)藥材的煎煮方式不同,對煎煮進行實時調整,有利于藥效的完全 發(fā)揮。因此,本實用新型所述煎藥罐完全符合中藥的煎煮要求,且其結構簡單,成本低,便于 使用。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煎藥罐的外觀示意圖;[0022]圖2是圖1中A-A向剖視圖;圖3是攪拌棒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內膽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壺蓋中固定蓋的結構示意圖。在上述附圖中1-壺體2-手柄3-壺蓋4-內膽5-過濾孔6_攪拌棒7_固定蓋8_活動蓋 9_扇形口 10-水位計11-定時器12-閥門13-出水口 14-手柄桿15-主桿16-支桿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煎藥罐,包括帶手柄2的壺體1和與之吻合的 壺蓋3,所述壺體2內設有一內膽4,該內膽周壁上設有過濾孔5,具體如圖4所示。為了能夠在煎煮過程當中,攪拌內膽中的藥材,在內膽中央位置設有攪拌棒6,所 述攪拌棒的頂端伸出壺蓋3,作為攪拌棒的手柄桿。具體如圖3所示,所述攪拌棒6包括位 于上端的手柄桿14和手柄下端的主桿15,主桿15上螺旋環(huán)繞固定有多個支桿16。煎煮人 員轉動伸出壺蓋的手柄桿14,使多個支桿16作旋轉運動,對內膽中的藥材進行攪拌,以便 藥材煎煮充分。如圖5所示,所述壺蓋3由位于上層的固定蓋7和位于下層的活動蓋8組成,所述 固定蓋7開有一與活動蓋8大小相應的扇形口 9。當需要調整壺蓋的出氣口時,可將所述 活動蓋8沿固定蓋的中心作旋轉運動。同時,在煎煮時,還可通過打開活動蓋8,從扇形口 9 投入后下等藥物。為了便于開啟壺蓋,還可在壺蓋底部設有拉手。在煎煮過程中,煎藥人員可通過壺體周壁上設置的水位計10觀察壺體內的藥液 高度,以實時調整溫度。所述壺蓋上設有帶蜂鳴器的定時器11,可設定煎煮時間,并在預定 時間到達時,提醒煎煮人員。當煎煮完成后,煎煮人員打開壺體下端設置的出水口 13的閥 門12,使藥液由出水口 13順利導出。本實施例中,所述壺體、壺蓋和內膽均采用陶瓷材料制 成。上述內容中,凡是能夠直接采用市售的已知部件實現(xiàn)的結構,如定時器、水位計 等,不作過多贅述。所述實施例提供的僅是一種實現(xiàn)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不能作為解釋本實用 新型范圍的根據(jù)。凡是對本實用新型中各個結構作等同替換或簡單組合,而沒有脫離本實 用新型實質精神的技術方案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煎藥罐,包括帶手柄的壺體和與之吻合的壺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壺體內設有一內膽,該內膽周壁上設有過濾孔;在內膽中央位置設有攪拌棒,所述攪拌棒的頂端伸出壺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煎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壺蓋由位于上層的固定蓋和位于下 層的活動蓋組成,所述固定蓋開有一與活動蓋大小相應的扇形口,所述活動蓋能沿固定蓋 的中央作旋轉運動。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煎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壺體周壁上設有水位計。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煎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壺蓋上設有帶蜂鳴器的定時器。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煎藥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壺體下端設有帶閥門的出水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煎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棒包括位于上端的手柄桿和 手柄桿下方的主桿,主桿上固定有呈螺旋環(huán)繞設置的多個支桿。
7.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煎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壺體、壺蓋、內膽和閥門均采用陶瓷 材質制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煎藥器件,具體公開了一種煎藥罐,其包括帶手柄的壺體和與之吻合的壺蓋,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壺體內設有一內膽,該內膽周壁上設有過濾孔;在內膽中央位置設有攪拌棒,所述攪拌棒的頂端伸出壺蓋。所述煎藥罐在煎煮過程中,能夠根據(jù)藥材的煎煮方式不同,對煎煮進行實時調整,有利于藥效的完全發(fā)揮。本實用新型所述煎藥罐完全符合中藥的煎煮要求,其結構簡單,成本低,且便于使用。
文檔編號A61J3/00GK201719557SQ20102022019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6月9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6月9日
發(fā)明者嚴潔, 蘭蕾, 劉密, 岳增輝, 常小榮, 易受鄉(xiāng), 易展, 林亞平, 艾坤, 謝華, 譚靜 申請人:常小榮;譚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