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小兒感冒的外用藥物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小兒感冒的外用藥物,屬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小兒感冒是一種多發(fā)常見的呼吸道感染疾病,臨床以頭痛、發(fā)熱、鼻塞、咳嗽 為主要特征,現(xiàn)代醫(yī)學把感冒分為普通型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四季多發(fā),流行 性感冒多發(fā)于春秋兩季。兩種感冒均通過飛沫病毒傳染,輕型數(shù)天,十數(shù)天治愈,重型 感冒反復發(fā)作長達數(shù)月纏綿難愈。目前治療感冒多以西藥抗病毒治療為主,發(fā)熱的重型 患者要采用肌肉注射及靜脈滴注方能湊效。但是對于患病的幼兒來說,特別是嬰幼兒, 西藥內服患兒不配合,灌藥不易操作,靜脈滴注風險大,難度高,小兒哭鬧不安,同時 護理也不方便。
發(fā)明內容
因此人們對安全可靠治療方便的外用藥物存在極大的需求,至今為止,還沒有 發(fā)現(xiàn)關于本發(fā)明藥物的有關報道,本發(fā)明人經(jīng)過反復研究,并通過臨床試驗的反復驗 證,終于研究出療效可靠、使用方便的治療小兒感冒的外用藥物,從而完成了本發(fā)明。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小兒感冒的外用藥物。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了該藥物的制備方法。本發(fā)明藥物選用黃芪、白術、防風、桂枝、荊芥、陳皮、薄荷、柴胡、牛蒡子 和辛夷進行組合的,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 小兒感冒、防止小兒感冒的復發(fā)。其中選用黃芪是因為其性味甘、溫,入肺、脾經(jīng), 有補氣升陽,益衛(wèi)固表,利水消腫,托瘡生肌的功能,治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 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 熱水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選用白術是因為其性味苦甘,溫,入脾、胃經(jīng), 有補脾,益胃,燥濕利水的功能,治脾胃氣弱,不思飲食,倦怠少氣,虛脹,痰飲,水 腫,黃疸,濕痹,小便不利,頭暈,自汗,胎動不安。選用防風是因為其性味辛甘, 溫,入膀胱、肺、脾經(jīng),有解表,祛風,勝濕,止痙的功能,治外感風寒,頭痛,目 眩,風寒濕痹,骨節(jié)酸痛,四肢攣急,破傷風。選用桂枝是因為其性味辛甘,溫,入膀 胱、心、肺經(jīng),有發(fā)汗解肌,溫通經(jīng)脈的功能,治風寒感冒,關節(jié)痹痛,胸痹痰飲,經(jīng) 閉癥瘕。選用荊芥是因為其性味辛、微溫,歸肺、肝經(jīng),有解表散風、透疹的功能,治 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選用陳皮是因為其性味苦、辛,溫,歸肺、脾 經(jīng),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能,治胸脘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選用薄荷是因 為其性味辛,涼,入肺、肝經(jīng),有疏風,散熱,清頭目,透疹的功能,治外感風熱,頭 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麻疹。選用柴胡是因為其性味 苦,微寒,歸肝、膽經(jīng),有和解少陽,退熱疏肝的功能,治感冒發(fā)熱,寒熱往來,胸脅 脹痛。選用牛蒡子是因為其性味辛苦,涼,入肺、胃經(jīng),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消腫
3解毒的功能,治風熱咳嗽,咽喉腫痛,斑疹不透,風疹作癢,癰腫瘡毒。選用辛夷是因 為其性味辛,溫,入肺、胃經(jīng),有祛風,散寒,通竅的功能,治頭痛,鼻淵,鼻塞,鼻 流濁涕。本發(fā)明藥物的用量也是發(fā)明人經(jīng)過反復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原料藥物用量在下 述重量范圍內都具有較好的療效。黃芪9一 15克白術6— 9克防風6— 9克 桂枝3— 6克荊芥3— 6克陳皮1一 3克
薄荷1一3克柴胡6— 9克牛蒡子3— 6克 辛夷1一 3克
本發(fā)明的制備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一、備料
1、黃芪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分檔,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
屑;
2、白術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3、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
4、桂枝用水稍浸泡,撈出,悶潤至透,切片,晾干,篩去屑;
5、荊芥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水噴淋,稍晾,切段,干燥;
6、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凈,潤軟,切絲,曬干或低溫 干燥,篩去碎屑;
7、薄荷揀凈雜質,除去殘根,先將葉抖下另放,然后將莖噴灑清水,潤透后切 段,曬干,再與葉和勻;
8、柴胡取原藥材,除去殘莖,雜質,洗凈,潤軟,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
9、牛蒡子揀去雜質,篩去泥屑;
10、辛夷揀凈枝梗雜質,搗醉;
二、制備
將上述藥物滅菌、干燥處理后,研磨成細粉,用滅菌塑料袋包裝成1小袋,為一次 藥物用量,稱為“感冒足俗散”。本發(fā)明藥物具有益衛(wèi)固表,祛風散寒,和解退熱,清咽利喉,清熱解毒,理氣 化痰,抗菌消炎的功能,用于治療小兒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引發(fā)的急性扁桃體炎、急性 咽炎,療效快,治愈率高。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通過試驗例來進一步闡述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藥物治療小兒感冒的觀察資料 1、一般資料
收治門診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1個月一2歲13例,3—5歲9 例,5—12歲8例。2、診斷標準
普通型感冒患兒感冒時,鼻流清涕,鼻塞,嚴重時發(fā)熱、咳嗽,咽喉部充血水腫,扁桃體腫大。流行性感冒患兒鼻塞流涕,呼吸急促,發(fā)熱,咳嗽,指紋紫紅,脈浮數(shù),體 溫38°C以上,高熱不退。3、治療方法
(1)取感康足俗散一包兌入IOOOrnl清水配成藥液,放入煎藥容器中,煮沸10—15 分鐘后,將藥水倒入洗足盆中冷卻至常溫,再將患兒雙足放入藥液中浸泡,讓藥液浸過 小兒腳踝,家長可同時用雙手按摩小兒足掌及足背穴位,通過刺激小兒足部穴位達到通 經(jīng)活絡,促進藥物的吸收和滲透,增加藥物的療效。(2)用藥劑量1一6個月患兒每次為1/3包,6個月一 1歲為1/2包,1一5歲 每次為1包,5 —12歲每次為1.5 — 2包。(3)浴足時間1個月一6個月患兒每次3— 5分鐘,6個月一 1歲每次5 —10 分鐘,1歲一5歲每次10—15分鐘,5—12歲每次15—20分鐘。(4)每日三次,分早、中、晚各浴一次,洗足的藥水一日內可重復使用,每次 使用前要將藥水重新煎煮10—15分鐘,連續(xù)使用7天為一療程。4、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各種感冒經(jīng)治療后,患兒恢復正常,觀察一年無復發(fā)者。好轉感冒癥狀明顯緩解,呼吸暢通,咳嗽,流涕癥狀基本消失。無效達不到好轉標準者。5、治療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小兒感冒的外用藥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范圍內的原料藥制成黃芪9一 15克白術6—9克防風6—9克 桂枝3— 6克荊芥3— 6克陳皮1一 3克 薄荷1一3克柴胡6— 9克牛蒡子3— 6克 辛夷1一3克。
2.—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小兒感冒的外用藥物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 的制備方法為下列步驟(一)備料(1)黃芪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大小分檔,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2)白術揀凈雜質,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3)防風除去殘莖,用水浸泡,撈出,潤透切片,曬干;(4)桂枝用水稍浸泡,撈出,悶潤至透,切片,晾干,篩去屑;(5)荊芥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用水噴淋,稍晾,切段,干燥;(6)陳皮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變黑的果皮,搶水洗凈,潤軟,切絲,曬干或低 溫干燥,篩去碎屑;(7)薄荷揀凈雜質,除去殘根,先將葉抖下另放,然后將莖噴灑清水,潤透后切 段,曬干,再與葉和勻;(8)柴胡取原藥材,除去殘莖,雜質,洗凈,潤軟,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9)牛蒡子揀去雜質,篩去泥屑;(10)辛夷揀凈枝梗雜質,搗醉;(二)制備將上述藥物滅菌、干燥處理后,研磨成細粉,用滅菌塑料袋包裝成1小袋,為一次 藥物用量,稱為“感冒足俗散”。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小兒感冒的外用藥物,其主要是由黃芪、白術、防風、桂枝按一定重量配比制備而成,本發(fā)明藥物具有祛風散寒,和解退熱,清熱解毒的功能,用于治療小兒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扁桃體炎、咽炎,療效快,治愈率高。
文檔編號A61P31/16GK102018803SQ20111000467
公開日2011年4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月11日
發(fā)明者陳鵬 申請人: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