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用生物植入材料和醫(y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及配套工具。
背景技術:
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頸椎外傷滑脫或者骨折是臨床常見病,也是一種危險病例,嚴重的會出現(xiàn)截癱或者部分截癱。無論是頸椎病或者是外傷滑脫等嚴重頸椎問題,均需要行頸椎間隙融合手術,即在頸椎間隙植入骨材料,使頸椎間隙骨性愈合,從而恢復頸椎的穩(wěn)定性,防止神經和脊髓壓迫加重。而傳統(tǒng)在椎間隙植入病人自體骨可導致病人的取骨區(qū)并發(fā)癥等缺點,現(xiàn)有技術植入金屬或者其它人工材料存在生物相容性差,植入材料不能形成新骨或者成骨能力差,不能到達椎體間融合的效果。用同種異體骨松質骨塊力學強度差可至塌陷,且未設計成符合解剖結構的形狀,不能預期達到恢復生理彎曲、不能防止植入物脫位。將小管狀骨加工成外螺紋圓柱體Cage,其皮質骨單薄,植入時有爆裂。Cage植入前工具攻絲對椎體終板的破壞,使Cage對頸椎體松質骨的擠壓骨折、塌陷。另Cage植入后其中央空腔結構(管狀骨腔)與人體的縱軸垂直,而Cage皮質骨厚度有限,使之在爬行替代過程中Cage出現(xiàn)崩裂、塌陷,這些均易導致椎間隙塌陷狹窄、神經受壓。Cage沒有設計成符合頸椎生理彎曲的形狀,加之Cage切入椎體,導致部分別人出現(xiàn)頸椎成角畸形。所以臨床基本停用。理想的頸椎間隙融合植骨材料應該具備四個方面的特征其一力學強度好,可支撐植入部位相應的重量、保持椎間隙的高度空間;其二成骨能力好,可生長新骨使椎間隙發(fā)生骨性愈合達到融合的目的;其三生物相容性好,不產生不良刺激、排異等導致嚴重并發(fā)癥使手術失?。黄渌耐庑谓Y構符合頸椎間隙解剖結構,有配套工具能使手術更加可行、安全、 便捷。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該同種骨墊具有力學強度好、生物相容性佳、外形特征符合頸椎間隙解剖結構、可生長新骨并發(fā)生愈合的特點。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其特征在于它由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即植入物)和配套工具組成,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即植入物)有第一同種骨墊、第二同種骨墊、第三同種骨墊和第四同種骨墊;配套工具有第一試模塊、第二試模塊、第三試模塊、第四試模塊,試模把持器、植入物把持器、推骨器和壓骨器。第一同種骨墊是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橢圓形通孔,橢圓形通孔內填入有可誘導DBM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第一內螺紋孔,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
第二同種骨墊是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橢圓形通孔,橢圓形通孔內填入有可誘導DBM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第一內螺紋孔,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第三同種骨墊是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橢圓形通孔,橢圓形通孔內填入有可誘導DBM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第一內螺紋孔,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第四同種骨墊是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橢圓形通孔,橢圓形通孔內填入有可誘導DBM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第一內螺紋孔,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第一同種骨墊、第二同種骨墊、第三同種骨墊、第四同種骨墊是同種異體皮質骨上取材,在數(shù)控機床上加工成。第一試模塊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6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后側面與左側面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角為45度 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第二內螺紋孔、第二孔,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第二試模塊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7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第二內螺紋孔、第二孔,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第三試模塊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8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5mm鈍角,前側面與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第二內螺紋孔、第二孔,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第四試模塊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9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第二內螺紋孔、第二孔,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試模把持器包括第一主體、第一拉緊桿,第一拉緊桿的下端設有與試模塊上的第二內螺紋孔相配套的外螺紋,第一主體內設有第一拉緊桿通孔,第一拉緊桿的下端穿過第一主體內的第一拉緊桿通孔后位于第一主體的下端外,第一拉緊桿的上端部位于第一主體的上端外,第一主體的下端面設有第一銷孔、第二銷孔,第一銷的上部插入在第一銷孔內, 第二銷的上部插入在第二銷孔內;第一拉緊桿上設有限位環(huán)形凹槽,第一主體上設有插銷孔,插銷孔與第一拉緊桿通孔相連通,插銷插入插銷孔中,插銷的中部內側位于限位環(huán)形凹槽中;使用時,第一拉緊桿的下端旋入試模塊上的第二內螺紋孔內,第一銷的下部插入試模塊上的第一孔內,第二銷的下部插入試模塊上的第二孔內。植入物把持器包括第二主體、第二拉緊桿、擋板,第二拉緊桿的下端設有與同種骨墊上的第一內螺紋孔相配套的外螺紋,第二主體內設有第二拉緊桿通孔,第二拉緊桿的下端穿過第二主體內的第二拉緊桿通孔后位于第二主體的下端外,第二拉緊桿的上端部位于第二主體的上端外,第二主體的下端面固定有擋板;第二拉緊桿上設有限位環(huán)形凹槽,第二主體上設有插銷孔,插銷孔與第二拉緊桿通孔相連通,插銷插入插銷孔中,插銷從的中部內側位于限位環(huán)形凹槽中;使用時,第二拉緊桿的下端旋入同種骨墊上的第一內螺紋孔內。推骨器由第一手柄和推塊組成,推塊固定在第一手柄的下端。壓骨器由第二手柄和壓塊、組成,壓塊固定在第二手柄的下端。第一同種骨墊所述梯形體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6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所述橢圓形通孔是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所述第一內螺紋孔設在前側面的正中央、長為3mm的;防滑動槽的槽距2mm、槽深Imm ;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 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第二同種骨墊所述梯形體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7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所述橢圓形通孔是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所述第一內螺紋孔發(fā)在前側面的正中央、長為3mm的;防滑動槽的槽距2mm、槽深Imm ;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 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第三同種骨墊所述梯形體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8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所述橢圓形通孔是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所述第一內螺紋孔設在前側面的正中央、長為3mm的;防滑動槽的槽距2mm、槽深Imm ;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 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第四同種骨墊所述梯形體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9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所述橢圓形通孔是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所述第一內螺紋孔設在前側面的正中央、長為3mm的;防滑動槽的槽距2mm、槽深Imm ;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 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5mm鈍角。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1、用同種異體皮質骨加工的該產品(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 因其致密編織排列的膠原纖維間沉積磷酸鈣等無機鹽,所以有及其良好的力學強度,足以支撐植入部位的生理承重。同種異體骨的成分、含量、組織微結構與人的一致,植入后可通過破骨細胞吸收骨組織、成骨細胞隨后生長新骨的“爬行替代”過程,即骨傳導功能生長新骨。特別是產品結構中的橢圓形空腔結構可填充可誘導脫鈣骨基質(DBM)粉,該骨粉是經過對同種異體骨脫鈣處理形成,脫鈣使同種異體骨基質的成骨蛋白(因子)、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BMP)外露,刺激、促進干細胞類間充質細胞生長,增生分化形成新骨。研究顯示該骨誘導過程在產品植入后10天就有新骨形成,因而可加快骨愈合而早期獲得頸椎間隙融合的目的。經過脫脂清除免疫原、冷凍干燥、輻照滅菌的同種異體骨滿足生物相容性的要求,產品無免疫排斥、無局部不良刺激、能為局部組織所適應、安全、保存和使用方便。設計并加工成的該骨墊與中國人椎間隙相適應的高度(規(guī)格)和大小、外形(外形特征符合頸椎間隙解剖結構)。前高后低的7度解剖生理斜傾角,有利于恢復頸椎生理彎曲。上下骨接觸面的防滑動槽有利于防止產品脫位,同時該結構增加接觸面積而利于骨愈合。2、配套工具設計使骨墊植入過程方便、簡潔、安全,并使手術程序化、模式化、標準化進行。本發(fā)明可用于頸椎間隙植骨融合。
圖1是本發(fā)明第一同種骨墊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左視圖。圖3是圖2的俯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第一試模塊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4的左視圖。圖6是圖4的俯視圖(旋轉90度)。圖7是本發(fā)明試模把持器的結構示意圖。圖8是本發(fā)明試模把持器的拉緊桿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圖8中的I部放大圖。圖10是本發(fā)明試模把持器的主體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圖10的仰視圖。圖12是圖10中沿A-A線的剖視圖。圖13是本發(fā)明植入物把持器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本發(fā)明植入物把持器的拉緊桿的結構示意圖。圖15是圖14中的E部放大圖。圖16是本發(fā)明植入物把持器的拉緊桿的主體的結構示意圖。圖17是圖16中沿B-B線的剖視圖。圖18是本發(fā)明推骨器的結構示意圖。圖19是本發(fā)明壓骨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0是圖19中壓塊的仰視圖。圖21是本發(fā)明第一同種骨墊帶防滑動槽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第一同種骨墊,2-第一內螺紋孔,3-橢圓形通孔,4-第一試模塊,5-第一孔,6-第二內螺紋孔,7-第二孔;8-第一拉緊桿,9-插銷,10-第一主體,11-第一銷,12-插銷孔,13-第一銷孔,14-第一拉緊桿通孔,15-限位環(huán)形凹槽,16-第二銷,17-第二銷孔, 18-第二拉緊桿,19-插銷,20-第二主體,21-擋板,22-插銷孔,23-第二拉緊桿通孔,24-第一手柄,25-推塊,26-第二手柄,27-壓塊。圖中尺寸的單位為mm。
具體實施例方式
8
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它由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即植入物)和配套工具組成,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即植入物)有第一同種骨墊、第二同種骨墊、第三同種骨墊和第四同種骨墊;配套工具有第一試模塊4、第二試模塊、第三試模塊、第四試模塊,試模把持器、植入物把持器、推骨器和壓骨器。臨床手術時,將頸椎間隙清理完成,用試模把持器與試模塊連接,將不同型號試模塊(第一試模塊4、第二試模塊、第三試模塊、第四試模塊)放入頸椎間隙測試直至最合適的試模塊,選擇與試模塊規(guī)格一樣的同種骨墊(第一同種骨墊、第二同種骨墊、第三同種骨墊或第四同種骨墊)。將該同種骨墊內包裝袋打開后,該同種骨墊平放,將包裝內裝可誘導 DBM粉的膠囊打開并倒入該同種骨墊的橢圓形通孔中,用壓骨器將可誘導DBM粉[可誘導凍干脫鈣(DBM)骨粉]壓實,用植入物把持器銜接該同種骨墊,并將該同種骨墊放入頸椎間隙中,卸下植入物把持器,如果該同種骨墊未完全進入正常位置,用推骨器將該同種骨墊推入到合適位置,即完成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的植入。如圖1、圖2、圖3所示,第一同種骨墊1是左右徑為14mm(圖1中面向觀者為前, 紙里為后,左邊為左,右邊為右)、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6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3 (橢圓形通孔將上面和下面相通),橢圓形通孔3用于填入可誘導DBM 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3mm的第一內螺紋孔2,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如圖21所示),槽距2mm,槽深Imm ;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第二同種骨墊(第二同種骨墊與第一同種骨墊的區(qū)別在于第二同種骨墊的前側面高為7mm)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7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橢圓形通孔內填入有可誘導DBM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3mm的第一內螺紋孔2,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槽距 2mm,槽深Imm ;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第三同種骨墊(第三同種骨墊與第一同種骨墊的區(qū)別在于第三同種骨墊的前側面高為8mm)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8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橢圓形通孔內填入有可誘導DBM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3mm的第一內螺紋孔2,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槽距 2mm,槽深Imm ;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第四同種骨墊(第四同種骨墊與第一同種骨墊的區(qū)別在于第四同種骨墊的前側面高為9mm)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9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橢圓形通孔內填入有可誘導DBM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3mm的第一內螺紋孔2,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槽距 2mm,槽深Imm ;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第一同種骨墊、第二同種骨墊、第三同種骨墊、第四同種骨墊是在合適厚度的同種異體皮質骨上取材(用人同種異體皮質骨作為原材料,清洗除去骨髓),在數(shù)控機床上加工成(與中國人椎間隙相適應的)。外形加工后將材料用脫脂清除免疫原、PES溶液滅活潛在病毒、冷凍干燥、包裝、輻照滅菌形成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產品)。配套工具有第一試模塊4、第二試模塊、第三試模塊、第四試模塊,試模把持器、 植入物把持器、推骨器、壓骨器;如圖4、圖5、圖6所示,第一試模塊4是左右徑(即橫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 前側面高為6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圖4中面向觀者為前,紙里為后,左邊為左,右邊為右),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5、第二內螺紋孔6、第二孔7,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第二試模塊(第二試模塊與第一試模塊的區(qū)別在于第二試模塊的前側面高為 7mm)是左右徑(即橫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7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第二內螺紋孔、第二孔,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第三試模塊(第三試模塊與第一試模塊1的區(qū)別在于第三試模塊的前側面高為 8mm)是左右徑(即橫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8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第二內螺紋孔、第二孔,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第四試模塊(第四試模塊與第一試模塊1的區(qū)別在于第四試模塊的前側面高為 9mm)是左右徑(即橫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9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第二內螺紋孔、第二孔,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如圖7、圖8、圖9、圖10、圖11、圖12所示,試模把持器包括第一主體10、第一拉緊桿8,第一拉緊桿8的下端設有與試模塊上的第二內螺紋孔相配套的外螺紋(用于旋入第二內螺紋孔中),第一主體10內設有第一拉緊桿通孔14,第一拉緊桿8的下端穿過第一主體10內的第一拉緊桿通孔14后位于第一主體10的下端外,第一拉緊桿8的上端部位于第一主體10的上端外,第一主體10的下端面設有第一銷孔13、第二銷孔17,第一銷11的突出插入在第一銷孔13內,第二銷16的突出插入在第二銷孔17內;第一拉緊桿8上設有限位環(huán)形凹槽15,第一主體10上設有插銷孔12,插銷孔12與第一拉緊桿通孔14相連通,插銷 9插入插銷孔12中,插銷9的中部內側位于限位環(huán)形凹槽15中;使用時,第一拉緊桿8的下端旋入試模塊上的第二內螺紋孔內,第一銷11的下部插入試模塊上的第一孔內,第二銷的下部插入試模塊上的第二孔內。如圖13、圖14、圖15、圖16、圖17所示,植入物把持器包括第二主體20、第二拉緊桿18、擋板21,第二拉緊桿18的下端設有與同種骨墊(即植入物)上的第一內螺紋孔相配套的外螺紋(用于旋入第一內螺紋孔中),第二主體20內設有第二拉緊桿通孔23,第二拉緊桿18的下端穿過第二主體20內的第二拉緊桿通孔23后位于第二主體20的下端外,第二拉緊桿18的上端部位于第二主體20的上端外,第二主體20的下端面固定有擋板21 ;第二拉緊桿18上設有限位環(huán)形凹槽,第二主體20上設有插銷孔22,插銷孔22與第二拉緊桿通孔23相連通,插銷19插入插銷孔22中,插銷19從的中部內側位于限位環(huán)形凹槽中;使用時,第二拉緊桿18的下端旋入同種骨墊(即植入物)上的第一內螺紋孔內(拉緊與產品銜接,擋板可防止產品植入過深而損傷脊髓)。如圖18所示,推骨器由第一手柄M和推塊25組成,推塊25固定在第一手柄M 的下端。推骨器將同種骨墊(即植入物產品)推壓的到達正常位置。如圖19、圖20所示,壓骨器由第二手柄沈和壓塊27組成,壓塊27固定在第二手柄26的下端。壓骨器將DBM粉壓入同種骨墊(即植入物產品)的橢圓形通孔。配套工具用金屬工具盒包裝。
權利要求
1.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其特征在于它由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組成,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有第一同種骨墊、第二同種骨墊、第三同種骨墊和第四同種骨墊;配套工具有第一試模塊、第二試模塊、第三試模塊、第四試模塊,試模把持器、植入物把持器、推骨器和壓骨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同種骨墊是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橢圓形通孔,橢圓形通孔內填入有可誘導DBM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第一內螺紋孔,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第二同種骨墊是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橢圓形通孔,橢圓形通孔內填入有可誘導DBM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第一內螺紋孔,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第三同種骨墊是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橢圓形通孔,橢圓形通孔內填入有可誘導DBM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第一內螺紋孔,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第四同種骨墊是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梯形體;上面的中央加工成橢圓形通孔,橢圓形通孔內填入有可誘導DBM粉,前側面的正中央設有第一內螺紋孔,第一內螺紋孔用于持骨工具銜接,上面、下面均設有左右橫走向的防滑動槽。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同種骨墊、第二同種骨墊、第三同種骨墊、第四同種骨墊是同種異體皮質骨上取材,在數(shù)控機床上加工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試模塊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6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第二內螺紋孔、第二孔,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第二試模塊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7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第二內螺紋孔、第二孔,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第三試模塊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8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第二內螺紋孔、第二孔,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第四試模塊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9mm,斜傾角為7度的前高后低梯形金屬體,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設有第一孔、第二內螺紋孔、第二孔,第二內螺紋孔位于第一孔與第二孔之間。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其特征在于試模把持器包括第一主體、第一拉緊桿,第一拉緊桿的下端設有與試模塊上的第二內螺紋孔相配套的外螺紋,第一主體內設有第一拉緊桿通孔,第一拉緊桿的下端穿過第一主體內的第一拉緊桿通孔后位于第一主體的下端外,第一拉緊桿的上端部位于第一主體的上端外,第一主體的下端面設有第一銷孔、第二銷孔,第一銷的上部插入在第一銷孔內,第二銷的上部插入在第二銷孔內;第一拉緊桿上設有限位環(huán)形凹槽,第一主體上設有插銷孔,插銷孔與第一拉緊桿通孔相連通,插銷插入插銷孔中,插銷的中部內側位于限位環(huán)形凹槽中; 使用時,第一拉緊桿的下端旋入試模塊上的第二內螺紋孔內,第一銷的下部插入試模塊上的第一孔內,第二銷的下部插入試模塊上的第二孔內。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其特征在于植入物把持器包括第二主體、第二拉緊桿、擋板,第二拉緊桿的下端設有與同種骨墊上的第一內螺紋孔相配套的外螺紋,第二主體內設有第二拉緊桿通孔,第二拉緊桿的下端穿過第二主體內的第二拉緊桿通孔后位于第二主體的下端外,第二拉緊桿的上端部位于第二主體的上端外,第二主體的下端面固定有擋板;第二拉緊桿上設有限位環(huán)形凹槽,第二主體上設有插銷孔,插銷孔與第二拉緊桿通孔相連通,插銷插入插銷孔中,插銷從的中部內側位于限位環(huán)形凹槽中;使用時,第二拉緊桿的下端旋入同種骨墊上的第一內螺紋孔內。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其特征在于推骨器由第一手柄和推塊組成,推塊固定在第一手柄的下端。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其特征在于壓骨器由第二手柄和壓塊組成,壓塊固定在第二手柄的下端。
9.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其特征在于第一同種骨墊所述梯形體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6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所述橢圓形通孔是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所述第一內螺紋孔設在前側面的正中央、長為3mm的;防滑動槽的槽距2mm、槽深Imm;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 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 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第二同種骨墊所述梯形體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7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所述橢圓形通孔是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所述第一內螺紋孔設在前側面的正中央、長為3mm的;防滑動槽的槽距2mm、槽深Imm;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 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 45度1.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5mm鈍角;第三同種骨墊所述梯形體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8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所述橢圓形通孔是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所述第一內螺紋孔設在前側面的正中央、長為3mm的;防滑動槽的槽距2mm、槽深Imm;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 45度1.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5mm鈍角;第四同種骨墊所述梯形體是左右徑為14mm、前后徑為12mm、前側面高為9mm、下平面水平、上平面為前高后低的7度生理斜傾角的梯形體;所述橢圓形通孔是上面的中央加工成長軸為7mm、短軸4mm的、對角走向排放的橢圓形通孔;所述第一內螺紋孔設在前側面的正中央、長為3mm的;防滑動槽的槽距2mm、槽深Imm;后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 2mm鈍角,后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2mm鈍角,前側面與左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 45度1. 5mm鈍角,前側面與右側面交匯處的交角為45度1. 5mm鈍角。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用生物植入材料和醫(y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及配套工具。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其特征在于它由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和配套工具組成,可誘導DBM復合頸椎間隙融合同種骨墊有第一同種骨墊、第二同種骨墊、第三同種骨墊和第四同種骨墊;配套工具有第一試模塊、第二試模塊、第三試模塊、第四試模塊,試模把持器、植入物把持器、推骨器和壓骨器。該同種骨墊具有力學強度好、生物相容性佳、外形特征符合頸椎間隙解剖結構、可生長新骨并發(fā)生愈合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F2/44GK102274092SQ201110109000
公開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9日
發(fā)明者余國榮, 張旗 申請人:張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