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前列腺增生肥大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涉及一種能夠治療前列腺增生肥大的藥物,屬于生物醫(yī)藥技術(shù)領(lǐng)域。
背景技術(shù):
前列腺肥大是人體在性激素平衡失調(diào)等因素作用下,引起后尿道粘膜下的中葉或倒葉的腺體結(jié)締組織及平滑肌組織逐漸增生,而形成多發(fā)性球狀結(jié)節(jié),使尿道、膀胱和腎臟發(fā)生一系列功能紊亂的疾病。前列腺增生肥大的癥狀表現(xiàn)為1、排尿無力、尿線變細和尿滴浙由于增生前列腺將尿道壓癟致尿線變細,患者排尿要使用更大的力氣克服阻力,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還可能出現(xiàn)排尿中斷,排尿后滴浙不盡等癥狀。2、尿潴留前列腺增生較重的晚期患者,梗阻嚴重時可因受涼、飲酒、憋尿時間過長或感染等原因?qū)е履蛞簾o法排出而發(fā)生急性尿潴留。3、血尿尿液中帶血即為血尿,又稱尿血。正常情況下,尿液中是沒有紅細胞的。醫(yī)學(xué)上把病人尿液離心沉淀后,用顯微鏡來檢查,如果每個高倍視野中有5個以上的紅細胞,就叫血尿。前列腺增生肥大癥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嚴重者危及生命,因此對前列腺肥大增生病癥及時治療非常重要。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前列腺增生肥大的藥物,其對前列腺增生肥大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且治療時間短,無毒副作用。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措施實現(xiàn)的
一種治療前列腺增生肥大的藥物,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成分王不留25-35g,制甲珠 5-15g,冬葵子15-25g,車前子15-25g,桅子15_25g,生地5_15g,黃柏5_15g,茴香5_15g,懷牛膝10-20g,赤芍5-15g,劉寄奴5-10g。上述藥物中,優(yōu)選的用量配方為王不留30g,制甲珠10g,冬葵子20g,車前子20g, 桅子20g,生地IOg,黃柏IOg,茴香IOg,懷牛膝15g,赤芍IOg,劉寄奴5g。進一步的,可在上述配方中加入黃瓜干15_20g,甘草5-10g,增加藥物療效,優(yōu)選的,加入黃瓜干18g,甘草Sg。本發(fā)明配方中各藥物作用如下
王不留,別名王不留行、麥藍子、麥藍菜、留行子、大麥牛、不留子、牧牛、不留行、王不流行等,可通淋利尿,用于泌系結(jié)石。甲珠,處方名穿山甲、山甲、甲片、炮山甲、山甲珠、炒穿山甲等,可消腫潰癰,搜風活絡(luò)。冬葵子,又名葵子、葵菜子,可行水滑腸,清熱排膿,利水通淋。車前子,清熱利尿,滲濕止瀉,主小便不利,淋濁帶下,水腫脹滿。桅子,別名黃桅子、山桅、白蟾,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zhèn)靜、止血、消腫等作用,用于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主治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生地,別名地黃、地髓、陽精、芐根,能夠清熱、生津、潤燥、滑腸、止痛、調(diào)經(jīng)、涼血、 止血。黃柏,別名黃檗、元柏、檗木、檗皮,能夠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于濕熱瀉痢,瘡瘍腫毒。茴香,能夠開胃進食,理氣散寒,有助陽道,用于緩解痙攣、減輕疼痛。懷牛膝,又名牛膝,能夠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jīng)、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經(jīng)閉癥瘕、肝陽眩暈,具有將膽囊、腎臟、膀胱、尿道的結(jié)石化解并排出體外的功能。赤芍,能夠清熱涼血,散瘀止痛,主治衄血、血痢、腸風下血。劉寄奴,異名金寄奴(《日華子本草》)、烏藤菜(《通志》)、六月雪、九里光(《藥材資料匯編》)、九牛草(《湖南藥物志》)、苦連婆(《閩東本草》)、主治破血通經(jīng)、斂瘡消腫、 胸腹脹痛、大小便血。本發(fā)明配方中還可加入黃瓜干和甘草成分,黃瓜干是將黃瓜切片放在太陽下曬干水分所得。黃瓜干清熱解毒、通淋利尿,甘草清熱利尿,調(diào)和藥性,緩解痛疼,加入這兩位藥可增加療效。本發(fā)明制備方法簡單,將各藥物成分烘干,然后粉碎至180-200目,混合均勻,分裝即得。優(yōu)選的,可將各藥物成分采用濟南黃河沙土輔助烘制,然后采用低溫破壁技術(shù)將各藥物成分粉碎至180-200目,混合均勻,分裝即可。在服用時,每次1.5-2. 5g,每天早晚兩次。本發(fā)明配方獨特,配方中各藥物不但各自發(fā)揮作用還相互協(xié)同,增加療效,起到通淋利尿、清熱利濕、通經(jīng)止痛、溫補腎陽的作用,治療前列腺增生肥大療程短、見效快,治愈率高,輕度患者一般20天痊愈,重度患者一個月至四十天基本可痊愈。除此以外,本發(fā)明制備簡單,服用后無明顯毒副作用,對身體傷害小。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說明,應(yīng)該明白的是,下述說明僅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并不對其內(nèi)容進行限定。實施例1
取王不留30g,制甲珠10g,冬葵子20g,車前子20g,桅子20g,生地10g,黃柏10g,茴香 10g,懷牛膝15g,赤芍10g,劉寄奴5g,將各藥物成分采用濟南黃河沙土輔助烘制,然后采用低溫破壁技術(shù)將各藥物成分粉碎至180-200目,混合均勻,即得。實施例2
取王不留25g,制甲珠5g,冬葵子25g,車前子25g,桅子15g,生地15g,黃柏15g,茴香 5g,懷牛膝10g,赤芍5g,劉寄奴8g,將各藥物粉碎至180-200目,混合均勻,即得。實施例3
取王不留35g,制甲珠15g,冬葵子15g,車前子15g,桅子25g,生地5g,黃柏5g,茴香 15g,懷牛膝20g,赤芍15g,劉寄奴10g,將各藥物成分采用濟南黃河沙土輔助烘制,然后采用低溫破壁技術(shù)將各藥物成分粉碎至180-200目,混合均勻,即得。實施例4取王不留28g,制甲珠12g,冬葵子22g,車前子22g,桅子18g,生地llg,黃柏10g,茴香 8g,懷牛膝llg,赤芍10g,劉寄奴6g,將各藥物粉碎至180-200目,混合均勻,即得。實施例5
取王不留30g,制甲珠10g,冬葵子20g,車前子20g,桅子20g,生地10g,黃柏10g,茴香 IOg,懷牛膝15g,赤芍10g,劉寄奴5g,黃瓜干18g,甘草8g,將各藥物成分采用濟南黃河沙土輔助烘制,然后采用低溫破壁技術(shù)將各藥物成分粉碎至180-200目,混合均勻,即得。實施例6
取王不留25g,制甲珠5g,冬葵子25g,車前子25g,桅子15g,生地15g,黃柏15g,茴香 5g,懷牛膝10g,赤芍5g,劉寄奴8g,黃瓜干20g,甘草5g,將各藥物成分采用濟南黃河沙土輔助烘制,然后采用低溫破壁技術(shù)將各藥物成分粉碎至180-200目,混合均勻,即得。實施例7
取王不留35g,制甲珠15g,冬葵子15g,車前子15g,桅子25g,生地5g,黃柏5g,茴香 15g,懷牛膝20g,赤芍15g,劉寄奴10g,黃瓜干15g,甘草10g,將各藥物粉碎至180-200目, 混合均勻,即得。實施例8
取王不留28g,制甲珠12g,冬葵子22g,車前子22g,桅子18g,生地llg,黃柏10g,茴香 8g,懷牛膝llg,赤芍10g,劉寄奴6g,黃瓜干18g,甘草6g,將各藥物成分采用濟南黃河沙土輔助烘制,然后采用低溫破壁技術(shù)將各藥物成分粉碎至180-200目,混合均勻,即得。本發(fā)明藥物對前列腺增生肥大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下面列舉部分臨床應(yīng)用例子證明其療效。1、在本市某大醫(yī)院選取200例前列腺增生肥大的患者,年齡在40-60之間,患病年限1-10年,平均病程6. 2 士 1. 2年,按照年齡、患病情況將患者平均分為4組,各組之間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2、對上述四組患者分別使用本發(fā)明實施例1、2、5、6的藥物進行治療,每天早晚2 次,每次2g,開水沖服,用藥30天。3、療效判定
顯效前列腺增生肥大癥狀消失或明顯改善。有效前列腺增生肥大癥狀得到改善。無效前列腺增生肥大癥狀未得到改善或者病情加重。4、一個月后觀察各患者病情情況如下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治療前列腺增生肥大的藥物,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成分王不留25-35g,制甲珠 5-15g,冬葵子15-25g,車前子15-25g,桅子15_25g,生地5_15g,黃柏5_15g,茴香5_15g,懷牛膝10-20g,赤芍5-15g,劉寄奴5-10g。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藥物,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成分王不留30g,制甲珠10g,冬葵子20g,車前子20g,桅子20g,生地10g,黃柏10g,茴香10g,懷牛膝15g,赤芍10g,劉寄奴 5g。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藥物,其特征是還包括下列成分黃瓜干15-20g,甘草 5-10g。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藥物,其特征是還包括下列成分黃瓜干18g,甘草Sg。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治療前列腺增生肥大的藥物,包括下列成分王不留25-35g,制甲珠5-15g,冬葵子15-25g,車前子15-25g,梔子15-25g,生地5-15g,黃柏5-15g,茴香5-15g,懷牛膝10-20g,赤芍5-15g,劉寄奴5-10g。本發(fā)明配方獨特,配方中各藥物不但各自發(fā)揮作用還相互協(xié)同,增加療效,起到通淋利尿、清熱利濕、通經(jīng)止痛、溫補腎陽的作用,治療前列腺增生肥大療程短、見效快,治愈率高,輕度患者一般20天痊愈,重度患者一個月至四十天基本可痊愈。除此以外,本發(fā)明制備簡單,服用后無明顯毒副作用,對身體傷害小。
文檔編號A61K35/36GK102293859SQ20111026035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5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9月5日
發(fā)明者馮麗, 馮德義 申請人:馮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