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傳統(tǒng)中藥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胃腸炎是胃腸粘膜及其深層組織的出血性或壞死性炎癥。其臨床表現(xiàn)以嚴重的胃腸功能障礙和不同程度自體中毒為特征。胃腸炎可分為慢性胃腸炎和急性胃腸炎兩種。中醫(yī)治療胃腸炎以清熱散寒、健脾理氣、和胃降逆、消食化滯為主。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好,成本低,見效快的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為實現(xiàn)該技術(shù)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芨10-20份,枳殼5-15份,黃連5-15份,干姜9_15份,降香 5-15份,白豆蔻3-9份,丹參20-40份,百合20-40份,烏藥5_15份,蒲黃9_15份,五靈脂 9-15份,元胡5-15份,炒白術(shù)15-25份,炒山藥20-40份,白頭翁20-40份,秦皮10-30份, 黃芪10-30份。其中所述的原料藥物中
白芨,苦甘,涼。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 肺結(jié)核咳血,潰瘍病出血。枳殼,性味苦;酸;性微寒歸經(jīng)肺;脾;肝;胃;大腸經(jīng);主治胸隔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黃連,苦,寒,無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jīng)。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干姜,味辛,性熱。歸脾、胃、心、肺經(jīng)。中散寒,回陽通脈,燥濕消痰,溫肺化飲。降香,辛,溫。歸肝、脾經(jīng)。行氣活血,止痛,止血。白豆蔻,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jīng),功效化濕,行氣,溫中,止嘔。丹參,苦,微寒。歸心、肝經(jīng)?;钛{(diào)經(jīng),祛瘀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養(yǎng)血安神。百合,味甘,性微寒。歸心、肺經(jīng)。養(yǎng)陰清熱,滋補精血。烏藥,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jīng)。行氣止痛,溫腎散寒。蒲黃,甘,平。歸肝、心包經(jīng)。止血,化瘀,通淋。用于吐血,衄血,咯血,崩漏,外傷出血,經(jīng)閉痛經(jīng),脘腹刺痛,跌撲腫痛,血淋澀痛。五靈脂,性味甘溫,無毒,入肝經(jīng),具有疏通血脈,散瘀止痛的功效。元胡,味辛、苦,性溫。有活血散瘀,利氣止痛的功能。用于全身各部氣滯血瘀之痛, 痛經(jīng),經(jīng)閉,癥瘕,產(chǎn)后瘀阻,跌撲損傷,疝氣作痛。炒白術(shù),、甘,溫。歸脾、胃經(jīng)。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3
炒山藥,味甘、性平,入肺、脾、腎經(jīng);不燥不膩。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白頭翁,味苦,性寒;歸胃、大腸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燥濕殺蟲的功效。秦皮,味苦,寒。歸肝經(jīng)、膽經(jīng)、大腸經(jīng)。清熱燥濕,清肝明目,收澀止痢,止帶。黃芪,甘,微溫。歸肺、脾、肝、腎經(jīng)。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本發(fā)明精選藥物組方,其藥物組分經(jīng)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xié)同作用,其藥效優(yōu)于單味藥物的效果,能夠以達到標(biāo)本兼的目的。本發(fā)明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本發(fā)明遵循中醫(y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服用。經(jīng)臨床應(yīng)用驗證, 其療效顯著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xiàn)毒副作用,有效率9696,治愈率82%。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芨 15g,枳殼10g,黃連10g,干姜12g,降香10g,白豆蔻6g,丹參30g,百合30g,烏藥10g,蒲黃 12g,五靈脂12g,元胡10g,炒白術(shù)20g,炒山藥30g,白頭翁30g,秦皮20g,黃芪20g。實施例2
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芨 20g,枳殼5g,黃連15g,干姜9g,降香15g,白豆蔻3g,丹參40g,百合20g,烏藥15g,蒲黃9g, 五靈脂15g,元胡5g,炒白術(shù)25g,炒山藥20g,白頭翁40g,秦皮10g,黃芪30g。實施例3
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芨 IOg,枳殼15g,黃連5g,干姜15g,降香5g,白豆蔻9g,丹參20g,百合40g,烏藥5g,蒲黃15g, 五靈脂9g,元胡15g,炒白術(shù)15g,炒山藥40g,白頭翁20g,秦皮30g,黃芪10g。實施例4
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芨 12,枳殼13g,黃連6g,干姜13g,降香6g,白豆蔻8g,丹參25g,百合35g,烏藥6g,蒲黃IOg, 五靈脂14g,元胡8g,炒白術(shù)22g,炒山藥25g,白頭翁35g,秦皮15g,黃芪25g。實施例5
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芨 28g,枳殼6g,黃連13g,干姜10g,降香14g,白豆蔻4g,丹參!35g,百合25g,烏藥13g,蒲黃 13g,五靈脂10g,元胡13g,炒白術(shù)17g,炒山藥35g,白頭翁25,秦皮25g,黃芪15g。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按常規(guī)的水煎法制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 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8厘米,進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鐘;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 20分鐘。兩次煎煮取汁,合并。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臨床藥效總結(jié)一般性資料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治療患者56例,男30例, 女沈例,年齡24 65歲。用法用量臨床應(yīng)用時,組合物中的組分根據(jù)患者的體重和年齡酌情增減。一日一劑,水煎兩遍取汁約3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葷腥、油膩之品。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3-30天,痊愈46例,隨訪未見復(fù)發(fā);顯效6例, 有效2例,無效2例。治療期間未發(fā)生毒副作用。典型病例 病例1
女,M歲,胃痛,嘔吐,腹瀉,發(fā)燒。服用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7天后痊愈。病例2
男,45歲,嘔吐,無食欲,腹瀉,發(fā)燒,脫水。服用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5天后痊愈。病例3
男,60歲,右上腹絞痛,早飯后爆發(fā)性排便,伴有粘液,氣味惡臭。服用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20天后痊愈。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芨10-20份,枳殼5-15份,黃連5-15份,干姜9_15份,降香5_15份,白豆蔻3_9份,丹參 20-40份,百合20-40份,烏藥5-15份,蒲黃9_15份,五靈脂9_15份,元胡5_15份,炒白術(shù) 15-25份,炒山藥20-40份,白頭翁20-40份,秦皮10-30份,黃芪10-30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屬于傳統(tǒng)中藥領(lǐng)域。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見效快,不復(fù)發(fā),無副作用的治療胃腸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白芨10-20份,枳殼5-15份,黃連5-15份,干姜9-15份,降香5-15份,白豆蔻3-9份,丹參20-40份,百合20-40份,烏藥5-15份,蒲黃9-15份,五靈脂9-15份,元胡5-15份,炒白術(shù)15-25份,炒山藥20-40份,白頭翁20-40份,秦皮10-30份,黃芪10-30份。
文檔編號A61P1/00GK102406915SQ20111038180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1年11月28日
發(fā)明者林榮波 申請人:榮成市交通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