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充氣型針刀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骨科醫(y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充氣型針刀,具體適用于骨關節(jié)的針刀治療。
背景技術:
針刀療法是一種介于手術療法和非手術療法之間的閉合性松解術,其主要用于軟組織損傷病變和骨關節(jié)病變。由于針刀療法是在非直視的情況下進行的操作治療,如果對待解剖的部位不熟悉,手法不當,容易造成損傷,尤其是在治療骨關節(jié)病變時,需要進行深部的鏟剝、橫剝和縱剝等剝離操作時,極易損傷韌帶、肌腱等組織,這就對骨關節(jié)的針刀治療用具提出了高要求。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為CN201394052Y,授權公告日為2010年2月3日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新型小針刀,包括手柄、針身、針刀三部分,針刀寬度一般與針身直徑相等, 刃口鋒利,刀尖夾角為銳角,針刀刀刃不是一條直線,呈波折線,波折線的夾角為鈍角。雖然該實用新型能在進行剝離操作時減輕患者的疼痛,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韌帶、肌腱等的損傷或切斷,但其刀身結構固定,不能根據(jù)骨關節(jié)病變組織的實際情況改變刀身的切剝角度,可調(diào)性較差,而且,其刀身只有一側設置有切剝用的刃口和刀尖,不僅切剝效果較差,而且易被組織卡住,增加操作難度。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可調(diào)性較差、切剝效果較差、操作難度較大的缺陷與問題,提供一種可調(diào)性較強、切剝效果較好、操作難度較小的充氣型針刀。為實現(xiàn)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充氣型針刀,包括相互連接的手柄與刀體,所述刀體的一端與手柄相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刀尖;所述手柄的一端設置有后蓋,另一端與中間柄相連接,中間柄的另一端與刀體相連接,且刀體的制造材料為合金薄片;所述刀體包括成一體結構的左刃部、右刃部與刀尖,左刃部、右刃部為弧形結構,左刃部、右刃部的一端與刀尖相連接,另一端與中間柄相連接,中間柄的內(nèi)部設置有充氣管,充氣管的一端延伸至刀體的內(nèi)部,另一端延伸至手柄的內(nèi)部。所述充氣管的數(shù)量為兩根,分別為左充氣管和右充氣管,左充氣管與左刃部的內(nèi)側相粘接,右充氣管與右刃部的內(nèi)側相粘接。所述左刃部的弧高高于右刃部的弧高。所述刀尖的內(nèi)側粘接有充氣球,充氣球的另一端與氣球輸氣管相通,氣球輸氣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手柄的內(nèi)部。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由于本實用新型一種充氣型針刀中刀體的制造材料為合金薄片,刀體所包括的左刃部、右刃部的內(nèi)側分別與左充氣管、右充氣管相粘接,左充氣管、右充氣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手柄的內(nèi)部,手柄上設置有后蓋,使用時,打開后蓋,然后根據(jù)使用的需要對左充氣管或右充氣管進行充氣,充氣后的左充氣管、右充氣管能夠調(diào)整對應的左刃部、右刃部的刃片厚度,調(diào)整后的刃片不僅有利于左刃部、右刃部的剝離切割,而且能夠撐起粘在一起的病變組織,給針刀治療提供操作空間,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可調(diào)性較強,而且切剝效果較好。2、由于本實用新型一種充氣型針刀中的刀體的左刃部與右刃部均為弧形結構,且左刃部的弧高高于右刃部的弧高,該設計便于左右切割,能夠避免被病變組織卡住刀體,從而降低操作難度,此外,刀尖的內(nèi)側粘接有充氣球,充氣球的另一端與氣球輸氣管相通,氣球輸氣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手柄的內(nèi)部,可通過氣球輸氣管對充氣球進行輸氣,再通過充氣球調(diào)整刀尖的厚度,不僅利于刀尖的剝離切割,而且可以給針刀治療提供操作空間,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因此本實用新型不僅切剝效果較好,而且操作難度較小。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手柄1,后蓋11,刀體2,刀尖3,充氣球31,氣球輸氣管32,中間柄4,左刃部 5,右刃部6,充氣管7,左充氣管71,右充氣管72。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參見圖1,一種充氣型針刀,包括相互連接的手柄1與刀體2,所述刀體2的一端與手柄1相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刀尖3 ;本實用新型的特別之處之一在于手柄1的一端設置有后蓋11,另一端與中間柄4相連接,中間柄4的另一端與刀體2相連接,且刀體2的制造材料為合金薄片;所述刀體2包括成一體結構的左刃部5、右刃部6與刀尖3,左刃部5、右刃部6為弧形結構,左刃部5、右刃部6的一端與刀尖3相連接,另一端與中間柄4相連接, 中間柄4的內(nèi)部設置有充氣管7,充氣管7的一端延伸至刀體2的內(nèi)部,另一端延伸至手柄 1的內(nèi)部。優(yōu)選充氣管7的數(shù)量為兩根,分別為左充氣管71和右充氣管72,左充氣管71與左刃部5的內(nèi)側相粘接,右充氣管72與右刃部6的內(nèi)側相粘接。該設計便于調(diào)整左刃部5、 右刃部6的厚度以便于剝割骨頭部位的病變組織,同時,還能夠增加操作空間,降低操作難度。優(yōu)選左刃部5的弧高高于右刃部6的弧高。該設計便于剝離的左右進行,能夠有效避免針刀被卡住,降低了操作難度。優(yōu)選刀尖3的內(nèi)側粘接有充氣球31,充氣球31的另一端與氣球輸氣管32相通,氣球輸氣管32的另一端延伸至手柄1的內(nèi)部。該設計便于調(diào)整刀尖3的的厚度以便于剝割骨頭部位的病變組織,同時,還能夠增加操作空間,降低操作難度。由上可見,本實用新型不僅可調(diào)性較強、切剝效果較好,而且結構簡單、操作難度較小。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以上述實施方式為限,但凡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揭示內(nèi)容所作的等效修飾或變化,皆應納入權利要求書中記載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充氣型針刀,包括相互連接的手柄(1)與刀體O),所述刀體( 的一端與手柄 (1)相連接,另一端設置有刀尖(3),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的一端設置有后蓋(11),另一端與中間柄(4)相連接,中間柄(4)的另一端與刀體(2)相連接,且刀體O)的制造材料為合金薄片;所述刀體(2)包括成一體結構的左刃部(5)、右刃部(6)與刀尖(3),左刃部 (5)、右刃部(6)為弧形結構,左刃部(5)、右刃部(6)的一端與刀尖(3)相連接,另一端與中間柄(4)相連接,中間柄的內(nèi)部設置有充氣管(7),充氣管(7)的一端延伸至刀體(2) 的內(nèi)部,另一端延伸至手柄(1)的內(nèi)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充氣型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管(7)的數(shù)量為兩根,分別為左充氣管(71)和右充氣管(72),左充氣管(71)與左刃部(5)的內(nèi)側相粘接,右充氣管(72)與右刃部(6)的內(nèi)側相粘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充氣型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刃部(5)的弧高高于右刃部(6)的弧高。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充氣型針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尖(3)的內(nèi)側粘接有充氣球(31),充氣球(31)的另一端與氣球輸氣管(3 相通,氣球輸氣管(3 的另一端延伸至手柄(1)的內(nèi)部。
專利摘要一種充氣型針刀,包括相互連接的手柄與刀體,所述手柄的一端設置有后蓋,另一端與中間柄相連接,中間柄的另一端與刀體相連接,刀體的制造材料為合金薄片,包括成一體結構的左刃部、右刃部與刀尖,左刃部、右刃部為弧形結構,左刃部的弧高高于右刃部的弧高,中間柄的內(nèi)部設置有充氣管,充氣管的一端延伸至刀體的內(nèi)部,另一端延伸至手柄的內(nèi)部,充氣管包括左充氣管和右充氣管,左充氣管與左刃部的內(nèi)側相粘接,右充氣管與右刃部的內(nèi)側相粘接,刀尖的內(nèi)側粘接有充氣球,充氣球的另一端與氣球輸氣管相通。本實用新型不僅可調(diào)性較強、切剝效果較好,而且結構簡單、操作難度較小。
文檔編號A61B17/32GK202051783SQ201120125289
公開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13日
發(fā)明者周林貴 申請人:周林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