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啪啪伊人网,中文字幕第13亚洲另类,中文成人久久久久影院免费观看 ,精品人妻人人做人人爽,亚洲a视频

帶有制動器的輪椅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05289閱讀:17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帶有制動器的輪椅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ー種在利用者從座部體站起時后輪的旋轉被制動構件阻止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
背景技術
例如,護理用或身體不便的人所利用的輪椅在車身上設有前輪和后輪,在該車身上形成有背部和座部。在上述輪椅的情況下,若利用者就座于上述座部,則可通過護理者利用設于背部的手柄進行推壓來移動,或者通過利用者用手使設于后輪外側的輔助輪旋轉來移動。
根據(jù)上述結構,利用者從座部站起而從輪椅上下來時,有時輪椅會不慎移動。因此,在上述輪椅上設置制動裝置,在利用者從輪椅上下來而不使用時,使上述制動裝置エ作,從而防止輪椅不必要地移動。作為上述制動裝置,有ー種供利用者在從座部站起前進行操作來阻止后輪旋轉的手動式制動裝置。然而,在手動式制動裝置的情況下,有時利用者會忘記操作,因此缺乏可靠性。因此,最近如專利文獻I所示,開發(fā)出了一種輪椅,該輪椅包括利用者從座部站起時能自動阻止后輪旋轉的制動裝置?,F(xiàn)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 :日本實用新型注冊第3139882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專利文獻I所示的制動裝置中,沿椅子的座面架設就座帶(工作皮帶),在該就座帶的左右兩端部安裝活塞桿,該活塞桿通過與輪椅的車輪抵接來發(fā)揮制動作用。上述活塞桿被桿保持件收容,并以能在輪椅的寬度方向上突出、縮入的狀態(tài)被施力部件朝突出方向施力。另外,利用者就座時,在就座帶的作用下,活塞桿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カ而縮入桿保持件內,制動作用被解除,利用者站起時,活塞桿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突出而與車輪抵接,產(chǎn)生制動作用。根據(jù)這樣的結構,利用者就座時,沿椅子的座面架設的就座帶被向下方拉拽,與此相對,解除制動作用的活塞桿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カ而在水平方向上滑動,縮入桿保持件內。也就是說,上述就座帶產(chǎn)生的拉拽上述活塞桿的拉カ的方向與該活塞桿縮入桿保持件內時的滑動方向差別很大。因此,利用者就座時,上述活塞桿在上述就座帶的作用下所作的滑動無法順利進行,有時制動作用不易被解除。
另外,在沿椅子的座面以架設方式設置就座帶時,利用者就座于椅子的座面時上述就座帶的撓曲長度取決于座面和架設在該座面上方的就座帶的高度之差。然而,就座帶必須具有在利用者就座于座面時能被臀部壓下的高度,因此,相對于上述座面的高度,無法充分抬高就座帶的高度來進行架設。也就是說,無法充分增長利用者就座于座面時就座帶的撓曲量。因此,無法増大利用者就座于座面時上述活塞桿在上述就座帶作用下的滑動長度,因此,例如在就座帶無法順利撓曲這樣的場合,活塞桿便不能充分滑動,會產(chǎn)生制動不能被可靠解除的情況。而且,若無法充分增長就座帶的撓曲量,則在利用者從座面站起時活塞桿就很難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可靠地工作,因此,在這樣的場合,制動的解除很難順利地進行。
本發(fā)明提供ー種在利用者就座于座部體上的座緩沖體或從座部體上的座緩沖體站起時可使制動構件在工作皮帶作用下的滑動順利進行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本發(fā)明是ー種包括阻止后輪旋轉的制動構件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包括車身,該車身具有背部和兩側設有扶手部的座部;前輪和后輪,該前輪和后輪將上述車身支承成能移動;座緩沖體,該座緩沖體以能將前端部作為支點進行轉動的方式設置于上述座部;エ作皮帶,該工作皮帶的中途部配置于上述座緩沖體的下表面?zhèn)?;導向部,該導向部設于上述扶手部,將上述工作皮帶的兩端部從上述車身的兩側外部朝下方引導;彈性構件,該彈性構件的一端與上述工作皮帶的末端連接,另一端與上述車身的比上述扶手部更靠下方的部分連接,該彈性構件將上述工作皮帶的兩端部向下方弾性拉拽;連接連桿,該連接連桿的一端與上述工作皮帶的末端連接,另一端以能轉動的方式與上述車身連接,在上述座緩沖體以前端部作為支點進行轉動而使上述工作皮帶的兩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動時,該連接連桿通過該工作皮帶的移動而轉動;以及工作連桿機構,該工作連桿機構設置成與上述連接連桿的轉動聯(lián)動地工作,并根據(jù)上述連接連桿的轉動方向而變位至使上述制動構件離開上述后輪以解除制動的狀態(tài)或者使上述制動構件與上述后輪抵接以實施制動的狀態(tài)。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將中途部被配置于座緩沖體下表面?zhèn)鹊墓ぷ髌У膬啥瞬繌脑O于扶手部的導向體的導向部朝車身的下方引導,通過利用上述工作皮帶的變位,借助連接連桿使工作連桿機構工作,能解除制動構件對后輪的制動狀態(tài)或實施制動。因此,在利用者就座于以能將前端作為支點進行轉動的方式設于座部的座緩沖體、上述工作皮帶克服與其兩端連接的彈性構件的復原カ而被拉拽時,或者在利用者從座緩沖體站起、上述工作皮帶被上述彈性構件的復原カ拉拽時,能使上述工作皮帶的移動方向接近上述座緩沖體的轉動方向。若上述工作皮帶的移動方向接近上述座緩沖體的轉動方向,貝U上述工作皮帶會沿上述導向體的導向部順利地移動,使上述制動構件與其移動聯(lián)動,因此,能順利地進行該制動構件的制動的解除和制動動作。而且,工作皮帶的變位借助連接連桿傳遞至工作連桿機構,通過該工作連桿機構的工作使制動構件變位,因此,能使制動構件可靠地工作。


圖I是表不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輪椅的立體圖。圖2是從上方觀察輪椅的座部的立體圖。圖3是將座部的片材和以能裝拆的方式設于該片材的座緩沖體分解表示的側視圖。圖4是導向體的剖視圖。圖5是表示座緩沖體轉動上升后的狀態(tài)的輪椅的側視圖。 圖6是座緩沖體轉動上升時的工作皮帶和工作連桿機構的放大圖。圖7是表示座緩沖體大致水平躺倒后的狀態(tài)的輪椅的側視圖。圖8是座緩沖體大致水平躺倒時的工作皮帶和工作連桿機構的放大圖。圖9是表示在座緩沖體大致水平躺倒的狀態(tài)下使連接連桿彎曲后的狀態(tài)的輪椅的側視圖。圖10是座緩沖體大致水平躺倒時的工作皮帶和工作連桿機構的放大圖。圖11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的座緩沖體轉動上升、后輪被制動構件鎖定時的工作皮帶和工作連桿機構的放大圖。圖12是在座緩沖體轉動上升的狀態(tài)下制動構件對后輪的鎖定狀態(tài)被解除時的エ作皮帶和工作連桿機構的放大圖。圖13是在座緩沖體以水平狀態(tài)躺倒的狀態(tài)下制動構件對后輪的鎖定狀態(tài)被解除時的工作皮帶和工作連桿機構的放大圖。圖14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導向體的主視圖。圖15是表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的輪椅的工作皮帶和工作連桿機構部分的放大圖。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的座緩沖體的縱剖視圖。圖17是表示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的座緩沖體的仰視圖。圖18是圖17所示的座緩沖體的側視圖。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第七實施方式的座緩沖體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來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I圖I至圖10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圖I是表示帶有制動器的輪椅的立體圖,該輪椅包括車身I。該車身I通過將由管材形成的ー對側部框架2按規(guī)定間隔連接而構成,在這些側部框架2間張設有布制的片材3。由此,在上述車身I上形成背部4和座部5。而且,在該座部5的兩側形成有扶手部6。另外,上述片材3的設于上述背部4的部分和設于上述座部5的部分在上述背部4下端和上述座部5后端的部分處分開。在上述車身I的兩側后端部以能旋轉的方式設有ー對后輪8(只圖示了ー個),在該后輪8的外表面一體設有直徑比后輪8的直徑小的輔助輪9。而且,在車身I的兩側前端部以能將水平軸線和垂直軸線作為中心進行旋轉的方式設有ー對前輪11。由此,上述輪椅便能進行移動和方向變換。另外,上述背部4的上端部向后方彎曲,在該彎曲部分設有制動手桿12,該制動手桿12用于手動對上述后輪8實施制動。而且,在上述車身I的上述座部5前端側的下端部兩側以能在車身I的寬度方向上轉動的方式設有腳托板13,該腳托板13供利用者就座于座部5時擱腳用,該腳托板13在倒向寬度方向內側時能保持水平狀態(tài)。如圖3所示,在上述座部5上載放有座緩沖體15,該座緩沖體15通過在硬質的板材15a的上表面重疊質地較硬的聚氨酯泡沫等彈性材15b,并利用外包裝材料15c將上述板材15a和彈性材15b覆蓋而形成。圖3是表示座部5的側視圖,在載放于該座部5的上述座緩沖體15的前端側,在上述座緩沖體15的寬度方向全長范圍內連接有由能折彎的材料、例如布料等形成的第一 保持片16的一端。在上述第一保持片16的另一端的內表面設有布制的第一扣件17。另外,通過將上述第一保持片16的另一端部折彎至上述座部5的片材3下表面?zhèn)?,可使上述第一扣?7以能裝拆的方式扣住設于上述座部5下表面前端部的第二扣件18。由此,上述座緩沖體15便能在上述座部5的上表面ー邊使上述第一保持片16彎曲,ー邊將前端部作為支點而朝后端側上升的方向轉動。另外,在上述座緩沖體15的后端連接有第二保持片21的一端。在該第二保持片21的另一端的內表面設有布制的第三扣件22。該第三扣件22能夠以能裝拆的方式扣住設于上述座部5下表面后端部的第四扣件23。若使第三扣件22扣住第四扣件23,則上述座緩沖體15便在上述座部5的上表面被保持成不能轉動。在通常情況下,上述第三扣件22不扣住上述第四扣件23,而是扣住設于上述座緩沖體15下表面后端部的第五扣件24而得以保持,以便使上述座緩沖體15在上述座部5的上表面能轉動。如圖2所示,在上述座部5的上表面,在上述座緩沖體15的下表面?zhèn)扰渲弥鴰畹墓ぷ髌?5的中途部。該工作皮帶25的兩端部被設于上述扶手部6下表面的導向體26支承,被從車身I的寬度方向兩側向下方引出。如圖4至圖10所示,上述導向體26具有擺動構件28,該擺動構件28利用支軸27以能沿車身I的前后方向轉動的方式設于上述扶手部6。如圖4所示,該擺動構件28的截面形狀呈倒U字形,在其兩側之間利用支軸31以能旋轉的方式支承著構成導向部的導向滾筒29。上述導向滾筒29在其軸向的兩端上設有凸緣29a,一對凸緣29a間的長度尺寸被設定成與上述工作皮帶25的寬度尺寸相同或比其略大。由此,上述工作皮帶25能在ー邊使上述導向滾筒29旋轉ー邊不從上述一對凸緣29a間脫離的情況下順利移動。另外,如圖2所示,在上述工作皮帶25的載放在上述座部5上的中途部設有對エ作皮帶25的長度進行調整的長度調整構件32。由此,便能根據(jù)例如座部5的寬度尺寸等來設定上述工作皮帶25的長度。在上述工作皮帶25的與上述導向滾筒29卡合并朝車身I的寬度方向外側引出的兩端部的末端安裝有連接件33。在該連接件33與上述車身I的側部框架2的比上述扶手部6更靠下方的部分之間張設有作為彈性構件的彈簧34。上述彈簧34利用其復原カ而向車身I的上下方向上的下方對上述工作皮帶25的被上述導向滾筒29引導的兩端部、也就是從導向滾筒29朝車身I的寬度方向兩側外側引出的引出部分25a施力。
由此,可使上述工作皮帶25的配置在上述座部5上的中途部向上方變位,因此,通過其變位,使設在座部5上的座緩沖體15如圖5和圖6所示將前端作為支點而朝后端上升的方向轉動。如圖5至圖10所示,設于上述工作皮帶25兩端的連接件33以能轉動的方式與連接連桿36的一端連接。在該連接連桿36的另一端設有短管37,在該短管37上連接有工作桿38。上述工作桿38的下端部利用支軸41以能轉動的方式安裝在板39上,該板39與上述側部框架2的比上述座部5更靠下方的部分固接。由此,上述連接連桿36的另一端通過上述工作桿38而間接地以能轉動的方式連接在上述板39、也就是車身I上。在上述工作桿38的下端樞軸連接著第一工作連桿42的一端,在該第一工作連桿42的另一端樞軸連接著V字形的第二工作連桿43的一端。該第二工作連桿43的另一端樞軸連接在上述板39上。在上述第二工作連桿43的彎曲部連接固定著軸狀的制動構件44的一端。該制動構件44以另一端部與上述后輪8的外周面相對的方式設置成使軸線沿著車身I的寬度方向。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上述板39、上述第一工作連桿42、上述第二工作連桿43和上述工作桿38的一部分構成工作連桿機構45。如圖6所示,當處于上述彈簧34的復原カ將上述工作皮帶25的引出部分25a朝箭頭L所示的車身I的下方拉拽的狀態(tài)時,上述座緩沖體15以前端作為支點而轉動至后端上升的狀態(tài),并且,上述連接連桿36如箭頭D所示朝著與上述連接件33連接的一端向下方變位的方向轉動。由此,上述工作桿38如箭頭R所示向車身I的后方轉動,因此,通過其轉動,突出設置于上述第二工作連桿43的彎曲部處的制動構件44以與后輪8的外周面壓接的方式變位。利用者就座于上述座緩沖體15時,如圖7和圖8所示,該座緩沖體15在利用者的負荷的作用下從后端上升的狀態(tài)起以前端作為支點朝躺倒方向轉動。座緩沖體15朝躺倒方向轉動時,配置于該座緩沖體15下表面?zhèn)鹊纳鲜龉ぷ髌?5的中途部被壓下,因此,該工作皮帶25的與彈簧34連接的引出部分25a克服該彈簧34的復原カ而朝圖8中用箭頭U表不的上升方向變位。上述工作皮帶25的兩端上升時,上述連接連桿36與其上升聯(lián)動地轉動。也就是說,上述連接連桿36的與工作皮帶25的末端連接的一端朝箭頭F所示的上升方向轉動。由此,上述工作桿38向與剛才相反的反向、即箭頭B所示的車身I前方轉動,因此,第一工作連桿42、第二工作連桿43與其轉動聯(lián)動,如圖8所示,設于第二工作連桿43的彎曲部處的制動構件44朝離開后輪8外周面的方向變位。也就是說,后輪8的制動被解除。上述連接連桿36被設定成如下長度尺寸無論是如圖6所示座緩沖體15朝上升方向轉動的狀態(tài)還是如圖8所示座緩沖體15朝躺倒狀態(tài)轉動的狀態(tài),上述工作皮帶25的從上述導向滾筒29朝車身I的寬度方向外側引出的引出部分25a均保持向車身I后方朝斜下方傾斜的狀態(tài)。通過上述工作皮帶25的上述引出部分25a向車身I后方朝斜下方傾斜,具有與該引出部分25a卡合的導向滾筒29的導向體26的擺動構件28也朝與上述引出部分25a相同的方向擺動。也就是說,由于上述導向體26利用支軸27以能擺動的方式支承在車身I上,因此上述工作皮帶25的從上述導向體26引出的上述引出部分25a被向車身I的下方引出,并向車身I的斜下方傾斜。由此,與從上述導向體26的導向滾筒29向垂直方向下方引出時相比,上述引出部分25a的傾斜角度接近于在上述座部5的上表面以前端作為支點朝后端上升的方向或下降 的方向轉動的上述座緩沖體15的轉動角度。若上述引出部分25a的傾斜角度接近于上述座緩沖體15的轉動角度,則在上述座緩沖體15轉動時,上述引出部分25a被朝車身I的前后方向拉拽的程度減小。由此,上述工作皮帶25可一邊使導向滾筒29旋轉ー邊順利地移動。也就是說,可防止工作皮帶25在導向滾筒29上因軸向偏移而不能順利移動。上述連接連桿36的第一連桿片36a和第二連桿片36b被支軸46樞軸連接。在上述第一連桿片36a的端部突出設置有卡定銷47,在上述第二連桿片36b的靠上述卡定銷47側的端部形成有與該卡定銷47卡合的凹部48。上述連接連桿36通過上述卡定銷47與上述凹部48卡合而維持へ字形的形狀。如圖7和圖8所示,在利用者就座而處于座緩沖體15躺倒、上述制動構件44離開后輪8的狀態(tài)時,通過使上述工作桿38向車身I的后方轉動,如圖9和圖10所示,可使第二連桿片36b的凹部48脫離第一連桿片36a的卡定銷47,使上述第二連桿片36b朝上方轉動,因此,連接連桿36彎曲成向下方凸出的形狀即V字形。也就是說,在利用者就座于座緩沖體15的狀態(tài)下,能使上述工作桿38向車身I的后方轉動,因此,通過其轉動,能使第一工作連桿42、第二工作連桿43工作,使制動構件44與后輪8壓接而實施制動。即,利用者就座于座部5時,能實施制動而使輪椅不能移動。另外,通過將導向體26以能擺動的方式設于扶手部6,使上述導向體26與上述エ作皮帶25的上述引出部分25a —起擺動,但也可將上述導向體26預先以按規(guī)定的角度傾斜的狀態(tài)固定地設于上述扶手部6,從而使上述引出部分25a保持向車身I后方斜向傾斜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通過設定連接連桿36的長度尺寸,能使上述引出部分25a保持向車身I后方斜向傾斜的狀態(tài)。根據(jù)這樣構成的輪椅,在利用者未就座于座部5時,工作皮帶25的兩端部被彈簧34的張カ拉拽,因此如圖6所示,座緩沖體15以前端作為支點使后端上升。此時,制動構件44與后輪8的外周面壓接,輪椅處于不能移動的狀態(tài)。利用者就座于轉動上升后的座緩沖體15時,如圖8所示,該座緩沖體15在利用者的負荷的作用下朝水平方向躺倒。由此,工作皮帶25的引出部分25a便克服彈簧34的復原力而朝上升方向移動,因此,在該工作皮帶25的引出部分25a的作用下,連接連桿36朝一端上升的方向F轉動。
上述連接連桿36朝上升方向F轉動時,其轉動使第一工作連桿42、第二工作連桿43工作,因此,設于第二工作連桿43的制動構件44離開后輪8的外周面,該后輪8的制動被解除。由此,輪椅成為能移動的狀態(tài)。在利用者就座于轉動上升后的座緩沖體15而使該座緩沖體15朝躺倒方向轉動時,上述工作皮帶25的引出部分25a利用與設于工作皮帶25末端的連接件33連接的連接連桿36而保持向車身I后方朝斜下方傾斜的角度,在此狀態(tài)下,上述工作皮帶25的引出部分25a沿著設于扶手部6的導向體26的導向滾筒29移動。此時,導向體26擺動成使導向滾筒29的軸線與工作皮帶25的移動方向正交的角度。因此,在座緩沖體15以前端作為支點進行轉動時,該座緩沖體15的轉動方向和エ作皮帶25的引出部分25a的移動方向U成為大致相同的方向,因此,通過上述座緩沖體15的轉動而移動的工作皮帶25不易受到與移動方向交叉的寬度方向的力,使該工作皮帶25不易在導向滾筒29上產(chǎn)生軸向偏移,使其移動能順利進行。另外,雖然利用上述導向滾筒29及與設于上述工作皮帶25末端的連接件33連接的連接連桿36向車身I后方以朝斜下方傾斜的角度對上述工作皮帶25的引出部分25a進行引導,但即便只是將上述引出部分25a朝車身I的下方引導,也能在座緩沖體15轉動時使上述工作皮帶25在上述導向滾筒29上的移動比較順利地進行。通過工作皮帶25的移動順利地進行,第一工作連桿42、第二工作連桿43借助連接連桿36也順利地工作,因此,制動構件44的制動狀態(tài)的解除也順利地進行。在利用者從水平躺倒的座緩沖體15站起、該座緩沖體15如圖6所示以前端作為支點而轉動上升吋,與如圖8所示使座緩沖體15躺倒時同樣,工作皮帶25的移動也順利地進行,因此,此時能利用上述制動構件44對后輪8可靠且順利地實施制動。將上述工作皮帶25末端的連接件33與上述工作桿38連接在一起的上述連接連桿36形成為在中途部能彎曲的結構。因此,如圖10所示,在利用者就座于座部5而使座緩沖體15水平躺倒的狀態(tài)下,通過使工作桿38朝車身I的后方轉動,能使上述連接連桿36彎曲。由此,在利用者就座于座部5上的座緩沖體15上的狀態(tài)下,能使制動構件44與處于能旋轉狀態(tài)的后輪8的外周面壓接來實施制動。因此,即使在利用者就座的狀態(tài)下,例如在護理者離開輪椅這樣的場合和暫時放下輪椅這樣的場合,也能實施制動以使該輪椅不會移動。另外,在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雖未圖示,但也可將對工作桿38進行轉動操作的線材朝車身I的背部4側引導,以便能在該部分利用操作手柄進行推拉操作。由此,在護理者操縱車身I時,護理者能容易地進行上述操作桿38的操作。實施例2圖11至圖13是表示工作連桿機構的變形例的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另外,對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符號,省略其說明。如圖11所示,第二實施方式的工作連桿機構45A具有連接連桿136,該連接連桿 136的一端樞軸連接于工作皮帶25的引出部分25a的連接件33。該連接連桿136的另ー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彎曲的彎曲部136a。上述彎曲部136a的部分利用支軸51樞軸連接于板39,該板39以使板面保持垂直的方式設置于車身I的座部5下表面。在上述連接連桿136的上述彎曲部136a的前端部設有按壓片52的一端,該按壓片52的一端被由扭桿形成的支軸52a朝箭頭S所不的方向弾性施力。在上述按壓片52的另一端以能旋轉的方式支承著作為接觸構件的滾筒53。另外,按壓片52也可固定地設于上述彎曲部136a的前端部。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相同,在上述板39上利用支軸41樞軸連接著工作桿38的下端部,在該工作桿38的下端部樞軸連接著第一工作連桿42的一端,在第一工作連桿42的另一端樞軸連接著V字形的第二工作連桿43的一端,該第二工作連桿43的另一端樞軸連接在上述板上,并且,在第二工作連桿43的彎曲部連接固定著軸狀的制動構件44的一端。另外,雖然上述工作桿38和上述連接連桿136均以能轉動的方式與上述板39連接,但也可如上述第一實施方式那樣,使上述工作桿38的下端與上述連接連桿136的另ー端連接。另外,如圖11所示,在利用者站起、座緩沖體15上升而使上述工作桿38朝箭頭R方向轉動時,上述制動構件44與后輪8的外周面抵接而將后輪8的旋轉鎖定。而且,設于按壓片52的滾筒53弾性地抵接在上述工作桿38下端部的上斜面38a和下斜面38b中的上斜面38a上,阻止上述工作桿38自由地返回與箭頭R方向相反的ー側。也就是說,上述按壓片52弾性地保持上述制動構件44對后輪8的鎖定狀態(tài)。根據(jù)這樣的結構,在圖13所示的利用者就座而使座緩沖體15水平躺倒的狀態(tài)下利用者從座緩沖體15站起吋,如圖11所示,工作皮帶25的兩端部會被彈簧34朝下方拉拽,因此,座緩沖體15會以前端作為支點而朝后端上升的方向轉動。由此,如圖13至圖11所示,上述連接連桿136便朝與工作皮帶25連接的一端下降的方向轉動,因此,設于上述連接連桿136另ー端的按壓片52的滾筒53會與上述工作桿38下端部的上斜面38a彈性抵接。上述滾筒53與上述工作桿38下端部的上斜面38a彈性抵接吋,上述工作桿38會朝圖11中用箭頭R表示的方向轉動,因此,通過該工作桿38的轉動,上述第一工作連桿42、第二工作連桿43工作,制動構件44與后輪8的外周面抵接,鎖定該后輪8的旋轉。圖12表示在利用者從座緩沖體15站起、后輪8被鎖定的圖11所示的狀態(tài)下使上述工作桿38朝與箭頭R相反的方向、即圖12中的箭頭N方向轉動后的狀態(tài)。使上述工作桿38朝箭頭N方向轉動時,第一工作連桿42、第二工作連桿43與其轉動聯(lián)動,上述制動構件44離開后輪8的外周面,因此,后輪8的鎖定狀態(tài)被解除。此時,按壓片52的滾筒53從上述工作桿38下端部的上斜面38a轉移到下斜面38b而將上述工作桿38弾性保持,阻止該工作桿38朝與箭頭N方向相反的方向自由轉動。也就是說,后輪8的鎖定解除狀態(tài)被維持。
圖13是表示在如圖12所示座緩沖體15的后端側上升的狀態(tài)下利用者就座于座緩沖體15的狀態(tài)。利用者就座于座緩沖體15吋,工作皮帶25兩端側的引出部分25a克服彈簧34的復原カ而被朝上方拉拽。由此,連接連桿136便會以支軸51作為支點朝與連接件33連接的一端側上升的方向轉動。此時,上述工作桿38已經(jīng)朝箭頭N方向轉動,以解除上述制動構件44對后輪8的鎖定狀態(tài)。
因此,上述工作桿38不會與上述連接連桿136的轉動聯(lián)動地轉動,但按壓片52的滾筒53會通過上述連接連桿136的轉動而離開上述工作桿38下端部的下斜面38b。另ー方面,如圖11所示,在后輪8被制動構件44鎖定而且座緩沖體15的后端側上升的狀態(tài)下利用者就座而使上述座緩沖體15朝躺倒方向轉動時,連接連桿136的一端朝上升的方向轉動,并且,第一工作連桿42、第二工作連桿43與該轉動聯(lián)動地轉動。由此,工作桿38從圖11所示的狀態(tài)朝與箭頭R方向相反的方向轉動,如圖13所示,后輪8被上述制動構件44鎖定的狀態(tài)解除。在圖13所示的利用者就座的狀態(tài)下,若使上述工作桿38朝圖11所示的箭頭R方向轉動,則第一工作連桿42、第二工作連桿43會與其轉動聯(lián)動,因此,后輪8會被上述制動構件44鎖定。S卩,即使是第二實施方式所示結構的工作連桿機構45A,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也能進行后輪8的鎖定和鎖定狀態(tài)的解除。 實施例3圖14表不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的導向體26的變形例。在本實施方式中,不在導向體26上設置導向滾筒29,而是在導向體26的擺動構件28上設置通孔61,該通孔61呈扁平狀,供工作皮帶25穿過,該通孔61的與工作皮帶25接觸的面形成為凸圓弧面。另外,在導向體26的擺動構件28上形成通孔61吋,既可將該導向體26以能擺動的方式設于扶手部6,也可將該導向體26在以上述通孔61向車身I后方按規(guī)定角度升高的方式傾斜的狀態(tài)下固定設置于扶手部6。另外,雖未圖示,但也可不在車身I上設置擺動構件28,而在扶手部6上形成通孔,并在該通孔內穿過工作皮帶25。在這種情況下,若將上述通孔以向車身I后方升高的方式傾斜形成,則能將穿過該通孔的工作皮帶25以斜向下的角度引出。另外,在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導向體26上設有導向滾筒29,但也可設置與工作皮帶25接觸的面形成為圓弧面的導向構件來代替導向滾筒29。實施例4圖15表第四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可利用與設于第二實施方式所工作皮帶25兩端的連接件33連接的連接環(huán)136來進行上述工作皮帶25的長度調整,而不是利用圖2所示的長度調整構件32來進行上述工作皮帶25的長度調整。S卩,在上述連接連桿136的一端部形成有向下方彎曲的連接部136a。在上述連接部136a上,在上下方向上形成有多個、本實施方式中為三個連接孔65a 65c。另外,上述連接件33可利用銷66選擇性地與三個連接孔65a 65c中的ー個連接孔連接。另外,也可利用螺釘來代替銷66。在本實施方式中,上述連接件33與三個連接孔65a 65c中最上面的連接孔65a連接。由此,上述工作皮帶25能在最長的狀態(tài)下進行使用。若使上述連接件33與最下面的連接孔65c連接,則上述工作皮帶25能在最短的狀態(tài)下進行使用。S卩,能根據(jù)座部5的寬度尺寸和賦予工作皮帶25的張カ等,利用設于上述連接環(huán)136的彎曲部136a的三個連接孔65a 65c來設定上述工作皮帶25的長度。實施例5圖16是表示座緩沖體的變形例的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示的座緩沖體115中,硬質的板材71被外包裝材料72覆蓋而形成的基部73和彈性材74被外包裝材料75覆蓋而形成的緩沖部76利用布制的帶(未圖示)以能裝拆的方式進行層疊。由此,在因使用而在緩沖部76產(chǎn)生彈カ減弱吋,能將該緩沖部76從基部73拆下來進行更換。實施例6圖17和圖18是表示座緩沖體的變形例的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 中,在座緩沖體15下表面的與工作皮帶25抵接的部分利用面狀扣件(未圖示)以能裝拆的方式設有增強帶81,該增強帶81具有與上述工作皮帶25相同或比其略大的寬度尺寸。由此,即便座緩沖體15的下表面受到工作皮帶25的摩擦,也能防止該下表面產(chǎn)生損傷。另外,若上述增強帶81因長期使用而受損,則能更換該增強帶81。另外,在座緩沖體15的下表面利用面狀扣件以能裝拆的方式設置工作皮帶25吋,陽側和陰側的面狀扣件中,將陽側的面狀扣件設于增強帶81,將陰側的面狀扣件設于座緩沖體15的下表面。陰側的面狀扣件呈環(huán)狀,與鉤狀的陽側的面狀扣件相比要柔軟。因此,即便增強帶81以偏離正規(guī)安裝位置的方式安裝于座緩沖體15的下表面而使陰側的面狀扣件從增強帶81露出,也能防止陰側的面狀扣件損傷工作皮帶25和座部5。實施例7圖19是表示座緩沖體的變形例的本發(fā)明的第七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座緩沖體15的上表面,將后端側的角部這2個部位與除此之外的部分用顔色區(qū)別開,以便能進行識別。例如,后端側的角部這2個部位形成為黃色的第一顔色區(qū)別部15a,其它部分形成為黑色的第二顔色區(qū)別部15b。由此,特別是在老人等利用者就座時,能在視覺上進行識別,以便以臀部坐于第二顔色區(qū)別部15b的方式就座,因此,能防止就座于第一顔色區(qū)別部15a、即座緩沖體15上表面后端側的角部而成為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符號說明)I……車身,4……背部,5……座部,8……后輪,15……座緩沖體,25……工作皮
帶,26……導向體,28……擺動構件,29……導向滾筒,36……連接連桿,36a……第一連桿片,36b……第二連桿片,38……工作桿,42……第一工作連桿,43……第二工作連桿,44……制動構件。
權利要求
1.一種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包括阻止后輪旋轉的制動構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車身,該車身具有背部和兩側設有扶手部的座部; 前輪和后輪,該前輪和后輪將所述車身支承成能移動; 座緩沖體,該座緩沖體以能將前端部作為支點進行轉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座部; 工作皮帶,該工作皮帶的中途部配置于所述座緩沖體的下表面?zhèn)龋? 導向部,該導向部設于所述扶手部,將所述工作皮帶的兩端部從所述車身的兩側外部朝下方引導; 彈性構件,該彈性構件的一端與所述工作皮帶的末端連接,另一端與所述車身的比所述扶手部更靠下方的部分連接,該彈性構件將所述工作皮帶的兩端部向下方彈性拉拽; 連接連桿,該連接連桿的一端與所述工作皮帶的末端連接,另一端以能轉動的方式與所述車身連接,在所述座緩沖體以前端部作為支點進行轉動而使所述工作皮帶的兩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動時,該連接連桿通過該工作皮帶的移動而轉動;以及 工作連桿機構,該工作連桿機構設置成與所述連接連桿的轉動聯(lián)動地工作,并根據(jù)所述連接連桿的轉動方向而變位至使所述制動構件離開所述后輪以解除制動的狀態(tài)或者使所述制動構件與所述后輪抵接以實施制動的狀態(tài)。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部將所述工作皮帶的兩端部以向車身后方朝斜下方傾斜的角度引導,并且,所述連接連桿使所述工作皮帶的兩端部與所述導向部一起保持向車身后方朝斜下方傾斜的角度。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部形成于導向體,該導向體以能沿所述車身的前后方向擺動的方式設于所述扶手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體具有擺動構件,該擺動構件以能沿所述車身的前后方向擺動的方式設于所述扶手部,所述導向部是以能旋轉的方式設于所述擺動構件的導向滾筒。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體具有設于所述扶手部的擺動構件,在該擺動構件上形成有將所述工作皮帶的兩端部朝所述車身的后方引導的通孔。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連桿機構具有工作桿,該工作桿以能轉動的方式設于所述車身的側部,并與所述連接連桿的另一端部連接;以及多個工作連桿,該多個工作連桿通過使所述工作桿在所述車身的前后方向上轉動來進行工作,從而使所述制動構件朝與所述后輪抵接的方向或背離所述后輪的方向變位; 所述連接連桿形成為能在中途部進行折疊的結構,通過在所述制動構件與所述后輪抵接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連接連桿折疊,所述工作桿能使所述制動構件朝離開所述后輪的方向轉動。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連桿機構具有工作桿,該工作桿以能轉動的方式設于所述車身的側部;多個工作連桿,該多個工作連桿通過使所述工作桿在所述車身的前后方向上轉動來進行工作,從而使所述制動構件朝與所述后輪抵接的方向或背離所述后輪的方向變位;以及按壓片,該按壓片安裝于所述連接連桿的另一端,在該按壓片的前端設有接觸構件;在所述座緩沖體從躺倒的狀態(tài)起以前端部作為支點朝上升的方向轉動、所述連接連桿與所述座緩沖體的轉動聯(lián)動而朝一端下降的方向轉動時,所述接觸構件與所述工作桿的下端部抵接而使該工作桿轉動,所述制動構件與所述后輪抵接而將該后輪鎖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壓片彈性地以能轉動的方式設于所述連接連桿的另一端。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緩沖體躺倒時,所述接觸構件與所述工作桿的下端部分離,在所述座緩沖體以前端部作為支點朝后端部上升的方向轉動時,所述接觸構件與所述工作桿的下端部抵接。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緩沖體的前端部以能轉動的方式與所述座部體連接,在所述座緩沖體的后端部設有保持構件,在作用于所述座緩沖體的負荷被除去時,該保持構件能將所述座緩沖體保持成不能在所述座部體上以前端部作為支點轉動上升。
11.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連接連桿的一端部設有向下方彎曲的連接部,在該連接部沿上下方向設置有多個連接孔,該多個連接孔供設于所述工作皮帶兩端部的連接件選擇性地進行安裝。
1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緩沖體由基部和緩沖部構成,所述基部收容有硬質的板材,所述緩沖部收容有彈性材,并以能裝拆的方式設于所述基部的上表面。
1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緩沖體的下表面的與所述工作皮帶對應的部分設有增強帶,該增強帶防止所述座緩沖體的下表面受到所述工作皮帶的直接摩擦。
1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帶有制動器的輪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座緩沖體的上表面設有能通過觀察來確認利用者就座的部分的彩色區(qū)別部。
全文摘要
包括以能將前端部作為支點進行轉動的方式載放于座部(5)的座緩沖體(15);中途部被配置在座緩沖體的下表面?zhèn)鹊墓ぷ髌?25);將工作皮帶的兩端部朝車身(1)兩側的下方引導的導向滾筒(29);將工作皮帶的兩端部向下方彈性拉拽的拉伸彈簧(34);一端與工作皮帶的末端連接,另一端以能轉動的方式與車身連接,在座緩沖體以前端部作為支點轉動而使工作皮帶的兩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移動時轉動的連接連桿(36);以及設置成與連接連桿的轉動聯(lián)動地工作,根據(jù)連接連桿的轉動方向而變位至使制動構件(44)離開后輪以解除制動的狀態(tài)或者使制動構件與后輪壓接以實施制動的狀態(tài)的工作連桿機構(45)。
文檔編號A61G5/02GK102652008SQ201180003711
公開日2012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24日
發(fā)明者大山啟 申請人:法蘭西床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恩施市| 连云港市| 武城县| 扶沟县| 大城县| 延庆县| 甘肃省| 德庆县| 苏尼特左旗| 衡水市| 永吉县| 新乐市| 大理市| 莱芜市| 扎兰屯市| 外汇| 志丹县| 广德县| 彰化县| 云梦县| 淮南市| 吉隆县| 安福县| 沅陵县| 安宁市| 会昌县| 威海市| 射阳县| 锡林郭勒盟| 娄底市| 磴口县| 孟村| 上杭县| 宁城县| 昭平县| 广宗县| 吴堡县| 毕节市| 鄂伦春自治旗| 临猗县|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