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排泄人體毒素的中藥外用制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專門用于臨床診療、保健養(yǎng)生時,能夠對人體進行發(fā)汗排毒、熏蒸用的一種純中藥制劑,商品名為“除痹瀉毒散”。
背景技術:
日益豐富的食品,雖飽了人們的口福,卻成了腸胃的包褓,腸胃出問題的人越來越多,消化吸收功能在減弱,消化排毒系統(tǒng)負擔越來越重,不少人熱食吃了上火,冷食吃了腹痛。便秘便溏,身體犯困,雙腳沉重腫脹,面色漸漸發(fā)黃,大腹便便,比比皆是,腸胃積毒日益嚴重,但生活還要繼續(xù),毒素仍然不斷入口……。生活工作環(huán)境的改善,人們在空調中出入的時間越來越多,“空調病”正日益危害著在這一環(huán)境中呆得過多的人們,許多人出現(xiàn)肩背疼痛,手腳麻木,肌肉酸痛,而且呈年 輕化……。電子產品的普及,使坐在電腦面前,整天把玩著電子產品的一族,極其缺乏有氧運動,細胞活力降低,身體素質下降,卒死現(xiàn)象、三高現(xiàn)象趨多……。而喜歡經(jīng)常鍛煉身體的人,常常是過度消耗體能,出現(xiàn)心血虧損而茫然不知……。遺憾的是,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依然每天都在過著這樣重復的生活,身體毒素越積越多,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在抱怨身體有種種不適,越來越多的人在抱怨大病查不出,小病又不知該如何處理是好,懶惰的人,任由身體免疫排毒系統(tǒng)與病邪作斗爭,底子好的,不幾天就康復,底子差的,反復發(fā)作,進入惡性循環(huán)狀態(tài)。關愛健康的則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吃藥打針吧,又怕敗壞腸胃,損傷肝腎,吃保健補品吧,不知哪一款最適合自己,經(jīng)常出現(xiàn)虛不受補,越補病越重,越補病越多的事發(fā)生。為此,許多人都在尋求有效的排毒方法來提高生活質量,減少受疾病侵害與折磨。其中許多人選擇安全性強的中醫(yī)外用方法,中醫(yī)散劑就是其中的一種,目前市面上用的中醫(yī)散劑,多以調治皮膚病,風濕病為主,就連琳瑯滿目的足浴,熏蒸用散劑也是調整單一的病癥,沒有一款產品,能對應多種病癥排毒,更沒有一款產品,能全面調整五臟六腑、皮膚、經(jīng)絡、氣血并能同時調動與增強人體自身排毒系統(tǒng),而達到快速排毒效果的。因此,推出一款目前市場上空白的產品,適合大家的需求十分必要。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要研制出一款市場急需的真正具有排毒效應的中醫(yī)外治品——“除痹瀉毒散”,讓中醫(yī)汗法在“藥蒸排毒”的貫名下,重放光彩。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一、藥物組方根據(jù)中醫(yī)內治之理既是外治之理的治療原則,本發(fā)明配方由以下37味中藥合理配伍組成(以重量份計量)桑枝150-250份桑寄生150_250g份
桂枝100-150 份香薷 150-200 份薄荷150-250 份紫蘇 150-200 份桔梗150-250份牛蒡子200-250份白術100-150 份蒼術 100-150 份川芎100-150 份烏藥 100-150 份香附子100-150份石富蒲100-150份車前子150-250份威靈仙200-250份姜黃200-250 份茵陳 150-200 份
木通100-150 份防己 100-150 份澤瀉100-150 份枳實 100-150 份厚樸100-150 份附子 100-150 份蒼耳子100-150份葛根200-250份黃芪250-350 份丹參 250-300 份海藻200-250 份昆布 200-250 份絡石藤250-300份川牛膝100-150份藿香100-150 份佩蘭 100-150 份雞血藤250-350份檳榔200-250份甘草100-150 份。具體組方詳解防己利九竅,通腠理,行十二徑,附腫在皮膚中,外散風邪,內清濕熱,為療風水,治濕痹,除下焦?jié)駸嵋帲接袧駸巅諟谴瞬豢?,為療痹痛,濕邪編盛,肢體酸痛,關節(jié)腫痛活動不利要藥。澤瀉最善滲泄水道,專能通行小便,除濕熱,通淋浙,分消痞滿,逐三焦?jié)駸嵬K?,為利水第一良品,且能補能瀉,利水而不傷陰,增加尿素與氯化物的排泄。黃芪中氣不振,脾土虛弱,清氣下陷,益氣固表實皮毛。佩蘭理氣為勝,善行暑化濕,醒脾開胃,辟穢和中散久積陳郁之氣,為解暑化濕之要藥。生甘草補中益氣,能通行十二徑,補益五臟六腑及氣血營衛(wèi),解百藥毒,涼血瀉火,主散表邪,除胃積熱,去尿管痛。威靈仙宣利五臟通十二徑,去心腹冷滯,解尿酸毒,推存致新。桔梗利五臟腸胃,補血氣,下蠱毒,破腹內積塊,治痛風,宣通肺氣,除一切風下一切氣通利關節(jié)、補五勞七傷、排激素毒。檳榔利九竅,除一切風一切氣,宣利五臟六腑壅滯,消谷下氣逐水除痰癖。葛根升散火熱,透發(fā)陽明肌腠之熱,鼓午胃中清揚之氣上升,解項背強痛。香薷發(fā)四時傷寒不正之氣,解暑利小便,能發(fā)越陽氣,瀉散蓄水,為夏季感寒傷暑要藥,發(fā)汗解表最強。石菖蒲補五臟利九Sf,一切勞、一切風、一切氣,行散之力較強,為宣氣通鸞佳品,為療濕痹辟惡殺蟲之品,祛頭風止心痛。桂枝能宣百絡通血脈,有溫陽解表之功,功專散寒解表,主寒濕痹痛,散風寒,逐表邪,發(fā)邪汗,止咳嗽,去肢節(jié)間風痛之藥。蒼術發(fā)汗甚速,除濕止痛見長,消氣塊,解氣郁,燥濕運脾除上中下三焦?jié)?,逐水療濕氣通身作痛,促腸運動,為治寒濕積滯濕痹疼痛要藥。香附子宣暢十二徑,總解一切氣郁,利三焦,解六郁,消飲食痰飲,為疏肝理氣活血止痛要藥,專治氣結為病。川芎治一切氣,一切血,活血行氣祛瘀、祛風止痛,上行頭巔,下達血海,外徹皮毛,旁運四肢。藿香快氣,升降清氣,外散表邪,內除穢濁,長于療濕濁內阻證。雞血藤補血活血行血養(yǎng)血,祛瘀生新,有改善造血系統(tǒng)的作用,善能疏通經(jīng)絡,流利經(jīng)脈,治暑痧,風血痹癥,對治氣血虛弱,手足麻木癱瘓等癥。
海藻泄熱引水,營氣不從,外為浮腫,下十二水腫,能除浮腫腳氣,留飲痰氣之濕熱,能使邪氣自小便出,散項下硬核痛,具抗內毒素,抗氧化,抗放射,排除重金屬,降低血黏度作用。昆布下水氣、軟堅。桑枝清熱通絡療痹,尤以熱痹更效。桑寄生充肌膚,補肝腎強筋骨舒筋通絡,抗骨質疏松,抗衰老,抗氧化,為補腎補血要劑。薄荷祛風清熱,疏肝解郁,疏上焦風熱,清利頭目,解郁散氣,療肝氣郁滯,發(fā)毒汗,引諸藥入營衛(wèi)。紫蘇開宣肺氣,發(fā)散表寒,善理上中焦之郁滯而行氣,善行脾胃氣滯。牛蒡子宣散風熱,解毒消腫,清火,能升能降,力解熱毒。白術理胃益脾,燥濕健脾,益氣生血,為補脾胃要藥,用于脾虛濕盛止汗、明顯利尿,排納、止肌熱、四肢困倦,嗜臥、目不能開,止渴。厚樸下氣消積除脹滿,為消除脹滿要藥,既可除無形之濕,又可消有形之實滿。烏藥善于順氣降逆,散寒止痛,驅下元冷氣,疏腸腹邪逆之氣,一切病之屬氣者皆可治。車前子清熱利濕,利尿通淋,偏于行有形之水液,顯著利尿,能增加尿素、尿酸及氧化納的排出。木通清熱利濕,上清心經(jīng)之火,下泄小腸之熱,有降火利尿功效,長于清心瀉火,治熱病、水腫最捷。姜黃下氣破血,除風熱,心腹結積主忤,治風痹臂痛,止暴風冷痛、下食。附子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為十二徑純陽之藥,外達皮毛除表寒,里達下元溫痼冷,徹內徹外,凡三焦經(jīng)絡諸臟諸腑有寒無不可治,抑制細胞穩(wěn)定化,抑制蛋白質變性,升降諸氣。丹參清熱涼血、活血,祛瘀生新,養(yǎng)血安神,調經(jīng)順脈,長于清心涼肝,加快微循環(huán)血流,促毛細血管網(wǎng)開放,提高缺氧耐受力,消除氧自由基。絡石藤清熱涼血,舒經(jīng)活絡,宣通痹痛,偏治風濕痹痛兼有熱象者,凡筋脈拘攣不易伸屈者用之無不獲效,抗痛風。川牛膝性善下行,活血通經(jīng),舒筋利痹,逐瘀血水腫,提高肌體免疫作用。
蒼耳子散風除濕,殺蟲止癢,治風濕痹癥,有通竅止痛之功,上達巔頂,下達足膝,內通骨髓,外透皮膚。積實以破氣為主,善破氣消積,瀉痰導滯,消痞止痛,為行氣化痰要藥。茵陳清濕熱要藥,能微發(fā)汗以散表濕,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二、本發(fā)明組方原理申請人:認為治病之理,重在調理臟腑氣機,臟腑氣機宣暢,清營能升,濕濁得降,水濕能運,痰濕不生,郁熱不起,氣順則痰下,火亦降,熱隨水瀉,水去熱自消。汗出,則皮膚肌腠經(jīng)絡中邪能解,氣血中毒能排,臟腑排毒壓力緩解。因此,發(fā)明配方中多選擇符合這些原則的中藥進行配伍,方中藿香、附子升降諸氣;茵陳與藿香宣暢氣機,使表里之邪內外分消;川芎、香附、蒼術共用總解諸郁,桔梗、川芎、石菖蒲、檳榔、烏藥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 血;川牛膝、桔梗升清降濁;葛根、黃芪提升陽氣;附子、桂枝溫絡通陽;石菖蒲、檳榔、威靈仙、防己利九竅,宣通五臟,推存致新,防己、葛根、桂枝解肌開通腠理;香薷、薄荷、桂枝、蒼術發(fā)汗解表祛風寒風濕風熱;桑枝、桑寄生、雞血藤、絡石藤、姜黃、川牛膝、丹參、香附子、烏藥活血補血,行氣化瘀,疏通經(jīng)絡,直達肢末;車前子、檳榔、桔梗、白術、枳實、海藻、昆布、威靈仙、厚樸除痰化痞;烏藥、牛蒡子降氣降逆,黃芪、甘草補中益氣,養(yǎng)營衛(wèi);茵陳、車前子、木通、防己、澤瀉、海藻、昆布瀉水除諸熱;香薷、藿香解暑化濕;葛根、牛蒡子、甘草、車前子、海藻、昆布清熱解諸毒;蒼術、石菖蒲、藿香、防己祛邪;黃芪、甘草、白術扶正固營衛(wèi)實皮毛,防止閥瀉過度。諸藥共用,相輔相承,互為提助,共奏發(fā)汗除痹,解毒排毒補虛,提高自身排毒能力,提高免疫力,增強健康之功效,有汗出一身輕爽的感覺。三、加工炮制方法本發(fā)明中藥制劑,是一種傳統(tǒng)外用散劑,無需復雜炮制,因此,生產流程簡單,包裝方便。加工方法如下首先,精選發(fā)明配方中的各類中藥,以常規(guī)炮制法焙干,入中藥粉碎機中研成80目以上的細末,充分攪拌均勻。同時注意防潮及防跑味。其次,將上述攪拌均勻的細末經(jīng)殺菌處理后,內包裝用袋泡茶紙袋包裝,外包裝用鋁塑紙包裝,以每袋凈重量25g封裝備用,再按每盒30袋包裝成成品,供臨床診療保健養(yǎng)生使用。四、使用方法I、本發(fā)明散劑,屬中藥外用品,須與熏蒸機,保健按摩床、熏蒸架(蓬)三者共同組合使用方能達到最佳效果。2、本發(fā)明散劑,用于調病治病,每天或隔天使用一包,每包25g,連續(xù)使用3個療程,每個療程10次。用于保健養(yǎng)生,則每周一至兩次,每次一包。3、使用時,拆開外包裝保留內包裝投入熏蒸機內,加水1500ml煮沸,煮沸后將藥氣導入熏蒸架(蓬)內熏蒸身體(除頭部)20-30分鐘,最長不超過40分鐘,視身體體質而定。4、使用過程中,讓患者躺在保健美容按摩床上,等候藥氣熏蒸身體,并在熱力作用下,患者全身皮膚慢慢浸出汗液,流汗排毒。5、使用時要注意如下幾點禁忌A、孕婦及16歲以下小孩小宜;
B、嚴重高血壓、心臟病不宜;C、嚴重皮膚破損不宜;D、有腦出血及出血現(xiàn)象不宜;E、婦女經(jīng)期不宜;F、酒后、餐后半小時內不宜;G、精神病患者不宜;H、使用后一小時之內勿碰冷水,勿進冷飲水果,勿入空調房內,勿吹冷風,以免毛孔急速閉塞,反致新的不適產生。
五、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及積極效果“除痹瀉毒散”的發(fā)明,意在從人們生活飲食習慣多引發(fā)痹證為出發(fā)點,意在從身體已積毒呈虛弱現(xiàn)象,排毒能力下降為出發(fā)點去組合配方,力求通過外用發(fā)汗方式,消除各種毒素在人體肌膚、經(jīng)絡、氣血乃至臟腑中的危害,力求提高皮膚抵御外邪入侵的能力,使自身免疫增強排毒能力提高,因此,在使用上選擇外用熏蒸,這不僅考慮了中醫(yī)“汗法”有清除毒素,治療疾病延壽的特點,還考慮了利用人體最大的排泄器官一皮膚這一因素,來獲得最大面積的排毒效應。因為人體皮膚就象一張巨大的過濾網(wǎng),可將人體有益的東西留下,將有害的無用的東西排除出去。充分調動自身的排毒能力,是自然排毒的精髓。“除痹瀉毒散”的發(fā)明配方,具有清除人體風毒、暑毒、寒毒、濕毒、痰毒、熱毒、瘀毒、礦物金石毒等百毒的特性,具有補充體能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的特性,將其與行之有效的中醫(yī)汗法結合,運用熱力藥氣大面積地熏蒸皮膚,就能充分地調動體內的多項機能,使各個排毒器官達到最佳狀態(tài),將體內垃圾有效清理出去。當體內垃圾被控制到正常狀態(tài),人就覺得精神爽朗,精力充沛,無虛脫之擔憂!這是“除痹瀉毒散”具有的最大特色。還有著使皮膚細嫩緊致、去皮膚灰暗的特點。市場前景“除痹瀉毒散”從配方效用上,能夠全方位調動五臟六腑功能,并清除皮膚、經(jīng)絡、氣血、臟腑中的毒素,有著同類產品所沒有的優(yōu)勢,是一款人體進行多方面排毒養(yǎng)生的新型中藥外用制劑,它不僅符合人們日益迫切的排毒養(yǎng)生需求,還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有著巨大的開發(fā)前景,加之配方中的藥品來源廣泛,易組織采購,大批量組織生產及投入市場是完全可行的。希望這一行之有效的發(fā)明配方,能在蓬勃發(fā)展的中醫(yī)及中醫(yī)保健養(yǎng)生領域,能在“藥蒸排毒”的貫名下得以廣泛推廣,讓中醫(yī)汗法再一次崛起,讓更多的人受益。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稱取以下藥材桑枝150g,桑寄生150g,桂枝IOOg,香薷150g,薄荷150g,紫蘇150g,桔梗150g,牛蒡子200g,白術IOOg,蒼術IOOg,川彎IOOg,烏藥IOOg,香附子IOOg,石菖蒲100g,車前子150份,威靈仙200g,姜黃200g,茵陳150g,木通100g,防己100g,澤瀉IOOg,枳實100g,厚樸100g,附子100g,蒼耳子100g,葛根200g,黃芪250g,丹參250g,海藻200g,昆布200g,絡石藤250g,川牛膝100g,藿香100g,佩蘭100g,雞血藤250g,檳榔200g,甘草100g。將上述各類中藥,以常規(guī)炮制法焙干,投入中藥粉碎機中研成80目粉末,充分攪拌均勻。同時注意防潮及防跑味。將上述攪拌均勻的粉末經(jīng)殺菌處理后,內包裝用袋泡茶紙袋包裝,外包裝用鋁塑紙包裝,以每袋凈重量25g封裝,再按每盒30袋包裝成成品。實施例2 稱取以下藥材桑枝250g,桑寄生250g,桂枝150g,香薷200g,薄荷250g,紫蘇200g,桔梗250g,牛蒡子250g,白術150g,蒼術150g,川彎150g,烏藥150g,香附子150g,石菖蒲150g,車前子250份,威靈仙250g,姜黃250g,茵陳200g,木通150g,防己150g,澤瀉150g,枳實150g,厚樸150g,附子150g,蒼耳子150g,葛根250g,黃芪350g,丹參300g,海藻250g,昆布250g,絡石藤300g,川牛膝150g,藿香150g,佩蘭150g,雞血藤350g,檳榔250g,甘草150g。
加工方法如實施例I。實施例3稱取以下藥材桑枝200g,桑寄生200g,桂枝130g,香薷160g,薄荷200g,紫蘇160g,桔梗200g,牛蒡子200g,白術130g,蒼術130g,川彎130g,烏藥130g,香附子130g,石菖蒲130g,車前子220g,威靈仙220g,姜黃220g,茵陳160g,木通130g,防己130g,澤瀉130g,枳實130g,厚樸130g,附子130g,蒼耳子130g,葛根220g,黃芪320g,丹參260g,海藻220g,昆布220g,絡石藤260g,川牛膝130g,藿香130g,佩蘭130g,雞血藤300g,檳榔220g,甘草130g。加工方法如實施例I。本發(fā)明具有疏調氣機、升清降濁、發(fā)汗解表、疏經(jīng)通絡、活血祛瘀、消痰除濕、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排毒之功效,它能夠治療各種痹證,鞏固營衛(wèi),增強體質,延年益壽。凡體驗過“除痹瀉毒散”熏蒸的患者,都有這種體會,若按療程連續(xù)長期使用,防病治病延年益壽效果十分明顯。以30例患者使用情況看,有效率達98%,顯效率達82%,療效特別明顯的有下幾例I、糖尿病患者黃某,使用本發(fā)明“除痹瀉毒散”熏蒸之前血糖三個加,堅持連續(xù)熏蒸40天,每天25-30分鐘,糖尿維持正常,面色灰暗基本清退。2、高血壓高血脂患者施某,54歲,多年高壓一直在140-150左右,伴失眠,目赤紅腫,堅持使用本發(fā)明“除痹瀉毒散”熏蒸二個月,高血壓降至120,目赤紅腫消退,失眠消除,血脂下降至正常。3、坐骨神經(jīng)痛患者伍某,63歲,忽然左側大腿扯痛,行走不便,堅持使用本發(fā)明“除痹瀉毒散”熏蒸10次病癥解除,行動自如。4、肩背酸痛患者黎某,50歲,堅持熏蒸20次,癥狀基本減除。5、慢性腸胃病患者邱某,36歲,患青春痘十幾年,多方治療無效,堅持使用本發(fā)明“除痹瀉毒散”熏蒸2個月,雙手雙足兩側循經(jīng)對稱排出許多如疹狀的米粒毒素,從此告別青春痘。6、狐臭患者黃某41歲,堅持熏蒸20次,狐臭消失。7、脾虛腹脹伴黃帶腳氣患者朱某,38歲,堅持熏蒸一個月諸癥消失。8、慢性濕疹蕁麻疹患者黎某,50歲,堅持熏蒸5次,癥狀消失。9、手腳冰冷及宮冷患者黃某,28歲,堅持熏蒸10次受孕。
10、鼻炎患者邱某,36歲,患慢性鼻炎多年,堅持熏蒸20次,鼻炎消除。11、感冒患者聶某,41歲,長年四季?;几忻埃瑘猿盅?個月,體質增強,感冒次數(shù)減少到正常。以上例子說明,“除痹瀉毒散” 是醫(yī)療養(yǎng)生不可缺少的最佳選擇。是感冒多發(fā)、體質虛弱不受補、筋骨肌肉酸痛、疼痛麻木等患者的福音。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排泄人體毒素的中藥外用制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比例的中藥配伍組成 桑枝150-250份桑寄生150-250份 桂枝100-150份香薷150-200份 薄荷150-250份紫蘇150-200份 桔梗150-250份牛蒡子200-250份 白術100-150份蒼術100-150份 川芎100-150份烏藥100-150份 香附子100-150份石富蒲100-150份 車前子150-250份威靈仙200-250份 姜黃200-250份茵陳150-200份 木通100-150份防己100-150份 澤瀉100-150份枳實100-150份 厚樸100-150份附子100-150份 蒼耳子100-150份葛根200-250份 黃芪250-350份丹參250-300份 海藻200-250份昆布200-250份 絡石藤250-300份川牛膝100-150份 藿香100-150份佩蘭100-150份 雞血藤250-350份檳榔200-250份 甘草100-150份。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排泄人體毒素的中藥外用制劑,它是由桑枝、桑寄生、桂枝、香薷、牛蒡子、雞血藤、絡石藤等37味中藥合理配伍組成。本發(fā)明具有疏調氣機、升清降濁、發(fā)汗解表、疏經(jīng)通絡、活血祛瘀、消痰除濕、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排毒之功效,能夠全方位調動五臟六腑功能,并清除皮膚、經(jīng)絡、氣血、臟腑中的毒素,是一款人體進行多方面排毒養(yǎng)生的新型中藥外用制劑。在使用上選擇外用熏蒸,通過外用發(fā)汗方式,消除各種毒素在人體肌膚、經(jīng)絡、氣血乃至臟腑中的危害,使自身免疫增強排毒能力提高。它不僅符合人們日益迫切的排毒養(yǎng)生需求,還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有著巨大的開發(fā)前景。它能夠治療各種痹證,鞏固營衛(wèi),增強體質,延年益壽。
文檔編號A61P39/00GK102772744SQ201210292088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16日
發(fā)明者黎艷秋 申請人:黎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