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方中藥制劑由瓜蔞、薤白和三七這三味主要中藥以及一定的輔助藥材構成,三七、薤白和瓜蔞之間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3:1—4,三者占制劑總重量百分比為50—100%。使用時,本發(fā)明在有效穩(wěn)定地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展的基礎上,實現(xiàn)誘導斑塊消退,從而實現(xiàn)整體治療時間窗的前移,從根本上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所導致的各類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幾率,此外本復方的配伍經過優(yōu)化改良,減少了肝腎等負擔,降低了傳統(tǒng)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導致肝腎毒性的風險。
【專利說明】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醫(yī)藥的【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0002]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以及社會老齡化的加劇,以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為病理基礎的心腦血管疾病,由于較高的發(fā)病率、致死率和致殘率,已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最主要疾病,我國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并向年輕化發(fā)展,在我國,每年死于血管性疾病的人數(shù)達300多萬人,已占到我國每年總死亡人數(shù)的35%-40%,用于治療AS性血管疾病的費用在千億元以上,世界各國均將AS及其并發(fā)癥的研究作為心腦血管疾病研究的重中之重。雖然目前的綜合藥物和介入治療有效降低了此類患者的急性期死亡率,但對患者的長期預后改善仍較有限,更缺乏積極有效的早期防治措施,即使是最有效的他汀和阿司匹林藥物治療也只能降低30%的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如何進一步降低其余70%殘余風險,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也是當今醫(yī)學研究的執(zhí)占。
[0003]大量研究證實:心腦血管疾病與血管內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直接密切相關,同時斑塊形成是一個長期的慢性病理過程,而斑塊一旦形成其進展就會不斷加速,從而導致各種心腦血管疾病,比如:中風、心梗和下肢缺血或者臟器栓塞等。盡管他汀等調節(jié)血脂藥物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但其對業(yè)已形成的斑塊的消退不明顯,而且往往需要大劑量長期服用,這又帶來相應的肝腎和肌肉毒性等問題,是臨床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它可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對患者的長期預后改善仍較有限,更缺乏積極有效的早期防治措施,即使是最有效的他汀和阿司匹林藥物治療也只能降低30%的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的一些不足。
[0005]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方中藥制劑由瓜萎、薤白和三七這三味中藥構成,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一3:1—4。
[0006]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方中藥制劑由重量百分比為50—100%的主料和O—50%的輔料制成,所述的主料包含由瓜萎、薤白和三七這三味中藥構成,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一3:1—4。
[0007]—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備方法為水煎醇沉制備法,具體步驟如下:a、將瓜萎、薤白和三七生藥按照1:1 一3:1—4的配比進行混合,加入占藥材總重量10-20倍的水煎煮,煎煮時間為2-6小時;b、煎煮后獲得的煎煮液經過40目振動篩裝置,進行固液分離,將分離得到的水提取液在薄膜濃縮機上進行減壓濃縮(壓力為-740mmHg),而后轉移至不銹鋼壓力鍋內進行常壓濃縮,濃縮后的浸膏為每1ml相當于中藥材6-10g ;c、在上述浸膏中加入95%乙醇量,使之含醇量達到60%,攪勻后靜置48小時獲得醇沉液,將醇沉液過濾后再置于酒精回收鍋內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并再次獲得浸膏,上述浸膏繼續(xù)濃縮至每Iml浸膏相當于中藥材8-12g ;d、再加入占浸膏重量百分比為6%的交聯(lián)聚維酮和70%的乙醇調制軟材,隨后在16目不銹鋼篩網搖擺顆粒機中制濕粒;e、將濕粒均勻攤布于烘盤中,再送入熱風循環(huán)烘箱中鼓風干燥,烘箱溫度控制在75°C,使顆粒含水量到規(guī)定范圍(低于6%)內冷卻,最后用16目篩網人工整粒,即得復方中藥制劑。
[0008]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膠囊,將所說的穩(wěn)定和消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制劑裝入膠囊內,即得穩(wěn)定和消退動脈粥樣硬化復方膠囊。
[0009]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含片,將所說的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顆粒藥粉加入占總重量百分比1%的硬脂酸鎂混合30分鐘,再壓制成片,即可得到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含片制劑。
[0010]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包衣片,將所說的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顆粒藥粉加入占總重量百分比1%的硬脂酸鎂混合30分鐘,壓制成片芯,隨后外包裹糖衣或者高分子薄膜,即可得到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包衣片。
[0011]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超微粉制劑,將所說的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顆粒再經超微粉碎棒磨機處理,獲得粒徑為10-40um的超微粉制劑,分裝備用,其可作為膠囊制備、含片制備和包衣片制備的內填充物。
[0012]使用時,本發(fā)明在有效穩(wěn)定地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進展的基礎上,實現(xiàn)誘導斑塊消退,從而實現(xiàn)整體治療時間窗的前移,從根本上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所導致的各類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幾率,此外本復方的配伍經過優(yōu)化改良,減少了肝腎等負擔,降低了傳統(tǒng)他汀類藥物強化治療導致肝腎毒性的風險。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發(fā)明復方制劑對實驗兔頸動脈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抑制作用圖標?!揪唧w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描述。
[0015]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與現(xiàn)有技術的區(qū)別在于:所述的復方中藥制劑由瓜萎、薤白和三七這三味中藥構成,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一3:1—4。
[0016]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與現(xiàn)有技術的區(qū)別在于:所述的復方中藥制劑由重量百分比為50—100%的主料和O — 50%的輔料制成,所述的主料包含由瓜萎、薤白和三七這三味中藥構成,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 一3:1—4。所述的輔料由貝母1-60份,半夏1-40份和黃連1-12份混合而成;所述的輔料由枳實1-60份,桔梗1-60份和茯苓1-60份混合而成;所述的輔料由陳皮1-60份,山桅1_60份和當歸1-40分混合而成;所述的輔料由砂仁1-35份,木香1-35份和甘草1_40份混合而成。
[0017]所述復方中藥制劑配方中,主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65— 70%,輔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30— 35%,主料中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3:2:1,所述的輔料由貝母、半夏和黃連這三味中藥制成,其中,貝母、半夏和黃連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1。所述復方中藥制劑配方中,主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65— 70%,輔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30—35%,主料中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3:2:1,所述的輔料由枳實、桔梗和茯苓這三味中藥制成,其中,枳實、桔梗和茯苓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2:1:1。所述復方中藥制劑配方中,主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65— 70%,輔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30— 35%,主料中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3:2:1,所述的輔料由陳皮、山桅和當歸這三味中藥制成,其中,陳皮、山桅和當歸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2:1。所述復方中藥制劑配方中,主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65— 70%,輔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30— 35%,主料中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3:2:1,所述的輔料由砂仁、木香和甘草這三味中藥制成,其中,砂仁、木香和甘草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1。[0018]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備方法為水煎醇沉制備法,具體步驟如下:a、所述的復方中藥制劑由重量百分比為50—100%的主料和O—50%的輔料制成,所述的主料包含由瓜萎、薤白和三七這三味中藥構成,在上述混合料中加入占藥材總重量10-20倍的水煎煮,煎煮時間為2-6小時;b、煎煮后獲得的煎煮液經過40目振動篩裝置,進行固液分離,將分離得到的水提取液在薄膜濃縮機上進行減壓濃縮,而后轉移至不銹鋼壓力鍋內進行常壓濃縮,濃縮后的浸膏為每Iml相當于中藥材6-10g ;c、在上述浸膏中加入95%乙醇量,使之含醇量達到60%,攪勻后靜置48小時獲得醇沉液,將醇沉液過濾后再置于酒精回收鍋內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并再次獲得浸膏,上述浸膏繼續(xù)濃縮至每Iml浸膏相當于中藥材8-12g ;d、再加入占浸膏重量百分比為6%的交聯(lián)聚維酮和70%的乙醇調制軟材,隨后在16目不銹鋼篩網搖擺顆粒機中制濕粒;e、將濕粒均勻攤布于烘盤中,再送入熱風循環(huán)烘箱中鼓風干燥,烘箱溫度控制在75°C,使顆粒含水量到規(guī)定范圍內冷卻,最后用16目篩網人工整粒,即得復方中藥制劑顆粒。
[0019]a步驟中,所述主料中,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一3:1—4;所述的輔料中采用四種不同成分的配比,分別是貝母1-60份、半夏1-40份和黃連1-12份混合而成;積實1-60份、桔梗1-60份和獲茶1-60份混合而成;陳皮1-60份、山桅1_60份和當歸1-40分混合而成;砂仁1-35份、木香1-35份和甘草1_40份混合而成。b步驟中,減壓濃縮的壓力范圍為負650mmHg—負750mmHg ;d步驟中,顆粒含水量低于6%后進行冷卻。
[0020]在e步驟中獲得的復方中藥制劑顆粒中加入占復方中藥制劑顆粒重量百分比1%的硬脂酸鎂混合30分鐘,總混后的顆粒,選用0#明膠空心膠囊,進行膠囊填充獲得膠囊,粒重 0.35g/粒。
[0021]在e步驟中獲得的復方中藥制劑顆粒中加入占復方制劑顆粒藥粉重量百分比1%的硬脂酸鎂混合30分鐘,再壓制成片,即可得到含片制劑,片重0.35g/片。
[0022]在e步驟中獲得的復方中藥制劑顆粒中加入占復方制劑顆粒藥粉重量百分比1%的硬脂酸鎂混合30分鐘,成片芯,隨后外包裹糖衣或者高分子薄膜,即可得到包衣片,片重
0.35g/片。
[0023]在e步驟中獲得的復方中藥制劑顆粒再經超微粉碎棒磨機處理,獲得粒徑為10-40um的超微粉制劑,分裝備用,其可作為膠囊制備、含片制備和包衣片制備的內填充物。
[0024]雖然祖國醫(yī)學歷代文獻沒有動脈粥樣硬化的記載,但在中醫(yī)可歸于本虛標實之痰濁、血瘀的范疇。痰生成的內因是臟腑功能失調,而過食高粱厚味是其外因,從遺傳角度講中醫(yī)體質狀況如“肥人多痰”也是重要因素。高脂血癥以及高血糖等致病因素可稱之“血中之痰濁”,中醫(yī)將其歸屬為痰證,沈金鰲《雜病源流犀燭》說:“痰之為物,流動不測,故其為害,上至顛頂,下至涌泉,隨氣升降,周身內外皆到,五臟六腑俱有?!本哂幸拙垡仔械奶攸c。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病變脂質條紋、內膜下泡沫細胞集聚即為痰濁阻滯、痰凝不散之具體體現(xiàn),具有容易形成也容易消散之病理特征。血瘀指機體內有血液停滯,主要是離經之血蓄積體內,或血運不暢,阻滯于經脈及臟腑內的血液。中醫(yī)將斑塊破裂,血小板激活以及高凝血狀態(tài),血栓形成視為血瘀證范疇。痰濁、血瘀既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病理產物,又是致病因素,兩者互為因果,可相互轉化,痰可致瘀,瘀能生痰,貫穿AS病理發(fā)生的全過程,痰瘀互結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病因病機。痰源于津,瘀本于血,但異流而同源,在某種特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簡而言之它們在生理上屬“津血同源”,病理上為“痰瘀同病”。如《靈樞?癰疽》云:“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端貑?痹論》中有“心痹痛者,亦有頑痰死血”;《血證論.陰陽水火氣血論》云:“瘀血既久,亦能化為痰水”。而針對胸痹痰瘀同治的理論由來已久。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出“血實者宜決之”,《靈樞.五味》也有“心痛宜食薤”的建議;二者可謂胸痹心痛從痰、瘀治療的思路雛形。
[0025]對此中醫(yī)從理論上對動脈粥樣硬化等痰瘀互結疾病給出了相應的治法治則,比如《傷寒雜病論》總結秦漢以前的醫(yī)學理論,創(chuàng)立了六經辨證和治療法則,首次提出“痰與血”的關系。在“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篇中主治諸痰方中配以白酒暢達氣血,可謂隱含了痰瘀同治的思路。唐代《備急千金要方》對卒發(fā)胸痹心痛治之以大黃、鬼箭羽活血化瘀,鬼臼祛痰散結、破血,桔梗化痰;宋代《圣濟總錄.胸痹門》治胸痹,四溫散方中用枳實除痰結散痞積,用蓬莪行血化瘀。金代《丹溪心鏡》“痰水飲停留結不散名胸痹方”取瓜萎、蒼術、枳殼化痰除痞結,芍藥活血。曹仁伯在《繼志堂醫(yī)案?痹氣門》中則明確提出“胸痛徹背,是名胸痹……,此痛不唯痰濁,且有瘀血,交阻膈間。方用全瓜萎、薤白、桃仁、紅花”,不僅認識到胸痹與痰瘀密切相關,而且采用了痰瘀同治的方法。
[0026本發(fā)明是基于漢代名醫(yī)張仲景《金匱要略》中的著名方劑瓜萎薤白湯,根據“痰瘀同治”的最新抗動脈粥樣硬化新理論,同時結合長期的臨床實踐進行改良而得。瓜萎薤白白酒湯通陽散結,豁痰下,三七和營止血,通脈行瘀,兩者合而加味,同時去除白酒,功用理氣寬胸,滌痰散結,活血化瘀,痰瘀同治。瓜萎性味甘苦,寒,入肺、胃、大腸經,主治潤肺,化痰,散結,潤腸。治痰熱咳嗽,胸痹,結胸,肺痿咳血,消渴,黃疸,便秘,癰腫初起;薤白性味辛、苦,溫,同入肺、胃、大腸經,主治通陽散結,行氣導滯。用于胸痹疼痛,痰飲咳喘,泄痢后重;三七性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心、肺、大腸經,主治跌撲瘀腫,胸痹絞痛,癥瘕,血瘀經閉,痛經,產后瘀陰腹痛,瘡癰腫痛。按照“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君藥為瓜萎實,理氣寬胸,滌痰散結,治胸痹胸痛之要藥,臣藥為薤白,溫通滑利,通陽散結,行氣止痛,兩藥相配,為治胸痹之要藥,再佐以三七活血化瘀,增強薤白行氣通陽之功。三味藥相輔為用,以理氣寬胸,洚痰散結,活血化瘀,痰瘀同治。
[0027]動物實驗證明,本發(fā)明的藥物,毒性較小,即使大量服用,也無毒副作用。穩(wěn)定和消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復方制劑急性毒性實驗結果顯示,按藥物最大溶解濃度、最大給藥容量,SPF級別昆明小鼠灌胃給予285g (生藥)/kg.d體重的復方制劑浸膏(不含輔料)僅在給藥后2小時內出現(xiàn)精神萎靡、少動、少進食等現(xiàn)象,給藥2小時以后陸續(xù)恢復,受試小鼠于實驗期內無一死亡,半數(shù)致死量LD50未測出,故只做最大給藥量(MTD )實驗。結果表明,小鼠給予復方制劑的MTD>285g (折合生藥計算)/kg.d,為推薦人臨床劑量(體重按60kg計算)的21.4倍,說明該藥無毒,臨床用藥安全。
[0028]實驗動物分組及其劑量:8周齡SPE昆明小鼠共26只,體重:19.0~22.0g,雌雄各半,由上海西普爾-必凱試驗動物有限公司提供,實驗動物生產許可證號:SCXK (滬)2008-0016,飼養(yǎng):第二軍醫(yī)大學海軍醫(yī)學研究所動物房,合格證號:醫(yī)動字第0075045。
[0029]實驗方法:
[0030]I)以實施例1的浸膏,制作混懸液,測算最大允許濃度9.5g/ml。
[0031]2)動物禁食(12-16小時),不禁水,按照體重灌胃給藥,每只小鼠以30ml/kg體重,一次性灌胃給藥,觀察給藥后14天內動物的中毒和死亡情況。
[0032]3)觀察指標:觀察動物給藥后的毒性反應及死亡情況。毒性反應重點觀察癥狀、程度,毒性反應起始時間、持續(xù)時間及恢復時間等。
[0033]4)最大允許濃度和最大允許容積仍未測出LD50,可只求最大耐受劑量(MTD)值。方法:一次按最大濃度的最大允許容積藥物給20只動物,連續(xù)觀察14天,未見任何動物死亡,則MTD>XXg/kg。若僅有個別死亡,
[0034]結果:1)預實驗:選用昆明種小白鼠6只,雌雄各半,體重20±2g。禁食、不禁水12~16小時。每只小鼠每次灌胃給予濃度為含生藥9.5g/ml的斑曉膠囊浸膏30ml/kg(體重),灌胃I次,然后按常規(guī)飼養(yǎng)。觀察小鼠外觀、行為活動、呼吸、分泌物、排便、死亡等情況并稱體重連續(xù)7天。因受藥物濃度和體積的影響,一次給藥以最大濃度、最大容量均未測出半數(shù)致死量(LD50),故只做最大給藥量實驗;2)最大給藥量實驗:選用昆明種小白鼠20只,雌雄各半,體重20±2g。禁食、不禁水12~16小時。每只小鼠每次灌胃給予濃度為含生藥9.5g/ml的斑曉膠囊浸膏30ml/kg (體重),灌胃I次,給藥后2小時,小鼠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精神萎靡、少動、不進食或少進食等現(xiàn)象,但從2小時后開始即陸續(xù)恢復,小鼠未見明顯異常反應,活動自如,飲食、糞便及其他情況均無異常,毛色貼身光亮。給藥后7天和14天受試動物體重均有明顯增加(見表1),第14天小鼠處死后經剖檢肉眼觀察未見異常。結果表明小鼠對復方制劑的MTD>285g/kg。
[0035]表1穩(wěn)定和消退動脈 粥樣硬化斑塊復方制劑對小鼠急性毒性試驗體重變化
[0036]
【權利要求】
1.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方中藥制劑由瓜萎、薤白和三七這三味中藥構成,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 一3:1—4 ο
2.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復方中藥制劑由重量百分比為50—100%的主料和O—50%的輔料制成,所述的主料包含由瓜萎、薤白和三七這三味中藥構成,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一3:1—4。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方中藥制劑配方中,主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65— 70%,輔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30— 35%,主料中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3:2:1,所述的輔料由貝母、半夏和黃連這三味中藥制成,其中,貝母、半夏和黃連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1。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方中藥制劑配方中,主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65— 70%,輔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30— 35%,主料中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3:2:1,所述的輔料由枳實、桔梗和茯苓這三味中藥制成,其中,枳實、桔梗和茯苓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2:1:1。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方中藥制劑配方中,主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65— 70%,輔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30— 35%,主料中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3:2:1,所述的輔料由陳皮、山桅和當歸這三味中藥制成,其中,陳皮、山桅和當歸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2:1。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復方中藥制劑配方中,主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65— 70%,輔料所占的重量百分比為30— 35%,主料中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3:2:1,所述的輔料由砂仁、木香和甘草這三味中藥制成,其中,砂仁、木香和甘草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1。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輔料由貝母1-60份,半夏1-40份和黃連1-12份混合而成;所述的輔料由枳實1-60份,桔梗1-60份和獲茶1-60份混合而成;所述的輔料由陳皮1-60份,山桅1_60份和當歸1-40分混合而成;所述的輔料由砂仁1-35份,木香1-35份和甘草1_40份混合而成。
8.—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備方法為水煎醇沉制備法,具體步驟如下:a、所述的復方中藥制劑由重量百分比為50—100%的主料和O — 50%的輔料制成,所述的主料包含由瓜萎、薤白和三七這三味中藥構成,在上述混合料中加入占藥材總重量10-20倍的水煎煮,煎煮時間為2-6小時;b、煎煮后獲得的煎煮液經過40目振動篩裝置,進行固液分離,將分離得到的水提取液在薄膜濃縮機上進行減壓濃縮,而后轉移至不銹鋼壓力鍋內進行常壓濃縮,濃縮后的浸膏為每Iml相當于中藥材6-10g ;c、在上述浸膏中加入95%乙醇量,使之含醇量達到60%,攪勻后靜置48小時獲得醇沉液,將醇沉液過濾后再置于酒精回收鍋內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并再次獲得浸膏,上述浸膏繼續(xù)濃縮至每Iml浸膏相當于中藥材8-12g ;d、再加入占浸膏重量百分比為6%的交聯(lián)聚維酮和70%的乙醇調制軟材,隨后在16目不銹鋼篩網搖擺顆粒機中制濕粒;e、將濕粒均勻攤布于烘盤中,再送入熱風循環(huán)烘箱中鼓風干燥,烘箱溫度控制在75°C,使顆粒含水量到規(guī)定范圍內冷卻,最后用16目篩網人工整粒,即得復方中藥制劑顆粒。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a步驟中,所述主料中,三七、薤白和瓜萎的重量百分比之比為1:1一3:1-4 ;所述的輔料中采用四種不同成分的配比,分別是貝母1-60份、半夏1-40份和黃連1-12份混合而成;枳實1-60份、桔梗1-60份和茯苓1-60份混合而成;陳皮1_60份、山桅1-60份和當歸1-40分混合而成;砂仁1-35份、木香1-35份和甘草1_40份混合而成。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b步驟中,減壓濃縮的壓力范圍為負650 mmHg一負750mmHg ;d步驟中,顆粒含水量低于6%后進行冷卻。
11.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e步驟中獲得的復方中藥制劑顆粒中加入占復方中藥制劑顆粒重量百分比1%的硬脂酸鎂混合30分鐘,總混后的顆粒,選用0#明膠空心膠囊,進行膠囊填充獲得膠囊,粒重0.35g/粒。
12.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e步驟中獲得的復方中藥制劑顆粒中加入占復方制劑顆粒藥粉重量百分比1%的硬脂酸鎂混合30分鐘,再壓制成片,即可得到含片制劑,片重0.35g/片。
13.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e步驟中獲得的復方中藥制劑顆粒中加入占復方制劑顆粒藥粉重量百分比1%的硬脂酸鎂混合30分鐘,成片芯,隨后外包裹糖衣或者高分子薄膜,即可得到包衣片,片重0.35g/片。
14.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消退和逆轉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復方中藥制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e步驟中獲得的復方中藥制劑顆粒再經超微粉碎棒磨機處理,獲得粒徑為10-40um的超微粉制劑,分裝備用,其可作為膠囊制備、含片制備和包衣片制備的內填充物。`
【文檔編號】A61P9/10GK103623189SQ201210310604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28日
【發(fā)明者】吳宗貴, 梁春, 賀治青, 伍鋒, 郭方圓, 紀瑞圳, 俞誠虹, 朱琳, 王新, 黃驍, 盧宏泉 申請人:吳宗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