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阿佐昔芬速釋微丸及其制備方法
一種阿佐昔芬速釋微丸及其制備方法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屬于西藥制劑技術(shù)領(lǐng)域,特別涉及一種阿佐昔芬速釋微丸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shù)背景
阿佐昔芬化學(xué)名為2_ (4-Methoxyphenyl) _3_ [4_ [2_ (piperidin-l-yl) ethoxy] phenoxy]benzo thiophen-6-ol,分子式為 C28H29N04S,CAS 號為 182133-27-3,是由禮來公司開發(fā)的第三代雌激素受體調(diào)節(jié)劑。該化合物在子宮和乳腺組織具有雌激素拮抗劑活性, 而對于骨骼和血脂則具有雌激素激動劑活性。Arzoxifene正在美國進行治療乳腺癌的III 期臨床試驗,以及治療子宮內(nèi)膜癌、卵巢癌和原發(fā)性腹膜癌的II期臨床試驗。用于預(yù)防乳腺癌的臨床前研究也在進行中。Arzoxifene的潛在應(yīng)用范圍還包括其他雌激素依賴性疾病,如骨質(zhì)疏松、子宮纖維瘤、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Arzoxifene沒有雌激素治療相關(guān)的副作用, 如誘發(fā)子宮癌等。Arzoxifene的耐受性良好,尚未發(fā)現(xiàn)引起子宮內(nèi)膜增厚以及劑量限制性不良反應(yīng)。有關(guān)機構(gòu)進行評估后認為Arzoxifene世界范圍的商業(yè)價值達10億美元。但目前尚無比較研究數(shù)據(jù)。
猴子在單次口服給藥arzoxifene后,藥物吸收性良好(55%),但廣泛代謝,生物利用度只有5%。血液中主要的代謝化合物是arzoxifene糖苷化產(chǎn)物。在靜脈注射后,血中主要的化合物是Arzoxifene??诜妥⑸渌幬锖蟮闹饕宄緩绞羌S便。32名轉(zhuǎn)移性乳腺癌患者參加的I期臨床試驗中,單次口服arzoxifene (10-100mg/day)后,平均終末tl/2、 CL和Vdss分別為33. 7h、6. 25L/h/kg和292L/kg。多次口服后的穩(wěn)態(tài)濃度為7. 72(ng/ml)/ (mg/kg),研究并開發(fā)·一種生物利用度高的阿佐昔芬速釋微丸顯得尤為迫切。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阿佐昔芬劑型存在的缺陷,通過采用特定的藥用輔料和配比將阿佐昔芬制成微丸,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從而提供了一種療效顯著、起效快、吸收性好、刺激性小的阿佐昔芬速釋微丸。具體說,通過采用將阿佐昔芬適當(dāng)粉碎,加入崩解劑和表面活性劑的組合,結(jié)合微丸劑型的特點,使各藥物成分之間產(chǎn)生了協(xié)同效果,導(dǎo)致阿佐昔芬溶出度高、易吸收、刺激小和穩(wěn)定性好等特點。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阿佐昔芬速釋微丸,按該微丸的重量計,其包含阿佐昔芬5-50份、崩解劑 3-30份、表面活性劑1-5份、粘合劑2-4份、溶劑20-30份、賦形劑50-70份,其中所述的崩解劑包括干淀粉、預(yù)膠化淀粉、微晶纖維素、甲基纖維素中的一種或多種的任意混合物;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劑選自膽固醇,脂肪酸山梨坦,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種或多種的任意混合物;其中所述的粘合劑包括蔗糖、淀粉、明膠、阿拉伯膠、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種或多種的任意混合物;其中所述的溶劑包括水或95%濃度的乙醇;其中所述的賦形劑包括淀粉、糖類、糊精、纖維素、硬脂酸、硫酸鈣、磷酸氫鈣中的一種或多種的任意混合物;所述阿佐昔芬速釋微丸的直徑為0. l-5mm。
上述阿佐昔芬速釋微丸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將粘合劑溶解于溶劑中, 加入表面活性劑攪拌均勻,得混合溶液備用;將阿佐昔芬、崩解劑、賦形劑混合均勻,然后采用離心造粒法、流化床法,將混合溶液噴入,制得阿佐昔芬速釋微丸。
上述阿佐昔芬速釋微丸的制備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將阿佐昔芬、崩解劑、賦形齊U、粘合劑分散在溶劑中,加入表面活性劑,形成乳狀液,冷卻過程中高速攪拌,制得阿佐昔芬速釋微丸。
與現(xiàn)有技術(shù)相比,本發(fā)明阿佐昔芬速釋微丸中包含的阿佐昔芬是難溶性的藥物。 本發(fā)明采用微丸劑型,其表面積大,粒度小,增加了與體內(nèi)溶液環(huán)境的接觸面積,又通過加入崩解劑和表面活性劑,使微丸在溶液中先崩解,然后在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下,增加其溶出,這樣大大提高了阿佐昔芬的溶出度和穩(wěn)定性,加快了起效時間,使藥物能夠在釋藥部位迅速釋藥,從而使阿佐昔芬的生物利用度得以提高。本發(fā)明阿佐昔芬微丸,阿佐昔芬是經(jīng)過粉碎處理的,優(yōu)選微粉化的阿佐昔芬,服用后很快分布在各組織和體液中。
圖1為實施例1的阿佐昔芬速釋微丸體外溶出曲線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實施例形式對本發(fā)明的上述內(nèi)容再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應(yīng)將此理解為本發(fā)明上述主題的范圍僅限于以下的實例,凡基于本發(fā)明上述內(nèi)容所實現(xiàn)的技術(shù)均屬于本發(fā)明的范圍。
實施例1
稱取阿佐昔芬5g、崩解劑3g、表面活性劑lg、粘合劑2g、溶劑20g、賦形劑50g,崩解劑為干淀粉lg,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酸山梨坦2g,粘合劑為蔗糖3g,溶劑為水100ml,賦形劑為糊精3g,將粘合劑溶解于溶劑中,加入表面活性劑攪拌均勻,得混合溶液備用;將阿佐昔芬、崩解劑、賦形劑混合均勻,然后采用離心造粒法,將混合溶液噴入,制得阿佐昔芬速釋微丸,直徑為O. 1mm。
實施例2
阿佐昔芬25g、崩解劑15g、表面活性劑3g、粘合劑3g、溶劑25g、賦形劑60g,崩解劑為微晶纖維素5g,表面活性劑為脂肪酸山梨坦2g,粘合劑為明膠4g,溶劑為95%濃度的乙醇80ml,賦形劑為硬脂酸5g,將粘合劑溶解于溶劑中,加入表面活性劑攪拌均勻,得混合溶液備用;將阿佐昔芬、崩解劑、賦形劑混合均勻,然后采用流化床法,將混合溶液噴入,制得阿佐昔芬速釋微丸,直徑為3_。
實施例3
稱取阿佐昔芬50g、崩解劑30g、表面活性劑5g、粘合劑4g、溶劑30g、賦形劑70g, 崩解劑為甲基纖維素5g,表面活性劑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6g,粘合劑為乙基纖維素7g,溶劑為95%濃度的乙醇70ml,賦形劑為磷酸氫鈣5g,將粘合劑溶解于溶劑中,加入表面活性劑攪拌均勻,得混合溶液備用;將阿佐昔芬、崩解劑、賦形劑混合均勻,然后采用離心造粒法,將混合溶液噴入,制得阿佐昔芬速釋微丸,直徑為5mm。
實施例4:帕米格雷分散片的釋放度研究
將本發(fā)明實施例1制備的阿佐昔芬速釋微丸(規(guī)格50mg)與阿佐昔芬普通微丸(見圖1中對比實施例1)進行比較。
釋放度試驗方法分別取實施例1制備的阿佐昔芬速釋微丸(規(guī)格50mg)與阿佐昔芬普通微丸(規(guī)格50mg),照釋放度測定法(中國藥典2010年版二部附錄X D第一法), 以蒸餾水900ml為溶劑,轉(zhuǎn)速每分鐘50轉(zhuǎn),依法操作,經(jīng)1、4、8小時,取溶液10ml,立即經(jīng) O. 8um濾膜濾過,并及時補充IOml溶劑,精密量取續(xù)濾液適量,用蒸餾水定量稀釋成每Iml 中約含16ug的溶液,照分光光度法(中國藥典2000年版 二部附錄VIA),在252nm的波長處測定吸收度。另精密稱取阿佐昔芬對照品適量,用蒸餾水溶解并定量稀釋成每Iml中含 15 μ g的溶液。同法測定吸收度,計算出每粒的溶出量。限度為I小時釋放25-45%,4小時釋放60-85%,10小時釋放80%以上。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阿佐昔芬速釋微丸,按該微丸的重量計,其特征在于包含阿佐昔芬5-50份、 崩解劑3-30份、表面活性劑1-5份、粘合劑2-4份、溶劑20-30份、賦形劑50-70份,其中所述的崩解劑包括干淀粉、預(yù)膠化淀粉、微晶纖維素、甲基纖維素中的一種或多種的任意混合物;其中所述的表面活性劑選自膽固醇,脂肪酸山梨坦,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中的一種或多種的任意混合物;其中所述的粘合劑包括蔗糖、淀粉、明膠、阿拉伯膠、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種或多種的任意混合物;其中所述的溶劑包括水或95%濃度的乙醇;其中所述的賦形劑包括淀粉、糖類、糊精、纖維素、硬脂酸、硫酸鈣、磷酸氫鈣中的一種或多種的任意混合物;所述阿佐昔芬速釋微丸的直徑為O.l-5mm。
2.制備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阿佐昔芬速釋微丸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將粘合劑溶解于溶劑中,加入表面活性劑攪拌均勻,得混合溶液備用;將阿佐昔芬、崩解劑、賦形劑混合均勻,然后采用離心造粒法、流化床法,將混合溶液噴入,制得阿佐昔芬速釋微丸。
3.制備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阿佐昔芬速釋微丸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將阿佐昔芬、崩解劑、賦形劑、粘合劑分散在溶劑中,加入表面活性劑,形成乳狀液,冷卻過程中高速攪拌,制得阿佐昔芬速釋微丸。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阿佐昔芬速釋微丸及其制備方法,屬于西藥制劑技術(shù)領(lǐng)域,采用微丸劑型,其表面積大,粒度小,增加了與體內(nèi)溶液環(huán)境的接觸面積,又通過加入崩解劑和表面活性劑,使微丸在溶液中先崩解,然后在表面活性劑的作用下,增加其溶出,這樣大大提高了阿佐昔芬的溶出度和穩(wěn)定性,加快了起效時間,使藥物能夠在釋藥部位迅速釋藥,從而使阿佐昔芬的生物利用度得以提高。
文檔編號A61P19/10GK103006570SQ20121037812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0月8日
發(fā)明者不公告發(fā)明人 申請人:李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