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康復治療用具領域,涉及一種固定支具,尤其是涉及一種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
背景技術:
臂叢神經(jīng)是支配上肢感覺和運動的神經(jīng)叢,由C5-T1五條神經(jīng)根組成,位于頸根部兩側,由鎖骨下行向腋窩,繼而走行向上肢的內(nèi)側。其解剖結構決定了頭頸肩三者的相對活動,會對臂叢產(chǎn)生一定的牽拉作用。目前,流行病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臂叢損傷發(fā)病率逐年增多,約占創(chuàng)傷總數(shù)的1.2%,而鎖骨上臂叢根干部位損傷占又占其中的62%,多需手術修復治療。手術后,患者必須進行常規(guī)的制動處理。目前所采用的方式為,患者頭部偏向患側,并且將患肢肘關節(jié)屈曲置于胸 前,患側手部置于對側肩部位置,用石膏固定6周。該技術能夠保證固定的效果,但是存在自身無法克服的諸多缺陷。石膏本身過于沉重,透氣性差,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活動,尤其是肘關節(jié)同時被固定,6星期后多出現(xiàn)關節(jié)僵硬,需要進行額外的功能鍛煉。肘關節(jié)后部被石膏包裹,患者因失去感覺,無法感知石膏對皮膚的壓迫,不少患者出現(xiàn)壓瘡?;颊咝g后必須馬上進行石膏固定,由于患者仍處于麻醉狀態(tài),無法配合,給石膏固定帶來很大難度,而且因為石膏的材質問題,有些患者出現(xiàn)外固定的松動失效,需要重新進行石膏固定。因此,患者臂叢手術后的固定方式仍有待進一步的改良。目前,對以臂叢為對象進行的動物實驗,多以大鼠等小型哺乳動物為主,其術后不存在上肢的重力下墜問題,不需要特殊固定。然而,這些動物的上肢功能與人類相差較遠,對于評估手術方式及效果存在缺陷。因此,最近開始以獼猴為實驗對象,進行臂叢損傷修復方面的研究,隨之而來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何解決手術后的固定。獼猴是無法用語言進行交流的,術后不可能配合你進行石膏固定,而且石膏極易被破壞。因此,需要尋找一種比石膏輕便、透氣,而且更加堅固的可塑性物品進行固定。固定方式的設計必須最大程度的簡化,既方便穿戴,又防止獼猴活動時將固定拆除。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可方便、有效地用于臂叢手術后臂叢神經(jīng)固定,有助于失去肘關節(jié)屈曲功能的對象的康復治療,使該對象的頭部和頸部固定于中立位,將雙側上肢固定于90°外展位,并使前臂處于懸吊狀態(tài),以此防止頭頸肩相對活動對縫合后的神經(jīng)造成牽拉,并防止前臂的過度下垂而造成的靜脈回流困難。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所述支具的主體是由胸前護板、背部護板與左臂支撐體、右臂支撐體圍攏構成,共同支撐對象的前胸、后背和左、右兩側上臂,使雙側上臂固定于90°外展位;在所述支具的底部中央開設有允許胸背部通過的環(huán)胸孔;在左臂支撐體和右臂支撐體上分別設置左固臂環(huán)和右固臂環(huán),每個固臂環(huán)包括前半環(huán)形部分與后半環(huán)形部分,當前、后兩個半環(huán)形部分閉合時,能夠固定對象的左、右兩側上臂;所述胸前護板向前延伸為下頜托,兩者之間有頸前凹陷;所述背部護板向上延伸為頂蓋,兩者之間為枕下凹陷;耳狀面與頂蓋兩側相接,覆蓋對象的兩側顳部;所述下頜托、頂蓋和耳狀面共同將對象的頭部和頸部固定于中立位;手環(huán)閉合固定在所述前臂或手部上;懸吊管道穿過在下頜托的兩側開設的孔;懸吊鏈穿過懸吊管道,兩端分別固定于套在所述對象失去肘關節(jié)屈曲功能的雙側前臂上的手環(huán)上,以致使所述前臂處于懸吊狀態(tài)。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的進一步特征,所述胸前護板和/或背部護板帶有透氣孔。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的進一步特征,所述手環(huán)的開口用金屬絲封閉。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的進一步特征,所述懸吊鏈采用鉚釘固定在所述手環(huán)的中央部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具有以下特點與優(yōu)點(I)所述固定支具的主體部分是選用適合的熱塑板進行整體布局設計,因此可使固定支具的強度最大化,不會因為對象(例如,獼猴)的過分活動被破壞和拆散。在材料方面,理想的熱塑板要求厚度適中,強度符合需求,最好自帶透氣孔。(2)所述固定支具中,懸吊管道可采用金屬管(例如,銅管),懸吊鏈可采用金屬鏈(例如,銅鏈),而手環(huán)是根據(jù)所述對象的前臂的前部或手部進行塑形定型,其材質則與主體材料相同,可在同一塊熱塑板上設計手環(huán)并裁剪出來,通過塑形定型而固定在前臂上,手環(huán)的開口可用金屬絲封閉,因而能夠將獼猴失去肘關節(jié)屈曲功能的上肢懸吊于胸前,這一方面有利于防止上肢因為過度屈曲而造成靜脈回流障礙,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健側上肢的活動帶動患側上肢進行功能訓練。(3)所述固定支具是為對象個體化塑形打造的,在塑形過程中,僅需要測量對象(例如,獼猴)的胸廓寬度,胸廓前后長度,以及額前發(fā)際至第四胸椎的距離,其余部分可根據(jù)塑形過程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即時修改。也就是,在設計圖樣一致的前提下,只需對其中幾項主要數(shù)據(jù)進行修改。因此得到的支具,能夠完美的貼合每個對象的固定姿勢,不會產(chǎn)生因擠壓或松散造成的固定失效問題。(4)所述固定支具制造方便,在熱塑板上繪制后,可以通過修枝剪進行裁剪,模型在開水中浸泡后完成塑形,然后經(jīng)電鉆打孔后,放置懸吊管道及上肢懸吊系統(tǒng)。具體來說,當塑形后的支具主體從獼猴身體上取下后,在下頜托前端一側選取一點,并用電鉆打孔,然后對穿至對側。將懸吊金屬管裁至合適長度,穿過兩個孔口放置后,用金屬絲予以固定。將懸吊金屬鏈穿過通道,兩端分別用鉚釘固定在手環(huán)的中央部位。
圖Ia-Ib顯示了在熱塑板上繪制的固定支具模型以及裁剪后的模型樣式。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固定支具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前視圖。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固定支具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后視圖。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固定支具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左視圖。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的固定支具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的俯視圖。上述圖中,I環(huán)胸孔;2左臂支撐體;3右臂支撐體;4左固臂環(huán);5右固臂環(huán);6下頜托;7頂蓋;8耳狀面;9懸吊管道;10懸吊鏈;11手環(huán);12枕后凹陷;13頸前凹陷;14胸前護板;15背部護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固定支具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通過附圖和相應的闡述得到更好的理解。在詳細解釋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之前,必須明確的是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以下說明或者附圖所示內(nèi)容中對于構造細節(jié)與配件裝備的應用。除非在其他方面做出定義,這里所用的所有技術術語和科學術語都有相同的含義,該含義為本發(fā)明所屬領域的任何一個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所述的材料,尺度,方法和這里所舉出的例子都僅是例證性的,而不是對本發(fā)明的限制。根據(jù)本實用新型設計和制造的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主要用于獼猴臂叢實驗手術 后的固定,是為每只獼猴個體化量身定做的,可以將頭部固定于中立位,同時雙側上肢處于90°外展位,并將失去肘關節(jié)屈曲功能的前臂懸吊于胸前。本實用新型所述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的主體在材料方面可選用適合的熱塑板,理想的熱塑板要求厚度適中,強度符合需求,并且自帶透氣孔。在本實施例中,選用的主要材質是 ORFIT ECO NAT 45*60*3.2 MINI。圖Ia顯示了在熱塑板上繪制的固定支具模型,圖Ib顯示了裁剪后的模型樣式。圖中,距離a為獼猴胸廓前后長度的三分之二,距離b為獼猴胸廓左右寬度的三分之二,距離c為額前發(fā)際到第四胸椎的距離。在熱塑板上繪制的固定支具模型(圖Ia)中標示出以下各部分環(huán)胸孔I、左臂支撐體2、右臂支撐體3、左固臂環(huán)4、右固臂環(huán)5、下頜托6、頂蓋7、耳狀面8以及手環(huán)11。經(jīng)裁剪后,除手環(huán)11分離出來用于套在所述對象失去肘關節(jié)屈曲功能的雙側前臂上,其他部分作為支具的主體套入獼猴上身。采用的熱塑板帶有透氣孔,因此使塑形厚的胸前護板14和/或背部護板15帶有透氣孔。圖2至圖5是所述的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如圖所示,整個支具具有以a-a為軸的對稱樣式,但不包括背部開口。如圖2至圖5所示,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的主體是由胸前護板14、背部護板15與左臂支撐體2、右臂支撐體3圍攏構成,共同支撐對象的前胸、后背和左、右兩側上臂,使雙側上臂固定于90°外展位。在所述支具的底部中央開設有允許胸背部通過的環(huán)胸孔I。在左臂支撐體2和右臂支撐體3上分別設置左固臂環(huán)4和右固臂環(huán)5,每個固臂環(huán)包括前半環(huán)形部分與后半環(huán)形部分,當前、后兩個半環(huán)形部分閉合時,能夠固定對象的左、右兩側上臂。胸前護板14向前延伸為下頜托6,兩者之間有頸前凹陷13 ;背部護板15向上延伸為頂蓋7,兩者之間為枕下凹陷12 ;耳狀面8與頂蓋7兩側相接,覆蓋對象的兩側顳部;所述下頜托
6、頂蓋7和耳狀面8共同將對象的頭部和頸部固定于中立位;手環(huán)11閉合固定在所述前臂或手部上,具體安裝時,手環(huán)11的開口用金屬絲封閉。懸吊管道9穿過在下頜托6的兩側開設的孔;懸吊鏈10穿過懸吊管道9,兩端分別固定于(例如,采用鉚釘固定)套在所述對象的雙側前臂上的手環(huán)11上(例如,固定在手環(huán)11的中央部位),以致使所述前臂處于懸吊狀態(tài)。關于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所述的固定支具的制作,是以一只臂叢實驗手術后的獼猴為例進行說明的。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指導,對獼猴單一個體的支具設計繪制僅需要45厘米*30厘米大小板材,沿長邊軸向設計。對獼猴身體數(shù)據(jù)的測量,僅需要胸廓寬度及前后長度,以及額前發(fā)際至第四胸椎的距離。環(huán)胸孔是橢圓形,長徑與短徑僅占胸廓左右寬度及前后長度的三分之二,根據(jù)額前發(fā)際至第四胸椎的距離設計耳狀面的位置。按圖Ia至圖Ib所示在熱塑板上繪制固定支具模型以及裁剪后的模型樣式后,用修枝剪將多余部分除去,得到模型。塑形時,將模型浸入開水中浸泡軟化,溫度在90°以上,待板材變軟之后,取出用棉布擦干表面水跡。下一步,一人抓住麻醉后的獼猴,將雙上肢提起,一人托住軟化后的模型,一人用手并攏獼猴雙腳,使其從環(huán)胸孔中通過,到達臀部時注意尾巴的影響。因為該熱塑板有較好的延展性,所以環(huán)胸孔能夠擴大至適合的大小。 此時,模型已經(jīng)提升至獼猴胸部,一人站在獼猴身后,雙手分別托起左臂支撐體和右臂支撐體,使獼猴雙上肢處于外展90°位置。同時,雙手拇指和食指成環(huán)狀固定塑形兩側的固臂環(huán)。然后進行下頜托的塑形,一人站在獼猴前方,將前葉貼向獼猴頸部以及下頜骨,注意頸前凹陷的位置和深度,防止過分凹陷影響獼猴的呼吸和進食。下頜托兩側的板材要塑形成弧形,包住兩側臉頰。然后是頂蓋的塑形,一人站在獼猴側方,將后葉貼向獼猴項部及頭部,注意枕下凹陷的位置和深度,以此固定獼猴頭部的位置,將耳狀面貼向獼猴顳骨部位,使之與下頜托的兩邊對應。在支具主體冷卻定形后,用修枝剪與右臂支撐體和背部護板的連接處,沿斜形剪開,形成背部開口。板材降溫固定過程中,可進行適當微調(diào),最后對多余材質進行修剪,完成塑形。主體塑形完成后,需要加裝懸吊系統(tǒng)。首先將手環(huán)模板置于開水中,將軟化后的板材分別貼向獼猴雙手手腕,冷卻定形后,其開口部位用金屬絲固定封閉。當支具主體已經(jīng)從獼猴身體上取下后,在下頜托前端一側選取一點,并用電鉆打孔,然后對穿至對側。將懸吊金屬管裁至合適長度(雙側上肢外展至90°,患側上肢肘關節(jié)屈曲,測量兩手腕之間的距離),穿過兩個孔口放置后,用金屬絲予以固定。然后進行懸吊系統(tǒng)的安裝固定過程,將長度適宜的懸吊鏈通過懸吊管道,其兩端分別用鉚釘固定在手環(huán)的中央部位。塑形完成后,在背部護板與右臂支撐體之間的連接處,用修枝剪沿斜形剪開,通過此開口可方便的穿戴固定支具。左右固臂環(huán),背部開口,左右耳狀面與下頜托之間均用魔術貼進行固定。最后,用金屬絲將猴牌號碼固定于頂蓋。
權利要求1.一種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具的主體是由胸前護板(14)、背部護板(15 )與左臂支撐體(2 )、右臂支撐體(3 )圍攏構成,共同支撐對象的前胸、后背和左、右兩側上臂,使雙側上臂固定于90°外展位;在所述支具的底部中央開設有允許胸背部通過的環(huán)胸孔(I);在左臂支撐體(2)和右臂支撐體(3)上分別設置左固臂環(huán)(4)和右固臂環(huán)(5),每個固臂環(huán)包括前半環(huán)形部分與后半環(huán)形部分,當前、后兩個半環(huán)形部分閉合時,能夠固定對象的左、右兩側上臂;所述胸前護板(14)向前延伸為下頜托(6),兩者之間有頸前凹陷(13);所述背部護板(15)向上延伸為頂蓋(7),兩者之間為枕下凹陷(12);耳狀面(8)與頂蓋(7)兩側相接,覆蓋對象的兩側顳部;所述下頜托(6)、頂蓋(7)和耳狀面(8)共同將對象的頭部和頸部固定于中立位;手環(huán)(11)閉合固定在所述前臂或手部上;懸吊管道(9)穿過在下頜托(6)的兩側開設的孔;懸吊鏈(10)穿過懸吊管道(9),兩端分別固定于套在所述對象的雙側前臂上的手環(huán)(11)上,以致使所述前臂處于懸吊狀態(tài)。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胸前護板(14)和/或背部護板(15)帶有透氣孔。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環(huán)(11)的開口用金屬絲封閉。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固定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懸吊鏈(10)采用鉚釘固定在所述手環(huán)(11)的中央部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所述的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的主體是由胸前護板、背部護板與左臂支撐體、右臂支撐體圍攏構成;在支具的底部中央開設有允許胸背部通過的環(huán)胸孔;在左臂支撐體和右臂支撐體上分別設置左固臂環(huán)和右固臂環(huán);胸前護板向前延伸為下頜托,兩者之間有頸前凹陷;背部護板向上延伸為頂蓋,兩者之間為枕下凹陷;耳狀面與頂蓋兩側相接,覆蓋對象的兩側顳部;手環(huán)閉合固定在前臂或手部上;懸吊管道穿過在下頜托的兩側開設的孔;懸吊鏈穿過懸吊管道,兩端分別固定于套在對象的雙側前臂上的手環(huán)上,以致使前臂處于懸吊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的頭頸肩聯(lián)合固定支具可用于臂叢手術后臂叢神經(jīng)固定,有助于失去肘關節(jié)屈曲功能的對象的康復治療。
文檔編號A61F13/12GK202724120SQ201220219280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16日
發(fā)明者顧立強, 路慶森, 傅國, 秦本剛 申請人: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